第四天 9月29日 五台山 -五爷庙 -塔院寺 -显通寺 -罗睺寺 -圆照寺 -菩萨顶 -黛螺顶 -殊像寺 -镇海寺 -南山寺

榆社
榆社 yushe
经纬度:112.981705
37.076388
旅游评分:3.9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5 07:55
游记浏览:19

正式开启五台山之旅。做功课时,这是我找到的自认为最好的一张图,有内圈和外圈的行走路线指导。而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台怀镇核心区,必到的第一集团:五爷庙、五大禅处(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罗睺寺,菩萨顶),黛螺顶;有时间就去的第二集团:镇海寺;第三集团:原本计划第二天再去的南山寺。一切还是要赶早,几大寺庙中除了殊像寺,和黛螺顶,其他几个都集中在一起,可以放了车一起走。说起来五爷庙等每个庙前都有停车场,但那些都非常小,停车场小,路窄,人多。还是大大方方把车停在主路旁的正规停车场多走几步来得方便和快捷。

虽说正餐我们不觉得太贵,但这早饭着实贵了点,做早饭的地方不多,好不容易找到家做早饭的点,吃个早饭人均过10元,也就一碗粥一根油条,一个包子而已。明天换个地方吃。



排队进万佛阁拜见五爷。应该说这算人少的吧
还是五爷庙,进香的人真多,即使是这样的大雨天香火依然很旺。

大白塔下面可以绕塔,也有很多小的转经筒,有不少人在那里虔诚的绕塔。塔身一角还有个大的转经筒,我们也象征性地转了三圈那个大的,转起来还真重。

在塔院寺内的大殿门口可以近距离看到大白塔的全身,大雨下略显斑驳,有着岁月的沧桑感。想想这个白塔虽几经损毁重建也已经有很多年头了,如此沧桑更增添佛教庄严肃穆的气氛


第三站——显通寺

这里可谓是五台山的一大核心庙宇,是五台山第一寺庙。显通寺的前身叫大佛灵鹫寺,是汉传佛教在中土大地上建立的第二座寺庙,第一座是在洛阳的白马寺,第二座就是这里了,汉朝就有了。五台山的大佛灵鹫寺,如今叫大愿显通寺,其从汉朝开始就已经屹立在这里了。这里是所有来五台山的人必到之处,有不少旅行团,基本上讲解可以蹭听


显通寺内每一重殿堂都有很多讲究,先拿第一重大殿——大文殊殿来说吧。

众所周知五台山有东南西北中五座山顶平台状的五台,每个台顶都供奉有一方文殊菩萨,如果上遍五台一一参拜五台上的五方文殊,称为大朝台;如果没有条件大朝台的话,还有个黛螺顶上的小朝台,黛螺顶是这片核心区对面一个小山头,山头状似螺旋状的螺蛳,所以叫黛螺顶。在黛螺顶上天气好应该能同时看到五台,而且在上面同时供奉着五方文殊,所以上到黛螺顶可以一下子参拜五方文殊,这个称之为小朝台;而如果实在是没时间,连小朝台都去不了,怎么办呢?就可以来显通寺这个大文殊殿了,这里叫大文殊殿并不是说这里的文殊菩萨有多大,而是说这个殿内同时供奉着五方文殊,所以到这里也可以同时参拜全五方文殊,这里就叫小小朝台了。

菩萨还是很亲民的哦,只要想参拜,没条件没关系,菩萨创造条件给你参拜


无量殿后的千钵文殊殿显得不太起眼,又在铜殿前,基本上到这里大家的视线都被金碧辉煌的铜殿吸引了,所以这里并不太受人重视,其实这里的文殊可算得上是五台山上独一无二的一尊了,因为他是千手的,每只手里托一只钵,千手观音常见,千手文殊可难得一见的。此外,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他千手托千钵,每一个钵其实就代表着一位僧人,这文殊托千钵就表示集齐一千位僧人的智慧于一体,是大智慧的象征。所以来五台山求考运的学子,这里可不能错过啊~

寺庙大多殿内不能拍照,只能在殿外拍拍匾额了



“五台山铜殿

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大显通寺内,亦称“显通铜殿”。铜殿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建置,外观两层,实为单层,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重达50万公斤(500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铜殿。铜殿上层四面设有六扇门,下层四面设有八扇门,门上铸有精致美观的花卉人物,殿内中央供奉着高约1米的铜佛,周围铜壁上铸满小佛像万尊。整个殿装饰富丽,雕镂用功,造型精美,保存颇为完好,是我国罕见的铜制文物。殿南原有五座铜塔,现存其二,高8米,形制秀美。 在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内。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铜殿雕花镂空、飞翼翘角,光彩夺目。殿内四壁铸有铜佛1万尊,精美无比。殿内供奉铜铸文殊坐狮像,铸艺高超,表情逼真,是明代铜铸佛像之珍品。”


这铜殿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座。虽说这已然是最大的一座却依旧很小,内里还供奉着菩萨,几个人进去就转不开身了。铜殿是明万历皇帝为他母后诞辰所建,耗费十万斤铜,如此大手笔,到底是皇帝啊~

如今这铜殿外面是镀了金的,显得格外耀眼。另外我还注意到铜殿的地上,绿幽幽的,浅绿间或深绿,莫不是玉石吧,虽说面积不大,但这点面积的玉石铺地代价也不小啊~为了加以肯定,还特意问了铜殿门口遇到的一位和尚,“这是玉吗?”答曰“这还看不出来吗?当然是玉啊” 看来和尚对此很是自豪啊~后来者目光可别光被这黄灿灿的全吸引了去,这脚底下的精彩也不能错过啊~

在铜殿前还有5跟鎏金铜柱,造型都不一样,分别代表着五方文殊。



铜殿再往上是最后一重殿,倒没啥特别的了,可以休息一下,避避雨,在欣赏一下近在咫尺的屋檐角神兽
快离开显通寺的时候看到了这位穿着百衲衣的呆和尚,明显心智不全。不过他穿这身的确是吸引眼球,不少游客都给他捐钱了,还拍照。这应该也是一种营销手段


罗睺寺不算大,而花开见佛并不在主殿大雄宝殿中,而是在它后面专门的一座藏经楼里
退远一点来张全景

走进寺庙无论是不是信佛,终究需要抱有一颗崇敬之心,与信仰无关,惟尊重是也。

在罗睺寺绕了一圈,恰巧看到喇嘛们开车出门采购,看来他们是有习俗的,出门或者进门的时候都需要转一下正门口那个大转经筒

拾阶而上,绕过一块石头大照壁,直直地正对着大圆照寺,我一位菩萨顶就在大圆照寺后面,可以从正门穿过,可进去转了一大圈,却发现这真的就是一个独立寺庙,和菩萨顶没有任何关系,直到从原路出门才看到门边贴着一张纸,上面画了个箭头,上书“菩萨顶从这里上”,原来上菩萨顶的路是沿着大圆照寺左边的院墙一条非常小的坎坷石子路,要不是这张纸,这路还真不好找。也是因为这张纸,可见和我们一样迷路又误打误撞进入大圆照寺的人不在少数。庙里的和尚估计天天都要回答人家如何去菩萨顶的问题,所以索性把路牌指示贴在了大门口,可是却还是不够醒目,不足以一下子提醒初到这里的人们引起注意。

大圆照寺本身还是有点大的,里面有个小白塔,有时间逛一圈就逛一圈吧。


其实不远,绕过大圆照寺的围墙,还是一条向上的小路带领我们终于来到菩萨顶的灵峰胜景牌楼下。当然首先得登上这108级台阶。佛庙山门前,经常都有这样高高长长的笔直108级台阶,这是有讲究的,说108级台阶代表人的108种烦恼,登上这108级台阶就是消除了108种烦恼。不去说这种说法的真伪与否,但从建筑学角度来说,这样笔直高耸的台阶,使得高高在上的寺庙顿生崇高感,给人一种神圣和庄严感,能很大程度地增添佛门威严。

还有牌楼下右边的这个狮子,可别小看了这个狮子,它身上可有一段传奇故事哦。

发现没有,这狮子没有舌头,为什么它会没有舌头呢?相传以前菩萨顶的厨房里第二天一早总是发现少了很吃食,怎么查也查不到是谁晚上偷吃了。有一天晚上一个厨房的和尚躲在厨房等待,果然从窗口窜进来一只小狮子,张口就吃灶台上的馒头,被猫在一角的老和尚歹个正着,老和尚下手一剪刀剪了狮子的舌头,小狮子吃痛一溜烟跑了。第二天人们就发现木牌楼下的一直石狮子的舌头不见了,老和尚拍拍石狮子的头笑道:“原来是你啊”

这自然是个神话故事,对这个没有舌头的石狮子做了一番有趣的解释,也让这尊不起眼的石狮子有了非凡的地位。


菩萨顶上还有这个大铜锅值得注意 它有800年历史,可曾经用来煮1000人的饭食啊,铜锅很大,曾经有个小和尚大冬天的自告奋勇去刷锅,结果锅太深掉进去了,却因为冬天铜锅壁上结了一层冰太滑,小和山怎么都爬不出来


菩萨顶中院的文殊殿的屋顶原来有一奇观——滴水檐,即使不下雨,屋檐也一直在滴水,屋檐底下的石头都被滴水穿了石,可惜前不多年,工匠修葺文殊殿,因为不明就里,将屋檐上的储水沟填平,从此五台一大奇景消失。


菩萨顶侧门的一处小院可别轻易错过,这里头可有珍贵的乾隆四棱方碑。乾隆的字迹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属于圆润又大气流畅的类型,全国各地乾隆题字非常多,基本上已经是一看便能分辨乾隆字迹了。


一早上已经把今天的计划逛得七七八八的,时间是很充裕的,午饭我们并不打算随意,毕竟在台怀镇只有3顿正餐,浪费可耻啊~中午就选八大碗吧。其实我们只是想吃吃看八大碗,可能很多店都有,却都不如这家店名字那么直接,人家就叫八大碗,实在是冲着个名字去的,懒得找了,就这家吧。就在主路旁,只是离核心区有点远,反正我们开车无所谓,路上车也不多,饭店门口也可以直接停车,算是方便的。

黛螺顶上木牌楼,在这里叫大螺顶

在黛螺顶不仅可以看到整个台怀镇,还应该能看到五个台顶,可是这样的天气怎么都是看不到台顶了,唯独能看到被请到一起的五方文殊在一起的大殿。在这里五方文殊一字排开,部分主次,可以一次过全部参拜齐,小朝台就在这里了。

说起这个小朝台还有个故事呢,当年乾隆皇帝要来参拜五台山,却总是无法登上五台参拜,皇帝便要求五台山上的师傅3天内想出解决办法,第一天第二天师傅都一筹莫展,第三天一个小和尚说 这很容易啊,把五方菩萨请到黛螺顶合体就好啦,这里能看到五台,在这里拜五方文殊就相当于上了五台,于是成就了现在的黛螺顶。


从门外可以看到佛祖的一点衣角
黛螺顶索道站与黛螺顶间的这段红墙小道很不错,略带弧度,尤其是在这样的阴雨天里,周围的一切色彩饱和度很高,红墙庄严,绿树苍翠,黑色的地面随着道路延伸也显得悠远,还有地面上间或点缀其间的黄色落叶……这里是美女们凹造型的好地方


五大禅处的最后一处——殊像寺,因为殊像寺相对来说离上午走的这些庙宇稍微远一点点,需要动用车的,所以就干脆放到下午,黛螺顶下来后开车过来。殊像寺有自己的专门停车场,也没什么车,停车是很方便的。

注意,从黛螺顶索道出来的桥是单行道,从核心区过河过来是可以,但是回去不行,回去必须继续向前也就是像东北方向沿着河对岸继续开,直开到另一座桥才能回到主街上,这个圈子还有个几公里路呢。

还有,五爷庙的停车场入口在殊像寺旁边,就是说路上并没有明确的指示指出五爷庙停车场所在,但有指示殊像寺的,所以如果真要把车停五爷庙的话就得在殊像寺停车场路口转入,然后按指示右转入五爷庙,那里路小车多,还得有警察指挥,有点费劲。我还是觉得把车停大路旁的停车场下来走走来的方便。

话说回殊像寺,殊像寺停车场在殊像寺的侧面,而殊像寺正面在左侧小路上殊像寺木牌坊再往里一点点,就是如图这样的。


乔面头文殊菩萨像就在这座大文殊殿里,如今进去还是能看到,不过说实话真的无法想象也不敢相信菩萨头真是乔面做的,但这的确是真的。


佛事结束,撩开重重的珠帘,得以进入大殿瞻仰乔面菩萨的真容

才下午3点,已经把计划中今天要走的寺庙全部逛完了。时间有多,也不能回宾馆睡觉吧,宾馆也没暖气也不暖和。

好吧,第二梯队寺庙补上。

首先想到的是镇海寺,因为它不在计划中,有多出来的时间自然给计划外的地方。镇海寺在整个台怀镇的南面,离得比较远,当然有车也无妨。开过我们住的地方继续向南,跟着路牌箭头,驶上一条向上的斜坡路,不算很远吧就能到镇海寺后门停车场。

下车雨又下大了,这里分外的安静,耳边只有哗哗的雨声,还有山林中雨天的那种味道。这真是一个幽闭山中的静谧庙宇啊。


许愿带院子旁边就是镇海寺的一大看点——乾隆年建的15世章嘉活佛灵塔

章嘉活佛是一个黄教中历代沿袭的佛位,自清朝康熙皇帝后,被历代皇帝尊为国师。第十五世章嘉活佛名叫饶补达尔计,住北京松竹寺,每逢夏季,来五台山避暑坐静。他看到镇海寺风景优美,来山期间常在这里居住,后来又将镇海寺表庙改为黄庙。章嘉饶被尔计乾隆年间圆寂于北京,后灵骨运到镇海寺,始建墓塔。以后各代章嘉,均常住镇海寺。传到第十九世章嘉活佛,即末世活佛被袁世凯委任统管北京、西宁、五台山黄教的首领

这座灵塔很高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头戴黄帽,告诉着大家这是一位黄教高僧的灵塔,而且它四周才会雕刻丰富多彩,装点考究,佛教故事寓意深刻,可见活佛地位之卓绝。而且灵塔维护很好,看不出来已经几百年历史了。



结束镇海寺的参观,时间还是有多,算了把本来第二天一早准备去的南山寺提前吧。原本就是有点纠结的,纠结是否要上台顶,上台顶的话再去南山寺有点赶,要去南山寺最好不上台顶。既然现在有时间就先把南山寺去掉,那明天不管天气如何,选择就是自由的,不去台顶的话可以睡晚一点直接离开台怀镇去逛外围的寺庙,去台顶的话也绝对来得及,留出足够的变数空间。

南山寺 因为在河的南边山上,所以叫南山寺,去南山寺需要在主路上看着指示牌,然后过河,然后开上一条略显荒凉的小路,转上几个弯,把车停在半山腰上的侧门。由于这一路没有什么通行的人,上了山,也就没了指路牌,路两旁也显得荒凉,我们并没有敢继续深入,上到半山腰的一个侧门就把车停了下来,步行进入。

其实南山寺并不是一个寺,而是3个同处于南山上的寺庙的合称。这3个寺庙沿着山从低到高分布,又相互连在了一起,部分你我,所以现在干脆合在一起叫南山寺,对于我们游客来说,究竟哪里属于哪个寺庙着实是很难分清楚,还是统一就叫南山寺吧。

以下来自度娘

“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始创于梁重创建于元代,时称“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这是最下层一跨院中的白塔。整个南山寺和台怀镇核心区的寺庙差别很大,大多数的院落都极具生活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又远离尘世的那种庙宇属性,感觉好多屋子就是住家的样子,生活化又略显简陋和破落。可能和这里离中心区比较远,地处山上,名气还不够大,游客不够多都有关系吧。


绕到这座石门下方,顿时就被门楣和门框上繁复精细的石雕所吸引。做功课的时候只知道龙泉寺有最好的石雕,没想到南山寺的石雕已然精细丰富到这等地步了。这些石雕具体雕了哪些故事我不清楚,但是每一个人物,动物,树木,物品都无一不细致精巧,还是能看得出来,并叹为观止的。


虽说此处清静,可墙角蹲着的这尊石猴可爱灵动的表情下也不乏生动有趣。

时间过了晚上5点,确也是渐晚了,我们从侧院随一名老和尚来到绿色山门下,却没有跟随他进入大雄宝殿的侧门,而是选择去看了山门和牌楼,等我们返回时,南山寺主殿的大雄宝殿已经关门了,没能一睹南山寺主殿的风采。值得另寻小路上山继续穿梭在如四合院生活区一般的南山寺中。

来到中层,这里有一块“真如自在”的石碑立在山腰一个平台中,别小看这块石碑,这四个字可是出自慈禧的真迹,“真如自在”是慈禧太后赠给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的题词,以此褒奖他兴建南山寺的功德。


继续往上走就是最上一层的佑国寺,这里可是石雕的海洋啊~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近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这只是佑国寺山门前平台的栏杆,就已经雕刻繁复精细如此了


石雕丰富,门框,到腰砖,一个个的佛教故事或者寓言故事在这里一一雕刻铺展开来,好多漏雕,透雕,各种技法,各种逼真,值得好好欣赏


大雄宝殿的木雕也同样精彩,比如木梁上的仙鹤翅膀,都横着凌空展在外头,立体,逼真,生动。

下了南山,直接开车去昨天土菜馆隔壁的素食馆吃素。这家店环境不错,餐具算是比较高档的了,也干净。做的素菜味道都不错,仿肉菜也真的挺像真的,价钱也还行,没有中午八大碗的贵,很不错,推荐。山西景点图片

一整天台怀镇的行程很充实,也不赶,吃完晚饭也还颇早,我们到没有计划去看印象五台山,今天可以早早地睡了。

1 综述

15 综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