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钱江潮起忆金庸 盐官观潮景区 -西山公园

海宁
海宁 haining
经纬度:120.681023
30.509376
旅游评分:3.9分
旅行费用:¥1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7 12:11
游记浏览:6

                钱江潮起忆金庸
第三天早上,从宾馆步行十分钟左右便到达了嘉兴火车站。无奈火车晚点,迟了四十多分钟才登上开往海宁的列车。海宁是嘉兴的县级市,大约20分钟就到了。在海宁火车站乘坐T109路公共汽车到总站下车,大约四十多分钟就到了盐官观潮景区。

这是盐官景区的收费标准,我在同程网订购了联票70元(原价100元)。

进入宣德门,就走入了宰相府第风情街。首先发现了一家卖纪念品的商铺,里面有很多金庸小说的衍生商品。买了套《笑傲江湖》的人物卡,22张给了20元,虽然贵了点,但谁让我是个金庸迷呢,来到金庸的故乡,不买点纪念品真难受啊。

30元一块,来了一块尝了尝,肥中带瘦,肥而不腻;咸中带甜,甜咸可口,这味道有些像两年前在周庄吃过的万三蹄。
江南民俗风情馆,也是海宁皮影戏馆,这里展示了天下一绝的海宁皮影戏,包括它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传统剧目表演等。而后院“农耕时代”大厅内的犁、拔秧凳、蓑衣蓑帽等构成的水乡农家风情,以及蚕种、蚕花毛等养蚕人家特有的习俗也是江南民俗风情馆的独特看点。
进入花居雅舍,便看到“青楼”,这里主要展示与青楼及青楼女子相关的文化现象,楼上楼下各两个厢房分别展示青楼与音乐、文学、名士、历史的各种复杂关系。

二楼大厅则为当年青楼女子献艺的场景,内悬匾额“秦楼云雨”,取自柳永《浪淘沙》。

宰相府第风情街是一条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街,除了联票上列出的名人故居、官僚豪宅外,各种古庙宇、传统商铺、特色民居以及廊桥、茶楼分立街道两旁,令人目不暇接。
不仅如此,宰相府第风情街还再现了江南的水乡风情,此地真是古风悠悠,风情独特!

    苏东坡的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把钱江潮推向了极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争赌八月十八海潮奇观。从明代起,海宁盐官就是观潮第一胜地,故“海宁观潮”、“钱江秋涛”闻名中外。盐官以观赏一线潮而闻名,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但都不如盐官好看。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整个观潮胜地公园都会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央视每年都现场直播盛况。观潮不仅仅是在八月十八,“海宁天天可观潮,盐官月月有大潮”。在盐官,一年有120多个大潮日。逢每月农历初一到初五,十五到二十,都是大潮日。只不过秋天的水大,更为壮观而已。虽然赶不上农历八月十八的大潮,但当日正逢农历三月十五,正值大潮之际,当然我的行程也是特意为此而安排。

1957年9月1日上午,毛泽东从杭州乘车至盐官观看了钱塘秋潮,并写有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1994年,海宁人民为纪念毛泽东盐官观潮,在盐官建造毛泽东观潮诗碑亭,于1995年观潮节建成开放。
去年的观潮节,海宁雕塑家陆乐正创作的青铜雕塑《那一天》在观潮胜地公园建成揭幕。雕塑根据徐志摩等人观潮时的留影进行创作,再现了1923年9月28日,徐志摩陪同胡适、任鸿隽、朱经农、陶行知等人在此地观潮时的情景。雕塑前有位老兄驾着照相机对着雕像正忘我的拍摄,只能把这位老兄也纳入画面当中了。


正所谓未见潮影,先闻潮声。没过多时,耳边便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却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千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模糊的白线且迅速西移,再近,白线清晰的变成了一堵水墙,并且迅速向前推移。

涌潮片刻即至眼前,呈现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此正是“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欲识潮头,钱江横在浪花中”。

涌潮转瞬即过,慢慢消失于苍茫的江面,钱塘江又恢复了平时的波平浪静。今天的一线潮并不齐整,据说农历十五的潮最大,农历十八的潮最齐。另外钱塘江每隔十二小时涨一次潮,除了白天的涌潮外,夜晚还会有一次涨潮。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里乾隆跟陈家洛看的就是夜潮,金庸先生是海宁袁花镇人,对钱江潮自是熟悉不过了。据说全世界也只有南美亚马逊河出海口与中国钱塘江盐官段流域,能够看到这种奇特而又雄壮的涌潮现象,但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环境危险,而中国盐官却是一个美丽、舒适的城市。

联票中不包括登占鳌塔,需要另购票10元。塔内的阶梯较窄,顶部偏低,上下塔有时需要扭曲着身子才能通过。

观潮胜地公园里面还有一个愤怒的小鸟乐园夹杂在各种古建筑中,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对外开放。

纵观整个观潮胜地公园,呈一条狭长景观带,一面是波澜壮阔的钱塘江,一面是古海塘以及各种人文景观,这里集自然奇观、人文古迹、休闲娱乐于一身,加之优美的环境和葱郁的植被,无愧“浙江十佳美景乐园”的称号。

王国维故居是近代国学大师少年时代的住宅,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前厅正中置放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第二部分,介绍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及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我对王国维不太熟悉,简单转了一圈便离开,赶往下一站,也是我最期待的景点——金庸书院
进入书院就会被甬道左侧围墙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越女剑》这15部金庸小说的石刻壁画所吸引。想要走马观花可不容易,因为每一幅石刻壁画都让人不禁驻足细赏。雕刻精细、层次分明的石刻画反映了金庸每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萧峰聚贤庄斗群雄、郭靖邂逅黄蓉、杨过与小龙女激斗全真派、令狐冲智斗田伯光、韦小宝与康熙智擒鳌拜、乾隆与陈家洛同观海宁潮、胡斐大战苗人凤……15部金庸武侠作品的情节一瞬间在我的脑海中华丽闪现。
走入桃李门,便见台门。台门为南向石库门楼,朝外有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俊生所题“金庸书院”砖雕门额。门楼为传统苏式清水砖雕作法,浮雕有金庸小说故事,额书“明德至善”,取自《道德经》。
讲堂附有后轩,上挂匾额“承前启后”,下为香港插图家董培新的八尺整幅壁画“乾隆与陈家洛观潮图”。

    底楼展厅内的“儒侠金庸陈列”,四周设有展板,通过图文介绍了金庸先生的主要事迹和学术成就。

印章展柜里收藏了“金庸书院”、“书剑堂”、“桃李门”等寿山石印章。墙上则是十五部金庸小说的铜雕书名。

金庸先生捐赠的围棋。

书院东北侧的东偏房和视听室分别陈列关于金庸书院的书法作品和循环播放金庸书院的介绍短片。

书院东侧中路的侠居为金庸先生燕居之所。楼名“侠居”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振濂题写。侠居为三开间楼房,底楼为会客之处,二楼为寝楼和书房。屋内陈式古朴简练的明式家具,显现雅致古朴;前庭宽广,西侧有厢房,可作弈棋和书画之娱。厢房有匾额曰“淡远”,取金庸先生族祖査昇“淡远堂”之意。
望云亭居后院假山之巅,由蹬道和爬山廊可达。“望云”之意,谓“思念家乡、思念父母”。唐代杜甫有《客堂》诗“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明代屠隆有《綵毫记-归隐林泉》“孩儿久离膝下,未展趋庭。今慰望云,当图捧日。”

丛桂轩东面的大隐书局为四开间楼房,底楼为书店;二楼为书吧。书局地处后院东侧,以假山为屏,居城市幽深清净之中,可作大隐在市,享受舒适恬静的阅览,交流之趣。只可惜书局大门紧闭谢客,颇为遗憾。

以安澜书院格局建造的金庸书院成为了金庸先生回乡讲学、传播学术思想的最佳场所,也是研究和弘扬金庸武侠文学的重要场所,更是我这种金庸迷们朝拜的圣地。

    此正是:堂上春风满诗音,胸中侠骨共丹心。华山剑气酬襟抱,沧海涛声壮古今。

进山门再过仪门,便是海神庙的主体建筑——正殿。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式仿宫廷建筑,正脊上书“保厘东海”,居中为双龙戏珠。正殿大门设六柱五间,斗拱下与额坊间遍施团龙团凤与群蝠彩绘。正殿的天花上为呈九九之数的团龙团凤彩,不愧为“江南紫禁城”。
正殿左祀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传说当年伍子胥自刎后,沉尸钱塘江之日为农历八月十八,伍子胥为泄愤化身为潮怒吼,故人们又把伍子胥称为“钱塘潮神”。雍正三年敕封英卫公,并于雍正十一年配祀海神庙
出正殿向北即是复檐八角状的御碑亭,内供雍正、乾隆父子两代的御笔碑刻。朝南面的是乾隆《御制阅海塘纪》,朝北面的是雍正《御制浙江海神庙碑文》。
西配殿从祀有:霍光、朱彝、周雄、石瑰、张夏、晏戍仔、陈旭、乌守忠、曹娥。

庙内供奉的城隍为宋代杭州转塘人罗俊。罗俊博古通今,怀才抱德,士民莫不钦服,任金坛令时因擅自开仓赈济灾民,而获罪身死,后被奉为城隍。此处需要另外购票才能进入,时间关系未进入参观。
这间书院茶馆也是以金庸文化为特色的一间茶肆雅舍,内有金庸先生的巨幅照片和作品集等相关物品陈设。

陈氏家族祭祖的祠堂内摆满了陈氏家族列祖列宗的排位。

双清草堂为陈元龙晏居花厅,原额为陈奕禧所书。“双清”得名于草堂前庭大罗汉松两株,双株虬龙天姿,气势甚盛。今剩宝砚斋前一棵,有六百多年树龄。昔日中路大楼废后,陈家家居小宴、戏班子演戏多在双清草堂中。据另一传说“双清”为乾隆所赐,“双清”谐音“双亲”,以应“帝出乎陈”之说。

这就是那棵六百多年的明代罗汉松,呈参天之势,枝虬叶仓,四季长青。此树已被收入国家珍贵植物之列,是陈宅三宝之一。

陈阁老宅除了前面提到的明代罗汉松外,还有一件至宝,那就是位列陈宅三宝之首的雍正帝御赐九龙匾。此匾是雍正帝登基之年,赐给陈元龙的堂兄陈诜夫人查氏的,是褒奖查夫人教子有方,她把三个儿子都培养成了朝廷重臣。近前观之,这块九龙匾是用楠木雕刻而成,匾额正中四个大字“ 躬劳著训”,为雍正帝亲题,大意是赞扬查夫人亲身操劳、训导有方。九条金龙盘踞匾上,雕工细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古代凡是帝王或与帝王相关的事物才能用到“九”,而陈家这块九龙匾是九条五爪金龙,的确显示出陈家地位与众不同。虽历三百余年沧桑蒙尘,但九龙匾依然皇气逼人。据说陈家共有皇帝所赐匾额八块,九龙匾为仅存的一块。透过玻璃细细看去,匾中有被切割过的痕迹,原来这是文革时期被毛主席的红小兵们裁下,铺于地面当作踏板而造成的。即便如此,此匾能够保全至今,也实乃盐官古城一大幸事。

当时的陈家有这一说法:“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不仅如此,陈家明清两代共出进士32人、榜眼2人、举人107人、贡生100人、太学生328人、秀才442人。而陈家仕宦更是鼎盛,两代官列九品以上者192人,极多达官显贵,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陈阁老宅对面是景疏园,又称杨兵部宅,始建于清朝,是康熙兵部左侍郎杨雍建的故居。

此灯塔唤作“清风阁”。硖石灯彩闻名于世,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风阁”依托硖石灯彩传统工艺技法制成,10根抱住裱刻廉政家训,四周围绕60只荷花灯,是一盏具有海宁传统特色的大型廉政灯彩。
范西屏、施襄夏均为浙江海宁人,是我国古代棋坛的二位奇才,称霸棋坛数十年,以卓越的人品、高超的棋艺及精深的理论造诣,成为围棋界名声显赫的“国手”。金庸先生曾高度评价道:“范西屏、施襄夏是清代雍乾年间的二位围棋大国手,棋力之高,古今罕有。”奕圣堂内有两位大国手的画像,上有“海昌二妙”匾额。
离开国棋圣院,还去了展示海宁历史名人的点将台和收藏各种古砚台的晴雨楼藏砚,最后回到宣德门宣德门两侧有阶梯,可登至城墙上俯瞰宰相府第风情街盐官古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动人的传说和壮观的涌潮,真可谓一日游千年,满城尽奇观。

到火车站后,距离火车到来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索性在海宁市区逛逛。没走多远就发现了海宁著名的西山公园。公园依山旁水,丛林吐翠,风景宜人,是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西山公园转悠了一会,发现时间差不多了,没有上山,只在马路上遥望了西山公园山顶的标志性建筑——紫薇阁。
吃完后,准备步行回宾馆,突然觉得还是没吃饱,于是又回到五芳斋接着吃。又要了一个肉粽子+一个煎蛋(拍照前已经吃完)+一碗鸭汤,真不太吃的惯肉粽子,感觉不如豆沙的好吃。
嘉兴旅游图片

汤足饭饱后,步行十多分钟便回到宾馆。明天早上就要退房赶奔乌镇,这是嘉兴市区及海宁游览的最后一天,烟雨江南九日游行程已过三分之一。回望这三天,游览了太多的名胜美景,烟柳画桥南湖、青砖黛瓦的月河、沧桑斑驳的子城、汹涌澎湃的钱江潮、古雅风韵的宰相府第风情街、侠骨丹心的金庸书院、皇家气派的海神庙……如同一个个江南雅士般纷纷回荡在脑海中。

自拟诗一首作结束语,此正是:

钱潮荡尽千古愁,

江南烟雨罩阁楼。

观湖望古云似梦,

烟花三月作仙游。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