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湖烟湖雨荡湖波 子城 -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 -月河历史街区

海宁
海宁 haining
经纬度:120.681023
30.509376
旅游评分:3.9分
旅行费用:¥1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2 10:18
游记浏览:10

                湖烟湖雨荡湖波

第二天清晨,从宾馆窗前眺望,南湖及湖心岛、壕股塔清晰可见,嘉兴市区确实不大。

各种肉馅的粽子怕吃不惯,还是点个豆沙馅的好,馅很大,味道可口。另外要了一屉小笼包和一碗皮蛋瘦肉粥。

从两边的台阶可登上子城,整座子城上空无一人。在一侧墙壁上发现有古时嘉兴名胜的壁画,斑驳的城墙砖石仿佛诉说着子城百年来的兴衰荣辱。

揽秀园,又到了昨天走过的成功堤。成功堤东与南湖景区正门会景园隔水相望,西连端午祭坛,长约七百余米。堤上一条石板路沿堤贯通东西,路两侧垂柳、香樟夹道而立,景色怡人。
不一会就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里面还有一处老馆现已关闭,此处是新馆。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在2011年建成,是党的诞生地用一部恢弘的红色经典向党的90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
中共缘何诞生,要从中国进入近代说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画面首先呈现在游人面前。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救亡图存”为号召的变法维新运动,得到光绪的支持,这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所发动的第一次政治运动。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即被扼杀,谭嗣同等六君子慷慨就义,康梁流亡海外。而后以孙中山和黄兴为首的革命志士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同年清王朝覆灭,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以及苏联的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柯尔斯基。

这是当年嘉兴南湖上的红船模型,中共一大就是在这条红船上确定了党的名称和纲领。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开始召开的,所以党的真正生日应该是7月23日,7月1日只是建党纪念日。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更直接的说就是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除了毛泽东,还有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和秦邦宪。当时的总书记由秦邦宪换成了张闻天,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逐渐成为了中共的最高领袖和精神支柱。
这幅油画是著名画家陈逸飞、魏景山于1977年合作创作的革命油画《攻占总统府》。人民解放军的洪流势如破竹冲进总统府,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和浓郁的历史感。要说最先攻进总统府的解放军第35军的历史着实很“传奇”,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后被蒋介石收编成为国民革命军,抗战期间成为了吴华文的伪军,抗战胜利后又成了国民革命军,解放战争时则起义投入解放军。
希望中共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

    南湖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与前年去过的杭州西湖和南京玄武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南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站在望湖楼前的望湖广场,南湖风光尽收眼底,好一幅“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画卷。
前往湖心岛的游船码头就在望湖广场,坐上船后只见湖心岛逐渐清晰的呈现在眼前。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湖之中。
访踪亭的西面岸边停靠的就是著名的“南湖红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袭扰而被迫停会并且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代表们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烟雨楼东南方僻静的水域。一大南湖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当日会议胜利闭幕,庄严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把革命的星星之火传向全国各地。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于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停泊在烟雨楼前的水面上,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自此这条一大纪念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如果要登船参观需要花20元购票,因为舱内不允许拍照,所以没有上船。
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名,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初位于南湖之滨。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园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构成了一幅瑰丽的江南园林画卷。
经御碑亭进内即至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于1965年所书“烟雨楼”匾额。
一楼正厅上悬褚辅成于上世纪40年代所书“分烟话雨”牌匾,下方左右抱住楹联为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大厅里还陈列着郭沫若、沈钧儒、贺敬之、叶圣陶、陈从周、沈迈士、刘海粟等名人名作。
烟雨楼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廊曲径相连,玲珑精致,各具情趣。据说这座假山是明朝末期著名造园家张南垣的大作,假山全部由太湖石垒就。因为太湖石最大特点是透、瘦、漏、皱、丑,所以成为古典园林用于叠造假山的最佳石料。

清朝的知府三年为一任,而许瑶光在嘉兴连任了18年知府。他为官务实且平易近人,被当时誉为少有的好官。许瑶光在任期间主要有三大功绩: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兴办教育重视文化;修路筑桥发展经济。由于许瑶光比较重视文化,经他鉴别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历史文物,都集中到湖心岛上,因此湖心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文物相对比较集中,这也是许瑶光知府的一大功劳。

“马券”源于北宋元祐年间,苏轼任杭州郡守时,因其好友李方叔生活贫困,特将皇帝御赐之名马转赠方叔,并书券为证,任其变价。后有苏轼之弟苏辙、好友黄庭坚同时为“马券”作诗作跋,使其益增贵重。二苏一黄都是宋代文学大家,李方叔也是名士,所以“马券”可谓名人名作,相得益彰,尤显珍贵。马券石刻在湖心岛的名人书画石刻中可称为精品。

小瀛洲岛南岸花木扶疏,著名的舞姣石南向耸立,姿态雄伟。一说又名“蛇蟠石”,历代文献屡有记载。古人赞美此石形状奇伟,“怒目探爪”、“若饥蛟壑舞”。相传为唐代故物,又说是北宋末年花纲石遗物。石上刻有篆书“舞蛟”二字。此石原在濮院,明代移至嘉兴城内,几经沧桑,1953年自东门大年堂前移至岛上。
进入仓圣祠,迎面而立的是文祖仓颉的塑像。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对于汉字的起源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仓颉造字”说。仓颉本来是皇帝的史官,有双瞳四目,是传说中的“文字神”,被尊为“造字圣人”。
小瀛洲唯一需要检票的就是文字书碑苑,这是一组江南园林式的建筑群。苑内展厅从汉字起源、汉字造字理论、汉字形体发展、字形演变以及汉字对东亚的影响等方面展示了中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这组汉字非常有趣:最滑的汉字“鱻”、最闹的汉字“猋”、最顶的汉字“麤”、最具力量的汉字“犇”、最土的汉字“垚”、最昂贵的汉字“赑。
走过九曲桥,到处树青草绿,临湖小坐,尽得心旷神怡之趣。这里地上撒满了粉色花瓣,惹得不少游人选此景拍照。前行至同舟园随即返回小瀛洲,因为还要从小瀛洲坐船到伍相祠。
    从小瀛洲乘船来到了伍相祠,原来称作壕股塔院。进入伍相祠需要检票,也可以于门口单独购票,这里坐落于南湖渔村(明代勺园旧址),彼邻刚才去过的揽秀园

壕股塔是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在宋元时期非常兴盛。现重建的壕股塔共七层,塔身为阁楼式,四周有回廊,沿袭宋代建筑风格。塔刹为国内罕见的纯铜鎏金铸成,耗用了三公斤纯金。

壕股塔是嘉兴市内唯一可攀登的塔,塔中179级木梯盘旋而上。登至塔顶,俯看笼罩在一片朦胧“烟雨”当中的南湖全景,整个嘉兴城全貌亦尽收眼底。
作为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古城,嘉兴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其所属县市的乌镇西塘便是江南水乡的代表,而月河历史街区是嘉兴市区现有保存风貌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
这扇门上绘制了鲜艳的门神画像,尉迟恭和秦叔宝威风凛凛,一旁门匾书“我在月河等你”,这真是古今结合啊。

古街内还有很多拍写真的,看到很多这种场景:一堆摄影师围着一位民国时期打扮的旗袍女一阵狂拍。

眼前的京杭大运河沿月河历史街区南侧流淌了一千七百多年,遥想当年运河两岸灯火万家,官舫贾船,穿梭不绝,繁华景象如临眼前。

各种花朵争奇斗艳,竞相盛开,使人目不暇接。

整个月河历史街区堪称嘉兴市内人气最旺的游览地,街内的一些酒吧据说要营业到夜里两点。本想看看月河的夜景,但距离天黑时间尚早,决定到月河附近的双魁巷看看。虽然距离月河不远,但还是走了半天才到,沿路打听此地,路人几乎都不不知道。双魁巷是嘉兴城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旧式民用建筑,建于1917年,当时绍兴宋传箕在“洋关街”购置一亩土地建造此巷,隐喻“鸳鸯”和“一花双魁”。据说宋原计划开设青楼,后因故未成,遂作民居。很多旅游书籍上都介绍了此地,可惜双魁巷大门紧闭,看样子根本就没开放,甚是扫兴。
吃过饭后,发现一家五芳斋,决定再把肚子填满点。要了一个豆沙粽子和一杯豆浆,还是五芳斋的东西好吃。
嘉兴图片

两顿饭用完,回到月河历史街区看了看夜景。随后坐车赶往嘉兴火车站,买了次日早上到海宁的票。

第二天的旅程就此结束,准备明天游览海宁的盐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