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山东 > 旅游游记

山东环游30天(三)泰安篇 (更新完毕,敬请关注)

山东环游30天(三)泰安篇 (更新完毕,敬请关注)
山东环游30天(三)泰安篇 (更新完毕,敬请关注)
山东环游30天(三)泰安篇 (更新完毕,敬请关注)
山东环游30天(三)泰安篇 (更新完毕,敬请关注)
出发地:大庆
目的地: 泰安市泰山景区 泰山 岱庙
入库时间:2016-09-02 12:11
游记浏览:28
旅行天数:30
游览景点:["泰安 岱庙"]
出发时间:2014-10-18
旅游简介:山东环省游(三)泰安(1)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
旅行花费:5
游览月份:9
旅行游记

1 山东环省游(三)泰安(1)东岳《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东岳(山东)、南岳衡山(湖南)、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天下名山第一山”的之称。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泰山正式售票登山口有四处,分别是:红门宫、天外村(天地广场)、桃花峪、天烛峰。神奇万能的K3路是一条便捷的旅游线路,两头的终点站分别是红门和天外村,都是登山的入口,红门是步行线,天外村是汽车线,不要坐反!泰安老火车站叫泰山站,位于市中心偏南。新的高铁站叫泰安站,位于西部新区,坐17路,18路,K37路可以到达市区。从泰山火车站前往以上的4处登山口最为方便,均有公交车或旅游公交车直通。泰山火车站是泰山旅游交通的枢纽中心,泰安的几处汽车站也在火车站周围,所以建议不熟悉泰山旅游交通的游客,到达泰安后都先去火车站(城区大部分公交都通往火车站,车票1元或2元),然后分乘各路车去往不同的进山口或景区。

泰山常规登山有四条线
第一条;最经典的红门徒步中线,岱庙—红门—岱顶这条古老的传统线路。其实也是古代皇帝登山路线,沿途以人文景观为主,到处都是摩崖石刻以及庙宇。在火车站(市委党校站)乘坐K3路公交可到达
第二条;坐汽车上山的环山公路线,也可以徒步爬山。天外村(天地广场)-环山路-竹林寺-黄溪河水库-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天外村--中天门摆渡车每位30元,中天门--南天门缆车每位单程80元。在火车站(市委党校站)乘坐K3路公交可到达(在公交车站反方向坐)
第三条;从西北侧山口进,也就是是桃花源入口,为环山公路,也可徒步爬山。桃花源入口-环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鱼保护区-桃花源索道-南天门-玉皇顶,《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节目组就是从这条路登上玉皇顶的。在火车站乘坐K16路公交可到达
第四条;东北侧山口进,一般说是天烛峰,也就是后山。是泰山自然景观最秀美的一段路线,沿途有龙脊
大天烛、小天烛等等,也能够一饱眼福,让人领略到泰山的另一面。在火车站(市委党校站)乘坐K3路公交到天外村转乘19路公交可到达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旅游圣地,有人向往五湖四海,有人向往名山大川,有人向往茫茫雪域高原,有人向往辽阔的边疆,有人向往小桥流水,有人向往古色古香......哈哈,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于生活在平原的我而言,走遍三山五岳是我的目标或者说是梦想,

  最初对泰山的印象只是在网上看到或者是游过的朋友介绍,泰山神—东岳大帝是神界的王者,他诠释着生死的真谛,被历代帝王所崇奉,称为“天齐仁圣帝”。“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孔子一次登高望远的经历,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使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诗圣杜甫的“一览众山小”又成为仁者乐山的绝唱,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加深着我对泰山的向往。
  在来之前看过泰山的游记,感觉泰山表面上看非常普通。论海拔,比中国很多大山都低;论险峻,不如华山;论风景,不如黄山,但它能位居五岳乃至中国名山之首。我想可能有它独特的魅力吧,所以想一探究竟,去年国庆黄金周看到旅游高峰期的报道,泰山一天之内就有十万人进山,在十八盘景点那里客流是超级的多呀,就跟沸锅下饺子一样,前面游客的脚和臀部紧贴着下边游客的头部,每挪一步都是力量和意志的考验,都快被挤成肉夹馍了,我们选择周五登山,尽量避开周六,周日,等到大批游客上来,我们就撤退了,这样游玩的惬意,舒服,这正是我英明决策的结果呀,2011年陕西环省游我们去了西岳《华山,华山五峰,因时间和天气关系,只登了北峰,中锋,西峰,三座山峰,用时10个多小时,还差东峰和南峰没有登完,心里很是不甘,所以这次登泰山一定要全力以赴登完全程,不留遗憾。
     
2012年9月20日下午16时游览完曲阜“三孔”后,时间尚早,收拾行囊,退房走人,决定乘坐16点30分曲阜到泰安的长途大巴,车票每人23元,18点到达泰安,在车站附近找了家快捷宾馆《得亨商务宾馆》,标准间90元,还算整洁干净,安顿好行囊,找饭店解决晚餐,炒杏鲍菇16元,三美豆腐13元,泰山啤酒6元,2碗米饭2元,共计37元,我们计划在泰安停留2天2宿,第一天
(20日)到达很晚,休整补给,第二天(21日)登泰山,第三天(22日)上午游览岱庙,下午前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魅力海滨城市《青岛》游览。

9月21日早7点起床,吃早餐后,在青少年宫站乘坐K3路公交车,2元票到红门站下车,在入口处卖2根登山杖和红色彩绸祝福带,老婆把彩带扎在头顶,飒爽英姿,甚是威武,为登山鼓舞士气,8点40分在红门开始登山--10点10分到中天门--11点10分午餐--13点40分到南天门--15点左右到达玉皇顶,从泰山“0”的标志牌一直到南天门有6666级台阶,步行约需要4个多小时,岱宗坊就是泰山的山门,从“岱庙”起点经“一天门”到“中天门”全长5.5公里,“中天门”至“南天门”3.5公里,“南天门”至“玉皇顶”1.5公里,“岱宗坊”到“玉皇顶”全程约10.5公里,我们徒步登全程约6个多小时,一路的走走停停,一路的观字赏景拍照,一路的艰辛疲惫,难以言表,但是被泰山的自然和人文美景所折服,快乐取代了疲乏,比起华山的险峻,还算比较轻松的,登山杖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只有登过山的人才能体会,征服大山,也就是征服自己,真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累并快乐着,在山顶停留2小时后返回--南天门--中天门索道约10分钟--中天门--天外村13公里路程观光车约40分钟,在天外村乘坐K3路公交--在火车站(市委党校站)--住宿地《得亨商务宾馆》,一天行程结束

泰山门票127元,天外村到中天门观光车30元,中天门到南天门索道单程80元,往返140元。

我们走的是最经典的红门徒步中线,其实是古代皇帝登山御道;
第一天;红门—-万仙楼(进山购票处)——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回马岭——中天门
——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迎客松)----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天街——碧霞祠——大观峰(唐摩岩石刻)----玉皇顶——五岳独尊——拱北石—-瞻鲁台—-日观峰---返回路线;南天门(索道)——中天门(观光车)——天外村(天地广场)——K3路公交火车站(市委党校站)——《得亨商务宾馆》住宿地)
第二天;岱庙—-岱宗坊



泰山有三座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
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
  沿着登山的路线一路向前,不远就来到了“一天门这是一座跨道式石坊,明代建,参政龙光题额一天门清康熙五十六年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重建。左右两个石碑分别由明代杨可大题刻的“天下奇观”和孙价题刻的“盘路起工处”。其寓意“一”是万物的起点,就是说跨过这道门,就算跨进了天界的大门。


过了一天门,就是
孔子登临处,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
  坊两侧分立两碑,东
为明嘉靖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此语源于《中庸》,意思是说,千里之行或攀登万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应具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
  为纪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处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而创建的,旁边这棵紫藤,传说是何仙姑来登泰山坐在这里宽衣解带休息,走后却把腰带落下了,就变成了这棵紫藤。


天阶”坊,明代嘉靖43年即公元1564年建。意思是登山的阶梯,就是登天的台阶,登天当然很苦了,做好吃苦的准备。


早8点40分从红门登山开始
红门;是因为在它西侧的大藏岭上有两块红色的形状像门的岩石而得名。
红门宫;创建年代无考,明天启六年重建,整组建筑以飞云阁跨路相连形成倒凹形建筑布局,分为东西两院,西祀碧霞元君,东奉弥勒佛,成为佛、道合一的建筑群,这里也是古帝王上泰山时,在此更衣的地方,飞云阁原祀观音大士,今为赏景台。


红门宫后有清代和民国年间所立的“合山会记”碑等26块,记载着当年朝山进香的盛况,今称“小碑林”



过了红门宫就是山路,台阶连着台阶。走不了多远就到了红门登山的售票处,“万仙楼
传说为王母娘娘召集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最早供奉的是王母,后来王母转卖给了碧霞元君,变成了祀奉碧霞元君的道场,哈哈,现在碧霞元君又转手倒卖给泰山景区管理局了,变成售票处了。
   又一说
万仙楼万历帝为纪念其母李太后眼疾痊愈,感念泰山圣母有功而敕建的,青山绿水之间,矗立着这座门楼式建筑,雕梁画栋,庄严雄伟,白云蓝天映衬着黄色的琉璃瓦,一派皇家风范。



进山后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下面这块石刻。
泰山的门票是127元,哈哈,果然花完钱,就渐入佳境了。



泰山标志性景观:“中流砥柱”是泰山目前为止最大的独立、可移动石刻。书于明朝嘉靖丁未年间(1547年中秋),作者为当时任莱芜知县的陈甘雨。




虫二”是济南名士刘廷桂于光绪年间题刻的字谜。这二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即把繁体字“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描写周围的景色蔚然而深秀。
这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
曾为“风月无边”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
又传说刘廷桂当年看到斗母宫的尼姑放荡不羁,就题二字讽剌她们“风花雪月”。
哈哈,我此时的心情也是“风光无限”好呀。



再往前走,就到了“斗母宫斗母宫是泰山景区中最为幽静的所在。斗母宫古名“龙泉观”,它临溪而建,分北、中、南3院,山门面西。钟鼓二楼直接建于宫门两旁并与山门连在一起,来到斗母宫,北看天门依然高挂,遥遥不可及;南望来路,一些低峰矮山却尽在脚下了。

斗母元君,简称斗母,也叫斗姥,是道教崇拜的女神。道教说他是北斗众星的母亲,原来是龙汉年间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由于一个春天在花园游玩有感悟,生下九个儿子。 在道教中,斗母崇拜十分普遍,许多道教宫观都建有“斗母殿”、“斗母阁”、“斗母宫”,专门供奉斗母。这里就应该是斗母元君的一处行宫吧。


古槐树上挂满了善男信女的许愿牌


天然池”也是许愿池,有两股泉水,每逢夏、秋之季双泉突涌,俗称“孪生泉”。



千年古树“卧龙槐”被铁栅栏保护起来,位于斗母宫门口,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据说,原来这里只有一棵树,后来又长出了侧根,成了另一棵小树。小树长大后,枝繁叶茂,老树却枯萎了。在这过程中,小树突然发现母树上有一窝乌鸦,先是老乌鸦叼食喂小乌鸦,当小乌鸦羽毛丰满以后便又去捕食给老乌鸦,共计18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从此之后,小槐树便把自身的养料输送给了母树,使它重获新生,所以如今卧龙槐仍是枝繁叶茂。




望岳诗》是杜甫的名作,由清代光绪年间的大臣、金石学家吴大澄用小篆书刻。诗中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未了石刻取自唐代杜甫《望岳》诗句里的<齐鲁青未了>。横跨在齐鲁大地上泰山是那样的挺拔苍翠,连绵不绝的景色,简直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美。


“三官庙”,在明代时称人祖庙,祭祀的是秦始皇,传说是秦二世登泰山
时创建的祖龙庙遗址。到了清代改为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据传它们是尧、舜、禹的化身。后来庙宇荒废,大殿、客房、僧舍渐毁。建国后改为三官庙小学,1994年又重修,这里是海拔最高的三官庙。最为奇特的是有两棵古树在庙里穿墙而出,郁郁葱葱,茁壮生长。



经石峪”是一幽静的去处,景色秀美,文化韵味浓厚,更重要的是在大片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是泰山
佛教文化的瑰宝,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这里至今流传着伯牙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传说。经石峪石刻、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可称为“泰山三瑰宝”。

指路牌


水帘洞”;经石峪返回北行半里,有一桥横跨深涧,叫“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泉”。又因为在岩壁上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山坳中有古洞流水,叫“水帘洞”,有人也附会为《西游记》花果山水帘洞的原型。



碧霞灵应宫”,1995年重建,里面供奉着碧霞元君。在宫的左侧有一通高大挺立的龟驮碑,碑文叙述了历代重修的情况;龟是力大能负重的赑屃。泰山一带有一种传说:“摸摸赑屃的头,一辈子不受穷;摸摸赑屃的腚,一辈子不生病。”




延山路盘恒而上,再向北走古柏夹道,浓荫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即使是炎夏酷暑也让人感到凉气袭人,所以在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张玢在这里题“柏洞”。。



四槐树”景点


位于柏洞北边,因有四株古槐而命名。传说鲁国公程咬金种植,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槐高大擎云,蔚然葱翠,后来又继生了三株小树。如今四槐树已被洪水冲走三株,仅存者也于1989年10月5日被一场暴风雨刮倒,稍加修整后被命名为“拦路槐”。
折倒的树干经测算证实,该树龄约1240年左右,接近唐代所生,可信唐人所植。


快活三里



登山小憩,补充给养,吃点苹果梨



壶天阁”位于泰山中路四槐树北,回马岭下,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明代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
拓建改名壶天阁,1979年重建,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阁楼建于高台之上,是跨道式门楼建筑,九脊歇山黄琉璃瓦顶,前廊式。
这里山势陡峭,翠峰环抱,足下仅有一席之地,游人至此恰似壶中窥天,便被称为“壶天阁”,这里海拔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按道家的说法“壶天”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壶天阁就是仙山琼阁之意。



清嘉庆六年即公元
1801年泰安太守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嘉庆二十一年泰安府事廷璐又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门洞有双柏自墙中横生,东西对峙,盘旋而上,宛如守护山门的雷祖、真武二将军,堪称奇景。



门洞的上面是1993年重修的“三清殿”,殿内供奉着三尊天神:元始天尊是道教的第一大神,左手虚拈,右手握棒,象征着混沌世界的无极状态;灵宝天尊手捧半黑半白的圆形阴阳镜,象征着从无极状态延伸到太极;道德天尊手持一把阴阳鱼扇子,象征着从太极生化出来的两仪。这便是一幅道教的宇宙演化图。



回马岭,双柱式石坊,1937年重修时吴绍曾题额“回马岭”。这里重峦叠障,形势险要,峰回路转,陡绝难行,当古帝王骑马至此时就不能前行了。此处古称“石关”,又名“瑞仙岩”。旧志书传为宋真宗回马处,但他是乘辇而上,并未骑马;而东汉光武帝刘秀登泰山时却是“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据此疑为是刘秀回马处,
“回马岭”就告诉人们此处回头还来得及“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从新出发 。



过了壶天阁,通过回马岭随即到达“药王庙”,药王庙南侧峰回路转题刻处。登临至此,眼前视野豁然开朗,隐约可以看到山下的繁华。已经感觉累得无力前行,这时才发现前面山路漫漫、陡峭难行,看不到希望和尽头。向后看却是一片茫然、进退两难。

峰回路转此题刻在在回马岭上盘路东侧,药王殿南,摩崖高42厘米,宽128厘米。大字径23厘米×20厘米,系乙酉姑洗月上浣,历邑刁文元题书,楷书

  

攀上回马岭,山势陡险,峡谷弯弯,在这里,有一座横跨两崖的石桥,名叫“步天桥”。虽不为游人注意,但它却有三起三落,三次建修,三次易名的动人传说。
     
很久以前,步天桥附近住着一个勤劳、善良的青年,人们不知其名,叫他“山民”。山民靠打柴、挖药为生。山民自幼练出了一身攀山爬崖的本领。他看到行人在山崖艰难行走,山民下决心,要为人们修桥行便。经过几个冬春,在这悬崖深谷上砌起了一座无名桥。桥修好了,山民却积劳成疾,不久就去世了。无名桥虽不宏伟壮观,它却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人们感激山民,无名桥刻上了“便民桥”三个大字,
     
有一年,泰安来了县长,听说“便民桥”的威信很大,他一看桥,原来是几块石头堆成的,游兴大发要重新建桥。接着把“便民桥”拆毁了。又开始派役,要有怠慢,轻者加罚,重者押监。就这样,这些官员趁机层层扒,头圆腰肥。桥建完了,县官想要给桥提名,这样就把自己的名声留在山上,让人们忘了山民。就招集墨客,到山上给桥提名,最后就叫“雪花桥”,又为县官立了“谢恩碑”碑,没有人去赞美县官,人们更是怀念山民,县官不解。原来,桥修完之后有人已倾家荡产,有人被迫自杀,有人偷偷的把桥改成“泪花桥”,又把“谢恩碑”推下山谷。有一年暴风雨,把桥冲毁。老百姓为了纪念山民,自发上山修桥,不久一座新桥建起了,就是今天的“步天桥”。也就是这座桥接天连地,从这里可以直接登极攀天了。


这位老人家89岁,还是年轻人的领队呢,我和老婆也加入登山的队伍中,真的羡慕他的体力,闲聊中得知老人家去年也登的陕西华山,只是和我们擦肩而过,今年有缘再登泰山。




山高水长”题刻。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海军军官旅行团谨志。
此题刻在步天桥北约300米盘路西侧石壁上,刻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隶书。


8点40分从红门登山开始,10点40分到达中天门,用时2小时。

中天门又叫“二天门”,双柱式石坊,题额“中天门”。海拔847米。这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两溪的分水岭,因为这里土色黄赤,有别于他处,所以称其为“黄岘岭”。坊北有虎阜石,如虎卧伏;东北是二虎庙,里面祭祀着镇虎大将军骑着黑虎神,这座庙的西侧恰巧占压着虎头。 东为仿古茶楼,西南为中溪宾馆,西北为中天门索道站。


中天门与岱庙相距5.5公里,与南天门相距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汇合处:或沿盘路继续攀登,或乘缆车空中一游,都非常方便。过了中天门,传说中的“十八盘”就快来了!



泰山经典石刻“如意”:又称“鼠碑”,是一个叫李和谦的人写的草书“如意”。二字连写,既是“如意”的本来含义,也取“如意”的象形;充分表达了走到这里看到如画的美景,那种陶醉放松的心情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尽在不言之中。
还有一说:近看像松鼠,远看似玉兔,宛如在与游人逗乐。但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如果的“如”字,有的说是“如意”的草书,还有的说是“大好山河”的组合狂草等。



吴大澂(cheng)(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江苏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

清末汉族学者高官
吴大澂(cheng)清代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官至湖南巡抚。对泰山极为崇拜且对泰山文化很有研究,在泰山刻石多处,刻勒中天门的大篆“虎”字,有其政治内涵,清光绪年间,吴大澂以三品卿衔到吉林“督办”军务,保疆卫国,与沙俄谈判期间据理力争,曾多次书写“龙”、“虎”二字,以抒发“龙骧虎视”的大无畏爱国精神。矗立于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刻及其具有清代风格的五角碑亭,就是珲春人民为纪念吴氏谈判胜利而建立的。泰山之“虎”与珲春之“虎”,虽处异地,但犹如泰山与长白山,一脉相连,意蕴相同。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张爱萍。 此题刻在中天门稍北约15米倒盘东侧石壁上,1983年题,1984年刻石。字面高300厘米,宽80厘米。题词3行,满行4字,字径45厘米,草书。
语出王维《送别》诗。书意为上得泰山,不要问有云无云,泰山云是无尽的,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得见。将军书法,纵横姿肆,一如其人。




道光己亥岁三月十七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汤金剑,刑部左侍郎吴文镕,刑部员外郎祥麟、黄恩彤,主事易棠,泰安府知府崇恩,泰安县知县姜宫绶同登。
此题刻位于中天门北路东侧,摩崖高190厘米,宽l40厘米。系清道光巳亥年(公元1839年)三月题镌。刻文共7行,满行9字,字径20×20厘米,楷书体。



这是草书“虎”字,俗称“一笔虎”。此草书“一笔虎”沉雄有力,力透绝壁,竖笔虚笔飞白,颇具虎尾,维妙维肖,生动传神。在中国传统书法中,另有“龙”、“凤”、“福”、“寿”等字,均有多种一笔草法,比之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更加丰富多彩。




“保障平原”
此题刻摩勒于泰山中天门北登山路东侧。摩崖高70厘米,宽240厘米,系九江蔡懋星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题书。刻文字径50×45厘米,楷书体。




远眺中天门服务中心


中天门到南天门的索道缆车


我们所在的位置----中天门



已经攀登3个多小时,饥肠辘辘,开始午餐,正好可以把背篼内的食品消灭掉,以减轻登山负重,啤酒是从大庆一路跟随我们到达山东的,今天终于在泰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了。








增福庙西约50米盘路的石壁上,有清咸丰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在道光丁未年携友游泰山的石刻:“道光丁未二月十七日,督学使者昆明何桂清,偕平湖高振镆、上元王至华、阳湖庄敏、萧山来献琛、固始元伟、无锡秦缃业、归安姜赓元同登,夜宿碧霞宫,次日黎明养云亭观日出。”此题刻在中天门刻于道光丁未年即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共69字,字径20厘米,楷书。



因为登泰山如登天,现在是迎着天梯而上,所以称为迎天



五岳之尊”(民国十年仲春之月富波王普题)


天空”,民国二年刘道忠题。
”:长庐李星源题,民国五年八月”。“泉”是古代钱币的名称,作者虽是题泉,却有感而发,对钱发出一篇议论。题文:“泉。余来岱之次年,岁在丙辰。是年春。暴风甚多,寒暖不时,余因之而病。病后因阿堵物有感曰:是物也,何物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岂西人所谓人生之第二生命者耶:然英雄豪杰为汝坟黑其心,灭其性,变易其操守,至死不悟。己不能致者,必欲强人以致之。汝之势力,不可方物。无论如何不可捉摸之。生龙活虎,一入铜臭范围,立时与至无灵之蠢鹿顽豕等,真可叹也。余老矣。不能从诸君后,请拭目以观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