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北京 > 旅游游记

北京旅游8天7夜乐活之旅

北京旅游8天7夜乐活之旅
北京旅游8天7夜乐活之旅
北京旅游8天7夜乐活之旅
北京旅游8天7夜乐活之旅
出发地:深圳
目的地: 北京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8
旅行天数:8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10-12
旅游简介:北京带上爸妈一起旅行Day1 深圳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家庭式公寓Day2 天坛公园前门大街大栅栏Day3 首都博物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景山园 北海...
旅行花费:4
游览月份:8
旅行游记

1 北京-带上爸妈一起旅行

Day1: 深圳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家庭式公寓

Day2: 天坛公园--前门大街--大栅栏

Day3: 首都博物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景山园-- 北海公园--西什库大教堂

Day4: 颐和园--圆明园

Day5: 恭王府--后海--烟袋斜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立方、鸟巢、国家体育馆)--南锣鼓巷

Day6: 长城--明十三陵

Day7: 阅兵(禁严)--北京动物园

Day8: 故宫--北京南苑机场


Day1:  深圳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家庭式公寓

世界虽大,一直想去北京看看。

介绍: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大运河),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今日的北京,更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机场,另外北京还建有5座机场北京南苑机场、北京良乡机场、北京西郊机场、北京沙河机场和北京八达岭机场,这些机场除南苑机场同时为军民合用外(为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其它均为军用机场。


    深圳飞北京3个小时,最激动的是深航丰富多样的飞机餐,有一份肉饭(猪肉、鸡肉之类的)、餐包、凉菜、水果、龟苓膏、韩式风味拌饭调味酱、榨菜、湿纸巾、薄荷糖、无限续杯饮料、咖啡等。以前坐过几次飞机不是只提供餐包就是水,这次深觉深航的魅力,哈哈,感谢。



Day2:  天坛公园--前门大街--大栅栏

八点半起床,早餐吃北京的包子、杂粮豆浆,味道并没有什么不同。上午在住处周围逛了一圈,熟悉环境。在北京玩这么多天,一定要记得办张公交卡,乘坐地铁和公交会方便很多。公交卡押金20元/张,不用了可退卡和余额。由于爸妈的飞机晚点,于是决定我们两个先去天坛。

北京的景点门票按旺季和淡季不同,还分门票和联票。旺季票比淡季票贵,联票包括景点内的其它单独收费的景点,联票比分开去这些收费景点要优惠些,但不是每个景点都需要买联票,看自己喜好而定。还有很多景点都是周一闭馆,根据这个安排好行程。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大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建筑有祈年殿、黄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店、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门票:15元,联票35元。建议买联票(含门票、祈年殿、回音壁、圜丘)。

黄乾殿: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殿内穹窿圆顶,正中贴金盘龙藻井,贴金双龙天花,金柱贴金缠枝莲,内外施金龙和玺彩画。


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 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你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 只能听见一声回音; 当你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你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三音石的回音现象与圆形院墙和周围的建筑物有关,声音从三音石发出后碰到院墙和建筑物反射回来产生回音,由于声音发出的位置不同,声音反射回来的速度不同,于是产生了不同的回音效果。



皇穹宇殿周围圆形院墙即人们所说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 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 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传递十分有利,由此形成回音壁这种奇妙的回音现象,给人们留下无穷的乐趣。




天心石:天坛圜丘位于中心一块圆形石板称「天心石」,站在圜丘坛的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




神乐署专司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机构,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




Day3:  首都博物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景山园-- 北海公园--西什库大教堂

原计划今天的首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因为阅兵,期间天安门广场四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都不对外开放了,所以选择首都博物馆。2008年,首都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是最能了解历史发展的地方,知道历史,看见未来。

免费,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地铁站木樨地C1出口,再小走一下就到了。

首博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椭圆形的青铜展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


然后就是东西两侧的展馆了。东馆为圆形展馆,总共有7层,分别是多功能厅(B1)、多媒体视听室(1)、绘画艺术精品展厅(2)、书法艺术精品展厅(3)、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厅(4)、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厅(5)、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厅(6)。西馆为方形展馆,分别是临时展厅(B1、1)、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2)、北京文物精品展厅(3)、馆藏京剧文物展厅、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厅、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厅(4)、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厅(5)。好大,拍了好多照片,上几张图稍微看一下。

用了半天时间游览完了,附近小店吃了午餐就乘地铁去天安门广场了,木樨地站上-天安门东站A口出,不行到天安门。受阅兵影响,去天安门广场也要过安检,身份证一个一个的查。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


广场周围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了。




沿着苏州街走了一大圈,仿如置身当时感受那繁华热闹之景,依山面水,灯笼彩锦,更添古香古色。

苏州街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仿照江南苏州的水街修建的皇家宫市,原名万寿买卖街,全长约270米,建筑布局摹仿了浙东一带常见的 “一水两街”的形式。


中段的三孔石桥(汉白玉栏杆, 花岗岩桥基,桥面中央有御路石为中心向两侧展开),两岸60余座铺面鳞次栉比,以河当街、以岸做市。

桥的南端拾街登上是一座高大华美的木牌楼,四柱三间七楼,匾额北曰“慈福”,南曰“慧因”。


须弥灵境的中心建筑香岩宗印之阁是一座三层的巨型楼阁,象征着须弥山——是印度神话中的神山、世界的中心。四大部洲是围绕在香岩宗印阁周围台地上碉房式建筑,分别象征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在四大部洲之外又有八小部洲,八小部洲就是四大部洲前后左右八个体量小些的碉房式平台及平台上的平顶小殿。



智慧海,是最高处的一座,是一座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 站在高台,是俯瞰昆明湖及周围景点的最佳之处,胸中顿觉气宇轩昂,荡气回肠,哈哈!


宝云阁铜殿:坐落在汉白玉的须弥座上,通高7.55米,呈四方形,四面各显3间,进深4.5米。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有佛塔形宝顶。它的梁柱、斗拱、椽瓦、门窗以及匾额、对联等全部构件都酷似木结构,呈蟹青冷古铜色,极为精美壮观。是一座全铜铸就的仿木结构宝殿,用铜207吨,重 41万多斤。其铸造艺术世界罕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宝云阁南面门楣铜制“大光明藏”匾额,为乾隆御笔题写。铜亭四面有菱花扇,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清代,每逢初一、十五,喇嘛们为帝后祈福求寿,都在这里念经。





画中游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建筑高低错落,风景如画。画中游由画中游楼、澄辉阁、爱山楼、借秋楼及石牌坊组成,此处地势高敞,视野宽广,既可观景,又可得景。建筑群以楼阁为重点,陪衬亭台,以爬山游廊连通上下,布局对称,互不遮挡,景观空间层次变化较大。景区大量堆叠山石,围植松柏,构成山地小园林特色。

画中游建筑群共有4座主要建筑物,突出于群组中轴线的最南端的2层亭式敞阁名澄辉阁,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造型为平面八方阁形式,重檐八脊攒尖顶,修建在陡峭的山坡上,前、后高差约4米,下层的柱子顺着山石的起伏而长、短不一。澄辉阁面南悬挂“画中游” 匾(注:澄辉阁的匾额在民国时修缮后错挂为画中游,延续至今)。



澄辉阁后部是在天然裸露山石上堆叠而成的一组假山,巧妙布置的山石与阁、游廊紧密相连,构成上下穿插的曲径,增加了这组山地建筑的情趣。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一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



乐寿堂:乐寿堂是帝后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是皇太后日常起居之堂。其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当时是两层楼房,乾隆皇帝的母亲钮祜禄氏曾在此居住。咸丰十年被毁,光绪十三年重建于现在的样式,慈禧太后在此居住,并在这里接见王公大臣、外国使节等。乐寿堂前摆设了铜鹿、铜鹤、大铜花瓶各一对,分别借鹿、鹤、大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六合”指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位,“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

乐寿堂是全国最早使用电灯的地方。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就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当时颐和园内自带发电机组,专门为乐寿堂电灯供电。也正是乐寿堂安装使用电灯后,电灯才逐步走进中国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的。


建于光绪年间,毗连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是清末总管太监李莲英在园内的住处,俗称“ 总管院”。



大戏楼巍峨高耸,是中国古代宫廷西楼之最,慈禧太后看戏的颐乐殿高大轩敞,陈设华丽。另有当年王公大臣看戏的看戏廊,以及庆善堂及配殿等。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黄帝长在此观剧,晚晴一大批名伶在德和园舞台上唱做技艺得到进一步锤炼和规范,促成了中国古代宫廷喜剧演出的最后一次高峰的形成。德和园大戏楼成为中国京剧发展与成熟的重要舞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铜龙凤,它们既可在朝礼活动中用来燃香,又寓意龙凤呈祥。中国数千年封建文化讲究的是男尊女卑,按礼制龙应居中,凤在外侧。可是这对铜龙凤,它们是凤居中,而龙被分列两侧,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慈禧老太后的杰作。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执掌实权,权利地位都位于皇帝之上。慈禧为了显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故而弄出了凤在上,龙在下的闹剧。




文昌院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陈展了上自商周,下讫晚晴数以千计的颐和园精品文物,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等,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诸多门类。由于颐和园特定的皇家环境,这些艺术品代表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平,许多珍品在当时即为国之重器;馆中还陈展了部分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它们与帝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是中国皇家文化最具真实性的物证。




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东接西堤,西连南湖岛,全长一百五十多米,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的最长的桥,因有十七个桥券洞而得名。桥头及桥栏望柱上雕有五百多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桥栏的两端有四只石雕的异兽,威猛雄健,当属清代石雕艺术品中的杰作。


下一站:圆明园,从颐和园东宫门出来后直接坐公交到圆明园,很方便。

圆明园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门票:10元,联票25元。建议买联票。其它地方单独买票,比联票会贵。


圆明园盛世,园内有近200座桥梁。此桥为昔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一座跨溪石拱桥,如今只残存多半个单孔石拱,它是圆明园被毁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



悲惨凄凉的石柱零星散落。









黄花阵是仿建的一处欧式迷宫外砌长方形迷阵,中心筑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雕花砖墙面,又称“万花阵”。遍筑矮墙,周围植矮松,中央建亭台。皇帝为了取乐,常命太监在黄花阵中做捉迷藏游戏,自己坐在亭台上观赏。






海晏堂后是一座工字形平台楼,是附近喷泉群的供水楼。工字蓄水楼东西两头外观为二层楼,实为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平台楼下边是一座大型海墁高台(现存三合土台基),台上是蓄水池,用锡板焊接而成,俗称锡海。



远瀛观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是乾隆皇帝为香妃修建的一所住处。大水法遗址是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时将圆明园进行了浩劫,其中英军还放火焚烧,今仅存大水法、远瀛观的几个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里,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

大水法建筑造形为巨型石龛式,酷似门洞。中券前边有狮子头喷水瀑布,成七级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8道;两侧散布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前、左、右,各有一座大型西式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也都一齐喷水。


到底是怎样的已给后人留下无限想象。

观水法位于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南端,是清乾隆帝观看喷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等。

复原参考图:




恭王府:恭王府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西南角,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后海:后海是什刹海的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最为出名的是夜景,搭配上酒吧和驻唱者的歌声,别具特色。白天看风景、体验民俗生活,晚上欣赏酒吧的全国各地各种唱法的歌手表演。






奥体中心站乘地铁到南锣鼓巷站,即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逛完后时间还早,这儿离住的地方没多远,搭公交到东四十条桥西站下车,到超市买菜,回家煲了个莲藕排骨汤,哈哈


Day6: 长城--明十三陵

东四十条地铁站-积水潭站B口出,换乘公交德胜门站(919、877路)到八达岭长城,跟售票员确定好是到八达岭长城,不要下错地方。因为这个车会相继经过居庸关长城和水关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也最具代表性的地段,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

下车后,到长城天地这里换长城免费接驳车,当天有外国领导到长城游览,一路上限制车辆,等了半天没车来,决定走过去,坐车是大概8分钟,走路走20多分钟。一路上隔几米就有警察在管制,估计护过的车辆都是官员政要。






八达岭长城特别陡,很多地方垂直型的,需要手扶着旁边栏杆才可走稳。下来后有一熊乐园,好多大黑熊。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帝后陵寝最多的皇家陵园建筑群。代表了中国古代墓葬学和风水学的最高成就。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构成庄严有序的整体布局,所以称“明十三陵”。2003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地宫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后、左、右5个厅组成,建筑面积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对称的两个殿,中间各自有一个用汉白玉垒砌的棺床,两配殿有甬道与中殿相通。中殿内有3个汉白玉石座,并摆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长明灯。后殿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殿内棺床正中央放置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棺椁周围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装满殉葬品的红漆木箱。出土的随葬品包括帝后服饰、册宝、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银、玉、瓷器皿以及大量丝织品。

门票:65元

建于明万历15年(公元1587年),是陵墓的标志性建筑。规制、用材均仿永陵。顶为重檐歇山式,内发砖券。楼内树圣号碑,篆额“大明”,阳刻“神宗显皇帝之陵”。

















午门:紫禁城正门,又称五凤楼,是紫禁城四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建。平面型如凹字,迎面开三门,中门通常由皇帝出入,俗称“御路门”,西门由宗室王公出入,东门由文武官员出入。城台左右转角各辟一掖门,大朝日开启。城台当中是一座九开间重檐庑店顶的正楼,由地平至正吻通高近38m。正楼左右置钟鼓,皇帝出午门祭太庙时击鼓,祭社稷时鸣钟,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明代,皇帝触发大臣的“廷杖”在此进行,“推出午门斩首”即由此演绎而来。清代,每年十月初一的“颁朔”典礼、命将征讨凯旋时的“献俘礼”都在此举行。


金水桥:河底与河帮均用白石砌成,两面河沿设有汉白玉石的望柱和栏板。只有皇帝才能通过的主桥:五座内金水桥之中,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左右四座为宾桥,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


皇帝宝座,人太多,拍到一点点。太和殿左右各有中左门,中右门,我们从中左门继续参观。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坐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乾清门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正门,在清代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


乾清宫:乾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像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嘉庆时重建。殿平面呈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上置铜镀金宝顶,形式与中和殿相同,但规模较小。殿内正中设宝座,宝座后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下设乾隆御制《交泰殿铭》屏,左侧为中国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右侧置大自鸣钟。清代皇后在千秋(皇后生日)、元旦(春节)、冬至三大节日在此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存放于此,遂成储印场。每年正月开宝日,皇帝在此行三跪九叩的的开宝礼。


铜壶滴漏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早在三千年前,汉族人民就发明了用水滴漏的计时方法。陈列在交泰殿的铜壶滴漏,是乾隆十年(1745年)制造的,这是中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


太大了,拍不下来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

坤宁宫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天一门为御花园中央钦安殿院落的南门,建于明代嘉靖年(16世纪),初名“天一之门”,清改今名。“天一”为星名,又为北极神之名,又喻“天一生水”之意。此门是紫禁城中少见的青砖建筑,在起到避火防灾功能的同时,又与花园清雅苍翠的环境相协调,是一座别致的皇家道观门户。









喜欢这些屋檐。




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四个大字,屏风背后有通往后殿的两小门,曰恬澈、安敦。北墙设书隔,东西按板墙壁与东西暖阁相隔,墙南各有一门通往东西暖阁。



西暖阁就是西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前后两室,前室西为“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因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氏的三张书帖而得名。东墙有小门通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为保密,南窗外抱厦设木围墙。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春书屋”,东室为“无倦斋”,乾隆间设佛堂于此,养心殿西耳殿为“梅坞”,为乾隆39年添建。殿面南,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




时间不多,还要赶13:00的飞机,小跑着原路返回到外面小街,最纠结的就是打的了。要么不停,要么要价离谱,那天长安街管制,还不能在大马路打的。在这耽误了好久,时间紧迫呀,突然有一辆停下了,愿意载我们,打表,真是感觉天助我也,哈哈!一路上跟司机聊的很来,他说他是正黄旗后羿 ,哈,果真是我们的幸运神呀,带我们走没有红绿灯的路,一路飞飙,那天真是太感谢他了!上机后天降大雨,延误了1个半小时才起飞,经停安徽阜阳,六点左右到深圳。

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哈哈!这次北京之行更提醒大家出游前做好计划,查好路线和景点开放时间,愿大家每一段旅程都开心难忘! 愿天下父母永远健康活力,享受生活,享受旅行的快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