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北京 > 旅游游记

通教寺·东岳庙的磬音

通教寺·东岳庙的磬音
通教寺·东岳庙的磬音
通教寺·东岳庙的磬音
通教寺·东岳庙的磬音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通教寺 东岳庙
入库时间:2016-08-28 11:54
游记浏览:41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通教寺","东岳庙"]
出发时间:2016-01-03
旅游简介:通教寺东岳庙半日   通教寺院内,只隔出方寸之地,供香客参拜  去之前(几年前了),看到信息说通教寺在整修,便电话过去,接电话的老太太很和蔼的说,来吧,来吧,阿弥陀佛。听过这话,我定要去了。    通...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5
旅行游记

1 通教寺东岳庙半日 通教寺 -东岳庙

 

  通教寺院内,只隔出方寸之地,供香客参拜

  去之前(几年前了),看到信息说通教寺在整修,便电话过去,接电话的老太太很和蔼的说,来吧,来吧,阿弥陀佛。听过这话,我定要去了。

  

  通教寺内,尼僧与女居士

  昨天的通教寺,只能说是个方寸之地,因为包括山门在内的院墙和内院全部围起来,在修葺。但方寸之地,却处处是比丘尼,这也应了“尼寺”这一特色。与之相对应的,是女居士多,除了我等闲游之辈,里面的男性,也就几个义工。这在别处的寺庙里,倒是少见义工。院内有两侧厢房,右厢房为吃斋之所,左厢房属经书流通处。方寸之地,僧众甚众。略微停留片刻后,便退身出来。

  去前就知,“通教寺山门对面是一片长满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的公园”,那公园谓“南馆公园”。在通教寺出来,便进了南馆公园。公园确实满目苍松翠柏,加之正是夏季,绿色满园,游人如织。值得一说的,是公园东南角水池边,又见四五尼僧,她们讨论的,似乎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看来,方外之人,也有方内之事。

  

  商业包围中的东岳庙

  在铂宫、百脑汇包围下的东岳庙,更像是一个基督堂,可供香客日常进香之所。只不过,国人对道教这一纯粹的本土宗教,似乎反而不如跟佛教亲密。

  

  游人在东岳庙正门闲聊

  在古木葱翠的东岳庙瞻岱门院内,感觉最特色的,属四廊的地狱七十六司殿、门框上的楹联,及院中遍布的各个朝代的石碑。这七十六司殿,从他们的介绍、楹联、匾额,到司殿内泥塑这一系列看下来,足足用去一个半小时。其间,身边来往无数拨的游客,有来自外地的,也有来自世界不知那个角落的黑袍女子们,他们大概只是新奇,对这些泥塑的地府衙门,究竟有如何的神威,料难知其详。况且,七十六这个数字也有点大,18罗汉看过似乎还能记住一些典型,到108罗汉的时候,估计就记得不谁是谁了。七十六司殿,能如我这般看完整的,很少;即使看完了,也很少能记住几个。

  

  岱宗殿前的神道挂满祈福牌

  难得的是,昨天有闲,尽管不懂书法,但还是对那些个司殿门框上楹联的艺术性深有感触。所以,七十六司殿的76副楹联,一一览过一遍。里面基本囊括了草、隶、篆、楷等众多字体了吧;而76副楹联的含义汇聚,几乎就是一部哲学了。根本点就是:善恶有报,与人为善,广种福田。

  

  碑林之中,小道在焚香

  令我倍感意外的是,在大殿和几个配殿里,我三叩,道人便为我三击。击的是,铜磬。硕大的铜磬,余音不绝,在一切变得懒洋洋的夏日午后,似凉风穿透心脾。年轻小道,也不瞧人,你叩他便敲,敲完便头也不抬继续他们的诵经课了。

  

  走廊中行走的道人,经不离手

  除守在殿内为香客击磬的小道,也有在院中、走廊行走的道人,不多,大概非修课时间。只是,经不离手。

  

  御赐的神道碑

  院内密密的石碑群(包括挂满围栏的祈福牌),印证了此庙的兴盛。只是我对碑刻很外行,除象征意义,难解其祥了。

  

  碑林和司殿,似乎是两个世界

  阳光下的碑林,和阳光外的司殿,也许就是东岳庙的阴阳两面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