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下) 五台山

祁县
祁县 qixian
经纬度:112.335069
37.357746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2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2 02:14
游记浏览:18
  从东台下来回宾馆吃完早餐退掉房间再开始庙宇游时刚好是上午八点的众游客出行时间,台怀镇上既然有39大寺庙这么多,那么怎么玩从哪儿开始玩就又成了一项选择题。我想从周边包围中心,所以第一块选择了清水河对岸的南山寺观音洞,它们俩已处于怀台镇的相对边缘孤零区。
  老大导航直接把车子开到了南山寺的后门,我感觉非常不爽,因为那南山寺修建于山腰高坡,影壁、牌坊与山门都是拾级而上,层层递进的。从后门后院那么一跨,登山而入的那份伟岸气势就完全体验不到了,玩到后来我还得蹬蹬蹬地冲下台阶再匆匆往回爬,因为那石门、石牌坊与照壁之上都雕刻有相当精美的图案呢。哎,玩五台有车是方便,可这般投机取巧的游玩方式实在好不够味儿,所以从这下去之后的行程我又寻找借口地让自己成为了独行客。接下来的一天俺脚不停步地走啊走,上午从台内五峰之一的菩萨顶(五台山东西南北中各峰台为外台,以怀台镇为中心的山坳是内台,但这内台之中亦是有五峰台的O(∩_∩)O~)一路下行玩儿了显通寺、圆照寺塔院寺五爷庙广仁寺,中午与先生会合午餐之后又一起攀爬了黛螺顶、善财洞、金界寺、龙泉寺镇海寺,一直玩儿到傍晚时分老天爷又如约倾盆起了磅礴大雨,这才拖着业已疲劳得近乎残废的了双腿坐入车中,任由老大一路南行,在一旁彩虹一旁大雨的奇观挽留之下离开去了五台……
  在车内俺整理着一摞门票细算了下自己此回扫荡庙宇的成果(尽管在一进山门的最初就已经购买了145的门票,可台内大多有名气之古庙老寺还是仍需另外购票的,价格10元、8元、4元不等)算上昨日的望海寺殊像寺普寿寺,我总共行走了15座大庙,几乎已经把五台山三分之二的有名老寺都给转悠了。而且除了南山寺与普寿寺的匆匆之外,其它庙宇的建筑雕刻我都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一间不落地给游走观赏了的!虽累残了双腿疲惫了身心,可这整24小时的五台游之收获还真不是一般般得大呢,这15家除冷冷清清的广仁寺与仍在修建还未开放的善财洞、金界寺之外全都是各有特色各有看点的一些黄庙青庙,它们有的寺内藏有彩绘雕刻之瑰宝,有的挂有无数块帝皇御笔之牌匾;有的是真正屹立了千年的老庙,有的是五台乃至全国的最早之古寺。无论是欣赏它们的历史传说、辉煌陈列还是石牌雕刻、庙堂悬塑等等之艺术奇迹,这些庙宇都非常值得我去痴痴迷恋地行走一通……

  嗯,还是来个详细介绍吧,让我按着自己的游玩次序再重新来次暴走O(∩_∩)O~
  话说去南山寺之前俺在宾馆提供的五台山游览图上拍拍下了一张重要寺庙的介绍,上面简单罗列了那些寺庙的可看之处(宾馆也有提供导游服务,说是分为陪同烧香礼佛与观光庙宇两种,他们都说玩儿五台寺庙只需半天,可事实是我觉得两天都没法看完,而且也不会如别处寺庙般得令人疲乏或生厌……这就又验证了我的一个经验:千万别茫听本地人对自己风景区的那种游玩介绍,因为那一切在他们眼里是早就被浓缩固定了的,他们的提议是绝对不会让你邂逅到惊喜的。)但简单得真是令你无法对其有所定义,所以在南山寺后门停下车子听卖香老太太叫唤说“这是一座千年老寺,小妹妹买柱香拜拜”时我的小心脏又立刻跳跃起了惊喜得喜悦。
  南山寺很大,大到玩儿它时我都有了纠结的感觉,因为它像迷宫一般地可以上蹿下跳,我既想窜下台阶从山门处再回走一次,也想跑上那片密布有更多红墙如另一家庙宇挺立的后方寺院去瞧瞧看看。不过结果是俺在那间四合院式的正殿溜达时就被二楼一道士的演说给挽留住了脚步。那大师在讲说何为众生平等,他说真正的平等是互尊互重,每一个宗教信仰之间都应该相存相容互吸精华而不是攻击诋毁……他的演说语调平和却非常之有说服力,吸引得我们这些零散游客都纷纷回聚了过去,把他管辖的一间小小殿堂给堵塞了个水泄不通。想不到这座破破烂烂的四合院之寺内竟然隐匿有这般高人,此乃我五台庙宇游之第三喜哎(第一喜是殊像寺悬塑,第二喜是误入了满寺林立有妙龄美尼的普寿寺)有了这段聆听倒是也足够弥补没能走完这座庞大南山寺的遗憾了!(观音洞后来没有前去了,因为那司机不肯~~(>_<)~~)
  我的第四喜亦是来自于一段聆听,不过它的主人是菩萨顶上的一位导游,她的讲解令我痴迷到整座寺庙转悠下来只举起了一次相机,整个赫赫有名的菩萨顶俺差一点就没能留下一个影子的纪念了!她可以站立在山门前正对北台的一座高高台阶上讲说半天,从五台之风光特色到北台之严寒酷苦,她说而今山脚香火最旺的五爷庙其实搬迁于北台(北台现在仍有原庙)因为它之地势实在过高,一到十月大雪封山之后就非要等第二年五月雪融花开才能再次登峰进山,庙里的僧人们一日一餐靠囤积的粮食度日过得是真正苦修的岁月。五爷庙供奉的是求雨的龙王,百姓为了方便求雨就把它从北台给恭请了下来……这菩萨顶原是皇家寺庙,是全国唯一一家可以运用黄色的庙宇建筑,她这进入庙内之后的滔滔当然也就更为精彩了,我如重复就会成为长篇累赘,所以到此结束吧,反正一句话:关于菩萨顶的游玩因为偶遇这位导游的缘故而让我这位老手犯了个本末倒置的错误,一场蓝天白云的喧哗明丽下来,我脑中就只留下了她的一堆滔滔,而这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当今建筑皆为清代遗物,一直以黄教首府和皇宫式样之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据说康熙曾来五次,乾隆到过六回的庙堂本身反倒令我模糊了记忆,搞不清谁是谁的碑文,谁是谁的墨迹了~~~~(>_<)~~~~
  但这些庙宇的确都是相互贯通又各具特色的,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庙,所有建筑的屋顶都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虽经几百年风风雨雨地摧残却依然是五彩缤纷,色泽如新的一副皇家制式的气派模样。接下去的圆照寺、显通寺没有了导游、喇嘛的喧讲,倒是让我静下心来好好欣赏了一阵。
  圆通寺的色彩是整个台怀镇里最为艳丽的一抹,它独特开放式的五朝门雄踞山顶气宇昂然地挺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既端庄又放肆地勾引着我的视线镜头,把俺的小心脏给迷荡得痴痴颠颠的好几次都差一点撞去了转角柱子与和尚喇嘛们的怀抱O(∩_∩)O~哎,圆照寺的这个大门实在气派,再给加上一些云雾缭绕的话都可以被冒充为玉皇大帝的九霄灵宫了!不过事实上它给我的惊诧之喜不是这个而是供品,我从未见过一座寺庙的供品也可以呈现有如此浩瀚壮观的气势,它们被齐整整地排满了一间如50米游泳赛道一样深深长方形的佛堂,数列超长案桌之上的油灯瓜果都是簇新的高档货色,梨子一排,山竹一排,海螺两排,油灯数排,间插着美丽鲜艳的太阳花与花塔,浩浩荡荡地笔直延伸着……我只能用震撼两字来形容自己心灵的那份被震荡感,傻傻地在里边站立了好久还是无法平静下这种强烈得被震荡感啊:看样子同样是菩萨佛祖亦是有出生地之福分的,生活在这个圆照寺里边的佛才是真正真正的有福之佛哎,一个盂兰盆节就可以享受到神仙们过蟠桃节般的待遇!可不止是那殿堂里边的供品呢,整个寺庙的角角落落都被拥挤满了正在待放的水果鲜花,各个大殿的巨型案桌之上亦是如山堆积得一片绚烂芬芳。那一天的圆照寺活脱脱就是一水果鲜花的国度,前殿是水果鲜花的供品,殿后白塔那里是种植鲜花们得灿烂绽放,还有那些老殿的屋顶则是一片氤氲了粉紫粉白粉黄明丽得温煦……
  接下来的显通寺呈现给我的是一份纯粹的建筑之美,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古寺,俺从望见它之钟楼的那一刻起就被它所特有的那份气势给俘虏了。那是古老建筑所特有的一种朴素大气,咋看稳重厚朴色彩浓郁而不妖艳,细看每一屋檐窗棂都是精雕细琢得一片亮眼风光。显通寺的前院纯朴凝重僧衣飘飘分不清今夕何夕,可它之后院则是金白辉映灿烂明朗的一副景象,因为它有一座金光闪闪的贴金箔之铜殿,雍容华美得被俩俊朗帅气之白殿给簇拥着,前方还分别林立了五座造型各异的玲珑金塔……这一天的阳光极好,无论从那个角度近观远看,这金白蓝灰组合的画面都是一张张绝顶美艳的庙宇美图,这画面西藏没有,清迈没有,俺们南国各地更是见未所见得没有,显通寺的建筑之美是一种混合对比之美,它简洁而大美!!
  至于那座以高耸白塔闻名的塔院寺吗,或许是那雄浑白塔实在太高太壮了,真正身处其间时倒反而体会不到了那份凌霄得高大,反而是那些色彩灰黑的砖雕们蹲坐在高高黑檐的屋脊,在一片明媚湛蓝地衬托之下如同一灵性动物之聚集所,东一簇西一组地姗姗着,每一组每一簇都是各不类同的面貌神态,活泼泼得精灵古怪,生动又可爱。不过这塔院寺内的建筑风格是统一的,它是唯一一座所有建筑全部来源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寺,从这一点看它确实就是台怀镇的灵魂,内五台的中心!大白塔四周塔尖悬挂了铁制的铃铛,不晓得大风起时是否能够荡漾起美妙铃声……
  这天上午我走完白塔寺来到它与五爷庙跟前的那个辽阔广场时已经时近中午,五爷庙我不想多说,因为它的香火实在太过旺盛,那些缭绕轻烟地簇拥一直伴随了喧闹人群的拥挤在小小的庙宇之内左右突围,我既不想随着长龙的人群去排队进香,所以在那里边也就团团绕走一圈,仔细看了看它之戏台和各大殿的外观之后就撤退出来还了。心中觉着那正殿门前的几棵大青松倒也真是葱郁繁茂得紧,难道终日云雾燎绕的青烟亦是一种营养?呵呵,说起香火倒也确是青庙来得热闹旺盛,俺们汉人信佛多是如此,烧香拜佛求得不是自身就是家人,有所求才会去燃烧香火祈求保佑哦!感觉五爷庙与殊像寺的香火之旺盛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这一路下来都是黄教,五台山庙宇到底是黄庙多还是青庙多得呢?
  出了五爷庙之后我站立在广场的中心处一边观赏大白塔的全景、倒影,一边等候老大的前来会合(后来得知这家伙那时候也在五爷庙呢,与我分开后他跑了俩寺庙:昨日已然去过了的殊像寺与这香火鼎盛的五爷庙!真没想到他老兄还是个真正的香客哦,这半天时间他给一心一意地用来排队烧香了O(∩_∩)O~)这时候的老天已然开始变脸,明蓝蓝的天空都给大团青灰色的云朵给霸占了,但就算这样这池水浅浅的广场水畔仍旧是赏看塔院寺全景的一处美景佳点……

  下午翻爬黛螺顶之前我们其实是想去走走善财洞的那片新建庙宇的,因为它真的非常之吸人眼球,从昨日一到台怀镇时就已经吸引起了俺们眼球的关注。你看它通体朱红得宏伟壮阔着排列在清水河畔,庙内有一列很有气势的红色小塔长长的一字儿排开在幽绿山体的下方……可是它还未对外开放,我们被指引着跨过清水河去到了一个两旁摆有很多摊位的山脚,那儿有一长长石阶上伸去了真正的善财洞与黛螺顶。
  除菩萨顶之外这是俺遇见有众多游客的又一所在,只是这些游客有些另类,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三跪九叩——跪磕在高陡石阶的一种行走,就那样穿戴着时尚衣裙老老实实一点儿也不偷工减料的三跪九叩着攀爬前行,那速度一点儿也不比我们这些直立爬行的气喘吁吁者要缓慢,有许多甚至还顽强执着地超越了我们……这可真令我惊讶呀,虽说这黛螺顶是五台山的小朝台,没有前去东西南北中五台进行大朝拜的信徒会选择来此进行替代性质的朝拜,可如此这般的信徒大批量地出现也是一种奇怪现象吧,除了藏区哪儿又会有这般用身体丈量陡直山道的现象?那时我真有一种地域错乱的感觉,这五台到底是属于中原还是藏区呢!其实那一天我一直都在为此而迷乱,因为真的太混乱了,你看这台阶两旁密集乞讨的明明都是身穿僧衣的和尚,两旁翠碧山坡的林木之间却大范围大规模地围绕了七彩斑斓的经幡。那些明明瞧着是汉人云集的庙宇它们却接二连三地全都是一些黄庙特征之建筑……(可能因为这黛螺顶太过陡峭不会有管理人员前来列行检查吧,这直陡山道拥集了大批量不晓得是真是假的乞讨和尚,最初俺还掏钱给予,后来发现这是一种相隔三五丈之远就会重复呈现的现象也就无奈地当做看不见了!可黛螺顶这块这样的现象还真当普及,后来下山我们行走的后山线路也是如此这般的一个现状,沿途不是放鸟放龟的叫卖者就是这些不晓得真假的和尚们。)
  黛螺顶之行还真是高远得够呛,终于爬到时我的两腿都已隐隐发痛了。不过来不及喘气调整俺之心房就又一次被拉入了震惊之中,这黛螺顶的庙堂空地之间竟然坐满了黑压压头颅的一大片人群哎,他们正围坐在一位看上去地位非常之高的喇嘛周围专注诵经,那低低的诵经声因为数量的众多已形成了一片壮观的嗡嗡声。我发现他们之中有许多位就是与我们同时上山却早已经超越了我们的三跪九叩者。他们的行动似乎得到了解释,可是这些人这会儿又在进行一种什么样性质的活动呢?他们中有汉人有喇嘛也有藏民……终于散会时我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抓住了一位匆匆想要追随那诵经大师而去的大姐“请问这位大师是谁啊?”大姐瞪大眼睛回望了我一眼(那眼神像是在看一天外来人哦)“他老人家是多龙活佛呀!”话语未闭,人已挣脱我之拉扯急匆匆地赶将去了那些蜂拥人群的包围。我的天,原来是一活佛,看阵势却分明就是一大牌之明星,真正众星捧月的一个架势!
  这场黛螺顶之遭遇还真是足够震撼人心的,一阵冷风吹来,俺打了个寒颤,心头突然涌动起了一份深深得恐惧……
  还好接下来的龙泉寺足够安宁娴静,它像一位深闺丽人一般静悄悄地无声在远离镇中心的九龙岗上,似乎很少有如我这般的游客慕名前去。可是它之石雕实在精彩,不光是那龙凤盘舞的汉白玉牌坊,牌坊周边的一切:山门前正对峭陡石阶的三折影壁,牌坊后头汉白玉的拱桥和石狮,佛殿墙壁之上的一栓栓窗棂式浮雕。每一样都显示出了一种精雕细琢地精致繁复之美,所有端庄的佛像、飞腾的龙凤,生动的鸟兽,繁茂的花果全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工艺之精湛,构筑之巧妙真乃世间罕见,在见到它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就轰然出了一声感慨:有了它,俺在瑞士法国的那种所见就又是一种小儿科了,真正经典的古人之艺术瑰宝还是在俺们中国啊!龙泉寺的这些石雕实在是太令人惊撼了,它与殊像寺的悬塑一般,是我此次山西行的最大收获。看着它们我是真心感慨啊:这辈子有所遇见真当是死而无憾了O(∩_∩)O~

  哎,五台山给我惊喜的地方实在太多,只可惜时间太短,大雨一下俺家老大似乎就有了足够拉我离去的理由,我也只得凝望着窗外如注暴雨之下的彩虹,恋恋不舍地告别而去了!!不过亲爱的五台,无需多久俺还是会重新回去找你的O(∩_∩)O~ 


   圆照寺远景,圆照寺是五台山最早的一座黄教寺庙,建成于1309年,历经了元、明、清三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菩萨顶之下,位居众庙宇群之中心。那天上午天气很好,它鲜亮金红的亮丽成为了我镜头的专宠O(∩_∩)O~

  大显通寺,一座完全正宗的五台山黄庙,我觉得它是五台山寺庙里最美且最最富有的一家庙宇。

  圆照寺之祭品,无意中踏入时我的整个身躯近乎石化,这是个什么阵势嘛!!

  这个就是龙泉寺之繁美石牌坊,真正的宝贝啊,看了它之后是不是觉得欧洲古建筑上的那些雕刻就又成了浮云O(∩_∩)O~

  从位于半山腰善财洞畔望见的庙宇群,这一片我那一天几乎已经把它们给转悠完了……
 这个就是被称为台内之中台的大白塔,通高75,3米,这样看去正好与圆照寺独一无二的五朝门遥相对望。

  镇海寺内已然成了红色海洋的许愿带,满满一院子的血红,好亮眼的!

  圆照寺之水果祭品,是用两个超级巨大的盆子给装扮的。这一天七月十四,它们是为第二天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而准备的供品。没见过这么豪华漂亮的超大水果盘吧O(∩_∩)O~

  塔院寺内之红旱莲。与那些色彩艳糜的供品一样,塔院寺后院的花花们也绽放得异样之灿烂!
  介绍说南山寺的规模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上三层的佑国寺我没有前去,一是因为找不着进入其中的入口二是因为时间耽搁已久怕早已回去车上等候着了的老大生气骂人~~(>_<)~~)该寺始创于梁重创建于元代,时称“大万圣佑国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因为修建于葱翠碧绿悬崖陡峭的山坡之上,远远望去满满一片很显宏伟气势,所以大老远得就吸引得人们很想前去看看。
  这是进入庙宇之后的108级台阶,它的下边是一面积巨大之影壁,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就的壁身,中间镶嵌着汉白玉的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檐还有精美砖雕。从影壁处举头仰望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这座白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得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四字亦是令人玩味……


  这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就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牌楼之后的这座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之内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刻有雕工纯熟的各种花草树木。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皆可尽收眼底。

  大雄宝殿所在四合大院,这里是南山寺主院,那道士就在左手旁二楼的一殿堂内滔滔演讲。话说这小小四合院竟是道士与和尚的安然合居之所,院内一层供奉着佛教的菩萨,二层供养了道教的圣人……这一层大殿之内的泥塑非常有名,内容包括佛教传说和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右手大雄宝殿内悬挂有一块慈禧太后题词的“真如自在”牌匾。

  二楼一门楣,这四合院总给我不像庙宇道院的感觉,单看这些不就是一华美古民居吗……总之这南山寺是看得匆匆,没能静下心来好好体会其中的精妙!

  菩萨顶坐落于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它是被康熙特许唯一可以在殿宇上使用黄颜色涂料的一家寺院。菩萨顶的建筑规格与皇家等同,转悠在庙内随处可见显示出皇帝“至高无上”的种种尊贵、富有,这规格在四大佛教名山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此地也是历代帝皇们最喜欢前来朝拜的地方……

  从菩萨顶108级台阶处所俯视的台怀镇景象(这山门前的108级石阶,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那导游在菩萨顶还详细讲解了殿前一香炉鼎的来历,说那物为一香港巨商所赠,五台山47家寺庙家家都有一座,这是其中最高最大的一座。哇塞,那家伙皆为铜铸,瞧这高大模样光是铜块本身就是一天文数字的巨额捐赠哎!(不晓得这样的说说是不是一种隐性的心理暗示,这样有求必应的心里暗示一多,恐怕那些伪信徒们到最后不用她鼓动就会自己主动自愿地跑去上香求拜了哦(*^__^*) )

  圆照寺一大殿,你看屋顶这片小花,姹紫嫣红的,简直就是一瓦顶小花圃哦!这也是山西给我的一大惊喜,屋顶长草的很多,但像山西庙宇这般让鲜花开放得如同一片小小花带的还真是第一回见到O(∩_∩)O~

  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来到中国宣扬佛法,为了纪念他,明宣宗下旨在五台山修建了这座圆照寺。这是圆照寺后院内之喇嘛塔,高五丈,四角各设小塔,造型奇特,是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因为他后来圆寂在了此寺)这时节塔周围鲜花烂漫,各色格桑花、大丽菊和向日葵盛放得精彩纷呈得美不胜收!

  圆照寺内的这间供品屋是我偶然闯入的,应该感谢我有门没门都想闯闯的好奇心,这遇见还真不是一般般得撼人!!

  圆照寺正大门。圆照寺这山门为五台山独一无二的五开结构,称五朝门。寺前一对石狮,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塔院、藏经阁、后院等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东边是药师佛,当中是释迦牟尼佛,西边是阿弥陀佛,三世佛的两侧是十八罗汉……

  从圆照寺俯瞰而见的一片新建寺院,好像就是金界寺吧,如此看去亦是好有气势的一家庙宇,可惜都成新建的了……
  记得那天从此寺经过时在桥头处遇见了一棕黄毛色的狐狸,见我们经过亦不逃跑,原来是双腿被折,为了防止其自行愈合,那位不晓得是谁的主人残忍地用布条把它之断骨翻转着缠绕了起来。看着小东西那皮包骨头的可怜样儿,我对这条山岭已没有了一丝的好感!真心希望那些可怜摆了一路的鸟儿、乌龟与狐狸们能够被查收解放,希望那些以此为生的生意人不再以放生为由而无数次地去捕捉住这些有灵气的小生命了……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萨,您就管管这个现象吧!!


  圆照寺也是一座黄教,是黄教在五台山流传开来的又一座重要寺院。据说明永乐年间,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来五台山弘扬黄教佛法就住在此寺,所以圆照寺又是五台山黄教流传之圣寺。

  乾隆、康熙曾多次亲临圆照寺并题词赐匾,庙内悬挂有“胜幡西振”“震那金界”“宏范三界”等等匾牌,这山门台阶处还立有一顺治皇帝的归山词……

  显通寺是五台山首刹,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寺院之一,五台山开山的第一座寺院。这钟楼正对了罗睺寺后门,罗睺寺有最古老的一对石狮,修建于唐朝。俺当时因为被这气派钟楼所吸引而错过了观看最古老石狮子的机会了~~~~(>_<)~~~~

  相传白马寺建成以后,两位天竺高僧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建起了这座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世称“中国第二古寺”,与白马寺同为最古老之一。这佛殿看着极为大方古朴,中国的古建筑是真心耐看的!

  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和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

  这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殿宽9尺,深8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殿内莹莹翠石铺地,鸡血宝石作垫,非常之富丽堂皇。

  铜殿前之玲珑金塔,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得十分耀眼。显通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

  据说此铜殿前原有同期铸造的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仅东西两座原塔尚存,现在五座中的另三座是为现代所建,外边贴以金箔而已……

  金塔后头那座白殿叫无量殿(又称七处九会殿),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重建于明代。因殿内无一梁柱,所以又称无梁殿。殿内东面有一座十三级的明代木塔,中央供奉了圆满佛,圆满佛,千叶莲华、一花一世界、重重无量、无边无量O(∩_∩)O~

  这屋檐之砖雕又有不同了哦,瞧瞧最外边它给站立了谁?这模样很像西方军士呢O(∩_∩)O~

  当时已近正午阳光十分强烈,有摄影爱好者等候着想要拍摄下铜殿金顶,我摇摇头放弃了,拍不下金殿咱就拍拍白殿吗,有顽皮白云客串的精美白屋不要太漂亮噢O(∩_∩)O~

  塔院寺寺内历史古迹众多,寺宇总体居高临下从大牌楼上山门需步步登高。天王殿、大慈延寿殿、藏经楼分别雄踞在大白塔的前后。寺内还有山海楼、文殊发塔、转轮藏、佛足碑和清帝玄烨、弘历、颙琰御匾等等,当然这座雄冠台怀的大白塔是整座庙宇的灵魂,无论从镇子的任何角度瞧看都能被锁定目标……

  塔院寺檐顶砖雕,简直就是一小小动物园吗,这阵势O(∩_∩)O~

  从大牌楼登高而上的塔院寺山门。

  从台怀镇中心广场处所望见的大白塔与五爷庙,因左旁有庙宇正在修建,所以瞧看不出全景的宏伟开阔。

  大白塔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喜欢绕行白塔还愿,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

  瞧瞧五爷庙的香火都缭绕到了庙门之外了,也只有这儿庙门前是有公开买卖香火的摊位的。感觉因为黄庙得众多,如俺们南方寺庙这般香火缭绕的场景在五台山的庙宇之内并不多见。

  大名鼎鼎的五爷庙创建于清代,全名五龙王殿也称万佛阁,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的前庭,相对于塔院寺、显通寺等它之规模只能算是一座小庙,不过前来烧香祈福的信徒香客还真不是一般般的那个多……

  五爷庙一角。五爷庙主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本地人会告诉你说“来五台山烧香只需去五爷庙便可以了!”

  五爷庙之庙宇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与雨的塑像。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王唱戏O(∩_∩)O~

  灵鹫中峰石碑,此处的绿化颇为繁茂幽绿。突然想起这台怀镇上之寺庙还有一特别之处,那就是很多庙宇的门外墙壁会贴有一些诸如“国土不容侵犯”之类的标语,不晓得是什么意思?

  和同纬度之北方地域一样,台怀镇也是个花喜鹊的聚集之地。

  哈哈,终于被我拍清楚了飞翔中的一只。

  善财洞,这庙宇我们去时还未开放,从远处看去它的规模和气势都相当之宏伟壮澜,但毕竟是新建寺庙,走近一瞧就难免发现了很多呆板(这是现代建筑的通病,所有砖墙瓦片都是机器批量生产之成品,所以呆板无生气便成为了它们的象征……)

  倩亮宏伟的台怀镇之庙宇群,整座山包都是哦!

  善财洞新庙宇左前方一古塔,就在中央大街边旁的绿化带内,看着已好有年头。

  去黛螺顶途中遥望所见的菩萨顶、显通寺、圆照寺与塔院寺、五爷庙、殊像寺等连片庙群。这黛螺顶与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是分布在台内山脊或山顶之上的四座寺院,它们紧紧环抱着与腹地巍然高耸的大白塔遥相呼应,看着很像是雄伟五台山顶下面之秀丽挺拔的五座小峰,所以被称为“台内五峰”。

  黛螺顶被称为“小朝台”,因为寺庙里头供奉着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所以既然去五台朝拜是大朝拜,来这儿就是小朝拜!黛螺顶位于东方陡峭的山脊之上,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耸立着另一座小山,小山形如大螺,故这山顶木牌坊又书“大螺顶”,从山脚爬来此地还真是够呛的一次攀登。

  这黛螺顶始建于唐朝,明成化年重建,后又有几次修缮。这就是当日我们所遇多龙活佛的诵经场景,一看就是大牌吧O(∩_∩)O~据说此活佛前几日已分别去五峰台诵咏了经文,这黛螺顶是他在五台山的最后一场。不晓得他的这些个信徒们是怎么得知情况跟随而来的,反正那场面是狂热得紧……

  一对明显来自藏区的小夫妻,他们手中的经书有藏文也有汉文。百度说很多追随多龙的信徒一旦与其见面就不忍再次离去,他们会像蜜蜂追随花朝一般地追随着活佛的踪迹,他去哪儿他们就跟随至哪儿……


    龙泉寺内之白塔,不晓得里头是不是安葬了传说中的杨五郎遗骨?(应该不是,因为介绍说令公塔在寺西北1千米的山坡之上。此塔可能是某位高僧的最后归宿……)那清泉就在院外,谁去了都可以用寺庙准备的勺子舀来泉水饮用、洗涤。我去时正好有一群聋哑青年前来取水,那管水僧人和善可亲之极,等他们走后替我舀了一瓢让我清洗一下自己的眼睛,说是可以明目亮眼O(∩_∩)O~
  镇海寺坐落在“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寺院被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这里是五台山的一处风景区,浓荫苍翠的古松掩映山寺,这在五台寺庙区还是蛮少见的。
  不晓得怎么回事,这镇海寺虽然偏静清冷却有导游在带队解说,我于是又就着这院内黄百合的芬芳尽情倾听了一番。这寺院似乎与慈禧太后有着太多的故事牵连……


  镇海寺后院之景象。

 
  相传,镇海寺对面山底原有一个海眼,说不定什么时候,海水喷涌而出,冲毁田地,淹没村庄。文殊菩萨为了造福众民百姓,便将一座佛塔置于海眼之上,镇住了泛滥的海水。后来就在这里建了寺院,称为镇海寺,这座塔就叫镇海塔。不过这是传说,事实上这白塔是乾隆帝为15世章嘉活佛所建造的墓塔这位章嘉活佛据说与乾隆帝皇自小关系密切,他希望自己死后能有金顶加盖之塔葬礼遇,所以恳求了皇帝。它死后乾隆为了满足其心愿,所以为其建造了这所五台山唯一的“金顶玉塔”。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