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 上海飞齐齐哈尔 上海 -齐齐哈尔

恩和
恩和 enhe
经纬度:119.916308
50.838683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3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2 06:44
游记浏览:13

习惯一个人旅程,这次出场人物有些多,竟然有点不知所措怎么介绍这些大神的出场。

S小姐将和我一起回忆这些天的故事(2014年10月13日,23:05分S和我说我们的遇见确实像一个故事),有很多是我自己内心的独白。这是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两个人的故事。

与S的初次遇见不是街角的咖啡店,也不是人流拥挤的地下铁。没有咖啡豆浓郁香气的陪衬,我们只是在团队的论坛里彼此不经意的互相留言。有点不经意可又有些刻意,就像之前说的我是带着认识朋友的目的参加这个团队的。S在一队,我在二队,因为同个航班我们加了对方的好友。

我们所处的世界太过不安全,每天像是在尔虞我诈,生活在高度戒备的环境里。说的有些过分,不过就两个未曾蒙面的人来说,一开始的戒心总是随时存在。好在我的头像总是让姑娘们认为我是个女生,陌生感会稍微少些。不过据S还有其他队友说,都被我的头像所迷惑了。S更是说知道我是男的后,亲切感去了不少。

我们选择的旅行社是一家很小众又很小清新的“稻草人旅行社”,可能也是这个因素很多队友都是从上海出发。那天就一班飞机,除了S和我,我们队里的2个小伙伴还有S队伍里的7个小伙伴一同搭机。家离机场不远,悠哉地睡到9点,起床后下楼吃了碗小馄饨和小笼馒头,这已经成为我每次出行前的标配。不想10个小时后我就吃上了正宗的东北菜。

与S约在自助去登机牌的地方。在家、地铁上、直到踏入机场的时候心里一直在排演如何打招呼,没想在机场值机大厅走出几步就确定了我要找的她。后来S也问我怎么认出我的?当时我是径直走到她面前,她身着黑色短款羽绒服和黑色绒布裤,蹬了一双浅绿色的N牌运动鞋。几乎没有化妆,头发披在肩膀上。从好友资料上知道她大我一届,看上去应该也和我属于同龄人。背了只书包,手边还有一只有些发旧的橘红色手拉箱。一看神情就知道在等人。第一感觉说不上来,还是先过去打招呼吧。

“S吗?”我的第一句现在回想竟然这么简单。

“恩,Lv(我的另一个外号)先去拿登机牌吧”

我们直接跳过了很多该要寒暄的节奏,看的出确实她有些着急了。领完登机牌,可能是初次见面,抑或是不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稍微有些尴尬。反正一开始的交谈,有些寡淡的你一句我一句,做到尽量不要冷场。我明白的不外乎就是她也离机场很近。

“登记前要提前2小时到机场。”试着搭话,我们走到安检的地方。

“太近了,有时反而掌握不好时间。”她低着头略显烦躁地走到我前面,拿出登机牌和身份证。

“有次在浦东拿完登机牌,安检后一路狂奔就上机了。”

我这么一说,她微微一笑。(每次不管交流的对象是谁,听到这个总会笑)

现在想起来S笑起来很甜,即使不是世俗公认的绝色美女。可那时的笑脸却也让我心里暖暖的。

候机的地点在机场最里边的位子,如此我就一路聊,两人肩并肩地走到75号登机口与小伙伴们会和。

这里碰到了汤头(头像是唐卡)、町町(头像一直以为有点年纪,不曾想。。。)、兵哥(后来回来时S告诉我,他以前是当兵的)以及他们1队的三对情侣。等候的时间里广播里一直传来我们航班的信息,延误。。。回想当时大家在知道飞机延误时后在做什么,都是齐刷刷地在看书。不知道是真文艺,还是故作深沉。中间偶尔带着几句抱怨的话,不过只消一会大家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队伍里汤头和町町和我一样都是一个人来,兵哥的老婆先搭火车去了哈尔滨再去齐齐哈尔。

等了快一个多小时后,机场广播终于说可以登机。

S坐在我左边,在机上的前半段时间我们大多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交流。就是她的太阳镜一直掉啊掉,心想这姑娘是在和我暗示吗?后来我问她:

“怎么飞机上太阳镜一直掉地上?”

“我也不想啊,那天就奇了怪,飞机难道忽上忽下吗?反正掉了4、5次总有吧”

临近傍晚的时候,机舱外的天空渐渐从红彤色逐渐变黑,将近5个小时行程让人觉得很无聊。除了看电影之外找不到其他什么消遣方式,S小姐显然也是看的有些累了。我朝她方向看了一眼,这时她已经把桌板收起,打起了盹。正当我心里努力在回想电视里播放身边乘客靠在肩膀上如何应对时,S已经把头靠在我肩膀上。后来我和S说,那时你靠上来(事实上她确实睡到忘记这事)我是不会吵醒你。当时她是真的睡着了,不想吵醒她,于是配合着她的呼吸频率,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这感觉很妙,不像在公车或地铁上的样子,尽管我们见面认识才5个小时,却有很踏实的安全感。我想她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这样的温馨感毕竟只是短暂的,当我还伴着甜蜜和紧张之时,S揉了下眼睛,睡眼惺忪地伸伸懒腰。我看着她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开始期望得到她一个调皮的笑脸,她又开始塞耳机看paid了。好吧。。。

延误1个多小时候后,飞机稳稳地降落在齐齐哈尔。在取行李的地方,肌肤上已经能感受到北国的寒意,齐刷刷地打在身上。这个时候我还在穿短袖,立马从背包里翻出了冲锋衣穿在身上。

机场不大,5分钟的时间就从里面走到机场大门。然后上了贼车。。。到指定的酒店司机开价180元,黑到没朋友的境界。有姑娘在身边的好处就是能提升自己砍价能力值。在砍到几乎要和东北爷们干架的程度时,S拉了我一把使了个眼色给我,但最后还是付了他110元。(对这个黑心司机,我只能凭印象记住这车一点的特征,车牌是黑B.T2。。。车牌右边有一个“巴萨”球队的队徽)正常的话80元就能搞定,4个人一辆的话人均20元,和机场大巴差不多。

把节奏带回游记中。每个爱好旅游的人有不同的方式纪念这段行程,S会把每次拍的最好的几张照片洗出来夹在相册里,我则是通过游记和大家分享。游记一回来写是写不好的,从旅途中回归,一点点回到现实生活里,原来仿佛在昨天的故事渐渐从记忆里消散。这时心里的那些故事会悄悄地溜走,着急想写的心情会越来越重,这时便能一气呵成地就写好这次游记。

还记得每次跟团时的导游吗,黝黑的肤色,接地气的当地口音,还是渊博的知识。反正,导游在我心里就是个长的一般,皮肤粗糙黝黑,口若悬河的人。

从宾馆望出去齐齐哈尔的街道

粉条,类似上海锅贴的煎饺。还有格瓦斯~从玻璃杯里看它像是啤酒,喝起来麦芽的味道也很重还有点点气泡,第一次喝感觉很新鲜。格瓦斯在俄语里是“发酵”的意思,是一种盛行在俄罗斯,东欧的饮料。格瓦斯的酒精含量在1%,距今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正宗的格瓦斯在淘宝上有卖,记得买秋林的,这个味道正。

东北菜就是实在量非常大,三个人吃都吃不完。回酒店后,大头就召集大伙到她的房间做了近一个小时的说明会,吃住行玩几乎都涵盖了。大头是地道的东北姑娘,可毕竟离家12年,又是第一次带内蒙的队伍,一开始我就担心会不会在行程介绍上可能略显逊色。好在准备会上她说还有当地的地接会一路跟随。不过在其他方面这货还是相当靠谱的!

我和S的上半段故事到这天的晚上就稍微暂停下,尽管我们的行程一样,但大头决定在每个景点前我们比1队早出发半小时,尽量做到分开玩耍。然后在内蒙的那几天我们一天也还能碰到几次,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在各自的队伍里各玩各的。

1 前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