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江苏 > 旅游游记

苏州

苏州
苏州
苏州
苏州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苏州
入库时间:1970-01-01 08:00
游记浏览:21
旅行天数:4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4-04-17
旅游简介:苏州苏州之行筹划已久,因这个念来唇齿生香的名字。且着一袭青色长衫,去初见我的情妇。刚到达苏州城就下起雨来,这个城市古朴的建筑在雨里自成一种经年的灰。公交车行到苏州城外,我们下车步行至人民桥,映眼是廊式...
旅行花费:2
游览月份:8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苏州

苏州之行筹划已久,因这个念来唇齿生香的名字。且着一袭青色长衫,去初见我的情妇。

刚到达苏州城就下起雨来,这个城市古朴的建筑在雨里自成一种经年的灰。

公交车行到苏州城外,我们下车步行至人民桥,映眼是廊式公交车站、宫灯式路灯。此时,如郑愁予先生的诗,“我心的废厦已张起四角的飞檐”……

一、盘门

沿着外城河西行,过了吴门桥,便是盘门。只见城墙上旌旗招展,迎风抖落出一个“吴”字,这就是当年伍子胥督造的水陆城门,匾额上有四个遒劲的楷体字——水路萦逥。

 

城墙青砖上的水未干透,惹得秋风有一点寒意。城下的院落是伍相祠,时不时传出评弹的音乐。

登临送目,扶着两千五百年前的墙垣,前朝旧事翻覆如烟。伍相是不是也曾立于秋风中感叹,为辅佐阖闾,他曾策划了一场又一场行刺,专诸和要离也算是死得其所,而自己如今不得夫差信任,难保善终。他最后被夫差抛尸大江,尸骨无存,可叹一代忠良。


    穿过伍相祠的回廊,盘门景区才走完一隅。尽管这里的风景不最能代表苏州,但依然让我乐在其中。瑞光塔没来得及去,天色就晚了,我们初定的路线是今天逛两个点,下一站是观前街,在那里吃晚饭。于是瞻仰了瑞光塔高耸的塔尖之后便远远别了。

二、观前街

三轮车送我们到了观前街,又开始下雨,观前街因位于玄妙观之前而得名。街上人潮涌动,盘门景区人很少,我那时还庆幸来对了时间,原来人都集中在此处。

街边是常见的商铺,以及当地的著名小吃。我们吃了臭豆腐、海棠糕、梅花糕和鲜肉月饼之后就彻底饱了,加上人实在太多,得月楼的地道苏州菜我们无福消受。(主要是没有预订酒店,再不找住处只能露宿街头了)

却说找下榻之处颇费了功夫,快捷酒店都已经客满,只剩下一些坐地起价的私人旅店。

我们在地图上搜索良久终于认定上塘街附近有宾馆的可能性较大。

雨又下得大些了,公交车与行人在马路上堵得水泄不通。从观前街东往北,上白塔西路,再向西,打算边走边等公交车,结果是我们上车的时候已经步行了至少五站的路程。

但我并不觉得累,心里竟是一种放肆的快感,在一个陌生而美丽的地方,任意走在雨中的大街,没有目的地,那一种空前绝后的自由……

我们最终在上塘街附近找到一处勉强靠谱的宾馆,安顿好以后再出去好好吃一顿晚饭。

三、山塘胜迹

 

找饭馆的途中偶然撞见了山塘胜迹,这是预料之外的收获,我喜欢这样不期而遇的结果。

我们原本没有注意到山塘街就在这样不显著的位置,但它才是“姑苏第一名街”。

街道不宽,两边都是古典的小楼,最高两层。一层全部是店铺,卖些古玩字画,当然更多的是刺绣丝绸。还有茶楼书院,二楼的雅座有着雕花的门窗,挂着一串串灯笼,衬出宾客们影影绰绰的侧脸,照得半空都是温暖的颜色。




    山塘河西起虎丘东至阊门,长约七里,古称七里山塘。


河上有七座桥,而我们逛完店铺之后,只到通贵桥街景便要闭市了。河水在夜色里依然沸腾,但不嘲杂。往来如织的小船渐渐靠岸,游人纷纷归返,河畔的茶寮、酒肆也逐一打烊……


翌日清晨,我们没有再探山塘,留下一些未知的风景等我下次再来欣赏,还有古籍书店的《苏州城记》,留待我改日来读。

四、定园

雨霁初晴,天气大好。

水乡风情园——定园,它位于虎丘山南侧,却不是苏轼口中“游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虎丘。我承认当时是被司机误导而去了定园,但也不虚此行。

 

定园是刘伯温的私宅,单凭这一点足以脍炙人口,而园中的风景也同样令人称道。定园是围着塔影湖而建立亭台楼阁的园林,故也成就了水乡风情园的美名,在几经废弃与重建之后,定园终于出落成亭亭玉女。

我已经很难细致地回忆起行进路线,因为本来也没有路线,所以我的描述并没有逻辑,大抵如此。

打检票口进入,映眼是茶艺苑,路过镂空的围墙,踏进圆门,能看见天下第一壶将源源不断的水灌进荷花池。随后经过两口井(双照井),一名西施照,一名郑旦照。我没弄明白的是建于明代的定园与夫差和他的两个女人有神马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花神庙,尽管我并没有进去烧香。导游带着一众众的游客把寺庙包围以后,我们就只能看见庙门前鼎盛的香火和黑云压城般的人头,也只好远远对着花神庙,以及庙中圆寂若干年的曾点悟过刘伯温的高僧参拜,以表虔诚。

庙前的照壁背面是十二花神像,根据出生的月份摸一摸自己的花神像,会幸福平安。

信风廊是连接花神庙和节令廊的过度带,悠长的园廊延伸到塔影河上,尽头便是信风榭。行在廊中,突然得了一句:三千烛火花神庙,十里桂香信风廊



我只是想,在这样微凉的季节里,阳光恰到好处,该有一个素净的女子,于廊角日影下绣着薄绢。悠悠抬起头时有柳叶扶风,桂蕊飘零,秋水微皱,她的发丝回旋,粘在眉角或者唇边……

节令廊堪称一绝,足有百米,曲折蜿蜒,除却春节、中秋等一些众所周知的节令之外,还有花朝(二月二十五)、神仙(四月十四,吕洞宾生辰)等。

然后就绕着东塔影湖走一圈,沿途都是桂树和柳树,盆景苑、翠羽轩、西施亭……我心中的苏州就是这样,垂杨照影,清波溯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红漆柱绿藩篱,青瓦白墙,哪怕是后天装点修饰而成,也不能打扰我沉醉的心情。









    随后便来到刘基墓,一代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其智堪比孔明。人们总是心疼好人,所以诚意伯的辞世便有了若干说法:1、被胡惟庸下毒害死;2、刘伯温得知自己将被奸人加害,假死并置多处疑冢,后在定园安享晚年。

我们都愿意相信后者,因为他的智慧传奇,推知他必然有种种聪明的克敌之术,并且在传说里还有花神庙的高僧指点,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死于皇帝和奸臣之手。然而正如许多功高震主、万民称道的开国元勋,往往死于非命。哪怕刘伯温已经自愿归田,他耿直忠正的性情也不能被在朝的奸臣所容。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我并没有很多笔墨,我不谙建筑学,不懂得从结构和方位来审美。对于在定园中逗留4个小时的我来说,看到留园里攒动的人头,我的眼睛就率先疲倦了,所以我不能用一个独立的章节来描述它,只说一个片段。

穿过重峦叠嶂(留园里的假山),我们来到一个后花园,园中种满了松树桂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并用竹篱一处处圈隔起来。

花园不大,四周是围墙。天很宽阔,秋风乍起,西斜的阳光照在褪去青绿半数呈黄的草叶上,带着瑟瑟的凉,有一种苍旻独寂的神采。树叶落下一些来,我突然想到“种几秋风尘叶”这句诗,它出自一位林姓的才子之手,我不能知道他写下此句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但是那时,我就那样心念一动地想起来了。是谁在这个季节,也曾拾起过这园中的风尘叶?






彼岸花

五、枫桥

为了好好地欣赏枫桥,我并没有在逛完留园之后就立即奔赴该地,而是养精蓄锐到翌日才整装前往。

苏州街道

晚上住在离留园不远的西园寺对面宾馆(枫桥景区附近已经没有住处),西园寺其实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园放生池的合体,在那里我们没有听到暮鼓晨钟。

                                          西园寺

尽管寒山寺大门重修,但去寺里观瞻或许愿还愿的游人依旧纷至沓来,我们便只去了枫桥。

张继因《枫桥夜泊》而名垂青史,枫桥因为张继而闻名于世,他那一场不朽的失眠,成就了一位诗人,也开发了一处景色。

我最大的收获是得知了“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另一种解说,张继当年夜泊的地方位于枫桥和江村桥之间,所以“江枫”不是指江边的枫树,而是指江村桥和枫桥。但我认为不甚可取,在这里,颔联的“江枫”“渔火”这两种事物对应首联的“月落”“乌啼”这两种情景,张继虽不才,但也深谙作诗之道,不会怪异地以三对两。恕我愚见。


夜泊处
枫桥
听钟桥

深坐在枫桥之侧,对着滚滚运河,寒山寺在后,张继的雕塑凝神听取今朝的钟鸣。

不论如何,枫桥都是张继的枫桥,它只属于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我专程去路过,沾惹不上那一年的愁绪,不见船中的渔火,也不能辨识夜半的钟声。它们都只在诗里悲伤着,无法穿越。


    到此处,我倏地搁笔,这个过程中我忽略了许多风物而匆匆行文,就像忽略了枫桥景区那匪夷所思或者恰逢其时坍塌一角的中日友好纪念碑。于每一处都只能点到为止,这实在是一篇神形俱散的记叙文。

然而游历时的怦然心动保留到平复时候再来言说,已经难以再现或者已然升华,抽离了神驰惊艳叹为观止的情绪,以及身临桃源难以止歇的缱绻,转身用了最客观真实的字词,以时间地点的推移为线索,仅对这次旅行略作小结。

且暂别我的情人。

本游记来源于互联网。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