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环省游(四)泉州(4)洛阳桥,海交馆,东湖公园洛阳桥

沙县
沙县 shaxian
经纬度:117.79901103704
26.402116001467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3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04 02:16
游记浏览:33
游记目录:
 11月7日8点出发,坐13路公交车去游览千年历史古桥--《洛阳桥》,车上乘客不多,我们找个靠近司机的座位,边走边聊,我以和司机师傅是同行的名义套近乎,哈哈,还真起作用了,司机师傅没在站牌让我们下车,而是让我们在离洛阳桥很近的路口下车,这样可少走一段路,我们发自内心的表示感谢!在路上向当地人打听洛阳桥的情况,好多人都不知道桥的名气,都是外地人去看,真是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呀。

   洛阳桥在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在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允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7年之久,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中国
第一座海湾大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构桥,在中
国桥梁史上与
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泉州
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千年的石桥,历史的沧桑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是当时泉州郡守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的,他撰写的《万安桥记》碑刻,是书法珍品,为历代书法家珍视,现保存在桥头蔡忠惠公祠 






    
   
洛阳桥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值得一看。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为了巩固基石,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至今,我们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 ,窥探它当年的模样 




这位老哥的女儿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就读,就算半个老乡吧,哈哈,我俩研究地图呢,看着还像那么回事吧


当地妇女很勤劳,这担子我都扛不动,哈哈,让我吃,我能吃动


海水退去后露出海面的,当地人用的养殖海蛎子搭积的小石板


老人都是辛勤劳作,任劳任怨,与世无争,都很健康长寿


退潮后,渔船在海里劳作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原籍福建仙游
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蔡襄
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宋代的蔡京和蔡襄还是堂兄弟呢,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原指蔡京,后人因为蔡京是奸臣,所以改成蔡襄


  我们顺着洛阳桥从南往北游览就到了桥头,这里矗立着蔡襄的雕像,再往北走就是洛阳镇洛安村了,洛阳古街西起洛阳桥头昭惠庙,东至原洛阳邮电局,连接国道324线,这里就是进村的路口,右侧就是324国道。


    我问当地人蔡襄祠的位置,可能没听懂带着闽南腔的普通话,我们就鬼使神差的就到了昭惠庙,还正赶上
维修,我原先认为昭惠庙就是蔡襄祠呢,后来发现搞错了方向,因为昭惠庙在洛阳桥北,蔡襄祠在桥南,如果去蔡襄祠,等于再重复走一遍洛阳桥,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遗憾的离开,也为我们多年以后再来游览,寻找理由吧!



 
好像家家搞养殖,门前堆积好多海蛎子




闽南人的特点,家家都有祠堂,供奉祖先,中国人的传统在这里呈现的淋淋尽致


很富有,都是闽南风格的小楼


   北方不常见的生蚝,
这里遍地都是


仰视楼顶


    古街遍布着清末民初以来建造的汉式大厝和洋式临街骑楼,上为住房、下为店面的格局犹在,历史风貌较为传统。其中西结合的骑楼,堪比泉州的中山路


为当地小孩照相,准备洗印出来送给他们,村里洗相馆打印不出来,只好回大庆在给邮寄了。




好大呀,这好像是深海里打捞的,不知名的海产品


哈哈,箩筐赛脸盘


到处都是肉粽


用竹子编的箩筐,里面装着柑橘,用肩膀挑担,沿街叫卖


    无孔不入的洋教,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泉州,外国人都有信仰宗教的习俗,可能使人有精神寄托吧,老外既会工作,又会享受生活,现在好多中国人信洋教,可能有信仰的人生活得更充实吧。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最初是从明末清实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发展起来的剧种,也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晋江、泉州、厦门、尤溪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省,还流传到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泉州是高甲戏的发祥地,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人看高甲戏就跟东北人看二人转,我们是听不懂呀,纯属凑热闹。



游览完洛阳桥在洛阳镇洛安村头做13路公交车,返回市区游览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1959年创建,新馆于1991年建成。它的外型象一艘扬帆起航的大海船,内设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泉州民俗文化陈列馆”和“中国古代船模馆”等四个展馆 












中国古代船模馆里的展品






古代黄河上的主要运输工具---羊皮筏子











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


















    伊本·白图泰 ;摩洛哥人,大旅行家。 1304年2月24日,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开始,他踏上了一条长达75,000英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到达了元朝南中国的主要港口泉州。从泉州出发,他又去了杭州,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北上去了北京,伊本·白图泰游记白图泰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在蒸汽时代到来以前,他可能是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在阿拉伯世界,白图泰获得了崇高的声名,摩洛哥人将其作为英雄加以纪念。近代天文学家以其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








从海交馆出来,徒步走到东湖公园,路程不远,十分钟就到
    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星湖荷香”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代又添波恩亭,明代又建揽古亭。因唐代宰相姜公辅,欧阳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正遇到幼儿园小朋友郊游
 
 


好可爱的小朋友









小憩一会,悠闲悠哉




在奶瓶里灌上鱼食,引诱鱼儿上钩








在泉州花30元钱理的闽南发型---好像当地靓仔






热带椰子树








我要骑着大象腾云驾雾,寻找世外桃源去也




美景配美女





明天游览 中国最美古城---《崇武古城》, 近距离接触福建三大渔女之一《惠安女》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