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醉美咸宁之:曾家山印象

我眼中的醉美咸宁之:曾家山印象
我眼中的醉美咸宁之:曾家山印象
我眼中的醉美咸宁之:曾家山印象
我眼中的醉美咸宁之:曾家山印象
出发地:武汉
目的地: 咸宁
入库时间:2016-08-27 11:07
游记浏览:39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5-11-27
旅游简介:我眼中的醉美咸宁之:曾家山印象曾家山,首见青稠树。青,集其常绿之色;稠,状其叶繁之态。诗意的名字。栉风沐雨几百载,扎根大幕山麓。四百二十多圈年轮,见证多少苍桑变故,依旧在春风中岿然。树身三人抱合围,苍...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1
旅行游记

1 我眼中的醉美咸宁之:曾家山印象

曾家山,首见青稠树。青,集其常绿之色;稠,状其叶繁之态。诗意的名字。栉风沐雨几百载,扎根大幕山麓。四百二十多圈年轮,见证多少苍桑变故,依旧在春风中岿然。树身三人抱合围,苍翠郁郁,真应了青稠二字。 其实可酝佳酿,让诗酒不分家的文人衍生绿蚁新醅的醉意。其干可制车轴,枕木,我心中不由派生一词,钢筋铁骨。 树身缠绕着寄生的青藤,如网状紧贴着皲裂的树皮渗入进去,仿佛老人暴露的青筋。 几棵比邻的古树相互照应守护着小村,成了曾家山的灵魂。

曾家山印象


本是应樱花之约,却在对樱事莫名的惆怅中转道访通山县黄沙铺镇曾家山。



进入曾家山,首见青稠树。青,集其常绿之色;稠,状其叶繁之态。诗意的名字。栉风沐雨几百载,扎根大幕山麓。四百二十多圈年轮,见证多少苍桑变故,依旧在春风中岿然。树身三人抱合围,苍翠郁郁,真应了青稠二字。 其实可酝佳酿,让诗酒不分家的文人衍生绿蚁新醅的醉意。其干可制车轴,枕木,我心中不由派生一词,钢筋铁骨。 树身缠绕着寄生的青藤,如网状紧贴着皲裂的树皮渗入进去,仿佛老人暴露的青筋。 几棵比邻的古树相互照应守护着小村,成了曾家山的灵魂。




与青稠遥相呼应的还有村口的一对千年古银杏。携手七百多个岁月,白果爹爹和白果婆婆依然裸露着历冬的树干,不离不弃守望在春事的萌芽。透过泛绿的枝桠,依稀可见四月的银杏花开,十月的银杏结果。那时满树的金黄,映衬着山民满满的收成和脸上古铜色的暖阳。

还有南枣树,我不禁咽下了口水。儿时挚爱的酸枣,酸酸甜甜,果肉白似奶酪,味如糯丝。这种野果子,可遇而不可求,也只有这钟灵秀地还有这大自然馈赠的山珍美味。

绿树掩映下那冬暖夏凉干打垒的古居,真不敢相信它已经历经了百年风雨。这种北方农村多见的房子,在江南可不多见。说是就地取土,用木板固定墙面,灌入泥浆土分层夯实而成。木制窗棂,没法安玻璃,想以前一定是纸糊着,山风中吟唱着曾家的歌谣。曾子,这曾家山信奉的祖先,事亲至孝,村子里的山民平和淳朴,秉承自然,与大山共生共息。族中多长寿之人,皆顺天之赐。墙角爬满青萝的瓦堆,块石垒起的山墙,层叠纵横,风化的褶皱掖满流年的过往。天然的青石板侵蚀出些许凹凸,刻下了岁月的印痕。



给整个曾家山在古朴厚重中灵动起来的,当数满山的楠竹,称之为竹海一点不过。覆盖整个大幕山麓大部分面积,山民多以竹为生。“楠竹如同少女,可亲,可吻,可恋,可爱 ”这是郭小川诗意之竹,山民眼里的竹子,是取之不尽的资源。笋、成竹、甚至竹桠,都是财富。我想,还有山民们说不上,却时刻享受的另一个大自然恩赐:清新的空气,天然氧吧!我迎着山风,张开双臂,闭上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御风而行的不仅仅是颈上的丝巾,还有整个人。竹林里无杂草灌木,靠竹生存的山民悉心呵护着它们,与曾家山一起守护着这份繁衍生息的苍翠挺拔。



山后的清泉,依旧汩汩而出。一如当年彭大将军横刀立马斩倭寇痛饮时那般甘甜。滋润着这里的山,养育着这里的父老乡亲们,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一直向山脚,向远方。

汲青山之灵,倚千竹之秀,曾家山在绿荫掩映中荏苒千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