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一路向南穿越 丁村古民居 -汾城古建筑群 -降州大堂 -新隆三楼 -隋代花园 -新隆天主堂

介休
介休 jiexiu
经纬度:111.916719
37.027097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5 08:04
游记浏览:11
游记目录:

918日,早近800退房,到汽车站乘车去襄汾,900才有车。昨天还特意来问过,告之8-9点之间有许多车,可真来了却要等一小时,真是全都不靠谱。其实很多汽车站不必进站买票,就在汽车出院子的路口等,所有车出来后都是慢慢蹭,不断招呼着路上的人。

折腾到1000才到襄汾,襄汾有新老两个汽车站,我乘坐的这趟车停靠在老汽车站。我准备游览的两个景点,丁村古民居无公交,另一个汾城古建筑群在新车站有车。就先打车去丁村古民居。




先游览了一个展览馆,介绍了古人类遗址的相关内容,院子同时也是古民居。




  展出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

  

然后在村子里按指示牌游览,发现主要院子是开放的,也有许多有介绍牌的却大门紧闭,很反感这样的景区,宣传得规模如何大,可来了才知道许多院子是私人使用,根本与游客无关,规模再大有什么用?


民居影壁上的图案,很是精美   







     独特而优雅的建筑造型,很是别致,三晋大地上的浓郁文化特色



 这是丁村的另一个博物馆,主要内容是民居民俗。




    民居院落,布局基本一致,只是装饰略有不同。





   这是用面制作的艺术品,地方特色浓郁,是当地过年时用的。


这个你知道是做什么的?猜猜看......




最后去了村外的遗址,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一。




整个景区就两个可以或值得参观的院子,游览后感觉不值得打车特意来参观。若是所有民居全部可以开放参观另当别论。


回来襄汾新汽车站乘车5元到汾城,观察一下,在路边的一个小吃店,吃了包子馄饨等,并与老板娘商量将行李放一会儿,老板娘很痛快地答应了。一般情况,这样的小饭馆都不会有问题。


从路口再向小城里面步行5分钟就看见大片的古建筑了。此地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由于历朝的建设,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总面积大约为二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

     刚一进街口,首先看见的是古城介绍



放眼望去可真是原汁原味呀,牌坊、大殿等旧旧的黑黑的,年代久远而未经过任何修复整理的感觉,与景区完全不同,此地人少车少,窄窄的土路上现代感也少,穿越感极为强烈。这种感觉有别于这些年游览过的所有古迹群。


           山门两端跨街建有两座牌坊,东坊额书“鉴察坊”,西坊额书“翊镇坊”。


   大成殿



棂星门东侧有文昌阁。





城隍庙,明烘武二年,影壁、石旗杆、二牌坊、山门、过亭舞台、献亭、大殿钟鼓楼二楼及西庑组成,屋面琉璃构件保存完整。正脊与垂脊鱼龙变化,花鸟怪兽,仙人彩,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不失为明代琉璃佳作。文庙前后相倚,仅以一条街道隔开,但又被横街竖立的两回事座木牌坊连在一起,城隍庙的石制旗杆和五彩琉璃影壁,就紧贴在文庙的后墙上。两庙除高低错落的五颜六色的琉璃顶建筑外,还有数人合抱的千年古柏,郁葱参天,蔚为大观,空中望去,红墙绿瓦被浓绿点缀分开,古朴神秘






走了一圈,并未能进入院内,很是遗憾。

  

城隍庙钟楼


鼓楼,位于十字街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为清康熙47年重建,清道光于民国重修,十字歇山重檐楼阁式建筑,通高约15米左右,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两层,下层周砌女儿墙, 中部沿四立柱砌清水墙,四面开门,内部以木梯登二层。二层置木栏杆,可远眺四方,上下两层以斗拱承托出檐和翼角。外观威严而华丽。



学前砖塔,始建年代不详,塔高24米,塔基周长20米,为八角形,共计九层。













洪济桥,位于南关石坡下,东西向:桥身为石砌单券单孔拱桥,券顶雕吐水龙首,桥上东西纵向建桥廊五间,木石结构、单檐歇山顶,金大定23年(1184年)建,桥上建有桥廊五间,清乾隆年间将桥廊木柱易为石柱,民国九年重修,即今保存完整。




浏览了近2小时,在路口等车去新降,1040分钟路程。在桥头广场下车后感觉不太像县城,小村小镇的模样,不会下错了吧?问了路边卖水果,告之这就是新降县城。好吧,那就找住宿的地方吧,如此情形恐怕今天得凑合了。在离开路口的地方找了个院子,较简单的房间50,再四周看看也没什么更像样的,就它吧。

新降是古代晋南商城,自北魏始设州置郡,是山西南部有名的古城和商贾之地,集隋、唐、宋、元、明、清文物于一城,县城内有几个国家级文保单位,新降大堂、新隆三楼、隋代花园、龙兴寺、文庙等。

安顿好打车10元先去新降大堂,行前一直没太搞清它的位置,最后断定它离其它景点和县城比较远,所以才打车。没想到转了一小圈就到了,根本不远,就在新降三楼附近。

绛州大堂(第四批国保), 元代建筑,  全国州衙正堂规制通例为五间,而绛州独为七间,乃国内少见。
  
我们来到跟前一看,大堂在修,只剩下个大殿的构架,殿内什么也没有,但这元代的大堂好生气派,单檐悬山顶,粗壮的木柱,开阔的堂间。前檐明间辟门,柱头卷刹明显,柱础覆盆式。



堂前地下挖了好深,视乎有什么要出土的文物。





穿过城隆庙再逐个欣赏三楼,绛州三楼指钟楼、鼓楼、乐楼。明清时州府县城多有市楼,俗称鼓楼,唯绛州三楼并峙,南北鼎形排列,钟楼在南,乐楼在东,鼓楼偏北。绛州三楼作为明代古建筑,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归入绛州大堂文物项中(第四批国保)


      三楼中最壮观的是鼓楼
山西景点图片

         

 乐楼我还是头一次欣赏到如此风格的楼,与鼓楼风格不同,小巧而精美的感觉,

山西图片

    

 鼓楼地势较高,里面的大钟是否也是元代的?轻轻敲了一下,声音宏亮,吓了自己一跳。

山西自助游图片

 

然后从三楼沿路向下走不远就是隋代花园,也叫绛守居园池。其实大堂就在花园的后面,只是花园大门在前面下坡处。绛守居园池(隋代花园),是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北方衙署花园。可在花园走了一圈,只有一个洄涟亭为古迹且很漂亮,其它就没什么看点了。



天主教堂的建筑较高,好远就能看见,走过去也没多远。新绛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方,1620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5年,梵蒂冈教廷宣布成立新绛教区,是天主教在山西8个教区之一,管辖附近22个县的天主教堂。1937年,荷兰神父孔昭明在此建造了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型主教座堂,其建筑规模在全中国的哥特式教堂中属于较大的一座,与青岛上海广州教堂并称全国四大天主教堂。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