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江苏 > 旅游游记

端午春雨游盘门 2014.06.02

端午春雨游盘门    2014.06.02
端午春雨游盘门    2014.06.02
端午春雨游盘门    2014.06.02
端午春雨游盘门    2014.06.02
出发地:苏州
目的地: 苏州
入库时间:2016-08-10 19:33
游记浏览:21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苏州盘门景区"]
出发时间:2014-10-02
旅游简介:2014.06.02 端午春雨游盘门自从购买了苏州园林卡,我们基本上已经将苏州园林游览个遍,但是还是有几个园林卡不包含的景点没有去过,其中就有盘门景区。有几次我们从盘门旁边路过,远远可以看见景区内的高塔...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6
旅行游记

1 2014.06.02 端午春雨游盘门 苏州盘门景区

自从购买了苏州园林卡,我们基本上已经将苏州园林游览个遍,但是还是有几个园林卡不包含的景点没有去过,其中就有盘门景区。有几次我们从盘门旁边路过,远远可以看见景区内的高塔,那可是苏州城区内除了北寺塔之外的第二高塔,另外我知道盘们最据特色的就是盘门的水陆城门,充分体现苏州水城的特点,连城门防卫都要考虑使用水作为障碍和通道。盘门水城还曾作为苏州的元素登上国家名片,期待!

端午前夕,知道盘门景区在端午节当日对苏州市民开放,那我们就去一趟。

端午节当天,细雨霏霏,估计老天也是感念伍子胥或者屈原才会用这样一种令人悲感的天气显现。考虑到苏州城区的交通,我们乘坐电瓶车前往,一路上的雨是下下停停,稀稀拉拉,也正迎合了当时的气氛。

盘门景区门口人真多,到底是免费的,很多苏州市民前来,老年人居多,赚一点小便宜。我是不禁笑了,自己也是老年人行列?雨还在下,果然在门口只要亮亮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进去了。

一进门,迎面就是盘门的标志建筑——瑞光塔。苏州城内瑞光塔是仅次于北寺塔的高塔,和北寺塔分列苏州市南北,位于苏城中轴线——人民路旁,如同高耸的利剑一般是南苏州的标志性建筑物,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光寺塔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砖砌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塔心三部分构成,外壁以砖木斗拱挑出木构腰檐和平座。底层四面辟门,第二、三两层八面辟门,第四至七层则上下交错四面置门。塔身底层周匝副阶,立廊柱24根,下承八角形基台,周边为青石须弥座,对边23米,镌有狮兽、人物、如意、流云,简练流畅,生动自然,堪称宋代石雕佳作。基台东边有横长方形月台伸出,正面砌踏道。我们来时,宝塔正在进行维修,不能登塔凭高眺望,有点遗憾。

瑞光塔和北寺塔一样都始建于东汉末年东吴孙权年间,但是原塔都已被毁于战火,现在的瑞光塔重建于北宋,距今也有一千多年了。

远看瑞光塔苗条纤细,婷婷玉立,黛黑色的分层塔顶配上棕红的围栏和亮黄的塔身,又显得高贵,沉稳,大气。用现在时兴的俗话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临近细看才能看出风雨雷电对塔身的无情侵蚀,基座,塔身,立柱,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多数采用石木结构,木头当然无法阻挡岁月的侵蚀和战火的破坏,不要说石木结构的建筑,就像古希腊的纯石构造,还是没有抵挡战火和大自然的破坏,所以中国宋代以前的市亩建筑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确实是少之又少。

无法登临高塔,那我们就看看其他吧!

瑞光塔之后正西是一座重新翻建的建筑,唤名曰:四瑞堂,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的仿宋建筑,《百城烟水》上说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有一位法号“圆照”的高僧来到瑞光寺四瑞堂开坛弘法,这位高僧博通佛里,法义高明,说法讲经不仅博宏精微,更是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说到高明处是众生感应,以至于出现了四大祥瑞。后人因此把圆照讲经的地方命名为“四瑞堂”。

四大祥瑞是:

1、放生池中,白龟爬到经幢底座上,伸长脖子,似在聆听佛法;

2、钟鼓楼上钟鼓自鸣;

3、庭下竹生合欢枝;

4、瑞光塔顶,放出五色彩光芒。

现今的四瑞堂重建于1999年,双层高台基,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中通过长廊连接,整体建筑庄重古朴,轮廓优美,一横一竖和瑞光塔形成横竖的对比,同时庄重的堂和灵动的塔也行成视觉上的对比,将瑞光塔的多轻盈缺少厚重的缺陷填补。

四瑞堂的西门外有一座僧人的讲经坐像,应该就是高僧圆照的坐像,只是现在僧人就直接坐在雨下,面对眼前的一汪潭水讲经,今天会出现四瑞吗?

还好有着一座长廊,游人不至于全部挤在堂内,很多人就呆在长廊下,欣赏雨中的盘门。今天的雨时大时小,时停时落,时密时疏,时点时片,这就是江南的雨,不急不慢,一点一点的下着,也让人的心情慢慢慢下来,不要急吼吼,缓一点,疏一点,安静的静静看,悄悄听。心境安静后,你能听到细雨落进潭水中发出的轻轻的击水声,细雨飘落树叶上发出的沙沙的摇曳声,细雨滚落廊庭面发出的柔柔的洗刷声,你还能用心体会那种淡淡的似乎自远方飘过来的花香。眼前江南的春雨,润润,绵绵,柔柔,稀稀,细细,没有北方旷野的急风暴雨,缺少南方海边的雷鸣闪电,这里的雨就是这样慢慢磨着人们的急躁和焦虑,让人们细细体会,静静欣赏。

在景区内,我们看到一个外国的东西,意大利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都拉。因为苏州和威尼斯是东西方两座以水威特色的水城,两城结为友好城市。这艘贡都拉就是威尼斯赠送给苏州的礼物。

贡都拉是威尼斯的标志,应该是上镜头最多的船。是全木质建造,唯一的金属构件是独具特色的船头装饰物“梳子”和船尾的装饰物“卷花”。

参观完贡都拉,我们前往盘门的经典景点——水陆城门。这时,雨还在淅淅的下着,在城墙根底下,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景点,这个景点特别在端午节期间是必须去的,那就是纪念苏州城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伍子胥的子胥园。为什么端午节要去子胥园,原来在苏州,端午节纪念的不仅仅是屈原,还会纪念伍子胥。当年伍子胥从楚国满头白发逃出昭关,进入吴国,辅佐吴王阖闾,使吴国日益强大,并亲自设计规划和苏州城的建筑,最后伍子胥和孙武带领吴军进攻楚国,攻破楚国国都,将楚平王掘墓鞭尸,一报家仇。之后伍子胥继续辅佐夫差,但是夫差却日益信任同为楚国出逃的 ,排挤伍子胥,最后设计害死伍子胥,据说,伍子胥自杀的那天正好就是端午节,伍子胥自杀时要求将头颅悬挂在苏州西门,说要看着越国军队进入苏州,但是当吴越战争吴国失败,越军攻入苏州城时,在西门远远看见伍子胥的头颅,没有勇气从西门进苏州,而是转到东门进城。因为伍子胥对苏州城的巨大贡献和伍子胥的忠心护国,苏州城人民没有忘却伍子胥,就在伍子胥自杀的那天年年纪念,这天正是端午节。由此可见,苏州的端午节要比其他地方的端午节要提前数百年,当然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和其他地方是一样的,同样是吃粽子,挂艾草,还有的挂大蒜和圃叶,赛龙舟等等,想象韩国居然提出端午节是他们国家的发明,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子胥园是三进院落,简单的建筑和装饰,应该是新建的仿古建筑,里面的房间部分出租给一些据说是书画家来出售字画,有些字倒也是写得不错。

离开子胥园,我们登城,由于下雨,登城的石阶都是湿漉漉的,青石条的石砖被雨水淋湿,表面特别滑,要万分小心。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苏州城城墙,城墙大约十几米高,有五六层楼房高度,全部是青砖石条砌成,据说当年伍子胥监督建造苏州城时曾经在城墙下使用过一种特殊得建筑材料,后来伍子胥临死前曾经告诉周围得士兵,如果将来越国进攻吴国,吴国城破百姓无食果腹时,可以到某地城墙挖掘底下的特殊材料食用,后来果然吴国失败,百姓饥渴无食,士兵们想起当年伍子胥说的话,果然在那个地方挖出那种特殊材料,粘粘的,白白的,硬硬的,水煮后就能食用,原来那种材料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糯米砖,伍子胥作为战备储备粮事先预备好的,伍子胥拯救了苏州市民,也是这个原因,苏州人民纪念伍子胥。

盘门的一大特色就是水陆城门,也就是这个城门是水路和陆路共用的城门,水门分成前后两道,内城门设有水闸和栅栏门,随时可用绞关石开闭,不仅能作为军事防御,又能控制水位。水门外门宽8米,高约8米,深约4米,水门内门宽约9米,高约5米,深约12米。内外两重水门,全部使用花岗石构筑,四根粗大的石柱立于石块堆砌的基础上,支撑着拱顶,形成高大的城门洞,宽度可容两船交会通过。水陆城门并列石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盘们水陆城门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相对于水门而言,陆路门相对偏小,同样陆门也是分内外两重,外门较小,宽约3米,高约3米,深约6米,城门使用花岗岩所砌,内门宽约4米,高约5米,深度最深,达到13米,城门使用城砖砌成。城门中间有通天夹道作为放闸之用,一旦陆门关闭,水门下闸,攻城的敌军纵有千军万马,铁甲千万,也只能在城墙脚下止步。并且内外城门之间形成一个空旷的广场,称为瓮城,平时和平期间,这个小广场可以用作练兵操练的场地,一旦敌军进攻,可以先将内门关闭,放入一部分敌军进入瓮城,然后再关闭外门,这样进入瓮城的敌军就陷入无法进退的境地,只能束手就擒,这就是“瓮中捉鳖”成语的由来。当然,当城门门闸降下来时,如果有力大无比的人在下面拖住门闸,就能减缓门闸下降的速度,从而让瓮城中的困兵逃出生天。据说隋末时期的好汉雄阔海在江都的“反王夺魁大会”上面对城门放下来的千斤门闸,双手一举托住千斤闸,而让十八路反王和各路好汉决尘而去,最后雄阔海因为腹中饥饿,人困马乏,终于支撑不住,被千斤闸压死在江都城下。

陆门上建有高大的城门楼,两层的城门楼在城墙上显得格外巍峨壮观,门楼中央高高悬挂有“水陆萦迴”牌匾,楼顶飞檐翘梁,盘龙卧顶,黛瓦灰墙,估计城门楼时后来新建的,里面成列有古代的各种兵器,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等的模型展示出来,让现代的小鬼们认识古代战争使用什么样的武器。

离开城门楼,天气慢慢放晴了,雨后的空气清新,舒爽,苏州城沐浴在一片清新中。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