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客,但不来自冰山

我是来客,但不来自冰山
我是来客,但不来自冰山
我是来客,但不来自冰山
我是来客,但不来自冰山
景点:喀什/kashi
出发地:乌鲁木齐
目的地: 喀什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7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12-10
旅游简介:慕士塔格峰,喀什老城 喀什,全名喀什噶尔,意为“美玉集中的地方”,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内的宣传墙上,到处张贴者这样的宣传语“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我去的前一天,恰逢莎车县暴乱事件,与初次来乌市的情形...
旅行花费:2
游览月份:12
旅行游记

1 慕士塔格峰,喀什老城

          喀什,全名喀什噶尔,意为“美玉集中的地方”,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内的宣传墙上,到处张贴者这样的宣传语--“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我去的前一天,恰逢莎车县暴乱事件,与初次来乌市的情形颇为类似,只不过这一次,我有随行的同事一起,不是一个人。

      

    慕士塔格峰下的卡拉库里湖      

 
                               

    记得在中学的地理课本上有一段描述:我国地域辽阔,沿海的城市在落日后,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人们还在白天的世界。那时还不知道那西部,到底有多西,那高原到底有多高,那白天到底是有多白,我哪一天可以见证一次这样的情景,然而无意的想法还是无意间成为了现实,我们去的时候,司机师傅调侃,这个时节,全中国估计就你们三个了。


   帕米尔,意为“世界屋脊”,属塔吉克语,而实际这片高原的并不那么的平坦,车子一直穿行在荒凉的山谷中,呼啸的山风时时吹过,没有那么的浪漫,沿途所拥有的只是苍凉。我们的目的地在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围绕卡拉库里湖的一片地带。


   12月的喀什,没有北疆的冰天雪地,但也是寒意逼人,车子驱使在中巴友好公路上(314国道),山路坑坑洼洼,时好时坏,颠簸着不断向目的地靠近,在进入卡拉库里湖之前,我们需要经过公安边防检查站,那是在阿克陶县的盖孜村,我们下车看到简易搭建的房屋里,柯尔克孜族人卖着一些物品,在那里几乎看不到植被,山的那头还是山,水流不知尽头,遇见这个人之后不见那个人。

   


       在雪山融化的雪水河里,四周的植被稀疏,没有可以利用的农耕地,牧民的牲口也没那么成群的规模,正在翻修的国道工地上,横跨山谷的高架桥代表这里即将成为连接中巴两国经济的重要通道,在国家丝路经济带环境下,将来的一天,也许这里的人们不再如此的贫苦。

       我们在下午两点左右达到最终的目的地,卡拉库里湖,卡拉库里,意为“黑海”,我们到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片冰雪的世界,四周耸立着巍峨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像三个卫士一般守护着他们美丽的女王。

      慕士塔格峰远看像一个馒头一样,整体山势平缓,结冰的湖水里看不到美丽的倒影,我们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刺骨的寒风,湖边的牧牛都不愿意走动,静静的躺在那里不动弹,但是我们一行还是在湖边不停的行走,希望看见不同的风景。

       湖口有未结冰的水面,我们能看到那黑色的水面,被风吹过泛着粼粼的波纹,那一刻,美丽的风景只有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在此时此刻的世界里,还有人懂得这里,运气好的遇见这些。

































        高原的寒风吹得人脸发红,整个风景只有我们一行三人在欣赏,那一天我才发现其实西没有那么西,高原也没有那么高,只是我来

过。太阳照射在冰山上,反射的光清晰可见,我才发现,冰山就是冰山,那不是雪。

       我们不属于这里,也不是丝路上的商人,我们只是一群好奇的游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我们似流水一般经过,万年的冰峰依旧矗

立在这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岁月而逝,改变环境的是岁月,记录岁月的是安静的存在。

      回喀什的路上,驻足在边防检查站边,我拍摄到一张安静的照片,安静的我很想多驻足去欣赏它,怕再也看不到这样的世界。





                                                                                    喀什噶尔的老城


         喀什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古称“疏勒”,西汉张骞经营西域,驻地即在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镇,全疆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内地第一个经济特区,喀什市内的老城,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围绕老城的是闻名世界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寺前广场飞着喀什不多见的白鸽,四周是热闹的集市,当地称为巴扎,黄土皮裹着的房子,弯弯曲曲的道路,穿着民族服饰的维族同胞,一切显得那么的新奇,世界不一样,这里是异域的风情。

       我们漫无目的的走在一条条不知名的道路上,老城的道路很有特点,都是用砖铺就的,如果是菱形状的,代表可以通过,如果是方形的,那就代表是死胡同了。

      维族的小孩都很可爱,看到我们这些陌生人,害怕的直接躲进门后,不敢看我们,房子里的主人看到我们,热情的打招呼,让小孩出来合影,孩子们看到镜头都很拘谨,很不自然,我们放下相机,他们便开始开心的玩耍了。

     






          酸文人的世界里,总是充满了对历史的怀念的,总是觉得不变的才是有价值的,总觉得从远古看现在,不变的就是价值,台词里说“贱人就是矫情”,我想,大概这类人也得算作贱人的一种。

          喀什老城中居住着喀什最原始的居民,长久的房子需要维修,对于文化遗址的保护是必要的,国家斥资几十亿用于老城的维修,走在那用木柱顶着的危墙下,我觉得,这笔钱来的还是有点晚了。

        我们在老城里遇见一位建筑工人,很热情的跟我们将起来这些事情,自豪的讲这些工程就是他参与建造的,无论多么久远的建筑,本质是居住,居住安全就是第一位的。

       
       









        老城分为两部分,我们在西城走完之后,又走进了东城,这里的人更多一些,走在胡同里面,到处看到正在翻修的房子,街上随处可见的餐厅,我们的午餐用餐时,服务员竟不懂的汉语,我们只能比划着,好在那家是份餐,都是统一的馕包肉。

        我们在胡同的尽头遇见三个玩耍的孩子,看到我们,很友好的打招呼,比划着让我们照相,他们对照相似乎很是感兴趣,一点都不觉得拘谨,不停的摆着不同的姿势,那时我只觉得,自己是老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年纪小的装成熟,长大的又喜欢装嫩,这也许说明,我们总对失去的东西充满遗憾与怀念,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能认识到珍贵。

      明白道理又如何,人老是在重复这些错误。


     





           行走是真正的旅行,风景需要欣赏,我所缺少的是珍贵的时间。




        老街上的切糕像武汉的热干面一样的普及,大小不一,食材不一,价钱也不一样,我看到一个小孩在摊前央求自己的父亲买这个甜食,看着食物,小嘴不停的抿,想想我小时候对一根冰棍的渴望也是类似的场景。
      
        这里目前还处于一种比较初期的市场环境,没有奢华高档的装修店面,卖的货物都是居民日常的所需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小贩不停的吆喝,都是市井里最平常的生活。

         我从黄土高坡走来,遥想黄土高原的生活,一时间竟发现我们生活增加了丰富,却少了安静,以至于我们没有意识去思考种种所为,那有点一点时间都被用来睡觉了。

      我们最后一眼看到艾提尕尔清真寺,它还是那样普通,门普通,广场普通,整体普通。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闻名世界的清真寺,也应该是这样的表达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