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天津-西安 碑林 碑林 - 宿:西安火车站如家快捷酒店

乾县
乾县 qianxian
经纬度:108.239395
34.527608
旅游评分:3.9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3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9 08:24
游记浏览:9
游记目录:

 


这是第五室,主要是宋、元、明、清碑石,以清代为主。其中多是记述修庙、记功、拨田、赡学、疏渠、修城的碑石,室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史的参考资料。此外宋代重刻的秦“峄山石刻”清重刻汉“敦煌太守裴岑记功碑”在书法艺术上也都有一定价值。




这是康熙皇帝亲笔所写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很大气啊,王者风范




这个叫一笔“虎”马德昭写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很好看吧 ,我怎么没看出来是虎呢,自己外行啊,反正很好看






第六室陈列的主要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和少数元、明两代诗人的诗文。其中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游天冠山诗”,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会稽章生诗”以及清代康熙临米芾“赐吴赫书”林则徐“游华山诗”都是难得的珍贵碑石。





这就是董其昌亲自撰写的“秣陵旅舍送会稽章生诗”,董其昌书法兼学晋唐诸家而自成一体。陕西布政使达礼善于康熙四十年将自己收藏的董其昌撰写的这副墨迹刻石立于碑林




第七室展出的是“陕西本淳化阁帖”。清同治三年(1646)刻。“淳化阁帖”又称“秘阁贴”。北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王著将宫中所藏历代墨迹摹刻在枣木板上,因刻于淳化年间,故名。原帖刻成后不久毁于火。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肃宪王据原帖本刻石,藏兰州藩属,称“兰州本”。“陕西本”是费甲铸据“兰州本”摹刻,共十卷,145石,两面刻字。“淳化阁贴”荟萃历代帝王名臣、书法家字迹,以王羲之为多,是中国著名法贴。




西边庭院里有很多拴马柱,很有气势吧 。拴马柱顾名思义 栓马的啦。还有民间用来栓牲口的,柱头多雕刻精美的人兽形象,是民间雕刻的精品。




拴马柱的后边就是地图上西边的石刻艺术室了,主要展出的是汉唐陵墓石刻,但是看到外边挂满了画了吧,但是一发晕,加上还要去亲戚家去太晚不合适,要赶时间,就以为里边也是卖画的了,没进去。后悔啊,直到回来的火车上,才突然想起 ,几天下来怎没见到著名的昭陵六骏石刻呢,回来想了半天。原来就是这没进去,往我这么细致的旅游,漏下这么重要一件。。。。。。

    这里只呢借zhangiwang0432姐姐和网上的照片大家欣赏一下了,可惜我没看见,没缘分啊




咸阳图片






这是东边的小广场,有一些石刻,很有意思啊

东边的石刻艺术馆,主题是宗教石刻《长安佛韵》


这是展厅布局 ,很值得看啊


古代长安自东汉以后逐渐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从北魏到唐代,长安寺院林立,宗派众多。佛教造像随之大量出现,雕凿细致。这里的展品年代跨度大,品类丰富,代表了长安地区的典型样式,展现出雕刻艺术之美,是研究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脉络的珍贵实物。




这里是第一部分,佛像造像碑。造像碑是佛教造像与中国传统的石碑相结合的独特形式。




这个是“田良宽造像碑”北魏时期的。很精美的镂空雕刻
咸阳景点图片

北魏景明二年(501)四面造像塔

    这尊四面雕造的龛行造像,原本是多级造像塔中的一级,正面龛内雕刻一佛二菩萨,只可惜其他的遗失只有这一级了,四面的佛手势衣着形态各异富于变化,体现了雕工的精细,刀法的娴熟。在背面佛座下刻有“景明二年岁次”等发愿文。




这里是第二部分单体佛像造像,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造像在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新面貌,随着时代发展又有了不同特点的时代风貌。

不同的手势还有不同的意义啊

这是一个菩萨立像,唐代

头部及双臂,双足残缺,造型优美,宽肩细腰,体态饱满丰腴,身姿略呈扭动之势,衣纹线条凸起阳刻,简洁流畅。项饰精致华丽,胸腹袒露,自左肩斜披至腰间的两条帛带,自然交错。腰束薄柔裙带,腹前系结,腰腹间肌肉微微隆起,刻画细腻精妙。此像随残但姿态婀娜多姿,充分体现出唐代佛教造像高度写实和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

“长安佛韵”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梁,穿越千年时空,欣赏品味这独具特色的一百五十余尊佛教造像。




世园会大石榴




离开碑林,今天到此结束,还有两家亲戚要去拜访,回到宾馆10点了,明天早起去兵马俑

1 前序

15 前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