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3

西藏
西藏 xizang
经纬度:91.11764
29.661051
旅游评分:4.8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26 05:14
游记浏览:5
游记目录: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06

每当看到这慢慢转动经筒的佝偻身影我都很感动,宗教与藏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这全民族绵延几千年的虔诚,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可以拥有?你可以认为它迷信甚至更甚一步,但我坚信能够长久保持一份信仰的民族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信仰可以解释一切淤积在你心中的疑问,给你释然和希望。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07

8月30日

拉轨岗日雪山6474米,在西藏不算很高,但人迹罕至,连走遍了拉孜每个角落的拉巴次仁也只是远远的见过没有接近过。

车子只能开到离县城30多公里的芒普乡塔杰林寺脚下,再向前只有骑马进入,往返差不多还要50公里,路况如何一无所知,一次名副其实的探险。

夜雨,天还没亮我们已经出发了。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08

温差太大,穿的还算厚实的我们到了最后一个村子的时候已经冻得瑟瑟发抖了,村长家的酥油茶救了命。他将作为向导带我们一同走进雪山。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09

马是从各家村民那里借来的,我只有一次骑马的经验,也是在西藏的拉孜,那是06年在拉龙村,村长带我去牧民家,记得往返用了2个小时。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0

骑马我根本不在行,分到一匹貌似很壮实的马,谁知刚出村不久就落在了队伍的最后,村长把鞭子给我也不见成效,清晰听到呼哧呼哧的气喘声,偶尔伴随马失前蹄的状况,同行的藏族干部开玩笑地告诉我:我运气好,挑到了村妇女主任家的马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1

和拉巴次仁换了马后状况好多了,路也开始艰难起来。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2

走了大概7、8公里,雪山的真面目还没见到(要绕过身后的那座雪山才能见到拉轨岗日雪山),天放晴了,暖和了。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3

海拔5000米,躺下来,抽根烟,闭上眼睛想想事情,很惬意。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4

接下来的路途更加艰难,爬山、涉水、乱石、沼泽一应俱全,马身上的汗水打湿了裤脚,很多时候还要下来牵马行进。由于不会上下马,我被结结实实地从马上四仰八叉地摔倒了地下,还好没什么大碍,呲牙咧嘴地揉了会腰就没事了;妇女主任家的马上一个陡坡的时候马失前蹄把拉巴次仁甩了下来,差点把他摔倒山下,万幸!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5

4个半小时20多公里的艰难历程,终于远远看到了拉轨岗日的一角。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6  

再向前连马都无法通过了,海拔5200米,大家只能靠两条腿蹒跚前进了。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7

这一走又是四、五公里!终于见到了拉轨岗日的真面目,山下有条多年形成的堰塞湖,名叫腮琼措。这是拉巴次仁同他新买的5D2拍摄的照片。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8

一阵阴冷袭来,回头一看,刚才还晴空万里的来路突然变了脸色,开始下雨了。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19

饥肠辘辘,在雨中消灭了干饼子外加矿泉水。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0

该返程了,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不过大家的精神头还是很好。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1

正要上马返程的时候,雨变成了冰雹,雨衣带的不够,只有土法上马自制防雹装备,坐垫都被打湿了,骑在马上湿冷难受,还要迎着冰雹走,没带手套,手抓在冰冷的马鞍上,想想还有20多公里的回程路,那滋味,过瘾!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2

回程过半,雨和冰雹终于停了,下山虽然快些,但山势陡峭,牵马而行的情况增多了不少,上上下下间我竟然不用村长搀扶,学会了自己上下马。休息的时候大家都趴在地上,原因很简单:屁股被马鞍颠的太疼。

西藏就是这么神奇,回程的路走了大半,天竟然又是晴空万里!渐渐地和马熟悉了起来,从不会骑到可以驾驭,从慢走到小跑直至挥鞭狂奔,甚至竟然第一个跑回了村子,50公里,8个多小时,我学会了骑马。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3

8月26日,日喀则地区的珠峰文化节开始,日喀则地区放假5天,这五天里拉巴次仁没有向其他人一样休息,而是带着我们拍遍了拉孜县的风景和人文资料,目的是为了发展拉孜县的旅游事业储备些图片资料。这次的拉轨岗日雪山的探险除了拍摄雪山的全貌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勘察一下附近村落的分布和水流情况,为下一步修路做初步准备。这样尽职的藏族干部真的不多见,他真正的爱拉孜爱西藏,热爱生他养他的这片圣土!

由于长时间曲腿在马上颠簸,下马的时候腿都站不直了,腰疼的厉害,我自己都不敢想象这一天竟然坚持了下来,开始佩服自己。

人,有时候需要佩服自己,不是骄傲,是豪气,它能给自己勇气和信心,更主要的,是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

看着我的身影,突然自不量力地想起了一句将军的豪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鹏大将军!”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4

8月31日

早晨起来首先感觉脖子动不了了,接下来屁股、膝盖、腰、胳膊和掌心都是一阵阵的酸痛,泡了个热水澡感觉好多了。

江姐今天要赶回拉萨接收登山前的训练了,中午还是在那家为她接过风的藏餐馆为她送行,图为酒足饭饱的江女侠从光明中走来。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5

正好县里有去拉萨办事的顺风车,祝愿她成功登顶美丽的希夏邦马峰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6

顺便秀一秀拉巴次仁中毒后购置的装备。

这两天一个不好的消息一直让我有些郁闷:前四次进藏的所有片子都存放在一个移动硬盘中,没有备份,硬盘的芯片损坏,片子能否恢复生死未卜。

不过或许是老天不认同我前四次拍的片子,让我从第五次重新开始也未可知。还是那句话:得知我幸,失之我命;拍片此理,处事亦然。

不想那么多了,总算认真完成了欠下几天的作业,轻松,睡。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7  

9月1日

休整的一天,拉轨岗日雪山探险的疲劳基本恢复。

拉巴次仁多次谈起他在西藏大学的老师,是一位精通藏文化的资深学者,藏、汉、英语都非常流利,在网上拜读了他的论文,期待这次行程中能够见到这位老师,当面请教。

藏族的名字很多都是用出生当天的星期几命名的,顺序如下:
周一:达瓦
周二:米玛
周三:拉巴
周四:普布
周五:巴桑
周六:边巴
周日:尼玛

明天要暂时离开拉孜,返身进入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吉隆县,07年曾走马观花地去过一次,2000多米的海拔,山清水秀,边巴次仁和我们同行。

发一张拉孜县增寺古老的壇城壁画。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8

9月2日

行驶里程(9月2日至9月6日:990公里)

实在抱歉,由于吉隆县没有3G移动网络,速度很慢,无法上传图片,所以只有等到返回拉孜才能补上这几天的作业,我尽量多传一些图片和故事,让大家和我们一起感受。

海拔5248米的嘉措拉山口是我第N次通过了,往日坎坷的路面如今已经是全程柏油路,从这里可以看到包括珠峰在内的十几座雪山,可惜这次运气不好,云层太厚什么也看不到。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29

山口上的经幡很壮观,把家人的名字写在经幡上挂在嘉措拉山口,祝福全家的平安。

虽然是一种形式,但它可以让自己的心态更加放松,也寄托了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的思念。

五次驾车进藏纪实330   

翻越嘉措拉山口就到了定日县,珠峰就在定日县境内,8、9月份由于是雨季,所以在这个时候来看珠峰几乎都是无功而返,我们也打消了去珠峰的念头。

路边一阵阵鼓声和歌声吸引了我们,原来正赶上定日县乃龙乡的望果节。

1 前序

2 part 1

3 part 2

4 part 3

5 part 4

6 part 5

7 part 6

8 part 7

9 part 8

10 part 9

11 part 10

12 part 11

13 part 12

14 part 13

15 前序

16 part 1

17 part 2

18 part 3

19 part 4

20 part 5

21 part 6

22 part 7

23 part 8

24 part 9

25 part 10

26 part 11

27 part 12

28 part 13

29 前序

30 part 1

31 part 2

32 part 3

33 part 4

34 part 5

35 part 6

36 part 7

37 part 8

38 part 9

39 part 10

40 part 11

41 part 12

42 part 13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