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黄金】人说山西好风光----平遥古城掠影

【囤黄金】人说山西好风光----平遥古城掠影
【囤黄金】人说山西好风光----平遥古城掠影
【囤黄金】人说山西好风光----平遥古城掠影
【囤黄金】人说山西好风光----平遥古城掠影
出发地:阜阳
目的地: 平遥古城
入库时间:2016-08-31 15:55
游记浏览:30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五台山","平遥古城","平遥","平遥","平遥","乔家大院"]
出发时间:2011-10-11
旅游简介:人说山西好风光平遥古城掠影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5
旅行游记

1 前序

人说山西好风光----平遥古城掠影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的魅力远不止于她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还在于这里见证了晋商的兴衰:在平遥的西大街上,产生了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 “票号”——大名鼎鼎的“日升昌”。平遥的南大街,至今依然完整地保持着明清时的风采,经过了近二百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商用建筑虽然苍老但不破败,在每个 富丽堂皇的花岗岩门坎上,都有两道很深的车辙印痕,可以想见当年这条街道上是如何的车水马龙。

    平遥的魅力还在于这里奇特的民俗民风,这里的婚丧嫁娶别有情趣,节庆活动各具色彩。这里有你看不够的美景画卷,拍不尽的民俗古建。

    如今聪明的平遥人正在洗去那些现代的涂抹,洗出一座充满历史厚度的古城。这些聪明的晋商后代,正用祖辈遗留给他们的宝贵财富,创造着新的繁荣、新的神话。即将在这里召开的平遥国际摄影节,又会给平遥的振兴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城风貌

    除城外的新建区外,可以说平遥本身就是由一座古城池、古街道系统、古建筑群体等组成的大文物。目前在全国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城已属罕见,因而更加宝贵。另外,它还突出地保存了相当完整的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平遥建城始于西周,沿袭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平遥砖城,为明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又屡经修筑完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县城原型。平遥古城基本上呈方形,东、西、北三面直,南面弯曲。全城有六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墙四角原先筑有角楼。东南角另有魁星楼、文昌阁。四周的护城河对着城门架有吊桥,沿河种植杨、柳、槐树。这座城池虽小,却也固若金汤。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整个2.25平方公里的城池以市楼为中心,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走进城内,大街 直对城门,小巷通连大街,纵横交织,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干”字型主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反映了当时商贾云集、市场繁华的风貌。华丽的三层木结构“市楼”高高耸立于繁华的街市中心,同四周的街巷和民居形成鲜明对照,平遥八景之一的“市楼金井”指的就是此处。







    平遥是重要的晋商发祥地之一,商业历史悠久,19世纪至20世纪初,平遥票号达22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号400多处,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批在平遥靠汇兑业务发家的富商大贾,为了显赫门庭,他们争相建造华宅和铺面大院。房屋建筑的标准非常讲究,深宅大院,磨砖对缝,雕梁画 栋,至今依然保持着明清时的风采。平遥与众不同的文物古迹,风貌完整的古城区和其它历史文化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民居文化

“中国古都,是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古城平遥,是把历史溶解于民居。”

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文化精髓。城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四合院3797处,其中有400多处保存比较完整,这些明清建筑,融精巧的匠心于繁华的市面上,撒遍平遥的街头巷尾。传至当代,平遥的整座城池便成了一座庞大的古建筑博物馆了。

这些民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风貌,至今都有居民居住。这些古民居的一大特点就是“将传统的建筑艺术与传统的风水理论相结合”,布局独特,文化 内涵丰富。平遥古民宅旅游接待处对其中十所各具代表性的民宅进行开发管理,并将其中两所开辟为民俗旅游宾馆,以供游客观光与体验真真正正的民居文化。







古城如酒,愈陈愈醇。深幽的巷道、古老的房舍、城中漫散的老人、匆匆的行人、玩耍嬉戏的孩童,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古城市井生活画卷。这也许是古城中最值得你去品味、去拍摄的好题材。






县 衙

平遥古县衙在县城内西南部政府街(旧称衙门街)西段路北,南向。东西宽131米,南北长203米,占地2659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 年间有过大规模的增建改筑,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及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都曾补修添建。现存古建筑有二堂、内宅、大仙楼和二堂右侧之耳 房、二堂前老槐,以及原仪门东之土地祠。1996年,以传统手法修复衙门三楹,在原基址上重建的大堂仿古建筑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后廊式,单檐悬 山顶前檐拱五踩,补间一攒,隔扇直棂窗,灰瓦顶,前有月台。

平遥县衙自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其历史价值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每逢节假日,县衙博物馆还精心组织升堂表演,形式生动,妙趣横生,使来此参观的游客参与其中,耳目一新。






日升昌

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银钱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之先河,创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这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日升昌”票号成立3年后(公元1827年),分设机构已经发展到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公元1840年前后,山西票号已由平遥帮扩展为 祁县、太谷在内的三大帮,共11家。以后随着晋商的发展,山西票号日趋兴隆,发展到43家,在国内85个城市和日本的东京、大阪、神户,新加坡以及俄罗斯 的莫斯科和印度的加尔格答等地,共有分号500多处。中国的金融业务基本由山西票号所垄断,而平遥县城内的票号最盛时期达到22家,设有分号404处,日 升昌票号信用显赫,远近闻名,有“汇通天下”之美称。

日升昌总号位于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坐南朝北,并列两院,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整个院落布局紧凑,设计精巧。1995年平遥 县开始大规模开发整修,现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展现了日升昌完整的经营业务、丰富珍贵的资料及实物典型,此外还搜集、整理、收藏了平遥票号、山西 票号、中国票号百余家的大量历史资料,专馆布展,对中国票号兴衰历史作了形象简明的揭示和反映。





城隍庙

平遥城隍庙初建于北宋年间,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和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两次都对大火后的城隍庙进行了重修。

平遥城隍庙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平遥城 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它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 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城隍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儒教、道教、民俗文化相融为一体。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泥塑、壁画之中,就连殿宇建筑形式、月台乐楼、木刻砖雕等各个方面,也颇有情趣。

城隍庙在建筑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各殿宇的木结构形式,开间、上限、木雕雀替图案以及琉璃构件的使用, 都严格遵循当时封建礼制,而且工艺上乘,多有独到之处。每间亭台楼阁,都注重雕梁画栋,精磨细琢,十分考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平遥县在明清代商帮经济的发 达程度和雄厚财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雅文化需求。








友情提醒

气候提示:平遥境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昼夜温差大,雨少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渐降,雨量较少,温凉宜人,多晴朗天气,是观光采风的最好时节。但因平遥温差较大,秋季去平遥最好多带件衣服,有备无患。

交通情况:平遥地处山西省腹地,距省会太原98公里,大运公路从境内穿过,距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开封、洛阳都仅有数小时的车程,每天早晨6点至晚上8点多,都有太原往返平遥的汽车,公路交通十分方便。铁路交通也很便利,南同蒲铁路从境内穿过,北京、太原、西安都有火车可直达平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