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一画开天 伏羲庙 -玉泉观 -后街清真寺 -胡氏民居 -纪信祠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22:09
游记浏览:7

   对于天水城区原本计划的能有一天的参观时间,只可惜要去太白山就只剩半天,无奈只有将4处国重列为必去之地。

   之前的查找,发现天水市的育生巷、三星巷、澄源巷等历史街区有蛮有意思,朋友们先去订票,放我先去逛逛这些小巷。

   天水老城不大,有点4050年代小城的感觉,朴实的亲切。这几个街区都离得很近,慢悠悠的闲逛确实很有意思,不过时间紧,没法细细品味,这些地方都没打造,还是居民的大杂院,即使好几个已经是省级文物也还是乱糟糟的,不过却有种原始的美。


   伏羲庙碰头,开始一天的行程。一开始对于天水市区的了解就是伏羲庙,可见这座庙是多么的出名。

   对于伏羲的了解是伴随女娲的,知道是其兄长,而且最终成为夫妻。女娲造人男人的模样就是取自伏羲。蛇尾人身的伏羲最伟大的便是从河图中领略奥秘创立八卦,成为中华民族最内在的传承。

   也不知道为何,伏羲女娲作为造人之始祖,可是却被时间遗忘,作为上古古神,即使在神话传说中也极难露面。如今道教是大不如前了,人然而即使是道教鼎盛时,好像其二位露面次数也不多。

   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现存格局是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保留的。

   之前就了解到伏羲庙内百年柏树蔚为壮观,亲眼所见果真如此。大庙内古柏众多,守护着一方水土,参天古柏苍劲有力,侧面烘托历史之感。

   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

   伏羲庙保护的特别好,不晓得是否和宝光寺一样受到保护,建筑保存完好,尤其是花窗雕工精美繁复,堪称一绝。

   虽然时间很早,不过上香的人已络绎不绝。

   先天殿也就是所谓的正殿、供奉着伏羲大帝,伏羲庙的核心所在。

   大殿正中塑伏羲塑像一尊,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大帝“野人”打扮,身披树叶,和传说中的人首蛇身大不相同。

   其实一入殿最吸引眼球的是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

   伏羲作为三皇之一,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从黄河中浮出龙马身上的图案——河图中领略出了"八卦"。

   正殿左侧正塑有龙马,右侧河图洛书石盘,顶上绘有八卦,进入大殿就有一种圣迹感。

   先天殿后未最后一个大殿太极殿,依“前宫后寝”惯例这里又称退殿、寝殿、寝宫。

    伏羲庙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其精美的雕花木窗,每个大门上的木雕都不相同,上雕些吉祥纹样也不稀奇,但正殿左右两边还开有透光的圆窗,大殿前后两面均有,雕的双龙戏珠,造型各异,大殿后侧的双龙还施以油彩,神采奕奕。太极殿的窗雕两旁分以龙凤,雕工更加精美细致,算是最精美的。朋友看了照片,都好想敲两个回家。






   伏羲庙和另一景点玉泉观其实也不远,但为节省时间还是打的前往。

   玉泉观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山上有一处水质很好名曰玉泉的山泉,玉泉观因此而得名。也是一处和水有关的古迹。


   玉泉观坐落在城边的一处小山上,依山而建,显得独具魅力。个人感觉所谓深山藏古寺,庙啊观啊的中国传统信仰建筑还是建在山上更有魅力,平原就差太多了。

   进入景区林星建筑草草参观,走过通仙桥,步行数步,又一向上阶梯,先过天门,继续向上到达人间天上坊,一下子精华显现,有一种登顶仙山之感。





   继续攀爬,穿过第一山牌坊便到了核心建筑三清宫,里面供奉着道教主要神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雕像。拜了拜,继续向前,对于此处室内雕塑没有多大的映像,建筑是不错,但建筑山体和松柏的配合让其更具魅力。




玉泉

辫柏

   其实清真寺原本也很恢弘,只是物是人非。旁的澄源巷也是条历史街区,可以通到下一景点,刚好此条巷子是我没走过的,也让其他人感受下天水最真的生活。

   不过没打造确实太乱了,省保哈锐宅院如今就是个大杂院,各家各户把大宅分的东一块西一块,实在看不出原貌。



   南北宅子是离我们住的最近的景区,就在文庙旁,所以安排到最后参观。

   南北宅子是典型的天水民居,现辟为民俗博物馆。如今每个城市都会弄个民居典型,其他的民居似乎就可以肆意拆除。想起来了最后再建点仿古建筑,本末倒置,都是没灵魂的东西。

   南北宅子,原名胡氏民居。只是二宅分列路南北,隔街相望,当地人称“南北宅子”。南宅子为明代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居所,建于明万历年间。

  在南宅子的门楼前,有一株据说已有七百多年树龄的古槐。它枯死的两株树干在空中呈龙蛇之势,另两枝侧干则细枝密布,显得历史感十足。

   南宅子大门上有“副宪第”三字,是胡来缙请当时的“分巡陇右道右恭政”李国士所题。胡氏的垂花门上有康熙皇帝(1669年)御笔所书的“桂馥”二字。

   南宅子也是四合院的格局,建筑朴素,木构件上几乎都未施油彩,也没有繁复的壁画。建筑不算恢弘,是那种小巧的精致。

   由于处在西北,建筑整体给人黄土灰蒙蒙的感觉。也许是冬天太冷,还看到了古代的地暖,外墙有类似于土炕的烧火灶洞,外面烧火内部就会循环供暖,真是会享受。









据说中国现存最大幅绣品

用于祭祀的佛龛和画像

   离开南宅子穿过马路到达北宅子,一看建筑就新的要命。

   与南宅子相较,北宅子就显得比较无聊。



   逛完景区已近午时,朋友们要慌着收拾东西,可是纪信祠近在眼前岂有不去之理,于是再次分开,前往景区,到时酒店碰面。

   想当年,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都有自己的守护神,而天水的便为纪信。

   纪信何许人也,就是那个在汉王朝诞生的前夜,在汉王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久困于荥阳的关头,表现出的超人的胆略与慷慨赴死的决心的人。

   纪信祠初建于元朝,为成纪县衙,明初改建为城隍庙。

   纪信祠如今正在整修,真的是烦人,原本出名的壁画更本无法相见。但来都来了,还是看看吧。



   回程经过文庙,还有时间,小逛片刻,阳光充足是要好看些。



   吃饭赶车,从天水到宝鸡再到眉县,一路祥云陪伴。一转眼从甘肃跳到了陕西。天水是不太发达但是空气清新,一到宝鸡就觉得天灰蒙蒙的。

   为了方便第二天赶车去太白山,于是就住在眉县车站旁的宾馆。下楼觅食,寻得一川菜馆,感觉生意蛮火爆的。确实其味道分量都不错。

   饭毕散步原本想参观眉县仅有的国宝xx塔,就在县政府内,只可惜守门的保安不让进,也最终错过,此处应该是再也不会来的地方啦。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