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留一点点遗憾,作为再来的理由…… 雷峰塔 -净慈寺 -胡雪岩故居 -杭州东站

浙江
浙江 zhejiang
经纬度:120.049188
29.284574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6 01:31
游记浏览:15

虽然开长沙的火车,是今晚7点;

但由于百度地图给出去东站的车程要2个小时,

所以这最后一天的行程,我并不打算安排得很满。

是登飞来峰灵隐寺去进香,还是?

再说吧,先去完雷峰塔后再做别的安排!

迎客轩,雷峰塔景区的售票处。因为还早,所以排队的人并不多!

关于票价之前tips过,这里针对学生证使用说明一下,仅每年7、8月可用。


摄于: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黄)妃塔”,由吴越王皇妃得子所建而得名。

原塔建在“夕照山”的“雷峰”之上,百姓便习惯称之为“雷峰塔”。

北宋诗人林和靖诗赞曰: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

摄于:雷峰塔脚下(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这个角度极好,无奈被前面的游客挡住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说中国人真的很喜欢各种“许愿”、各种“丢钱”;

看到这明晃晃的场景,瞬间觉得说的对极了!

不过不得不说,

正因为有了这些硬币,昏暗、萧瑟的地宫倒是显得“璀璨”了不少~


其二:

阿育王塔

是从雷峰塔地宫中挖掘出来的,这个是高仿,真迹出土时就收入故宫博物院了!


地宫除了展出各种出土时挖掘的各种古迹外,还设有“纪念品”专售的各大柜台。

电视屏幕中滚动播出着雷峰塔挖掘、重建时的各种新闻视频;

我兀地站在地宫遗迹前,觉得这里的一切,离我心心念念的那座“雷峰塔”越来越远。


摄于:雷峰塔

大厅的天花板金碧辉煌,又打了各种灯;

所以“去雾”了好几遍才勉强有照片上这个效果,大家感受一下吧。

由于碰到一个还不错的导游,所以在登塔之前,我成功混进了她带的队伍。

接着就是进“观光电梯”,几秒钟,我们就到达了4楼(maybe是5楼)。

ps:电梯不到顶楼还是怎么的,反正上面几层导游率领我们爬楼中。


摄于:雷峰塔顶(俯瞰西湖,也是我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望南屏净慈寺在这里,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净慈寺与“济公”的传说;

于是我当即决定放弃“灵隐”,选择“净寺”(公交站上的站名是“净寺”)!

其实,

不论是“灵隐寺”还是“净寺”都是因济公而闻名;

所以在我心中,并不会因为这里的香火没那边旺盛而感到失落。

往下3层,除了展出各时期西湖全景的壁画外,

还绘有最初建立雷峰塔的历史、及阿育王相关传说。

这里我本来是照了不少照片的,但是由于光线和距离的问题成像效果都不好;

所以就没有po上来了,大家有机会去雷峰塔的话,亲自去看看!

虽然隔着玻璃,各种反光、曝光我都拼命要po上来的,必须是《白蛇与许仙》~


首先白蛇是一个“道家”的故事,所以报恩与观音菩萨的指示没什么关系。

相传,一天孩童时期的许仙,跟随父亲到西湖边游玩;

遇见卖汤圆的茶摊,便叫父亲买来他吃。

说来也怪,这1文钱5个的小汤圆卖完了;只剩5文钱1个的大汤圆。

许父劝说许仙说,你年纪小,大的贵而且吃不完。

可小许仙不依,偏要吃,说就要大的;无奈,父亲不得不给买了。

谁料一颗汤圆囫囵地咽下后,小许仙噎住了;各种咽不下去,憋得岔气、脸通红。

此时,

店铺老板抓住许仙的脚踝,倒提起来抖了两下,汤圆便从喉中吐出,滚落西湖中。

谁知,落入水中的汤圆,被游经的白蛇吃下。

更奇怪的是,吃下汤圆的白蛇奇迹地增加了1000年的道行、飞身成仙。

在随后王母的蟠桃盛会上,

白蛇从“上洞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口中听说此事的原委后,

才得知:原是吕上仙要在凡间寻觅“有缘人”,岂料许仙虽有此缘,却没这福分。

这才促使碰巧误食仙丹的白蛇得到成仙!

于是就有了“盛会思凡(报恩)”的这一幕。(导游给介绍的)


除了感慨这雕刻的恢弘大气外,细节之处更是精湛!

ps:由于法海收妖的那一站照片效果实在不理想,所以这里跳过。

除了故事的开头与我们熟知的有所不同外,

故事的结尾也略有差异(跟《新百》相比)。

那就是许士林金榜夺魁、孝感动天,救母出塔、一家人团聚;

因拆散别人家庭而天理不容的法海,被贬为一只螃蟹(见下图右下角)。


状元台

原来在这里,“雷峰夕照”。

离开雷峰塔之际,最后再补一张。

摄于:净慈寺

香花券10¥(敲钟的钱另附10¥/敲,20¥/2敲,依次)

由于寺院内不宜拍照,所以只照了钟楼。

跟所有庙宇相同净慈寺内除了设有“大雄宝殿”、“罗汉堂”外,

还专设了“金刚殿”、“千佛阁”。

净慈寺曾经历过大火,所以殿内是不允许明火进香的。

雷峰塔上听到关于净慈寺的传说?那便是位于寺内的“运木井”!

相传,净慈寺被火烧光之后,小僧气急心焦、方丈也痛心不已;

众人成天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只有疯疯癫癫的济颠和尚嘻嘻哈哈、没事人一样。

方丈问道,你何以丝毫不为所动?

济颠笑曰:烧都烧了,难过还有什么用!

几番对答下来,济颠最终揽下重修庙宇的重任。

可要重建得要木头啊,方丈为此颇有难色。

只见济颠,摇着蒲扇,口中念念有词,一根根木头竟从院内的井中飞出!

眼见木头在院内越积越多,方丈连连唤道:够了,够了!

只见济颠喊了一声“定!”,原来要冒出来的又一根木头,便镇压在了井中。

这就是济公与“运木井”的传说,而留在井的那根木头,现在都还在那里!

本来是想拍下来的,

只不过那个院子里养了鸡(由于本人十分怕鸡),所以我仓皇而逃了。


经导游介绍得知,原来胡雪岩是19世纪80年代商界名人。

他由钱庄的一个小伙计起家,

后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终一跃成名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除经营钱庄外,

胡雪岩的生意还涉及粮食、典当、军火、生丝等各方面;

著名的“胡庆余堂(国药号)”,也是其创建的(清河坊的巨型题壁)。

整个胡居,布局精巧、借景融情,所用建材无不珍奇,媲美皇宫;

总造价更是耗费300万两白银之多!


不过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胡家好景不长,连一代都没富过!

除了他自身的原因外,

家境的衰败、也难免带有几分时代的悲剧色彩;

而后人对胡雪岩本人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导游介绍,下面这个大的平台其实是一个戏台,

主人就在我所站的位置来看下面唱堂会。(骄奢啊~ )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胡庆余堂素来有着“江南药王”的盛誉!

后院(好像是胡雪岩夫人的丫鬟之类住的地方,具体不很了解,欢迎科普!)

回到旅店,

洗了个澡换身衣服、吃了桶泡面;

一边和小伙伴们哈拉着今天去了哪些地方,

一边又不经意地相互道别。

生命中,

或许就有这样一群人,

注定“后会无期”;

不过并不难过、好在我们的脚步都在向前!



5 后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