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出发吧】采石矶游记

【我们出发吧】采石矶游记
【我们出发吧】采石矶游记
【我们出发吧】采石矶游记
【我们出发吧】采石矶游记
出发地:芜湖
目的地: 采石矶
入库时间:2016-07-28 15:17
游记浏览:26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马鞍山"]
出发时间:2013-06-22
旅游简介:采石矶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传说中诗仙李白醉酒捞月、乘鲸飞天之处,便是这采石矶了。古历二月,正是仲春好时节。好友士兵见校内春意盎然,不禁起了登高望远之...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3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采石矶 马鞍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传说中诗仙李白醉酒捞月、乘鲸飞天之处,便是这采石矶了。古历二月,正是仲春好时节。好友士兵见校内春意盎然,不禁起了登高望远之意,于是周末相约去马鞍山采石矶踏青游玩,我欣然同意。

       说来也巧,09级的学弟学妹们也是这个周末去那春游,士兵、东哥和我(可惜胜子上个星期坚持一个人跑去了O.O)便搭了他们的顺风车。到底是新生,充满了朝气,一路上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原以为这个工业重镇的空气质量会让她的自然景观黯然失色,等看到了那些古色古香的居民房,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才发现这里也是一个值得亲近的绿色城市。下了车,迫不及待地进入景区。一进门,便看到“采石矶”三个大字。转而右行,绕过写有翠螺湾的大石,眼前才豁然开朗,一片蓊绿跃入眼帘。

       江南景色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自然不比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却也有她独特的韵味。沿着小道前行,穿花拂柳,只见芳草纷菲,佳木葱茏。穿过湖中水杉包围的木桥,眼前景色更是美不胜收。溪水潺潺,可见桥下成群的鱼儿在其中游玩。游艇与鹅戏于湖中,岸边疏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沿着陡峭的石阶开始上山,抬头可见顶上的三台阁。旁边虽有缆车,但我们三人轮流背着旅行包,也并不觉着有多累。途中多景,不再赘述。不知多久,终于到达了顶上一处开阔的平台,气势恢宏的三台阁便坐落于此了。登顶远望,居高临下,眺滚滚东去之江水,瞰神州大地之苍茫,顿生唏嘘之感。只恨游人甚多,呆了不长时间,只好去山间游览其它景点。

       不觉走到一峭壁之处,扶栏远眺,海天一色。沿着石阶走了下去。江水涛涛,拍打着岸边的岩石,看江上百舸争流,顿生豪迈之情,临江拍照留念。

       来到一块石旁,上刻很多已经不是很清晰的大字。这便是传说中诗仙跳江捉月的捉月台了。旁有林散之先生题字的“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和李白飘飘欲仙的雕像。走了不远,终于看见了闻名天下的太白楼。太白楼又名谪仙楼,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和江西的滕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中国四大历史名楼”,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对于采石矶而言,大诗人李白已俨然成为这里的灵魂。诗仙一生放荡不羁,云游四海,而他生前极爱采石山水,多次登临此地并写有名作,不知这里可算他满意的归宿了?

       太白楼坐落于占地一万平米的李太白纪念馆内,刚只顾着瞻仰太白楼,如今才发现这园中之景真可谓美不胜收!白石崚嶒,石中清流激湍;花木深处,亭台轩榭隐现其中。然而最妙是这园中的桃花了,未来此之前,还从未发现桃花是如此之美。园中桃树并不多,零散于山石之间,然而这正是设计者最得意之处,山石原为深色,忽得桃花这么一点缀,顿觉春色满园,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走近潭边的一颗桃树,粉红色的桃花妖娆浪漫,粉若胭脂,花蕊中有几只小蜜蜂在忙忙碌碌,一股股馨香沁人心脾。偶有落红入水,花若少女,也非青春永驻。想起《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感受那颗凄凉之心,着实让人感伤。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恋恋不舍地离开太白纪念馆,下了山,来到一片平坦之处。芳草青绿,隐隐可见其中不知名的小花。正值午时,拿出旅行包,盘坐下来吃点东西。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几人在那草地上躺了下来,听听音乐,闻着香草的味道,小憩一会,不胜惬意。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感觉休息得差不多了,我们便起来继续游玩。“大餐”之后,背包轻了不少,我们绕着山脚随意浏览。沿着石道,路旁翠竹遮映,青松拂栏。倏尔现出一清堂茅舍来,原来是林散之艺术馆。士兵素喜书法,忙前去参观,我们也跟了进去。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赵朴初和启功称先生为诗、书、画“当代三绝”。先生一生勤于治学,样样精通,甚至身怀绝技,曾险遭不测而孤身敌野夫七人!其书法更是超凡脱俗、深邃隽永。先生不仅功成学术,更是做真人的楷模。先生成名之后,不少人慕名前来请教,其以直言相教,虽偶有得罪,却依旧不改。著名诗人、书法家高二士为人性烈,却与先生结为挚交。先生曾说:“文艺家要做真人,不要做假人欺世。”日本书道访华团曾前来拜访他,其团长、日本书坛巨孹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从此,先生“当代草圣”之名传诵四方。

       林散之艺术馆出来,已是一两点了,我们找到一幽静之处,坐下来聊聊天、磕磕瓜子、看看风景。前面的草坪上,游人络绎不绝,贴近水面的悬索小木桥上更是笑声不断,河对岸有顽童在放风筝。和风吹过,更觉春色醉人。

       正是:醉足春光不忍梦,莺愁蝶倦易黄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