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山西 > 旅游游记

大同-呼和浩特-大同2015端午三天游

大同-呼和浩特-大同2015端午三天游
大同-呼和浩特-大同2015端午三天游
大同-呼和浩特-大同2015端午三天游
大同-呼和浩特-大同2015端午三天游
景点:山西/shanxi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大同 呼和浩特
入库时间:2016-08-07 09:16
游记浏览:31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云冈石窟","杀虎口","昭君墓","美岱召","五当召"]
出发时间:2015-07-05
旅游简介:【第一天】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内蒙古呼和浩特 昭君墓 有人说,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我说,我去旅行,是想在途中遇见你。 题记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6
旅行游记

1 【第一天】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内蒙古呼和浩特 昭君墓 云冈石窟 -杀虎口 -昭君墓

    有人说,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我说,我去旅行,是想在途中遇见你。

                                                                                                                                                                                  ——题记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洲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之前我曾去过敦煌的莫高窟,这两个石窟的地理位置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依山而建,而且前面有水。虽然现在两个石窟的前面有人工建造的笔直的河道,但不难想象,千百年前,定有涓涓细流从此流过。

  从售票处进来,就来到了昙曜广场。昙曜是北魏时期的一名僧人,就是他最初开凿的云冈石窟。

北魏又是哪个朝代呢?提到北魏,要从南北朝说起。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南朝作为汉族政权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世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世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 。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由于北部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北魏历经20帝,共148年。

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孙子。他即位时富于春秋,心雄志壮,东征西讨,锐意开疆拓土,创建一个空前强盛的大帝国。但拓跋焘毕竟是封建帝王,没有摆脱民族的界限,更没有停止过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因此,在拓跋焘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关中地区爆发了卢水胡盖吴领导的武装起义。(卢水胡是匈奴别部,因居于卢水而得名,自东汉以来聚居于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其后渐分布于秦、陇,杏城镇(今陕西黄陵西南)等地。后魏平定关中后,在这里设置军镇,加强对卢水胡的控制。大魏政府迁徙泸水胡人,加重其赋税。在拓跋焘皇帝镇压盖吴起义的同时,发现关中地区的佛寺内藏匿武器,拓跋焘怀疑僧侣与盖吴相勾结,于是在446年下诏灭佛。宣布佛教为邪教,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禁止佛教的传播。

拓跋族入主中原后,承中原佛法之事,接受了佛教这一思想武器,用它来敷导民俗,因此,从魏太祖拓跋珪开始,魏朝统治者大都敬礼沙门。拓跋焘继位之初也是如此,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但是佛教势力发展过于迅猛,佛教徒人口增加,拓跋焘在军事战争中日益感到人力的缺乏;另外佛教进入中原后也吸收了谶纬学说,搞一些神秘理论,妨害到了皇帝的权威。加之,拓跋焘所宠信的崔浩深信道教,在崔浩的诋毁下,拓跋焘渐渐疏远佛教。在438年,拓跋焘诏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皆还俗,以从征役,解决翌年西伐北凉所需的人力问题,在444年,拓跋焘又下灭佛诏,指责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规定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及师巫、金银工巧之人在家者,限于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拓跋,不得藏匿。过期不送,一经查实,沙门身死,主人门诛,以加强政治控制。在446年下诏灭佛更是使佛教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鲜卑上层人士多信奉佛教,他们以太子拓跋晃(太武帝拓跋焘之子)为首,尽力维护佛教的利益。太子拓跋晃虽下令焚毁了大量寺庙佛塔,却也有意放缓了执行法令的时间,暗中保护一些僧侣逃脱性命,并收藏了一些经文和佛像。昙曜就是因此而死里逃生的。他是一个信仰坚定、很有操守的僧人,在对僧徒迫害最厉害的日子里,尚贴身穿着法服,没有片刻离身。复佛之后,他痛定思痛,总是考虑想一个万全之策,使佛教能够永远流传,不致因一时的政治权力的迫害而经像法物荡然无存。他任沙门统之后提出的凿窟雕佛建议,便是他的总体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沿着礼佛大道再向西走,就到了帝后礼佛浮雕墙。浮雕墙中央为一棵菩提树(假的,云冈石窟网站上看到的是一棵松树,呵呵。)浮雕墙上左右两方的帝、后都是行走的,表示对礼佛的敬重。

再向西走,上桥。桥表示龟的脖子。


过桥之后,便是灵岩寺。殿前两侧写有“佛灯共天长,山川随云秀”的对联。


往里走便见实心的五级石雕造象塔。上刻有佛祖四大胜迹图。

蓝毗尼    释迦牟尼诞生地

菩提伽耶  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处

鹿野苑    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得道成佛后初转法轮处

拘尸那迦  释迦牟尼涅盘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