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川古镇——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镇 贡川古镇 -贡川古城墙 -正顺庙 -会清桥 -永安 -建设镇 -大田

永安
永安 yongan
经纬度:117.371622
25.947714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1 12:51
游记浏览:56

Day2:三明大田县建设镇→【贡川古城】→永安【桃源洞】→三明北→厦门北——住:自己家


早上匆匆吃过早饭,我们就在建设搭乘前往三明东站的大巴,12元,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再从三明东站乘坐大巴前往贡川,5元,大约半个小时。

今天,先是去贡川镇,参观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镇。

下了大巴,往前走个几百米,走过贡川大桥,向右拐,会看到一座古建筑——正顺庙

主要是当地人烧香祈福的庙。

正顺庙,位于永安市贡川镇延城路,始建于宋,现存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重建,民国时期重修,由门楼、前殿、后殿等组成,座西朝东,面积350 平方米,为三明地区始建年代最早的三座正顺庙之一,庙内有保存完好的宋代覆盆式柱础,其余两座为列西正顺庙和三元中村白水正顺庙。

庙内的上殿墙壁上留存着有六幅引人注目的清代水墨画。

早上八九点的时候,镇上看不到几个人,显得相当空旷。

顺沿着大路走,到达四桥路,就可以看到沿河边有一道道斑斓不堪的古城墙。


贡川古城墙,又称“贡堡”城墙,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秋,当时倭寇进犯,村民筑堡自卫,众人捐银6000余两(不包括义务役劳),历时数载而成。


古城墙绕贡川城一周,东南二面环水,西、北二面负山,据记载原长是3100米,现遗留1300米左右,高约7米,原有七个门,现存有五门。

城墙底部是用青砖筑成,每砖重约15公斤,砖上刻有“贡川”、“贡堡”字样,还刻有“黄瑞四”等烧制工匠的名字以确保质量,亦有防止墙砖被挪用功能,现在保存的不多。

永安贡川比较出名的是陈氏大宗祠,但我们一直都找不到地方,大多的古建筑分布的也比较零散,就算是问当地人,也没多少会知道。

网上查找资料说,陈氏大宗祠(追远堂)是位于贡川巫峡头。

会清桥,位于永安市贡川镇集风村。 环绕贡川古镇的沙溪、胡贡溪两条河流, 一条自南向北,一条从西到东,交汇在贡川南门处。

在胡贡溪的水尾处建有一座古桥,连接贡堡与巫峡头两地。雨季时节,胡贡溪水较浑浊,沙溪水较清澈,交会处泾渭分明,因而贡川人将这座桥梁冠名为“会清”。

眼前的会清桥已出现多处腐朽迹象,年久失修,还存在漏雨的现象,如若再不好好保护,再过若千年后,这样的古迹就不再复存,只能成为我们的记忆。

桥上建木屋,形成长廊式走道。桥屋11间,56根木柱,桥两端有门楼,中部是升起的桥亭。


桥屋采取五架抬梁式,斗拱则有“一斗三升”、“角背拱”、“驼峰拱”、“如意拱”等,既有实际功能,也有较强的装饰作用。

屋檐下有如意斗拱、彩绘、泥塑……

“会清桥为南北向,两墩三孔,横跨胡贡溪之上,连接贡川堡与巫峡头,桥面高8.1米,桥身用丹霞石砌成拱券型。


这次来看贡川古城还是有些失望,与想象的不太一样,大多比较分散,没多大看点。

偶然间,拐进旁边的小道,看一间间的老房子,反倒有几分味道。

贡川从古到今走出过许多文人名士,历史悠久,人文之风浓厚。

早在唐代就已建镇,文脉传承一千多年。

宋朝以来名人辈出,盛极一时,陈姓家族享有“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登科”的美誉。

有些已残破不堪,应该算危房了。


这里虽还居住着一些人,但很多房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破了。

巷陌小道里,绕来绕去的,不熟悉还真找不着方向。

走在这幽寂的小巷,斑驳的砖墙镌刻着岁月的沧桑。

如此的古老幽寂的小巷让烦躁的心也缓缓地安静了下来。

好想在转角处遇见一个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我还是蛮喜欢像这样,悠闲地穿过一条条小巷,走在狭窄的老街上,寻找这巷陌之中老房子的味道,就如同在探索奥秘的另一个世界,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好奇着这里所发生的那些故事。

这整一片的老房子道路都是相通的,从刚开始我们走过的大道,看到“永安笋竹文化陈列馆”往右手边拐,就能进入刚刚的巷陌之中。

走出老巷子,我们找了家附近的饭店吃了下午餐,随意的两菜一汤,配上米饭,简简单单,30元,实在有些便宜。

小镇上的消费果真是比较实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