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攻陷襄阳城 襄阳

咸宁
咸宁 xianning
经纬度:114.321908
29.852845
旅游评分:3.9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8 13:47
游记浏览:14

第二站:攻陷襄阳城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流域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其贯通南北、承启东西的地理位置,自古即为交通要辏,有七省通衢的美誉。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及樊城,隔汉江相望,两城在历史上都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

 

提起襄阳,总让我想起王维的《汉江临眺》,那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真是写意。当然很多人都不禁想起金庸《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郭靖苦苦地守襄阳城,去了襄阳城之后,不禁发现那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怪不得只要天下大乱,便很多战火烧到那,当然,当年抗日战争的时候,张自忠便因为守襄阳城而牺牲,真是让人惋惜。好吧,不继续啰嗦了,进入主题。

 

10月1号7:00在朋友家起床,梳洗完,过早之后便到达汉口火车站,坐上8:30动车D5211出发去襄阳。来到襄阳东站就已经10:40了,有点晚于是决定先找好宾馆吃过午饭再出去玩。到了站外坐上9路车向市区驶去,来到人民广场找了个快捷酒店放下衣服杂物,中午在一丁甜酒吃过午饭。

 

12:40正式游城区。第一个景点选择米公祠,打车过去不超过10元。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

 

13:00买门票进去逛,里面并不大,但是挺多书法的,我不是研究书法的,所以并不是很感冒,但是很喜欢门口的牌坊。


 

 

 

 

 

 

 

 

 

 

 

 

 

 

 

 

 

 

13:30从米公祠出来便是码头,当然得坐船去对岸看传说中的襄阳古城。

13:50下了船,到了襄阳古城临汉门下,虽然没有西安城门那么宏伟,但作为地方古城门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走过城门就是北街。北街坐落在襄阳城中心——十字街之北。北连古城墙,南接昭明台,长860米,宽12米,凭借着位于古城南北中轴线、靠近汉江的优势,北街自唐宋以来就是襄阳城的中心街区。里面主要以鄂西北地区仿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为主,马头墙、飞檐错落有致,门窗花格古朴典雅,是襄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北街已经变成一条商业街,但是看着两旁的马头墙,感觉回到了古代一般。



 

 

 

 

 


 走了没多远就到了昭明台下,其实里面就是襄阳博物馆,既然来了,博物馆得逛逛。它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为襄樊标志性建筑。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昭明台下来,过了马路一直往前走,15:00就来到了绿影壁巷,里面可是襄阳王府,当然最出名的还是那全中国只有一块的巨大绿影壁。非常喜欢这款给力的大影壁。

      襄阳绿影壁与北京北海,山西大同的琉璃九龙壁,并称我国影壁三绝。襄阳绿影壁位于襄樊市襄阳城内东南隅,是明代王府门前的照壁,塑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左右。因照壁由绿色泥片岩的石质材料构建而成,通体苍翠,故名“绿影壁”。与北京北海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和河南襄城文庙影壁(另一说为北京故宫九龙壁)并称为中国四大影壁。
 据史籍记载:明正统元年(1436年)明仁宗第五子襄宪王朱瞻善由长沙迁徙到襄阳,便在城东南隅大兴土木修建王府。据天顺四年(1460年)《襄阳县重修儒学记碑》载:“襄王(朱瞻善)殿下以天子叔父之亲肇迁来居将及二十年矣。”据此推算,绿影壁及襄阳王府竣工于正统五年(1440年)左右。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影壁保存至今。绿影壁占地面积为42.5平方米,采用石质制作(有别于其它三处琉璃材料制作),重达926吨,其造型为仿木建筑结构四柱三楼庑殿。它面北而立,由底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其中壁身由大小不等的61块条石或方石组成,全长62.2米,高7.6米,厚1.6米,由62块绿色泥片岩拼嵌而成。影壁分三堵,呈“凸”字形,中堵高为7.6米,由26片绿色泥片岩拼镶构成,壁心为巨幅浮雕二龙戏珠,二龙争斗的场面气势如虹,栩栩如生,壁珠直径35厘米。壁心的上下槛边镶嵌汉白玉加以修饰,各雕有游走飞龙10条,左右抱框各雕飞龙3条,四边共有26条游龙飞舞,吞云吐雾,凝视二龙相争;左右两堵高为6米,壁心各雕一巨龙嬉戏于惊涛之中,大有抢夺壁心火珠之势。上下槛也用汉白玉镶边,每槛各雕有飞龙5条,左右抱框各雕流云飞龙两条,两堵边框各雕有云中翻腾的飞龙14条,这些飞龙有的搏浪戏珠、有的腾云驾雾、有的翻江倒海。据统计,此壁共有龙99条,大的达4米多,最小的只有几寸。此外,壁顶为石雕筒大脊庑殿式,斗拱飞檐,脊上雕有群龙,两端装了鸱吻。壁座为须弥座,四周白矾石,中嵌绿色砂岩,皆雕游龙。虽为三堵,融为一体。绿影壁的纹饰精美,神态生动,融浮雕、平雕于一体,雕刻技巧粗犷豪放中又显细腻精致。影壁整体结构别致,浑厚古朴,其雕刻技术精湛,建筑之精妙为国内仅有,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唯一石质雕壁。


 

 

 

 

 

 

 

 

 

 


 从襄王府出来左拐然后笔直走大概五分钟仲宣楼就出现在眼前了。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的。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在襄阳15年未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一腔愤懑化为《登楼赋》这一千古绝唱。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臬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舃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阗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仲宣楼下来已经16:20了,有点累了于是打车到回临汉门,上城墙去走走,没走很久便来到了夫人城。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东晋太元三年(378)二月,前秦苻坚派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他错误地认为前秦无船,难渡沔水(汉水),轻敌疏备。朱序母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于军中,颇知军事。当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苻丕果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外城。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苻丕。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称此段城墙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后世多次维修,上勒石额“夫人城”,并立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碑。

 

 

 

 

 

 

 

 

 

 

 18:00下了城门,来到门前的汉江,看着美丽的落日,吹着凉爽的江风,甚是平静。


 

 

 

 

 听当地人说襄阳城的夜景很给力的,于是便又进城在北街里找了间比较干净的餐馆,吃过晚饭,天都黑了,又走到江边去,一路上看到天空中飘着无数盏孔明灯,在古城的映衬下,美不胜收。


 

 

 

 

 

 

 

 

 

 

 放了盏孔明灯之后,快20:00,于是我跟朋友一起坐船回对岸樊城,也就是中午的米公祠。在对岸拍襄阳城又是另外一翻美景。


 

 

 

 

 

 

 

 






20:30在米公祠门口打车回宾馆,终于攻陷了襄阳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