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湖北 > 旅游游记

旅鄂日记

旅鄂日记
旅鄂日记
旅鄂日记
旅鄂日记
景点:湖北/hubei
出发地:广州
目的地: 武汉 钟祥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9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明显陵","湖北省博物馆","东湖","江滩公园","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
出发时间:2012-10-30
旅游简介:D12006年7月下旬,我和母亲回家乡湖北武汉探亲,前后七天。其中用了三天时间参观了武汉市和钟祥市的一些著名景点。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便是我在这三天中的游览日记。2006...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7
旅行游记

1 D1 明显陵

20067月下旬,我和母亲回家乡湖北武汉探亲,前后七天。其中用了三天时间参观了武汉市和钟祥市的一些著名景点。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便是我在这三天中的游览日记。












进入游览区,首先看到的是外红门和内红门。显陵由外罗城和内罗城两座城墙包围,新红门为外罗城的门户,是显陵陵区入口的标志,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之相对应是旧红门,旧红门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最为独特的是,新旧两重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是很少见的。进入外红门,我们就走上了通往陵墓的神道。和我国帝王陵中传统的笔直神道不同,显陵的神道是弯曲延伸的,如同一条奔腾的巨龙。龙形神道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总称为“龙鳞道”。而环绕神道两旁的御河,来去迂回,形成九道弯曲,被称为“九曲御河”。神道和御河的独特设计使得陵内的建筑群连成一个整体,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陵园显得富有生气,景色更加秀美。

过了御碑楼,神道两旁有十二对石像生,这是皇帝的仪仗队。簪缨武将、梁冠文臣、麒麟、马、象、骆驼、狮子、独角兽等恭敬地侍奉着皇帝的陵墓,庄严肃穆。然后,我们就到了棂星门。据说皇帝的灵魂在这里升天。过了棂星门,也就到了陵墓的核心区域。此时眼前出现了一个正圆形的池塘。导游说,这是内明堂。在显陵的规划布局中,按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外明塘在中轴线上旧红门以南。内明堂则在棂星门与显陵中最后一道门——棱恩门之间。“明塘”取“明堂”谐音,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的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堂,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堂,要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内、外明塘的建置是现在已知明代陵寝中的孤例。

棱恩门两侧的琉璃影壁,正面为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图案,做工极其精美,虽然有被毁坏的痕迹,但仍体现出些许当年皇陵的气象。走进棱恩门,便看到了显陵的标志性建筑——明楼。这座重檐歇山式建筑里面立着一块“御制睿功圣德碑”。碑文为嘉靖皇帝亲笔撰写。从明楼向下看,我们可以看到陵墓的全貌。这时,我们才能发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龙形神道像是一条旱龙,而九曲御河像是一条水龙,两条龙在内明塘这颗明珠上交汇,便构成了双龙戏珠的格局。而新、旧红门之间的神道如同“神龙摆尾”,使巨龙富有生气。

明楼之后的双茔城是恭睿献皇帝朱祐杬和章圣皇太后的墓穴,也是显陵最大的特点。两个坟冢代表了墓主人的两重身份:藩王和皇帝。前茔城是正德年间为兴献王营建的墓室,后茔城则是嘉靖年间为恭睿献皇帝与其妻章圣太后合葬时新修的玄宫,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从高处望下,双茔城如同一副哑铃。这种“一陵双冢”的现象在中国的帝王陵中十分罕见。

朱厚骢当了皇帝以后,不仅有心将他的父亲追尊为皇帝,而且有意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这一想法,遭到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对,由于这样,显陵没有被迁往北京,它也成为中南地区唯一一座明代帝王陵。

据导游介绍,显陵的墓室还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我想,假如以后条件成熟,由专业人员进行发掘。显陵这枚藏在深闺中的明珠一定会向世界展示出其耀眼的光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