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河北 > 旅游游记

保定的讲解

保定的讲解
保定的讲解
保定的讲解
保定的讲解
景点:河北/hebei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保定
入库时间:2016-08-30 22:21
游记浏览:27
旅行天数:6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11-11
旅游简介:1历史沿革古代保定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
旅行花费:4
游览月份:4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实用攻略

古代

保定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 则称保定为上谷。

北宋建隆元年(960)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保塞军升为保州,清苑县更名保塞县。金保塞县复名清苑县,并复置满城县。宋淳化三年(992)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此地战争。金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金天会七年(1129)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城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辖1录事司、7州、8县,州领11县,“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保定市(2)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保定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1911)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

近代

1948年11月5日,解放军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保定风光(2)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阜平、涞源、涿县(现涿州市)、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1960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撤销。1962年恢复22县1市建制。1966年省会返迁保定,1968年迁往石家庄。

1968年8月18日,保定专区改保定地区,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改为保定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区析出,复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

1986年5月7日增辖清苑县,保定市辖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和清苑县(现清苑县)、满城县4区2县。

1987年撤销郊区。

1994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保定市。

地理位置

保定夜景(2)保定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保定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

保定市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保定是京师门户,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为“冀北干城,都南屏翰”。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1]

气候条件

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舒适。冬冷夏热,雨热同期,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另设白沟新城、北部低碳新城。

北部低碳新城规划研究范围西起西三环京昆高速公路,东至国道107线,南起北二环,北至荣乌高速公路,依托新能源之城和汽车城发展,打造289平方公里的北部低碳新城。

综合情况

河北保定大慈阁(2)2012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846.8亿元,增长10.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55.0%和31.1%。人均生产总值24054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3.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同比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总指数累计同比上涨0.4%。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初步核算,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实缴税金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3.9%;完成出口 42.8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0%,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9.7%。

公路

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 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保定绕城高速公路。

公交

保定交通(2)保定市内公交系统,小部分线路由保运集团运营,大部分线路为保定市公交公司运营,线路总计100余条,主城区线路70余条,学生专线、班车线路40余条,城际线路30余条。2013年保定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公交都市”22个示范城市之一并且排名第三,仅次于天津、上海二大城市。1996 年在市区线路成功推行了无人售票,并于2001年1月1日实行了 IC 卡电子收费,提高了公交科技含量和文明乘车程度。截至2012年市区运营车辆中天然气车共计800余台,2012年一次性购车694台,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上线运行。市区公交线路全部使用环保公交车,保运集团也大批量购置城际公交新车,优化了市民乘车环境。

铁路

已经开通的京广高铁(高速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津保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港。

航空

保定江城机场暂不提供民航服务,保定周边有三大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都有高速公路连接。旅客可从保定东站直接乘坐高铁到达正定机场站。

保定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共1182.0413万人口(2013年),主城区人口近240万,市区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2020年前清苑、徐水、满城将划归保定市区,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0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1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中心城市总人口达到35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00平方公里左右。

广播电视

保定广播电视台

BDTV-1 新闻综合频道

保定广播电视台

BDTV-2 经济生活频道

BDTV-3 文化娱乐频道

保定新闻广播【24小时播音】 FM93.7 AM1467

保定经济广播 FM99.7 AM1017

保定交通广播 FM104.8 AM747

保定城市服务广播 U(you)-radio FM101.6

保定城乡联盟广播 保定城乡联盟广播 中波AM801

体育产业

保定天主教堂(2)保定拥有4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有18个运动项目训练中心;拥有16位世界冠军、22位亚洲冠军、130多位全国冠军;连续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5枚金牌;连续在两届全运会上拿到全省金牌总数的一半,这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绝无仅有,保定被形象地誉为“体育冠军的摇篮”、“体育之城”。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保定就创办了各种青少年业余体校及全国第一家体育幼儿园。其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分布在乒乓球、跳水、游泳、射击、篮球、足球、体操、赛艇、田径等项目,还有众多青少年苗子在国家队集训。20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涌现出世界冠军钱红、郭晶晶、庞伟,、郗恩庭、高军、王浩、齐宝香、牛剑锋、范红斌、范晔、张晶、李艺花、王克楠、单勇、王恋英、任洁、郝运 、哈思楠等一批世界体坛名将,有3000多名后备人才被输送到省、国家运动队。全市已拥有288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个体育训练中心,注册运动员2000多人。2008年,保定体校,第一、第二业余体校再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在2002年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上,保定市籍运动员取得了5金2银的好成绩。在2004年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河北省15名参赛队员中,保定市籍运动员就有7人,共取得两金一铜、一个第四名、一个第五名、一个第八名的好成绩,保定市参赛人数和运动成绩均列全省第一。在2005年第二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保定市籍运动员获得5枚金牌,占我国体育代表团所获金牌总数的1/4。在2001年第九届、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上,金牌总数占河北体育代表团所获金牌总数的1/2。在2005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保定市籍运动员取得了4金1银1铜,金牌总数占河北省金牌总数的1/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更是捧回3金1铜。国家和省对保定体育工作给予很高评价,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被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光荣称号。并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及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 “全国游泳之乡”、“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中国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中国青少年篮球重点训练单位”、“中国游泳、花样游泳训练基地”、“中国青少年短式网球培训基地”、“全国篮球城市”等。

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4103个,场地面积1392万平方米,人均1.3平方米。其中,保定市人民体育场位于市裕华西路繁华地段,占地面积47658㎡,现拥有可容纳5000余人的体育馆一座和容纳13000余人的田径场一座。

2013年10月9日,有“冠军之城”美誉的保定市成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单位。

保定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湿地、丘陵、山地、亚高山草甸的地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家AAAAA级景区2处(白洋淀,野三坡)、国家AAAA级景区8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

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凉城,又有泛舟的湖泊。野三坡世外桃源,神奇俊美;白洋淀苇绿荷红,胜似江南;白石山、大茂山巍峨耸立,云蒸霞蔚;天桥瀑布、龙门天关飞流直下,气象万千;西胜沟峡谷龙潭、峰回路转,北岳庙历览千年,风采依然;万倾桃园“乱花渐欲迷人眼”,空中草原“浅草才能没马蹄”;紫荆关畿南第一天下险,古栈道地下长城世间奇!红色文化丰厚。

保定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有埋葬着清代4位皇帝的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收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的千年古刹大慈阁;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有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的西汉靖王满

城汉墓等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处省保,504处市(县)保,1600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有8万余件馆藏文物,凝古聚珍,神光灵藏。

旅游景点

涞水野三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生态示范区――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北段,与北京市房山区接壤,距市中心仅100公里。

涞源白石山: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境内,距北京240公里,天津280公里.白石山海拔高,坡度陡,悬崖绝壁,人迹罕至。

白洋淀异国风情园:白洋淀异国风情园北靠鸳鸯岛、南临休闲岛,占地一万三千平方米,投资一千三百多万元。是一个集高空达瓦孜表演、泰拳搏击表演、泰国民间歌舞、鳄鱼表演、非洲狮子猎捕、神秘小屋水倒流、攀岩弹跳于一体。

保定唐县西胜沟:位于保定市唐县城北38公里处,是一条14华里的峡谷,峡谷内飞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长流,九处秀丽的龙潭巧点其中。

涿州三义宫:三义宫位于北京南62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楼桑庙村,与京广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相邻。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

白洋淀荷花大观园白洋淀荷花大观园: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坐落在国家5A级旅游区、河北省著名风景区、河北省湿地保护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内。 在占地2000亩的荷花大观园内,栽植着300余种荷花,品种多而美,景色雅而奇,大观园内有五区。 

涞源十瀑峡白石山十瀑峡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于山石之间,十瀑连叠不断,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飞溅。飞龙瀑落差48米,瀑面宽3米,如银河倒挂,声宏如雷,气势雄伟双龙瀑分两级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

开元寺塔是河北四宝(华北四宝)之一,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之说。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该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上谷八景

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

狼牙山市阁凌霄(大慈阁)

大慈阁建于公元1227年,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为保定八景之首,史称“市阁凌霄”,是近千年的古寺,大慈阁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阁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阁后有全国罕见坐南朝北的关帝庙。 大慈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

奎楼应宿

相关记载为:“古代保定有两座奎楼,一是建于明代万历年,位于南门以东古城墙顶部,为双重檐八角楼;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筑室六丈结楼于颠,下做四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今仍有穿行楼街地名。奎楼又称奎星阁、文昌阁,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奎楼应宿,形容奎楼之高似可与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应。”南门以东的古城墙上面坐落着号称保定八景之一的两座奎楼。只是,那座残存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楼”,早在40年代就已经不复存在。

横翠朝晖

横翠朝晖,顾名思义的说法应该是古楼横翠与朝霞交相辉映,巍然成景,这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应该是大家闺秀一般的景致。清代内阁学士郭棻在他的诗中有这样的描写:“胜迹孤悬古泰州,楼名横翠意非浮。晴连海日楼添翠,雨逼朝烟翠拥楼。”试想当年古保定的城市风貌——横翠楼所在之处大慈阁高耸而立,奎星楼列于其中,总督府威严肃穆,莲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钟声长鸣,行人举步之间莺歌燕舞、草青水碧,东城之外更是花红柳绿、一望无际。且不说登高远眺朗峰竞秀,也不说西城古刹松涛起伏

莲漪夏艳(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为张柔所建,原名“香雪园”, 其时,“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临漪亭记略》)。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池中“蓄鳞艺莲,环池植柳如槛”,并修建了亭台和围墙,辟为“水鉴公署”,意即以水为鉴,鉴身、鉴心,成为达官贵人饮宴享乐的场所。明清两代,将元时的保定路改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将元直隶巡抚衙门升级为总督部院,从此保定府成为直隶省会。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后将宾馆扩建为行宫。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

东皋春雨

东皋春雨的具体景点,就在如今东风公园里大石桥东边往北的土坡上。传说它是北宋时期的烽火台遗址。解放后,改建成东风公园。

西刹秋涛

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府河相关的。古时的府河上游既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今八中)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鸡水环清”。

鸡水环清

在古城保定,一亩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辉煌。在保定滨河公园有一处壁画,上述“鸡水环清”的字样是这样的:“元代初年张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时曾作新渠,引鸡距泉一亩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为砖城时,修筑护城河,引鸡距泉一亩泉水环绕古城。清澈河水与雄伟之保定古城构成鸡水环清胜景。”足见老保定的水色之美。一亩泉也因玫瑰芙蕖,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的动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上世纪五十年代,依靠一亩泉水的“八大厂”曾为保定工业腾飞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期大量开采地下水,不仅形成“漏斗区”,还让保定的母亲河断流,干涸,“珠玑万斛涌泉根”成为老人们的记忆。

狼峰竞秀

狼牙山位于易县,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峰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保定是红色之城。保定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保定市阜平县,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这一时期的阜平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边区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泽东曾亲笔题词“抗日模范根据地”,也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了以著名作家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保定作家群。《荷花淀》《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烈火金刚》《少年英雄王二小》等著名电影、文学作品与保定的名字享誉海内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地标街景

未来石地处河北省保定市七一路与东三环交叉口,北临大学城、关汉卿大剧院,西临东湖片区,东临高铁新区。未来石用户型细节隐语居住品质,使不同的空间户型能够根据不同居住习性和使用观点灵活生动。每个户型通透开扬,通风采光极佳,通过大量运用退台式设计与景观阳台,让东湖景观和居住空间融为一体,从而保证了室内和室外空间的直接交流,打造保定最具交互性的生活空间。未来石
保定市万博广场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主楼总高258米,共54层,成为保定市地标性建筑,河北第一高楼。广场位于保定市朝阳大街与东风路交叉口东北角,是保定城市三年大变样重点工程之一。保定市万博广场
 “河北保定电谷大厦”这座高科技的“光电大厦”从头到尾都是“保定创造”,标志着三个“中国第一”的同时诞生:拥有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在五星级酒店的应用、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的应用和大规模多角度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的三个“中国第一”。河北保定电谷大厦

保定三宝

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

保定铁球

保定铁球又名健身球,直径一般4~5厘米,球体明光锃亮,球内有球,并装有音板,两个为一副,声音有高有低,名曰“一公一母”。将双球置于手中,五指拨动,使之正转或逆转,发出一高一低的音响,轻柔悦耳。 其中王铁匠成为人们较为认可和欢迎的一个品牌。

保定面酱

保定面酱始产于清康熙十年,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质量优良,久负盛名,是理想的烹饪调料。保定的甜面酱由优质面粉酿造而成。质稠味甜,色泽红褐,盛入碗中倒置不流。传统酿造是将面粉制成团状,蒸熟后装入竹匾或木盒发霉数日,然后取出入池加淡盐水经日光曝晒半年而成。

保定春不老

又名“雪里红”,一种常见得蔬菜,在保定栽培的历史悠久,以价格便宜、品质优良为人所喜爱。关于春不老还有一种传说。相传清乾隆年间,一大臣南下途经清苑县。这个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大臣,突然想吃点清口的饭菜,于是给他端上一盘腌制的春不老。嫩绿新鲜的春不老,犹如刚从地里拔出一般。这个大臣放在口中一尝,脆嫩清香,连连称赞好菜。临走时,这个大臣特地让人给他准备了春不老,一部分携带南下,一部分捎回北京宫廷。从此,保定的春不老名声远扬。

音乐曲艺

保定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老生调,从元代时尚小令“河西调”变化而来。“河西调”是流行于燕赵民间的一种小曲,清初曾在白洋淀周围和潴龙河以西的广大农村游行传唱,当时的民间花会也多唱此调。后来,一些艺人在“河西调”的曲调中加“滚唱”开始在舞台上搬演故事,成为老调剧种的雏形。老调剧种的成熟最晚不迟于请出清初咸丰年间,清末民初为它的鼎盛时期,曾有演出班近20个,除冀中广大农村外,其足迹还到过保定、北京、天津等城市,涌现出了韩大仓、高老寿、肖宽玉等一批老调艺人,剧目如《雕寇》《临潼山》《忠保国》等100余个。到抗日战争前夕,老调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全国解放后,老调迎来了它的又一个兴盛时期。

涿州皮影涿州皮影

俗称“皮影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集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于一体,由艺人操纵用牛皮或驴皮雕刻的人物、道具,通过灯光照射,投幕在银幕上进行表演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 有人考证,北京、唐山,甚至承德、辽宁一带的皮影的来源就是涿州的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称之为“涿州影”。“涿州影”传入北京,是在明代晚期。

满城寸跷

寸跷发源于满城东于河村,据说由宫庭舞演变而来,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这一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并将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该县编排的寸跷舞《小羊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 经专家学者鉴定,它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2006年高洛古乐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该村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使得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

陶瓷石刻

雄县黑陶

中华黑陶工艺源于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有七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后因青铜器出现被取代而失传近四千余年。黑陶由原来人们的生活日用品,逐步发展成古朴、庄重、优美、高稚的艺术品,成为古代宫廷和官宦贵族阶层所珍爱的工艺品。

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自西汉始,曲阳石工便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诸物,初为墓碑,后亦用于记事、留言,主要陈列于寺庙,被汉武帝盛赞为“雕刻之乡”。北魏时期雕刻的佛像、雄狮已形成独特风格,作品古拙浑朴,体形狭瘦,偏重形似。大唐盛世,佛教盛行,石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曲阳雕刻流行圆刀法,人物、佛像造型丰富,衣饰调顺、文武有姿,飞禽走兽、花鸟静物等轮廓清晰,线条流畅,玲陇剔透。元代曲阳石雕艺术已享有盛名,作品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奇巧生动,有不少作品成为传世之作,雕刻艺人杨琼所作的“一狮一鼎”作为贡品,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高度赞赏,称“此绝艺也”,并“将其编籍宫中,督燕南诸路石匠营造大都”,至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清末,曲阳艺人刘普治雕刻的“仙鹤”、“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自此有“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民国中期,几家较大的私营雕刻厂,如公义兴、日新、永新等,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设有销售点。新中国成立后,曲阳3000多名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的兴建及天安门修复等项工程。

定兴文化

定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时属范阳县,金大定六年(1166年)始置定兴,取大定兴盛之意。我国最早的音乐家高渐离,燕国名臣郭隗,东晋名将祖逖,唐朝诗人卢照邻、贾岛,元朝名将、保定府建造者张柔,元朝著名戏剧家、《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清末军机大臣鹿传霖皆出于此。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黄金台,荆轲刺秦王时的荆轲渡均在定兴。义慈惠石柱和慈云阁是同故宫、长城同期公布的国保文物;贤寓调、民俗“九曲黄河灯阵”、“黄金台传说”等成功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戏剧盔头、贤寓刺绣、珐琅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兴还是元曲的故乡,河北梆子、孙式太极武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曲阳定瓷

隋朝曲阳开始烧制粗瓷,至唐代便有白瓷生产,到北宋时期达到鼎盛,以生产宫廷用瓷而著称,为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烧制的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时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苏轼有诗盛誉:“定州瓷瓯,颜色天下白”。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由国际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创作的“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刀法以定窑镌刻为主,立意新奇、高雅别致,被定为国家珍品,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白沟泥人

白沟泥塑,俗称白沟泥娃娃,已有300多年历史。白沟泥塑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多次出国展出,并做为国家馈赠、陈列佳品。多年来,“白沟泥人”与“杨柳青年画”齐名。泥娃娃最早起源于镇西的北刘庄,在十八世纪末,发端于清乾隆年间,从数家糊口只末技,到风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发展成为北方的泥人之乡。到清朝末期,白沟的南,北刘庄、辘轳把等村,几乎家家以此为业。古镇街干石桥段渐次形成别具特色的泥人市场,产品远销华北,口外及东北各地。

易水砚

易水砚产于古易州,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中国制砚之鼻祖,历代宫廷之贡品。弘治《易州志》载:砚石有紫、绿、白、褐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制墨大师奚超以国姓,赐名“李超”,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再传入广东端西,从而带动了歙砚、徽墨和端砚的发展。到了宋代,易水砚更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廷贡品之首。宋代鉴贡家赞易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中有涩,涩而不滞笔,涩而易发墨,其色尤艳。明代鉴贡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在清代,柳叶烟、磨盘柿和砚台并称“易州三宝”,为清廷贡品。

易县绞胎瓷

简称绞胎,是中国唐代出现了一种名贵的陶瓷品种。它是利用不同颜色的陶瓷泥料进行特定的切叠绞合后再成形,经干燥后烧成的一种陶瓷制品。按绞合方式和混料颜色的不同,可使其构成各类抽象的艺术画面,且花纹由表及里,内外相联。它不公仅具有类似宝石的质地,而且具有古朴、高雅、名贵之特征,新颖、美观、柔和之视觉,坚固细腻、质朴之手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浓厚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在宋代靖康之变后失传,从而使这一古代陶瓷艺术品在今天极为少见。新的绞胎陶瓷艺术品不但保留了传统绞胎陶瓷的艺术特色而且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新品更加丰富多彩。已先后9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

其他工艺

安新苇编画安新苇编画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生长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淀中有蒲柳多霞苇”的记载。淀内有苇田十二万亩,年产芦苇七点五万吨。白洋淀芦苇特有的皮薄、节长、韧性好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天然材质美。

高阳纺织

高阳纺织源远流长,始于明末,兴于晚清,盛于民初,四百年长盛不衰。高阳纺织遍天下,二十世纪上半叶,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之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纺织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阳的印花布更是独树一帜。时至今日,高阳纺织再现辉煌,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高阳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纺织强县”。

文化节日

顺平桃花节

顺平县是林果大县,果树面积近30万亩,仅桃园就有20万亩,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桃乡”。仲春时节,万亩桃花竟相开放,争奇斗艳,绵延起伏百里不绝,沿途近百里,时时闻花香,处处是桃源,迎面花海,处世忧愁,随即而去,真是“人间四月芬菲尽,桃花依然笑春风”。

敬老健身节

长寿之城——保定,自古以来,就有强身健体的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由于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全国,一年一度的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是保定独有的节日。

空竹艺术节

保定市举办国际空竹艺术节,除创造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和开幕式外,还将举行空竹技艺展示、空竹论坛、空竹文化长廊展示、空竹艺术节摄影大奖赛、空竹博览会等。来自美国、俄罗斯等60个国家及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92个城市、5000多名空竹爱好者参加。“空竹达人秀”表演将展现世界最高空竹技艺水平和魅力,共推空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白洋淀荷花节

为塑造白洋淀旅游品牌新形象,提升白洋淀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1991年开始,安新县每年7月23日至9月23日举办白洋淀荷花节。

涿州花灯节

涿州花灯节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因坐落在涿州南北大街中间的“通会楼”而得名,清末民初时列为涿州八景之一,称作“通会灯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涿州城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齐放,银花共开,千家万户,燃烛通宵。

安国国际药材节

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超常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已成为天下药商笃信的箴言。自1980年以来,安国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两次迁移和扩大沿革千年历史的马路中药材市场,建成占地400亩,拥有400多座楼房和4个交易大棚的祁州药市,赢得了“天下第一药市”的赞誉。 

满城红叶柿子节

满城县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磨盘柿之乡”,其磨盘柿以“个大、汁浓、味美”享誉海内外。满城神星柿子沟为满城磨盘柿生态旅游景区。几万亩柿树森林分布于沟内6个村庄周围,神星柿子沟群山环抱,柿林浩瀚,景观优美,空气清新,保持了原始自然风貌。春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春季柿林如海。、

保定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的发源地,从保定历代文物中的谷物工具、熟食陶器,还有商代的爵,中山国当时的羊羹等,都印证了保定饮食的历史。保定地处广袤的冀中平原,物产丰富,特产居多。自古以来,保定一直是京畿重地,深受宫廷菜的影响,再加上地方官府的来来往往,使得各地的菜肴都多多少少与保定饮食相结合,从而促进了保定餐饮历史的弘扬。保定传统食品有驴肉火烧、大慈阁香油、大慈阁素面、大慈阁酱菜、大慈阁糕点、白运章包子、白肉罩火烧等久负盛名的特色美食。

驴肉火烧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起源于明朝初期。朱棣起兵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眼看着兵马劳顿。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

有俗语说“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哪知味道还很不错。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

但战争需要马,马成了战略物资,不适合再做“马肉火烧”,于是就出现了比马肉细腻,而且纯瘦不肥的替代品——驴肉火烧。

大慈阁香油

大慈阁香油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产自大慈阁禅院内的香油坊。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乾隆皇帝途经保定时,因机缘际会,大慈阁香油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用膳食。

秉承古寺悠久历史,大慈阁香油选料上乘、做工严谨,以精选芝麻为原料,经小石磨采用特殊工艺加工制成,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古朴风味,其颜色呈棕红色,清澈透亮,味香持久。大慈阁香油历代薪火相传,虽岁月变迁,但其风味依旧,成为古城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瑰宝!

大慈阁素面

大慈阁素面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产自保定大慈阁禅院的斋堂,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大慈阁素面属于佛素范畴,即寺庙里的素斋,注重清淡、善巧。

大慈阁素面有养眼之面、开胃之面、印心之面之美称。

养眼之面:面相好是大慈阁素面首个标准,大慈阁素面强调外观摆型、颜色搭配。面白、汤棕,配上绿菜、番茄、香菇,增进食欲。

开胃之面:主要在汤料的熬制,俗话说:面在味,味在汤,汤显功。味道即王道,面汤要熬,辅以养生的枸杞、大枣、当归、姜丝等味料,经过文武火数小时的交融煮制,辅料完全释放汤中,浓醇深厚,形成大慈阁素面独具匠心之味!

印心之面:好面自有好滋味,大慈阁素面之面粉取自麦心而成,根根劲道爽滑,加之配以大慈阁自产的的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麻酱做调味品其回味无穷!

大慈阁酱菜

大慈阁酱菜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为传统工艺酱制,做工精细、用料考究。

大慈阁酱菜购进原料,务求精良,不惜重价。如收购小红萝卜,论个给价,但必须保持嫩脆。收购韭菜花,则要鲜嫩的纯花,不带花籽、花铃。但收购价格往往要高于普通韭菜花的一倍。这样的原料制成的成品,质优则无柴,食之无渣滓。

大慈阁酱菜营养丰富、脆爽可口。品种有大慈阁酱包瓜、大慈阁酱八宝菜、大慈阁酱黄瓜、大慈阁酱子萝、大慈阁酱地露、大慈阁酱五香疙瘩头、大慈阁酱花生仁等三十个品种。

大慈阁糕点

大慈阁糕点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大慈阁糕点虽历史久远、世代相传、味美色佳、独具风味,但在历史上最初只有皇帝、大臣、大慈阁僧众等少数人才能享用。

大慈阁糕点有外用糕点、内用糕点两大类,讲究现吃现烤,味美色佳、独具风味。

外用糕点主要用于进贡、馈赠、恩赏等。

内用糕点分为应时糕点、常年糕点、到门糕点、宴席糕点、节用糕点五类,各类皆独具特色。

大慈阁糕点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古城保定饮食文化中的奇葩!

白运章包子

白运章包子是在1919年白运章,以自己的名子命名的。

白运章包子曾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被誉为名优产品,受到省市领导的题词表彰,并获得百年老字号。其特点是馅大皮薄,口感好,用料讲究,风味独特,是老保定包子的代表。

老鸡铺卤煮鸡

保定马家老鸡铺制作的卤鸡,从清朝嘉庆初年已传五世,近二百年。

相传,清代河间县果子洼村有家回族马氏兄弟,忙时种田,闲时煮鸡出售。后来辗转来到保定,开了马家老鸡铺。店主人在制作技术上颇下功夫。加之又懂点医道,每次煮鸡,除放应有的辅料外,常配以各种益身提味的中草药材。因此,所制卤鸡色鲜、形美、味香,名冠燕赵。保定古莲花池东侧。

白肉罩烧饼

据传,义春楼的前身是座肉铺,开始经营廉价的猪头肉锅罩火烧,很受穷苦劳动人民的欢迎。

冯玉祥幼年时代,家境贫寒,进城时,吃不起大饭馆,总到义春楼吃猪头肉锅罩火烧,对该饭馆产生了好感。冯玉祥当上将军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义春楼吃罩火烧,从此,义春楼的罩火烧声誉大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宇亲笔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烧”牌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