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环省游(四)泉州(3) 清源山 灵山圣墓

沙县
沙县 shaxian
经纬度:117.79901103704
26.402116001467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3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5 15:33
游记浏览:10
游记目录:

 

  11月6日早7点起床,在旅馆附近吃早餐,饭后坐3路公交到清源山公园大门,门票每人55元,我们主要游览清源山和灵山圣墓,山不大,有半天时间就可游完,没有缆车,只能徒步登山,买完门票,在游客中心搞到登山导游图,山路岔道很多,没有导游图会走重复路的,导游图没有几张了,后去的游客没有领到,满腹牢骚的走了,哈哈,真是先下手为强呀,
    
    清源位于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胜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恣百态,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市首个荣获5A级风景区称号,景区由清源山(市区)九日山(南安县)灵山圣墓(市区)三大片区组成。


   我们登山路线;大山门--老君岩--千手岩--弘一法师舍利塔--状元石--弥陀岩--南台岩--俞大猷练胆--虎乳泉--清源洞--百丈坪--清源天湖--清源古道--碧霄岩--三世佛--瑞像岩--清泰岩游客中心停车场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
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


    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 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道家做法事


    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哈哈,我摸到耳朵,能活多少岁呢?


太上老君面前幸福照


导游小姐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


   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松,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你看它树干东西分成两叉,正对寺庙大门,却又不遮佛眼,与寺庙形成一个很美的夹角,令人称奇。古松苍劲挺拔,虬曲盘旋,像一位慈善为怀的老者,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客 。


坐禅修行的小沙弥




超级可爱的小沙弥 


老子天下第一
  

宋朝书法家米芾手迹--《第一山》


 弘一法师
,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泓一大师舍利塔 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
舍利子石塔建筑材料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闽南地方仿木石构的建筑特色。




    由于弘一大师在美术、金石、书法、音乐、佛学等方面的高深造诣,因此与太虚、印光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他流传在泉州的墨宝甚多,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其生前最后遗墨 


像不像,做比成样


北山胜景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


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石室的建筑特色和佛像服饰,为研究中国垂江以南元代建筑和佛教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休息一会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顶峰,高处登临,眼界顿觉开阔。清源洞、南台岩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抵达的最高峰,称之为“山海大观。

 
源山上俯瞰山下泉州市区,远处就是西湖闽台缘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


清源山下的180医院


南台岩 佛教的大雄宝殿 


和卖特产的老阿婆讨价还价


南台岩 儒教的魁星阁 


 南台岩 因位于右峰之巅、清源洞之南,故名南台岩 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地势险要,岩石兀立,而且还是一处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著名胜迹 在这幽雅的环境中,儒教的魁星阁、道教的三清殿、佛教的大雄宝殿,森然并列,长期共存,实属罕见 。






南台岩石刻


   在
风景秀丽、号称闽海蓬莱第一山的清源山上,有一块巨石被称为“练胆石”,相传是民族英雄俞大猷从小“练胆”的地方。这一块普通的巨石,因为与人们敬仰的民族英雄俞大猷有关,而成为一处登临必到的名胜
    
    俞大猷(公元1504年-公元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汉族,今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溪山村人,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本邑好友潘湖黄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虎乳泉位于“清源天湖”上方的岩坡上,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隙缝里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吕道人题刻“虎乳”和宋朱熹手书“源头活水”石刻。“虎乳泉”长年不涸,游人耳贴岩石泉口,可闻“咕咚”的蛙鸣声。以其泉泡茶,香气独特,沁人心脾 


通往百丈坪的石阶山道





清源洞,亦名纯阳洞,位于清源山顶峰,为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自古有“第一洞天”之誉。清源洞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群。 


    清源洞作为清源山第一洞,溶合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积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泉州府志》称:“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宋绍兴年间有裴姓道人在此蜕骨登仙,时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裴道人为民除害,追杀残害生灵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蜕化。若问清源洞有多深?民间尚有“清源洞通洛阳江”的传说


洞前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等三教祠宇森然并列交相辉映。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胜迹






清源
天湖---大坝雄伟壮观,如一弘弯月,映照在碧绿的水面上,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 。

 青牛石 老子在清源山羽化升仙,坐骑青牛依恋主人,于此化石守护,即
牛石 


大坝底部登山石阶


水中倒影 波光粼粼


清源天湖 


   清源天湖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工程于1994年10月动工,1996年6月建成蓄水。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
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高山杜鹃

 


山中休闲店铺


悠雅 悠闲 悠哉


山里到处是猫




猜猜这是啥 ,山里好多这种设备 , 哈哈, 后来了解是储存水罐




好高的铁索桥


           碧霄岩,位于弥陀岩东南方,建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碧霄岩分为上、下碧霄。从入口处仰视,碧空如线,又称“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透碧霄”三字。由洞口顺梯而下,便进入下碧霄 这里有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南侧有“广钦老和尚塔院”,塔内安放着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广钦老和尚坐禅伏虎”浮雕,使景区更具神奇的色彩。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画塑记》上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三世佛皆供于“正殿”,是当时元朝信奉的主神。碧霄岩内三世佛石刻经专家考证后认定为:是我国发现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于最东南的梵式三世佛造像,三世佛刻于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释迦像,为现代佛,主管现代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广钦老和尚坐禅伏虎”浮雕
 


南宋摩崖楷书石刻“寿”字,字体高3.5米,宽3.15米,誉称“闽中第一大‘寿’字  
 

泉州旅游图片

福州景点图片

    瑞像岩,位于碧霄岩东侧,北宋元右二年(1086年)依天柱峰山石雕刻“释迦瑞像”立姿,高4.4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仿木构石室
福州景点图片

    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创建于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初为木构,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为仿木石构建筑。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高4。62米,宽2米,作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石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福州自助游图片

     清源山介绍
泉州旅游攻略图片

从清泰岩山门出来,登山结束
泉州图片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
泉州景点图片

登完清源山坐公交31路来到灵山圣墓;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618-626),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
泉州旅游图片

   灵山圣墓的大门,31路公交站牌就在门口,非常方便的,由于现在是旅游淡季,游客很少,虽然有售票厅没人,我们直接进门了,这里要门票超级不值,没啥意思,没兴趣可不进门参观。
福州自助游图片

      墓前方有一天然巨石,风吹欲动,手推能晃,故称“风动石”,是福建省三个风动石之一。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毬”三个大字,后人又勒上“天然机妙”四个字,成了泉州一景“玉球风动”。
泉州自助游图片

泉州自助游图片

福州旅游攻略图片

福州景点图片

     墓地周围北、东、西三面依陡壁用块石砌筑高约3米的半圆形挡土墙,依墙建仿传统木结构形式的花岗岩石构墓廊,平面如马蹄形。前檐廊共10柱9间,左右对称,中央3间屋盖略高起,形成主体,左右为从体,象征中央厅堂3间及左右廊庑各3间 
福州旅游图片

很奇特,供香颜色是绿色的,本人第一次见到,这回是开了眼界了
福州旅游图片

正中为伊斯兰历722年斋月阿拉伯文重修圣墓碑 
泉州景点图片

郑和第5次
奉使西洋行香碑
福州旅游攻略图片

泉州图片

   圣墓一侧的开阔地是宋元时期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公墓及明清时期伊斯兰教式石墓盖,上刻伊斯兰教常用的“云月”图案或《古兰经》片段
福州图片

    
     游完清源山和灵山圣墓,真是人困马乏呀,下午找家足疗店按摩足底,老板是陕西人,很友善,边做按摩边聊天,因为我们2011年去过陕西的缘故,对陕西比较了解,勾起老板的思乡之情,所以聊的特别开心,足底按摩每人25元,包括头部按摩和修脚,由于客人太多,我和老婆不在一个屋里,老婆又是修脚又是按头部,全套的都做了,
我以为修脚,按头另外收费呢,只做足底按摩,出店门后,肠子都悔青了,呵呵,山炮呀! 肠子悔青了不能再亏待肚子呀 ,去当地人常去花巷逛逛,慰劳一下自己吧,有家包子铺,当地好多人排队购买,我们也凑热闹加入队伍,7毛一个,7个五元,咬一口,汤汁鲜香,回味悠长,超级好吃呀,整个巷子都是特色小吃,一家接一家的,只怪自己胃太小,后来我们用投掷硬币的方式 来决定去那家美食店品尝,最后天色已晚打道回府,--------明天继续下一站征途---中国四大古桥之首《洛阳桥》。

灌汤包 虾饺皇 八珍凤爪 什锦粥
福州自助游图片
      
    

 
 



                                                                                                     2013年11月6日于泉州 环省旅游第13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