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山西 > 旅游游记

大同访古游

大同访古游
大同访古游
大同访古游
大同访古游
景点:山西/shanxi
出发地:太原
目的地: 觉山寺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6
旅行天数:2
游览景点:["太原自驾经G55二广高速到大同","走208国道到永固陵","大同203省道浑源灵邱"]
出发时间:2012-10-30
旅游简介:大同永固陵大同访古游之方山永固陵大同访古游全程示意图 2012年6月23日早上,与家人从太原杨家峪上了高速,向北驶去。 路上用上导航,把目的地设在这次的第一个目标镇川堡。 很快到了大同,导航指引我们在...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6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大同永固陵 太原自驾经G55二广高速到大同 -走208国道到永固陵


大同访古游之方山永固陵



大同访古游全程示意图

 

        2012623早上,与家人从太原杨家峪上了高速,向北驶去。

    路上用上导航,把目的地设在这次的第一个目标镇川堡。

    很快到了大同,导航指引我们在大同南郊下了高速(1002,国高G2001杨家峪站——国高G55大同南站,95元),然后右拐上208国道,一直到109国道,到了太平庄,本来直走到镇川堡就对了,却问了个当地人错208国道,一路向北疾驶。

   

    过了窨子沟,远远看见东边山顶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大土堆,推测那就是永固陵了。继续往北走,直到宏赐堡村,一问才知道无路可通,只好又往回返。


    快到窨子沟时,又远看见永固陵,就下来照张像,心里充满了不甘。

   

    路上碰上两个当地村民,说是可以到,于是我们就又住回返,这次过了桥洞就直接往东走碳素厂,果然有路一直往山边走。




    路过宏锡堡,宏锡堡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明边塞屯兵的场所,边墙平面呈方形,边长约450米,远处就是较为完整的东墙。



    宏锡堡是明外长城山西段的重要节点,离此一公里左右的长城东接阳高县的镇川堡长城,由此向西分为二路,一路称为大边,向北进入左云境内;一路称为二边,西行与大边平行,后也进入左云境内。


    山边是一片河滩地,我们的车甚至还要涉水过河。




    终于走到这个铁路桥洞前,就不好再往前走了,这条铁路就是京包线,车很多。

过了桥洞,是一条往山上走的采石路,一般车是不好走的,我只好弃车步行了。




    顺着这条路一直往东走,一路上一棵能遮荫的树也没有,都是这光秃秃的,晒得让人发晕。




    翻过一道山梁,还要再翻过一座山,再上前面的那条盘山路,一段艰难的徒步过程。




    这条路是为采石修的,路边有好多采石留下的巨大石窝。




    路边有一些废弃的大石块,这种发黑色的石头好象是火山岩石,大同周边远古是火山群。




    离山顶已不远了,不过到现在还一点也看不出永固陵再那儿,只是凭感觉往上走。

    看见山顶上的绿色隔离栏了,我断定那应是陵区保护范围内了。




    接近山顶处种了不少树,在树丛中,有一块清同治年间立的石碑,上有“本山后土神位”的字样,用的材料就是本地的这种黑色石料。




    山顶处围着隔离栏,看到有一处被开了个口子,就走了进去。

    里面就是永固陵,我从上山到这里历时一个小时(12551352)。




 

    呵,山顶是一片十分开阔的平地,两处封土堆远远可见。




    这里的地貌实在是奇特,高高的山顶竟有这样的一马平川。

    我越过庄稼地,先向那座小点的封土堆走去。




    路过这条贯通陵区的红砖大道,由此我感觉到车肯定能上来,但不清楚是从那里过来的。

    后来知道从西寺村可以上来,路还是好走的。




    穿过大道,往东走不远就是这座小点的封土堆。它叫万年堂,是北魏最著名的皇帝孝文帝拓拨宏的寿陵,不过它是个空的,被称为“虚宫”,现存封土堆高约13米,底边各为60米。




    封土周围有一圈这样的柱础,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陵墓遗迹,细细一看不过是护栏用的基础,现在的。




    封土正南有一处挖开的迹象,这应是考古发掘后的遗迹。




    墓口处可清晰地看到封土堆积夯筑的叠层。据考古证实,墓室由通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近方形,南北长5.68米,东西宽5.69米,高6.97米,与永固陵形制同,但略小。




    站在陵顶可眺望南边的永固陵。

    此陵建于冯太后葬后的第二年七月,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与祖母感情深厚,冯太后葬后,为表达对祖母的“终焉瞻望之志”,随在此处建陵。

        孝文帝拓跋宏“不知所生”,只念及祖母的好处,不计较几乎被废,“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以及“太后杖帝三十”的折磨,曾11次拜谒永固陵。冯太后去世,拓跋宏“酌饮不入口”,甚至近月不吃蔬食;冯太后再周年忌日,拓跋宏“哭于陵左,绝膳三日,哭不辍声”。然而,怀着江山永固,怀着建立统一大中国的梦想,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4年即太和十八年八月,第10次参谒永固陵后,人南行,面北顾,在凄风苦雨中,千里跋涉,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年后,积劳成疾,死于南伐途中,葬洛阳北邙山长陵,这里最终留下了一座永远的空陵。




    站在坟顶向北望去,远处山上有长城逶迤。




    东面就是西寺村,后来知道上陵的路就是从这里过来的。




    坟顶的凄凄荒草,真可谓“今日一犁荒草地,当年半壁魏家天。”




    顶着烈日炎炎,留影一张。




    看完万年堂后,我向永固陵走去。




    终于站到了永固陵前。

    方山永固陵位于新荣区花园屯乡西寺梁山(古称方山),距市区25公里。它是我国现已发掘的南北朝时期最大的墓葬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冯氏两度专政,是北燕冯弘孙女,虔信佛教。

    永固陵是一座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相融合的集墓葬与园林、佛寺为一体的大型陵园遗址,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于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完工,历时八年。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孝文帝祖母冯太后死后葬于这里。陵园以冯太后陵墓——永固陵为中心,由万年堂、永固石室、思远佛寺、御路、灵泉宫、灵泉池等遗址组成,南北长4000米,东西宽1000米。

   


    这是陵墓西侧,封土旁边有许多黑色的碎石,好象是从墓中挖出的,不知是考古的还是盗掘的。永固陵命运多舛,早在北魏末年“六镇之变”,就对方山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毁坏;但对墓室进行大规模的盗掘历史上先后有三次,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

   

    顺着这条被无数的人踩出的小道,向陵顶攀去。




    站在陵顶眺望北面的万年堂。

   

    墓顶的情景,这中间的一个坑是一个测量用标志杆的废迹。




    这是从墓顶往正南看,五十里外就是大同市区。墓前的空地原来是一座陵寝建筑,永固陵陵园建制基本沿袭东汉。在陵前建有石殿,称为“永固堂”,是朝祭典礼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这是陵墓的西北方向,该陵最致命的一次盗掘就是从此打洞进入的。




    从陵顶下来,我来到南面,在封土西南面有残存的阙门遗址,再往南还有思远佛寺遗址。




    原来高大威武的阙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只留下这残墙断垣。




    陵前遗留的碑座。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想着他们还在山下等着,就决定下山,路还是顺原路,就从这里往那个隔栏缺口走去。




    回头再看一眼永固陵,再见。

    全程来回路上时间花了两个小时,如果从西寺上来,时间会节约很多的,不过走这样的路线是没人问你要门票的,霍霍哈哈哈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