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倾听布宫的梵唱&大昭寺开光 布达拉宫 -大昭寺

西藏
西藏 xizang
经纬度:91.11764
29.661051
旅游评分:4.8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5 22:46
游记浏览:25

下面正式开玩啦,这一天有两个地方玩,一个是布达拉宫,一个是大昭寺。

首先是布达拉宫。说明一下,为控制游人数量,2006年开始,布达拉宫限制每日游客为2300人,其中1600张提供给旅行社,700张提供给散客。散客参观,需提前一天到布达拉宫排队,依次免费领取布达拉宫购票凭证,次日凭购票凭证才能购票参观。我们参加的是旅行社大团,所以门票的事情就不用我们自己操心了。8月份这种旺季,散客至少要凌晨四点去排队领购票凭证,否者只能加两三百块从黄牛那买,我觉得这样还不如报团划算。
另外,学生证优惠一百元哦~原价200元。这是全西藏境内我遇到的学生证有效的三个景点之一,其他景点都不认学生证。

看布达拉宫是从宫墙的东南角门进入,要过三次安检,水也不能带的。

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布宫,虽然只是背影,依然激动、壮观、难以言表。



布达拉宫(英文译音:thePotalaPalace)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背面的景色。我们从后面进入。



  布达拉宫始建初期规模并不宏大,经日后的不断扩建,规模才逐渐扩大。而几世达赖也都先后参与了宫殿的扩建与设计,前前后后耗资可谓巨大。直到193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才形成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至此,它也变成了一座真正由宫殿、佛堂和灵塔殿组成的三位一体多层建筑群。有时这建筑更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吸引无数人义无反顾地投奔西藏而来,奔赴吐蕃时期这始于爱情的宫殿而来。



布达拉宫原本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建立的,现在成为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据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为公主建的宫室,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并修建了今日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


布达拉宫始建于8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驻锡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



布达拉宫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组成。

布达拉宫墙体的红色,是用一种藏语称为白玛草的植物压榨出来的红色汁液涂抹而成,这种白玛草并非一种草,而是一种權木,质地坚硬,同时也是上好的建筑材料,布达拉宫金顶群四周的围墙就是用这种材料建成的,一可以轻减重量,二可以起到装饰和象征的作用,因为布达拉宫的红色象征着智慧和力量。


达拉宫的白色是用牛奶、石灰等材料涂抹而成的,牛奶通常是信徒供奉而来,如果你见过藏族奶渣的话,会发现布达拉宫白宫墙体的颜色和奶渣的颜色是十分相似的,另外需要说明一点,白色在藏传佛教中象征着慈悲。




宫内不能照相,只能挑几张外景上照片。宫内印象深刻的,是红宫内各个达赖的灵塔,珠光宝气的。


边走边看,听导游讲解达赖和班禅的故事,感觉像走进了另一个时空。




1世至4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分别安放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和拉萨的哲蚌寺,除6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外,5世至13世达赖喇嘛等8位的灵塔全部安放在布达拉宫的红宫里。

另外,之前做功课,看到很多信息,我也在这分享几个重要的达赖喇嘛的知识点:

1、达赖喇嘛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额尔德尼被视为“无量光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

2、除第1世达赖喇嘛外,历代达赖的名字都是“嘉措”,译为蒙古语后,即为“达赖”。所以达赖是名字,在西藏一般尊称需要加上称呼,就是达赖喇嘛。

3、历史上掌握过西藏政教实权的达赖喇嘛共有3位:5世、7世、13世。其他历世达赖喇嘛在位时,西藏的政治实权掌握在蒙古汗王、俗官噶伦或四大林等摄政活佛手中。

4、目前的达赖喇嘛是第十四世丹增嘉措。



再上张夜景,很赞吧?




除了布达拉宫,今天的第二个景点是大昭寺。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方,每天都有无数藏民围绕着大昭寺转经,磕着等身长头。



大昭寺的地位有多高呢?藏民们如果有东西需要开光,就是来大昭寺。拉萨藏民的每日乘课就是围着大昭寺顺时针转圈祈祷,而不是布达拉宫。



最重要的,在大昭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算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吧,大昭寺的地位皆因有这尊佛像。

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特别之处是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塑像的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藏民认为见到佛像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大昭寺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如果有机会去西藏博物馆,推荐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画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即“惹萨”),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寺内的喇嘛们。


我也来张装文艺的背影。



这个图案是密宗的。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这就是大昭寺的屋顶了。


特写一下。


铜钟上精美绝伦的纹刻。


屋顶的特写。








从大昭寺出来,我们就在八廓街随意逛了下,最后晚饭找了个回民的摊位吃了凉面,很好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