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陕西 > 旅游游记

【囤黄金】自驾陕西

【囤黄金】自驾陕西
【囤黄金】自驾陕西
【囤黄金】自驾陕西
【囤黄金】自驾陕西
出发地:眉山
目的地: 西安钟鼓楼
入库时间:2016-08-30 05:40
游记浏览:44
旅行天数:8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1-10-14
旅游简介:陕西,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令人神往。除了上学时曾坐火车路过安康外,一直不曾踏足三秦大地。最近,和几位朋友一起,自驾陕西,来回历时8天,行程3000公里。httpblog.sin...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8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前序

   陕西,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令人神往。除了上学时曾坐火车路过安康外,一直不曾踏足三秦大地。最近,和几位朋友一起,自驾陕西,来回历时8天,行程3000公里。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6897941_13_1.html

法门寺:自驾陕西(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e4b.html

   第一天早上8点,我们从眉山出发,从四川盆地穿越大巴山,从汉中盆地穿越秦岭,当晚7点左右抵达中国第一帝都、地处“八百里秦川”中部的咸阳市。
   一夜无话,第二天,我们经西(安)宝(鸡)高速到达宝鸡市扶风县,参观我们本次旅行的第一个景点——法门寺。

法门寺珍宝:自驾陕西(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h6c.html

       1987年4月3日,封闭1113年的法门寺地宫重新面世,出土了世上仅存的佛指舍利和唐朝七位皇帝供奉的数千件皇室绝世珍宝,被视为20世纪考古及佛教文化的重大发现。为了保护、研究、陈列这批国宝重器,法门寺博物馆随之兴建,并于1988年11月9日建成开放。20多年来,法门寺博物馆从单纯的文物展示向历史、文化、佛教等多学科研究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知名、走向世界的代表陕西乃至中国的文化符号。
       法门寺博物馆就在法门寺左侧,又名法门寺珍宝馆,为仿唐建筑,建筑面积13768平方米,展览面积3600平方米。馆内主体建筑——珍宝阁,是仿照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铜浮屠的式样建造,高大宏伟,别具一格,与寺院真身宝塔相辉映。
       目前,该博物馆建有法门寺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大唐珍宝、唐密曼荼罗文化、唐代茶文化及法门寺精品文物特展等六大基本陈列。现有文物藏品两千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1件,国家二级文物37件。200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旅游4A级景点。

乾陵:自驾陕西(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ixv.html

   离开法门寺,我们来到乾陵县,午饭之后,前往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1961年3月4日,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南二峰东西对峙,挺拔俊秀,为陵之天然门户。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其势卓立而不孤,乾陵寝宫就在梁山主峰——北峰之上。远眺乾陵,好似一个维妙维肖的“睡美人”。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中间为司马道(神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当地人也称之为“奶头山”。

懿德太子墓:自驾陕西(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md3.html

   历代帝王陵,都有一些陪葬墓,在乾陵陵园东南隅,分布有太子、公主、亲王及重臣等陪葬墓17座,懿德太子墓就是其中之一。
   懿德太子墓,位于今乾县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乾陵镇韩家堡村北面,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土陪葬墓。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有关部门对懿德太子墓进行发掘,整个墓区现已建成博物馆,因此懿德太子墓也称懿德太子墓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自驾陕西(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nfi.html

       离开乾陵,我们来到茂陵博物馆,思绪也从盛唐穿越隋晋、三国、东汉,回溯到西汉。
       茂陵博物馆位于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这里地处咸阳市与兴平市之间的一块黄土高地,因有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而称为五陵塬。汉代时这里属槐里县茂乡,这也就是汉武帝陵称为茂陵的原因。
       茂陵博物馆不在茂陵,而是在距茂陵东约一公里的霍去病墓。1956年,茂陵文管所成立,所址就位于霍去病墓前,当时仅有3间瓦房,16件大型石刻。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茂陵、霍去病墓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茂陵文管所升格为茂陵博物馆,并不断整修、扩建,目前,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馆藏文物4100多件,国宝级文物14件,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国宝:自驾陕西(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o1c.html

       前面介绍了茂陵博物馆的园林结构和遗迹风光,现在来介绍博物馆内的文物藏品和石刻精品。
       博物馆琳池东西两面,是两座文物展厅。西汉时,作为汉武帝刘彻陵墓区的茂陵邑,繁华富庶,人烟稠密,近年来,这里陆续发现大量汉代文物,其中不少出于茂陵陪葬墓。这些文物质朴浑厚、构思巧妙、形制瑰丽、风格雄健,是我们祖先勤劳智慧的结晶。
       但茂陵最为吸引人的,还是它的石刻。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除了前面介绍的“马踏匈奴”和“跃马”两件国宝外,在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的石刻廊内,还陈列着不少石刻精品,这些石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黄帝陵:自驾陕西(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q09.html

      法门寺——乾陵——茂陵博物馆,是我们的西线一日游,第二天,我们从咸阳出发,开始北线一日游,这一天要参观的景点是黄帝陵和壶口瀑布。
     东出咸阳,经西安绕城高速转到包茂高速,一路北行,过铜川市于中午抵达黄陵县。

   黄陵县属于延安市,因县境内有黄帝陵而得名。名冠天下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位于黄陵县县城北面,有“华夏第一陵”之美称。
   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

壶口瀑布:自驾陕西(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tgx.html

    离开黄帝陵,我们继续北行,然后东折经由青兰高速来到宜川县东部的壶口乡,著名的壶口瀑布,就在这里。

   壶口,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段,两岸夹山,滔滔黄河到此被两岸苍山挟持,束缚在狭窄的石谷中,300米余宽的洪流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从20余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瀑布。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自驾陕西(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xucn.html

    从壶口瀑布回到西安的第二天,我们开始在西安市区的一日游。
    吃过早饭,我们从住地步行来到北院门,准备从这里去往化觉巷清真寺和钟鼓楼。
    北院门位于鼓楼北侧,北起西华门,南至西大街。清代时,与此街南口相连的竹笆市以西,有被称为“南院”的陕甘总督衙门,而位于此街北口的巡抚部院衙门相应地被称为“北院”,“北院门”因此得名。
    北院门又叫回民街,据说,唐安史之乱时期,有200多个回纥将领和随从来到这里驻扎,逐渐形成西安的回坊。现在这里建有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这是一条由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形成的环形旅游步道,全长1100米,街区为明清建筑风格,店铺食肆鳞次栉比。这条文化风情街,是西安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的回民餐饮商业步行街,周边分布着著名的钟鼓楼、清真大寺、高家大院等名胜古迹。
    漫步风情街,可以一边品尝多种西安的特色小吃,购买古玩字画、工艺品和土特产,一边感受西安古城历史风貌和现代文明的交融。
    化觉巷位于北院门西侧,巷内有一座清真寺,因规模比西安其他清真寺大而得名化觉巷清真大寺,又叫东大寺。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化觉巷清真大寺建于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特别是明、清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步形成规模宏大、布局和谐、庄严肃穆、环境清幽的建筑群,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并驰名世界的伊斯兰寺院之一,是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

西安钟鼓楼:自驾陕西(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y2c4.html

    北院门南端与西大街交汇处,一座巍峨的建筑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这就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鼓楼——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主持修建的。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也正是由于当时楼上有一面巨鼓每日报时,故该楼称为“鼓楼”。
    在西安鼓楼建成四年后的1384年,在鼓楼东面,又一座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西安钟楼。
    穿过钟鼓楼广场,就到了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wǎn gǔ)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鼓楼象征文,钟楼代表武,谓之“文鼓武钟”;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可以说,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西安的钟鼓楼,相距仅200米,互相辉映,同为古城增色。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由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
    钟楼基座为正方形,用青砖砌筑,四周各宽35.5米,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并分别与明代西安城城墙的东、南、西、北四门相接。只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已无法适应交通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形环道以适应现代城市交通之需。
    钟楼主体建于基座之上,楼体为木质结构,平面呈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四周设回廊,是“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
    钟楼分上下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西安碑林博物馆(上):自驾陕西(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y4yv.html

       离开钟楼,我们来到位于西安市三学街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孔庙照壁、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最早、最大的孔庙建于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各地方孔庙的形制格局基本相同。西安孔庙,唐朝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最终在崇宁二年(1103)将文庙、府学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碑林博物馆现址,使孔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庙现保留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西安碑林,因碑石如林而得名,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
       现在,西安碑林共有7座展室,7条碑廊和8座碑亭,共展示了一千多种碑石墓志。这里的每一座碑石,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时代上源启两汉,止于民国,在内容上包举历史、宗教、文化、地区等各个方面,而在书法艺术上更是真、草、隶、篆众体兼备,汉、魏、唐、宋,名家辈出。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使得西安碑林名副其实地成为196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石刻类第一号。如今的西安碑林,还是中国4A级旅游景区,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

西安碑林博物馆(下):自驾陕西(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y62x.html

      西安碑林博物馆,不仅有如林的碑石,还有许多石刻珍品,这些珍品陈列在碑林一室东西两侧的展厅里。东侧是石刻艺术馆,以宗教石刻为主,西侧是石刻艺术室,主要陈列汉唐时期的陵墓石刻。
       西侧的石刻艺术室,该展厅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的又一基本陈列,始建于1963年,匾额上的“西安石刻艺术室”7个大字为陈毅元帅所题。1999年,为迎接建国50周年大庆,对此陈列进行了重新调整,现展出文物90余件,主要包括陕北东汉画像石和唐代陵园石刻,这些石刻宏阔精美,富丽生动,被誉为我国“第一座大型室内石刻艺术室”。

   东侧的石刻艺术馆,以佛教石刻为主。整个展馆分为序厅、造像碑展区、安国寺展区、小型佛像展区和大型佛像展区,共有150多尊独具特色的佛教造像。
    佛教最早于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并于南北朝时期广为流行,于是佛教艺术也便随之兴起。随着历史的发展,佛教在隋唐两代达到鼎盛时期,佛教艺术也走出魏晋时的古朴风格而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境地。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佛教石刻造像,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形式多样,多出土在关中地区,基本反映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