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 TAIWAN 走進世界設計之都 台北 -高雄

屏东
屏东 pingdong
经纬度:120.486159
22.669264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1 16:19
游记浏览:8
游记目录:

台灣除了獨具一格的人文與風景,還有另外一張名片——藝術。從很早很早以前我就有耳聞台灣這個美麗的島嶼還是一個充滿藝術空氣的地方。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我看來台灣的現代藝術既沒有內地藝術那麼『中』,也不同於歐洲藝術那麼『洋』,像是給兩者做了很妙的融合,但又無法在其中找到任何根據,這種風格只有一個名字『台灣風』。


來台的時間正逢『2014台北雙年展』的舉辦,這不是巧合,而是我來台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TIME:2014/12/27  11:06


離開了『艋胛』,我們馬不停蹄地搭捷運前往『台北市立美術館』。走出捷運圓山站,微風卷著小雨點兒打在臉上,小雨依舊在下。捷運站周邊的一大片區域都屬於『花博公园圆山园区』,美術館作為其中一員坐落其中。年終的這個時間,在北方早就看不到任何花花草草,但此時眼前依然是繁花似錦。這裡在結束了2010年『台北國際花博會』的舉辦之後,政府將園區保留下來繼續不斷將其規劃建設,每年定期還會在這裡舉辦花卉展,可以說什麼時候來都是『花博會』。




『台北市立美術館』是一座造型極具現代感,又宏偉高大的灰白色建築,整體分為地上三層與地下三層。『2014台北雙年展』正是在這裡舉辦。在門口買了票,剛一進入場館大門,大概是我太仔細看每一件展品旁邊的註解,守門買票的工作人員很貼心的遞給我一本這次展覽的宣傳冊。正如我先前了解的台灣藝術的前衛風格,展品絕大部分都以裝置藝術作為表現形式,幾乎找不到一件藝術品是會被普羅大眾一眼就可以看懂的,想要真正進入這些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參展者中除了台灣本土的藝術家,還有一大部分是來自國外的藝術家,台灣孕育了本土藝術,也吸引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創作和辦展,由此可以看出台灣的包容性與國際化。






























雖然這天是週末,館中的參觀者也不算少,不過整個空間非常安靜,不光是這裡,之後我參觀過的所有展覽,環境都同樣的安靜。我之前對於無法安心看展的擔心看來完全是多餘的。美術館在每天規定的幾個時間都會提供『人工導覽服務』,讓我吃驚的是講解員們全是看似六十歲以上的白髮老婆婆。我如此吃驚是因為我見過這樣年紀的老人早就已經進化成在公園跳廣場舞,或是在家帶孫子的人了。不過如果你因為她們的年齡而對解說質量存在懷疑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些老師們咬字清晰,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度絲毫不輸于二十幾歲的少女。在剛剛進入二樓展館時,一個清瘦又幹練的白髮阿婆在給一隊中學生做解說。墻上一排天馬行空的拼貼版畫,在她的解說下給了大家豁然開朗。由於我是在解說過程中加入其中,只聽了一半,在離開美術館前,我又碰到了這位老師,似乎她已經下班了,我只是試圖上前詢問可否再為我講解一次剛剛聽了一半的作品,老師非常熱情,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與美術館僅一條公路之隔的是花博園的『未來館』與『夢想館』。起初我對『夢想館』滿心期待,從資料上瞭解它是一個多媒體藝術館。遺憾的是被工作人員告知此館已經不對外開放,所以只剩『未來館』可以參觀了。對于花卉我一直沒有過什麼研究,也稱不上喜歡,只是抱著一種既然到了就看一下的心態。在檢票處的MM檢過票后,送給我一個小小的盆栽,看到對方這麼熱情,我也不好推辭。似乎她看出我是外地觀光客,考慮到不方便將盆栽帶走,馬上又換了明信片送給我,還和我說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園中找一找明信片上出現過的植物。














整個植物園也並沒有像那個胖MM說的那麼大,沿著小路很快就走到了最後。在出口處設有一間展覽室,展示著各種用花瓣或是花的種子做成的藝術品。坐在門口角落里的是一個老阿姨,我從植物園走進來與她目光交匯,禮貌的與她點頭微笑,她也沖我微笑。在我仔細欣賞展品的時候,阿姨湊過來為我介紹這些作品。一句說完緊接著試探性的問了一句「聽得懂嗎?」原來她不確定我是不是華人,在我用標準的國語回答她的時候,她笑著解釋說


「我以為你是日本人,因為來台灣觀光的遊客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日本,而且你的打扮也很像。」


「我從內地過來的。」


「是交換生嗎?」


「不是,我已經畢業了,我是來觀光的。」


「一個人來嗎?」


「不是,媽媽在外面的市集逛。」













































除了美術館,在台灣還有很多以舊工廠改造的藝術區,規模雖然沒有『北京798』那麼龐大,不過發展的非常成熟。我想這都要歸功於各地政府對與文創產業的特別重視,同時也解決了文化資產閒置的窘境。


TIME:2014/12/27   16:53


我們頂著雨沿著『忠孝東路』找到了位於台北信義區的『松山文創園區』。曾經的制煙工廠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成為了台北最重要的創意工廠。


已近黃昏,雨也愈加放肆,街道的地上似冒起了薄煙。無法欣賞園區中優美的的『巴洛克花園』,只能徑直跑進園區工廠廠房中。或許『工廠廠房』是它前世的名字,但依舊完好的保存了原來的樣子,在這樣風雨的環境下,步入其中仿佛時光倒流到數十年前,讓我們見證曾經的歲月。一切仿佛只有在講述民國時期的電影里看過。我擔心媽媽走了一整天會吃不消,就說服她在門口處找個地方休息,但媽媽更擔心這樣我們會走散,堅持要跟著。事實證明媽媽的堅持是對的,整個廠房無比巨大,光是在一層走一圈就要很久,更不用說這裡不止一層。走走停停的在每個房間中看展,一個多鐘頭下來我們果然回不到入口的地方了。

再回到起點時,我發現正對入口的這個展覽剛剛被忽略掉了,門口的工作人員說,下午五點半是閉關時間,還有十分鐘,如果想要參觀就請趕快。進入這個展區,裡面展示了很多在生活中不會太過留意的物品,確切的講是『商品』,它們都是真實的創意,其實藝術創意就在我的身邊,無處不在,只是我們都不曾過分留意。即使是一把木椅,也是集結了很多人的思考。這一刻我終於知曉,台灣的藝術魅力在於『創意設計』,台灣人稱它為『文創』。後來我發現全台北到處可以看到這個城市將在2016年以『設計之都』的新形象與全世界對話。






這個展覽我們看的很倉促,出來的時候那位工作人員阿姨還對我們說抱歉,沒能讓我們細緻的參觀。



TIME:2014/12/28  09:51


在台北第三天,早上趁雨暫時停了,我們一刻沒敢耽擱,立刻出發去往距離我們住處不遠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園區內有很大一片草地,由於剛剛下過雨的關係透著一股濃濃的清香。一個大叔帶著兩隻狗狗在草地間的小路散步,走近的時候,我們四目相對,相互問好,像是很久沒見的老朋友。






2010年5月15日 AMEI在此舉辦由可口可樂贊助的『快樂敞開LIVE』。




2013年12月22日,為了給予『同志』這一特殊群體支持,身為台灣第一位婚姻平權連署人的AMEI自掏腰包在此舉辦一場『愛是唯一』音樂會,無需門票,只要『憑愛』入場。
















































曾經被閒置的海港倉庫如今成為國內外眾多藝術家爭相進駐的寶地,據說有電影特效教父之稱的好萊塢George Lucas(CG)電腦動畫公司就在這裡!


踏足台灣,我學到一個新的概念『城市行銷』。透過一個城市已有優勢與創新價值建立起城市的觀光新意象,通過觀光產業再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一概念目前已開始在全世界多地被重視與推廣,而台灣便是先行者。不論在哪一個城市都可以感受到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碰撞與並存,看它們的結合沒有矛盾又那麼自然。高雄是全台灣城市行銷的試驗城市,與世界接軌,運用影視劇的影響力樹立了城市價值,大家都想來這裡探尋《痞子英雄》的蹤跡。


走在碩大的藝術區中,隨處可見身上有各式塗鴉的工人與漁婦的大公仔。工人與漁婦代表高雄底層的勞動者,工人公仔身上有榔頭工具,漁婦公仔帶著斗笠,展現出高雄人堅毅與剛強的身影。藝術家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幫他們穿上了各種花花綠綠的衣服。









作為世界設計之都,台灣對於公眾的藝術培養方面自然也是不遺餘力,有別于單純辦展的美術館與藝術區,在台北有一家集藝術教育與辦展于一體的藝術機構——『學學文創志業』。它是作為一家被經濟部核可的文化創意產業民營育成機構中最為成功的案例。它的創辦宗旨是為了推動美學經濟,輔助文創產業,將時尚概念、文化創意和經營理念充分結合,進而提升大眾的生活品味,重建人文素養。台灣玻璃集團董事長林伯實與太太徐莉玲在2006年底聯合創辦『學學文創志業』的初衷是他們意識到在近十年隨著中國大陸市場正在崛起,台灣也必須開始思考如何擺脫代工經營模式。單純由勞力技術代工轉換創意研發代工是遠遠不夠的,台灣的經濟必須由代工模式積極轉型至品牌模式。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有那麼多成功的本土品牌。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台灣在人文思維與社會對『學習平台』的渴望以及產業對文化和創意啟發的渴求,讓學學文創應運而生。


TIME:2014/12/28  13:42


我們搭乘的捷運從地下鐵軌一直開到地上,再上高架,用了很長時間,到達了『西湖站』,我對這個站名很好奇,是來到杭州了嗎?和西湖一樣,這裡相比台北市中心顯得清淨不少。『學學文創志業』,如果不是有確切的地址,恐怕用一個下午也找不到。它的大樓隱藏在一群大樓的角落里,只有一個不明顯的豎體名牌。


走近「學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種顏色,安靜純潔的白;深沉神秘的黑;還有回歸原始的原木色,營造出簡潔又自然的氛圍。據資料整座大樓由德國知名設計師Phillipp Mainzer設計的大樓硬件。隨電梯逐層而上,文創大樓的每一層都有獨特的主題,二樓『一口一口學實驗』雅緻的用餐環境,在細細品嘗美味的同時還可以欣賞一旁墻面上的塗鴉創作,而且這裡會定期更換不同駐場藝術家的作品。三樓是『1+1來玩親自美感教育實驗室、學學文化色彩研究室』文創要從娃娃抓起。四樓是『學學文創教室』,各種各樣不同類別的課程每天都在這裡上演,只要你想學,在這裡都會找到相關課程。據說在這裡老師與學生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很多老師在這堂課是老師,課後也可能就是其他課堂上的學生。一個靈感的火花,也可能就此讓一樁合作拍板定案。二十一世紀的職場世界,『終生學習』、『隨時學習』、『機遇學習』已成為現代工作者的新定律。


五樓『學學設計實驗店』,六樓是『學學設計群聚』,七樓是『學學白色空間』。常年都會有不同的創意藝術展覽在這裡上演。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個展還是關於原住民文化的創作。在台北已經兩天了,原住民文化可以說隨處可見,又博大精深,每一次感受都是新的。玻璃與陶土結合的藝術,像是兩種文化的碰撞,兩個時代的碰撞,它們沒有矛盾,而是產生了最完美的結合。


學學文創志業至今沒有停止不前,它還在不斷開拓,意在不久的未來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中心,產業跨界學習平台,文化創意研究發展機構,以及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平台。





















這裡是AMEI于2007年個人專輯《STAR》中主打歌《如果你也聽說》的MV取景地。










要吐槽這裡一點不足就是氣味,整棟大樓散髮著很濃的建築材料的氣味,讓媽媽還有我都感到有些許不適,沒有太久就離開了。



結束了嗎?還沒有,在台灣如果你想要感受藝術,隨時隨地都可以。台北與高雄的捷運站中隨處都有藝術裝置,每一站都有自己的主題,讓冷冰冰的代步工具也不是那麼無趣。時間允許的話,完全可以用一整天來一場『捷運主題游』。沒時間?沒關係,只要用心留意,在車廂的角落說不定就會與熟悉的某個人不期而遇。































TIME:2015/01/04  12:30


在台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高雄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本是一處佛教聖地,但有一整層區域是被用來辦展覽的。在画家周锡玮的油画展感受了寫實與寫意的交織。還遇上了『SHIATZY CHEN禮服展』,如果不是在台灣看到,我都忘了這個世界級的精品時尚品牌,將刺繡與中國風推向國際的創辦人王陳彩霞就是台灣人。


















台灣的藝術與文創之旅真的是一直延續到了我們離開的最後一秒。或許誰也想不到機場可以用來做藝術展。『桃園機場』兩座航夏的每一個候機室都設有不同主題的藝術展,往往飛機晚點是很頭疼的事,但在桃園我期待著它的發生,因為一個小時的時間真的不夠用。























TIME:2014/12/30  20:31


對於文創產業,台灣政府從多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位於台北西門町的『西門紅樓』就是最具代表性體現的一處地方。曾經是一處歷史遺跡,如今成為以觀光產業帶動文創產業的複合型區域。談起今天西門紅樓的營造過程,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李永萍坦言她與團隊為台北市文創產業找到了兼顧培養原創人才與市場的模式,而且這一模式可以不斷被複製。它成功的關鍵在於尊重西門町街區的固有氣質,實驗始於聚集人潮的『創意集市』。2007年暑假,接手連年虧損的西門紅樓不久,趁著多個營運可能性正在評估,文化局決定先做公益性開放,舉辦了一場創意十足的建築畢業展,在之後的7月又實驗性的舉辦『創意集市嘉年華』,號召年輕人帶著自己原創產品來擺攤。誰曾想設攤申請驚人的踴躍,攤位從如今的北廣場一路擺進西門紅樓。週末兩天有數十萬人擠入集市。李永萍以『西門紅樓再造以來最成功的活動』形容人潮與錢潮的同步到位。 









還有一個小驚喜,在台灣任何一處公共場所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印章,如果你正要動身去台灣,不要忘記準備本子,集齊所有你到過地方的圖章哦! 

                                                                                           

                                                                                                                                                                                                                                                                                 


1 開始

15 開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