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11月26日):武夷山天游峰、一线天、虎啸岩景区 天游峰 -一线天 -虎啸岩

南平
南平 nanping
经纬度:118.178721
26.653442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1000元
景区类型 :2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7 03:48
游记浏览:12

美美睡了一觉,晨起神清气爽,收拾好东西,出门吃完早餐,坐上7路(也可坐当地家运小客车),一站就到武夷山南入口,票价一元。到景区大门,办理取票后,坐车第一站便到了云窝-天游峰景区


云窝-天游峰景区:云窝-天游峰景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中部,九曲溪五曲、六曲、七曲溪东(北)。这条线路是武夷山风景区的精华旅游线路,。云窝—天游峰景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云窝、隐屏峰、接笋峰、仙掌峰、伏虎岩、茶洞、天游峰、胡麻涧等景点。

从景区观光车下来,便开始了真正的武夷山之旅。沿着山路走去,便看到一处巨石,刻有“御茶园”三个大字,乃是乾隆爷手书。(图18)。

御茶园是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元代至元十六年(1276年),浙江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监制“石乳”茶数斤献与宫廷,深得皇上赏识。至元十九年(1279年),高兴又命崇安县令亲自监制贡茶,“岁贡二十斤,采摘户凡八十”。大德五年(1301年),高兴儿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就近到武夷山制贡茶。次年(1302年),他又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溪畔的平坂设立了皇家贡焙局,遂称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朝廷贡品,每年精制成龙凤团饼,直送当时京城(北京)。武夷茶的入贡,给武夷山的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口腹之欲,苛索不已 ,贡额逐年增加,到元末,每个贡茶已增至九百九十斤。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残酷的敲诈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逃亡,造成茶园荒芜,茶树枯萎。到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官府不得不停办茶场。此后,这个有着二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御茶园被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又名呼来泉)。




转过这道弯,便到了一座桥。





继续前行,便到了天游峰景区验票处。武夷山的票每处景区只能进一次,所以希望大家要提前规划好线路。车票是在效期内无限制乘坐的。验票处门口,一排滑杆正等着你雇用。




问樵台:为沿云路石门进入云窝的第一景。岩刻“问樵台”镌于明万历十五年。当时陈省已隐居云窝四年。还刻有一首七绝咏景诗:“剔尽蓬蒿见石台,临溪学钓趣悠哉。投竿终日忘钓饵,独与樵翁话几回。”

继续前行,便见一山门,门上刻有“叔圭精舍”。


伏虎岩:为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位于云窝景点的中心,与仙掌峰毗邻,高数十米,岩势形似蹲虎,因名。岩顶细竹簇簇,华盖翡翠,岩壁遍布摩崖石刻。

沿着接笋峰和隐屏峰旁的山路前行,便又看到一处石垒山门,上书“峥嵘深锁”,因上山没有导游,思之不解何意,但肯定是有典故的。

穿过峥嵘深锁,前行不远,抬眼便看到隐屏峰。隐屏峰因峰峦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锐直上且半腰有横裂三痕的奇石即为接笋峰。

登到此处,热身运动告一段落,真正的攀登的800余级台阶开始了。上山的路一下变得陡峭起来。

一路走走停停,约20分钟后,登来到一处半山亭,这里便可以看到九曲溪最漂亮的一段,也是武夷山标志性图片了。竹筏在碧绿的溪水中,在群山围绕下,如诗如画。




稍事休息后,继续向上攀登,这一段的路更险而且也更陡,有的地方只容一人通过,所以这段登山道是单行的,前上后下,但也有个别人从上面下来,双人相错要侧身而行。此时,太阳光照射在山壁,光影非常迷人。在登山栈道上修有一个小观景台,可驻足远眺。




经过一小时大汗淋漓的登山,当看到这块刻有“天游”的石碑时,就到了山顶。




从天游图下来,便见到石壁上有巨大石刻“第一山”。据说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应该是天下"第一山"。此处便是胡麻涧。旁边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有幅“汉奸汪精卫”的石刻引人纷纷驻足,仔细观看,精字少了一点,据传意味着男人少精,断子绝孙,以此表达对汉奸的愤恨。






由此一路下山,途中遇一山洞,看说明叫崩积洞,乃武夷山的地质现象。


再次经过云窝,云路便下到山底,就到了晒布岩下。


晒布岩:是一座如刀切、似斧辟的巨大岩壁,直上直下,阔大平坦,高达400米,宽约200米,宛如一扇硕大的屏风,把武夷山风景区隔为溪南山北。由于流水长年冲刷的结果,岩壁上布满了数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逢到雨天,雨水从岩顶顺着直溜溜的轨迹飞泻直下,仿佛素练悬天,万千银龙飞舞,堪称奇景,故名晒布岩。在晒布岩的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图55,图56)

此时已是正午,登了一上午山,人人饥肠辘辘。原本计划是出景区吃完饭再进来浏览,但现在一致决定就在此凑合垫一下,不来回折腾了,晚上回去再大吃。

简单午餐后小歇片刻,便出了天游峰景区,坐观光车来到一线天景区。


一线天景区:在武夷山群峰南端、二曲溪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有一段绵长的山岩叫灵岩,其下覆盖了3个相邻的岩洞:左边的是伏羲洞,中间的是风洞,右边的是灵洞。三洞之上有一条微微向内弯曲似手写体"一"字形的岩罅,全国少见的井谷奇观一线天即为此,岩罅长178米,最宽处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50厘米,起自灵岩左端伏羲洞的洞顶,中经风洞的洞顶,止于灵洞右端灵岩后壁之外。一线天与灵岩、灵洞、伏羲洞、风洞,以及三洞对面的蓝岩、楼阁岩、石门岩、螺丝洞等一起组成了以高旷雄伟称绝,幽深多变见奇的一线天景区。关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   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

一线天分为左右一线天,相互不通。这个景区有指示确无说明。我们一开始便先去了左一线天,快到顶时发现走不动了,又原路返回,转向右一线天。右一线天又因一粗壮之士卡在中间,难以通行,故而没有完整的游完,遂从风洞退出。





按照地图指引,从一线天可以直接走到虎啸岩,而且距离从指示上看也只有区区两公里,但对于刚爬完天游峰的我们来说,只好走走停停,这一走就是一个小时。好在一路虽然起伏劳累,但全行走在树丛之中,氧气含量十足。等看到虎啸岩的石碑时,原本的欣喜一下变成了绝望,原来还是要爬山啊。


虎啸岩:虎啸岩海拔510米,犹如猛虎盘踞峥嵘峰岩,屹然独耸,陡峭凌空,险象丛生。岩的半壁有一巨洞,山风吹过,声若虎啸。虎啸岩半腰有一岩洞,名为“驻真洞”,此洞原有天成禅院,清代僧德容等曾数次在此起兵反抗封建统治。由禅院北行,绕出岩背,可沿一条凭崖开凿的蹬道登上岩顶,上有虎啸洞、定命桥等胜景。

同行其他4人皆选择了不登山,转道走向玉女峰车站坐车回去了。我们2人咬了下牙,决定翻过去。

顺着登山石阶上行,一会便到了一处平台,在高耸的峭壁上雕刻着巨大的观音。


走到此处,我们才发现,山路崎岖陡峭,非常难行,原来这条道是下行线,不让上行。这时真是欲哭无泪,心里鄙视了无数遍武夷山的服务,看了看天色以晚,游人稀少,于是鼓足勇气,逆行而上了。没想到这一爬,却无意中把虎啸岩的好汉坡逆走了一遍。整个好汉坡基本上是在岩石上开凿出来的台阶,十分险峻陡峭且狭窄,难容两人错身,幸亏游人不多,否则根本不可以逆行。一路手脚并用,翻了一个多小时,相机紧紧抱在怀里,根本没有机会拍照,下山时腿都抖得站不住了。好在到了虎啸岩顶后,正是夕阳西下,光色迷人。










出得虎啸岩景区大门,在车站坐上观光车直奔景区南入口,出门后坐7路到南源岭,同行早已点好餐等着了。今晚吃的老厨房,味道好,价格也很实惠,值得推荐。

温馨提示:浏览武夷山一般不要把天游峰和虎啸岩放一在天爬,对体力真的是一大考验,当然,登山爱好者和体能充沛者另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