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哈尔滨

夜幕下的哈尔滨
夜幕下的哈尔滨
夜幕下的哈尔滨
夜幕下的哈尔滨
出发地:武汉
目的地: 哈尔滨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58
旅行天数:5
游览景点:["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圣索菲亚教堂","亚布力滑雪场","黑龙江博物馆"]
出发时间:2013-03-05
旅游简介:【哈尔滨五日自助游】冰城馆记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勇气可嘉,一个南方汉纸,一个大冬天,一路向北,去一座我国最北的大城市,当初一定是疯了才做这样一个决定。 从北京入山海关的时候,激动万分,原谅我这点出...
旅行花费:4
游览月份:2
旅行游记

1 【哈尔滨五日自助游】冰城馆记 中央大街 -冰雪大世界 -圣索菲亚教堂 -亚布力滑雪场 -黑龙江博物馆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勇气可嘉,一个南方汉纸,一个大冬天,一路向北,去一座我国最北的大城市,当初一定是疯了才做这样一个决定。

  从北京入山海关的时候,激动万分,原谅我这点出息,这辈子第一次出关,按捺不住心潮的澎湃。往昔只是在电视里见过的闯关东,今朝也轮到在下小试牛刀了。

  动车里电子屏的温度数值不停地翻动,到沈阳降到零下10度,到长春再降8度,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温度降得越低越让我血脉喷张,终于到达哈尔滨了,直降到零下24度,我迫不及待地想冲出火车,让每个毛孔都感受一把寒冰真气的快感。
     

  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单纯,新年的第一个晚上,满满一腔南方无邪的热情被哈尔滨女神般高贵冷艳的气质瞬间扑灭,在猎猎寒风中淬炼成一枚冰冻的傻鸟。

  那一夜,辗转公交,听着司机大叔操着一口苞米茬子味儿浓得化不开的东北腔报站,透过布满冰凌的车窗望着沿途的光影迷离发呆。

  夜幕下的哈尔滨,冷静而妩媚。
     

    大年初二的早上,中央大街上的人已经熙熙攘攘了。这条街是哈尔滨的中心商业街,有着悠久的历史,满街的俄式和东正教风格的建筑,掩映着它近代史上的雍容华贵。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武汉的江汉路,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历史渊源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哈尔滨的空气真是哈口气都能掉冰渣,一点不夸张。在街上溜达了一会儿,围巾上就凝满了白霜,背包侧兜里的一瓶冰糖雪梨就真得冻成了雪梨冰棒。

    我在想,冰箱里的温度都没有哈尔滨室外的温度低,家里穷供不起暖气的,不如躲到冰箱里取暖吧。

    沿着中央大街走下去,不难找到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东正教典型的洋葱头建筑,便是哈尔滨的城市地标。
         

    哈尔滨大街小巷很多地方都有一个三角形的黄色警示牌,上面写着“小心地滑”,我觉得应该念成“小心的滑”,虽然是老哏了,但是放在哈尔滨太恰如其分了。能走的地方几乎全部都被冰层覆盖了,仿佛老天爷给加了一层硅胶壳,你走路必须小心地滑行,不然就给跪了。
         

    如果这些冷都是小儿科的话,那么去冰雪大世界感受一下吧。每一寸土地,每一砖一瓦,都是用冰堆砌的,冰在这里才是主角,其他一切都是龙套。

    初三去亚布力滑雪,中国最大的滑雪场,实际上给游人开放的领域也不大,不过那二三百米高三十度角的专业级雪道你也不敢上去,不过多少体验了一把一百五十米的雪道,太刺激了,顿时觉得当年在九宫山雪场那滑得真不叫雪,滑得是香蕉。
         

    初四去了省博,与我去的大多数博物馆有很大区别的,黑龙江省博的亮点是自然陈列馆,因为它们的镇馆之宝是猛犸象化石,话说在中国能找到如此巨兽的化石也只能在东北了。
         

    其实在哈尔滨呆了不到一个礼拜,但是照片实在太多,传照片的战线被我拉得很长很长,以至于童鞋们以为在下还在东北,其实很想说,那里真得不能久留,不是黑,只是我以南方人的生命在满篇文字突出一个冷。

    如果哈尔滨才称得上真正的北方,那北京就可以叫南方了,武汉就是赤道了。

    冰城虽然冷酷,但是挡不住吃货寻找美食的热情,小说一下哈尔滨的东北菜和俄罗斯菜。东北菜提纲挈领一句话就是“大碗吃肉大盘吃饺子”,念叨许久的猪肉炖粉条和小鸡炖蘑菇,算得上炖菜中的上乘,三口两口就能把人吃撑我会乱说。俄罗斯菜不知道是不是马迭尔餐厅做得不地道,土豆泥是甜的,鱼子酱是苦的,唯一留下好印象的是罐牛,目测就是牛肉炖洋葱胡萝卜,但是味道很西方。
         

    话说回来,哈尔滨冷归冷,但是正因为冷,它才那样美。有勇气有机会挑最冷的时候来吧,夜幕下的哈尔滨,美丽冻人。
         

    别了,冰城,零下24度哥们儿活下来了,感谢圣母索菲亚,债见!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