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贵州 > 旅游游记

2015年中国摄协“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旅行

2015年中国摄协“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旅行
2015年中国摄协“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旅行
2015年中国摄协“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旅行
2015年中国摄协“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旅行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贵阳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37
旅行天数:7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05-12
旅游简介:2015年中国摄协“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 2015年4月18日24日,来自北京、天津、辽宁、四川、江苏、湖北等地的22名学员参加了中国摄协函授学院“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旅行课。大家在中国摄...
旅行花费:5
游览月份:4
旅行游记

1 2015年中国摄协“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

        2015418日—24日,来自北京、天津、辽宁、四川、江苏、湖北等地的22名学员参加了中国摄协函授学院“多彩贵州之原生态寻梦”摄影旅行课。大家在中国摄协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李英杰老师、领队崔洪波老师、以及中国原生态国际影像研究会叶蔚老师的和带领指导下,走进大山深处,大家全身心投入创作,多角度地捕捉到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村寨、记录了多彩独特的贵州民俗风情、体验罕见、古老的苗族、布依民族拦路酒、摔跤、抵杠、角力、打糍粑、迎亲风情以及望谟“三月三”布依族民族节日……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摄影创作活动。  

在这一周的旅行课期间,李英杰老师对学员作品从主题构思、用光、角度及剪裁等各方面做了详细点评。学员们直观学到了很多理论课上难以理解的内容,找到了需要修正的方向,所有学员受益匪浅。并在相处之中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指导老师之间都产生了深厚的友谊,2015424日大家完成创作陆续离开贵阳、相聚就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向学院的李老师、崔老师、以及叶蔚老师表示感谢!谢谢!

        2015418 贵阳报到贵阳荣和大酒店

当天来参加摄影旅行课的22名学员陆续到达贵阳,报到当晚在酒店的会议室,由中国原生态国际影像研究会叶蔚老师给大家简要讲解了贵州拍摄的重点及注意事项,并详细讲解的苗族、布依族的文化特色、重大节日、苗族的支系与分类,以及各个分支的民族风俗、历史、服饰、以及拍摄少数民族的误区、向学员介绍了拍摄要点及民族风情;李英杰老师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向学员讲解了关于纪实摄影图片的记录因素:要用照片记录说明、时间、地点、事件等。

        2015419日、贵州平坝县羊昌乡昌河村

    上午9:00我们在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李英杰老师、以及中国原生态研究会主席叶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贵州平坝县羊昌乡昌河村、昌河村地处羊昌乡腹地,东临上安村,南临蒙古村、北与高峰镇弯子头接壤,是羊昌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是苗族古村落,青苗尖尖苗族。我们受到了当地村民“迎宾礼炮、拦路敬酒、芦笙舞蹈、民族表演、角力、摔跤、抵杠以及打糍粑”等民族风情的热情招待、部分学员并亲身体验了吹芦笙、杠力、摔跤等民族活动、并与尖尖苗族同胞进行了大合影。










        2014419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

    下午14:00我们来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她距安顺市27公里它既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移民文化。位于黔中腹地的安顺市拥有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作为黔地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屯堡文化”拥有众多文化表征,如语言、建筑、服饰、饮食、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地戏是其间的典型代表。地戏是屯堡人相互依存、彼此聚合的重要精神纽带。安顺地戏缘起于原始傩舞和傩仪,其雏形早在宋代就已形成,被专家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蕴涵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和人文价值,2006520日,安顺地戏被纳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肯定了地戏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与人文价值。贵州省安顺市九溪村是一个历史悠久、寨大人多的屯堡村落,作为屯堡社区的人文中心,它享有“屯堡第一村”的美誉,村内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屯堡文化资源,其“一村三堂地戏”的地戏分布格局在整个屯堡社区都十分罕见。为了传承地戏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村里成立了唯一的一支九溪山歌、地戏女子队。我们一行领略了这一独特的地戏文化。








         2015420日、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本寨乡大营村---银伞苗族

    上午10:00摄影团一行来到了,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本寨乡大营村---银伞苗族,本寨乡位于贵州省镇宁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不知从何时迁居至此的苗族,至今保留着与众不同的文化习俗,其中大营村的苗族妇女头顶上配戴的“银伞”,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境内,共有九个支系的苗族,目前被称为银闪苗的苗族就是九支系苗族中的一个支系。银闪苗属人口较少的支系苗族之一,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大营村有150余户、有660多人口,分杨、罗两姓。据村民介绍说“以前外界都叫我们‘箐族苗’,后来因为妇女们头顶的装饰,近年来也有人称我们‘银伞苗’。”

       我在村内领略了银伞苗族的迎门酒、苗族舞蹈、抢荷包、跳绳等民族风情的热情招待,午饭收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款待,饭后摄影旅行团进行了第二次大合影。


 

 

         2015421日、2015中国•望谟“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

    上午8:30,我们有幸以记者的身份亲临现场参观采访了2015中国•望谟“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的整个过程,2015中国·望谟“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在黔西南州望谟县城王母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本次文化节由望谟县布依学会主办,县苗族协会协办,县摄影家协会、县音乐舞蹈家协会等十多家协会共同承办的一次盛会10几支民族表演队参加了本届的演出,上万民众参观了本届的盛会。该活动主题是:“美丽中国、发现望谟”以“展示、展演、交流”的活动内容充分展示望谟县改革开放成果。

“三月三”,是布依族特别隆重的民俗节日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月三”也称“枫香节”,有多种美丽的传说,主题是祭祀感恩。在节日期间,布依族村村寨寨、家家户户上山为祖先扫墓,用五彩花米饭、鸡肉、腊肉、土酒水果等食品在坟前供奉,男女老少踏青野炊,欢醉而归。

望谟县为挖掘、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不断提高民族自信和发展软实力,推进“三月三”申报为联合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工作进程,增进民族团结,建设“中国布依城”,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从2009年起,今年已是第七年大规模举办,每年的“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集中展示布依族音乐、舞蹈、纺织、服饰、美术等原生态文化,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品牌。












        2015421日、梯田

    望谟用过午餐后,大家直奔梯田创作。大巴车穿山越岭,窗外都柳江春深似海,景色诱人。站在山间俯瞰,梯田层层叠向山顶,像一个个巨大的蛋糕,优美的曲线展现出婀娜的身姿。同学紧张地抓拍每一个生动的画面。

        2015422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中洞

    天空下起了小雨,上午9:30我们开车来到了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中洞,水塘镇格凸村中洞,这是一个距镇政府18公里,四面群山环抱,属卡斯特地貌。我们打着雨伞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1个小时到达中洞,洞口向南,高30米,宽80米,深200米,面积16000平方米。他们在这个叫中洞的天然洞穴里,已经生活了60多年,现在仍然有20来户人家80多位村民选择聚居在一处山洞里面,过着“现代洞穴人”的生活,依然还是王、罗、梁、吴四家姓。这四家人是最早搬进山洞的苗家人,因再也没有其他外姓人搬进来居住,所以洞内人家相互通婚。他们也由此被誉为“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二十世纪才从居住了百年的“下洞”往上迁徙,搬至中洞,洞内现有民房17间,教室4间,球场1个。民房均为三开间木结构无顶房屋。四周用木板或篱笆圈围。中堂是堂屋,堂屋左次间后间为火房。其余均作为卧室用。楼上用木板铺平,放置粮食和不常用的东西等。洞内设有一所小学,紫云中洞内现存的民房和教室基本完整,球场场地完好,结构稳定性一般。中洞的小学已经废弃。

自上世纪90年代为外界熟知后,中洞与世隔绝的生活被打破了,2003年,中洞首次通电,相关部门出资修建了蓄水池,每家都有小水池,洞中的生活就要方便多了;为了迎接越来越多的外来者,精明的罗妹要还和丈夫办起了首家洞中旅馆。随着外界猎奇的热度褪去,中洞又恢复了原本的偏僻与冷清,而现在,中洞人和当地政府部门,正在重新规划未来的生活。早在19861996年和2008年,当地政府就在离中洞大约500米远的地方,当地政府部门又分别在曾先后3次为洞里的村民无偿修建房屋。因建在河道上,已经有房屋被雨水冲塌了,人民觉得不安全,又继续居住洞中。洞中可以养牛、养猪、养鸡、这个洞冬暖夏凉。去洞里要翻山,没有任何车辆都不能进去。现在正在修建索道的基础设施,估计不远的将来即将进行旅游开发。随着旅游开发的发展洞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发生质的改变。














            2015422日、贵州安顺紫云县水塘镇二关村

      下午品尝了当地最具盛名的小花猪后、1520我们驱车来到了二关村,她位于水塘镇政府东北面,距紫望公路1.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共辖9个村民组,总户数356户,总人口1611人,是苗族之下中的白苗族。

在村内村民的迎路酒是不可缺少的重头戏,品完了迎路酒我们进寨自行创作,发现了很多的民俗民风及手工艺制作、纺线、织丝带、编草鞋、磨面、板凳舞、芦笙舞、打糍粑以及最具特色的苗族迎亲。




















        2015423日、紫云县火花乡集市

    上午天空下起了小雨、8:30我们来到了火花乡,她位于县境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火烘村,距县城20公里,辖17个村委会、110个村民组,总人口2517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57%(布依族占总人口的89.9%)。

    火花乡地处低热河谷地带,最高海拔850米,最低海拔650米,地形呈狭长河谷地带,长30余公里,宽3公里,俗称“火花槽子”,境内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7.9摄氏度,年照时数1400小时,年降雨量1300毫米,全年无霜期320天以上,有“天然温室”之美称,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火花优质米、火花冰脆李、油桐、错季节蔬菜等在省内外都比较有名,同时境内大量的荒山草坡和非耕地及农作物秸杆、稻草,适应于畜牧养殖发展,“火花水牛”,火花矮马(又名叫叽马)等是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之一,火花全乡耕地面积16493亩,其中田15801亩,地692亩。是紫云县典型而具有特色的大米之乡、水果之乡、畜牧养殖之乡












        2015423日、紫云县白石岩乡新驰村烂木冲组--大花苗族

    下午13:30我们到达紫云县白石岩乡新驰村烂木冲组,她地处紫云自治县的东南面,距县城14公里,属白石岩乡管辖。我们眼前的村寨烂木冲,只是新驰村的一个村民组。1887年,有英籍(英格兰人)基督教传教士柏格里,在黔北石门坎传教、兴办苗民学校,代苗民抗争,创立苗文,受其幅谢的影响,这一带苗族人的身上,再现出双重文化的元素,能吹芦笙,会跳民族舞,有的能拉手风琴,有的还能说上几句英语,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之一。新驰村的苗族都信基督教,每缝星期日都要到玉石教点做礼拜。新驰村的苗族,年长妇女平盘发节于头顶,未婚青年带两股黛色线团,配红白色花边扭成的极为夸张的假发于头上,前隆后低,拖于脑后;身披自制毛织白底黑线镶嵌红色图案精绣披肩,其上边缘图案犁尖花状,一高两低参差不齐,看似随意,其实不然。中间图案与高犁尖相连,图案似棱非棱,似鱼非鱼,似剪非剪。新驰村的苗族,有能歌善舞,他们能跳好多的舞蹈,能唱好多的歌。大花苗族热情好客、拦路酒的方式也独具特色、要领略歌舞敬酒的风采,只有你亲自来才能感受,但要有好酒量哟。

在品尝了大花苗族拦路酒后我们进入村寨自由创作、走进大花苗人家生活、领略了大话苗族舞蹈、欣赏了大花苗妇女服饰、体验了大花苗民俗活动、全体团员被大花苗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服饰及生活方式所深深地吸引。










        2015424日、贵州安顺市紫云县坝羊乡红院村红岩组--布依族

    上午天空下起啦雨8:30我们驱车2个小时来到了,贵州安顺市紫云县坝羊乡红院村红岩组--布依族,红院村处于坝羊东南部,是坝羊乡南大门,南与本县板当镇、东抵长顺县云盘乡,全村所辖30个村民组、18个自然村寨共有3900人,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

布依族有三月三和六月六的民族节日,民俗有拦路酒,唱山歌、舞蹈、打糍粑,跳绳、打陀螺、单人反向拔河、踢毽、公鸡架、腕力赛、高跷、篝火会,并与2015年的正月初二、三、四举办了红岩首届布依族民族风情节。

在寨内体验了布依族的拦路酒后,进村自由创作,观看啦布依族的民族舞蹈、打糍粑品尝了民族盛宴、全体团员进行了第三次合影、并与布依族部分同胞进行了大合影。




















    午餐后我们赶往贵阳机场,此次摄影旅行课顺利结束!各位团员机场依依告别,期待下次的再次相聚!

      杨付全

          2015426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