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东栅

浙江
浙江 zhejiang
经纬度:120.049188
29.284574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7 07:46
游记浏览:7
游记目录:

第二天,一大早就爬了起来,准备去东栅走上一天。

乌镇,目前的经典分为东栅西栅两大部分,南栅还没有开发,但有很多人就是去看那些还没有被开发的景色。


今天,我先来到了东栅。我住的民宿的老板向我推荐了一天走完东西栅的路线,因为这样的话买一个连票

搞定,如果分开买票,需要240元,但买联票的话只要150元,只不过,你需要在一天内走完整个东西栅

但后来事实告诉我,其实,我是走不完的。还是挺大的,而且如果要仔细看的话,也有很多看的东西。


一进东栅,就有家卖早餐的小饭店,里面各种小吃,如果你没有来得及吃饭,可以在这里花不多的钱,

吃上几个特色小吃哦。

五香蛋,青团,打糕,都是不错的早餐选择

诱人的绿豆糕和桂花糕





当我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被吸引了,叫海棠糕,五块钱一个。

外面被烤的脆脆的皮,抹上了亮亮的甜甜的麦芽糖。咬上一口,其实软软的,糯糯的,里面还有豆沙馅。

很好吃。



东栅,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桥、流水、人家,以前老百姓住的老房子。

青石板的路,已经被雨水打的有些湿滑,走起来还是要格外小心翼翼的。



 





在水边上的房子真的很漂亮,现在也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民宿客栈了,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找一家住下,

只不过,在你在屋子里享受水景的时候,外面的游客也会拿着相机欣赏着你哦。








沿着路一直往前走,看一看,拍一拍,就到了这里,好像一个卖东西的大集市,有衣服,吃的,用的,

旅游纪念品,什么都有。

三珍斋老子号在这里也有个店面,卖着他们的拿手,猪蹄、羊肉、牛肉什么的,那个炖的阵阵香气,闻着

不买你都觉得是一种罪过。



青团,一看到他的绿,你怎么能够忍心不吃一个?三元一个,品尝一下,外面有淡淡的艾叶的香味。

又是一个糯糯的感觉。



桂花糕,其实口感也都差不多,就是加了桂花蜜,特别的香甜

再往前走,就看见了它,用荷叶包裹着的米粉和肉,热乎乎的时候,很好吃,肉汁混合着米粉

很柔软,很多汁香嫩









沿着静静的河水,一路往前走,看见一堆人在望着什么,我也忍不住走过去,一看,原来是门票上的景点之一叫:高公酒坊。这里就应该是制造乌镇三白之一的三白酒的酒厂了。





 桐乡一带盛产大米,每到岁末,家家就有自酿米酒的习俗,这是是杜酒或者叫甜白酒,而乌镇人称此酒为“三白酒”,何谓三白?据《乌青镇志》记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其名”。  
  窄窄的小巷,隐隐飘来酽酽的酒香,那是乌镇有名的"三白酒"正在酿制,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一走进酒厂大门,就是五个一人多高的大酒坛树立在门口,一游客兴起:要是能抱着这个喝那该多过瘾,哈哈
 

走进酒厂里面,一个一个的坛子,整齐的码放在院子里,封好的坛口,上面还压着砖头。

三白酒以本地自产的大米为主要原料,首先将大米用大蒸茏蒸煮成饭,盛在淘箩里用冷水淋凉。然后把酒药,拌入饭中,并搅拌均匀,再倒入大酒缸,捋平,在中央挖一个小潭,放上竹蒌然后将酒缸加盖密封,并用稻草盖在大缸四周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几天后,酒缸中间的小谭内的竹蒌已积满酒酿,此时就将凉开水倒入缸中,淹没饭料,再把酒缸盖严。一周后就可开盖,取出放入蒸桶进行蒸馏,从蒸桶出来的蒸汽经冷却,流出来的就是三白酒了,至些三白酒便酿成了。

  在高公升酒坊,你不仅能观赏到酿酒过程,还能品尝到香醇的三白酒。









在酒厂里参观的人是可以免费品尝三白酒的,但酒糟就是要买的了,五元一碗。

 

 除了酒坊,继续前行。鼻子里仿佛还在弥漫着浓浓的酒香。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一条条的蓝色花布垂直而挂,仿佛看见了女孩子们穿梭其中。这就是很有名气的宏源泰染坊




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清光绪迁址于此,系蓝印花布制作基地,也是蓝印花布制品集散中心。

蓝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已有上千年的印染历史,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在民间工艺美术中一枝独秀。

 





宏源泰染坊,可以看到传统工序的全过程演示,也可以在前面的店铺中带一些蓝印花布的成品回家。

对门还有一家蓝印花布原料作坊,有几个老妈妈在轧棉籽、纺纱线、织棉布,染坊的空地上挂着深浅不一的蓝印花布,蓝和白的秀气典雅。一路看下来,你就知道蓝印花布是怎么织成,清新可爱的花纹是怎么印出来的。

这里也是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拍摄景点之一。











见过很多蓝印花布做的东西,但小乌龟还是第一次见到









东栅的这条老街上,这些景点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基本你指需要沿着老街一直走,就都可以找到

江南百床馆: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各种木制的雕梁的精美的床,上面的每个图案都是有意义的,也都是有讲究的,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文化。

出来后一直沿着老街,见到了一个码头,原来已经走到了财神湾码头。停泊着几天游览船





财神湾旁边有个百年老店,香山堂,被他们誉为古代的私人医院。

香山”的“香”是指中药较为名贵,“山”则是形容药材堆积如山。

店面座北朝南,店堂间内东壁与北壁还分设3幢药橱,名为“百眼橱”,存放各种常用中药。店堂临街设一曲尺型柜台,这是药店撮药的工作台。店前,斑驳的“南北”老招牌虽已有些残破,却依旧在河风中吱呀。










财神湾边上有家面馆,走到这里的时候正好是中午,坐下吃了碗羊肉面,这是我到乌镇吃的第一碗羊肉面,也从此打开了此次行程的羊肉面之旅,哈哈。面不多,小小一碗20元,但鲜美无比,最后连汤都喝的一点不剩下。



吃完东西,继续行走,远远地就觉得有双眼睛盯着我,一看,是只小猫



江南六大古镇中的乌镇,除了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还蕴藏着悠久的消防文明……乌镇拥有一座200多年历史的龙所,里面有四台“水龙”(消防泵),至今保存完好,并在当地发挥着作用。据史料记载,乌镇素重消防。明宣德五年(1430年)至清末,就开始出现民间消防组织,进行有组织的火灾扑救工作。当时,石门的崇福、洲泉,桐乡的梧桐、濮院4镇各街坊均调有“水龙公所”(即龙房),乌镇各坊设有救火队,经费由商界募捐筹集。踏着那夹在斑驳老墙之间的石板






走进这里,浓浓的书香气息,尽管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书,但依稀可见当初,大门口明明的写着“似水年华”的拍摄地点。跟着电视的印象去寻找,可能你更能有共鸣。










其实,东栅的门票之地就那么大的一个圈圈,转一圈就出去了,一出去就看见了乌镇的戏台,虽然,

听不懂,也不觉得好听,但还是在那里站了很久,仿佛看到了那里的老人








皮影戏,顾名思义,一是皮影,二是唱腔,是一种将羊皮或牛皮制作成人物、动物造型的活动剪纸,由艺人用竹签棒将它紧贴在背后透以灯光的白色在影幕上操纵,以此表演故事的民间艺术。皮影戏起源于公元前179年中国汉代的国都长安,中国古诗中曾有“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到了明代和清代,皮影戏达到鼎盛时期。只是到了现在,皮影戏的繁荣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据说,全国也只有乌镇皮影戏馆还在天天演出,皮影戏这朵民间艺术的野 玫瑰在乌镇那浓浓的水乡韵味的浸润下,依然倔强地绽放着,仿佛是给对传统曲艺有兴趣的人留下最后的寄托。


出了东栅,我不知不觉走到了这座桥上,远远的望着两边静静的房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