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江西 > 旅游游记

思溪烟雨晨 延村水墨景

思溪烟雨晨 延村水墨景
思溪烟雨晨 延村水墨景
思溪烟雨晨 延村水墨景
思溪烟雨晨 延村水墨景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婺源
入库时间:2016-08-25 19:32
游记浏览:41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6-04-07
旅游简介:思溪烟雨晨 延村水墨景  2009年我第一次来到思溪延村,那时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徽商小村落,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精美绝伦的木雕、爱上了粉墙黛瓦的徽州建筑...
旅行花费:0
游览月份:3
旅行游记

1 思溪烟雨晨 延村水墨景

  2009年我第一次来到思溪延村,那时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徽商小村落,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精美绝伦的木雕、爱上了粉墙黛瓦的徽州建筑、更爱上了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小村往事。

  

  

  思溪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境内,距县城紫阳镇13公里左右。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

  

  婺源古属吴中楚尾,为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因境内多山,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村子里走出的商贾们走遍江西、浙江乃至全国,经营木材、茶叶和盐巴等生意。睿智的徽商商贾们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吃苦耐劳换取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荣回故里买田置业、兴建书院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等。1987年,福建电视台曾选择这里拍摄电视连续剧《聊斋》。

  

  思溪延村就是徽商文化在婺源的一个典型缩影,田园风光与徽州古建的完美融合、徽州儒商第一村、戴望舒“雨巷”丁香姑娘原型地。

  

  村中古建多以百年明清建筑的商宅为主,村落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花田,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建筑互为点缀,如诗如画。

  

  走在村中的石板铺就的小路上无不惬意。房屋风火山墙、青瓦坡顶;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门罩翘角飞檐,门枋砖雕别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等,前后均有浅天井;堂屋内三间两厢、方柱石础、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

  

  

  

  

  屋内梁枋、雀替、护净、门窗等处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图案的寓意深刻,不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而且蕴藏古文化的神韵,令人赞叹不已。

  

  

  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辈出的地方。这里曾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 从宋朝到清末,从这里走出去的仕宦就有2665人,著作3100多部,选入《四库全书》172部;朱熹,詹天佑等都出于此。这里讲究的特色是“四色”(红、绿、白、黑)和“四古”(古村、古洞、古建、古文化)

  

  

  红是荷包红鲤鱼,它肉嫩味美,入选国宴;绿是婺源绿茶,《茶经》云:“歙州茶生婺源山谷”;黑是龙尾砚,四大名砚之一,又称歙砚,因砚石产于婺源溪头乡龙尾山而名,其“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为历朝贡品;白是江湾雪梨,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当属果中上品。

  

  

  村口明代“通济桥”和“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村中清代商家住宅“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孝友兼隆厅”等都堪称建筑上的杰作。

  

  村中清代商家住宅“三雕”(砖雕、石 雕、木雕)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俞氏客馆格扇门上,阳刻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

  

  

  远望田园村舍,山环水绕,老树古藤,凸显出浓厚的乡村气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

  

  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

  

  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已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聪听堂是延村著名的书香门第,为徽商金嘉藻的祖先于乾隆年所建,至今仍显得古色古香。金嘉藻育有十子,所以有“金氏十家”的称谓。

  

  “金氏十家”不但人丁兴旺,而且个个是读书郎,亦儒亦官亦商,交往的多有儒学大家。至今,屋中仍保存清乾隆年“桐城派”首领,著名儒学大师姚鼎的墨迹匾额。

  

  两进三开间,入口有前院,前院右边是院门,左边是柴门。正中是“聪听堂”的大门,水磨清砖门面,门罩翘角飞檐,门头上的砖雕讲究。

  

  明训堂,这座三连幢的古宅,可以说是延村的“乔家大院”。其主人金永俅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延村徽商。在广州,金永俅有个同乡好友,那就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祖父詹世鸾。

  

  

  金永俅同他一道,通过广州“十三行”,直接和外国人做起了生意,使得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每天早晨捧起的不再是咖啡,而是一杯香喷喷的婺源绿茶。

  

  

  余庆堂古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房屋老主人金文谏是个大茶商,在封建社会,商人富而不贵,“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

  

  

  所以其住宅不能建得像官邸王府那样宏大和豪华。而且朝庭还规定,商家大门不能朝正南开。余庆堂的整个门面,是个“商”字。门罩门楼组成“商”字的上部,青石门枋,是个“口”字,门枋外砌筑青砖,形成“门”字。

  

  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刘 杰

  旅游摄影师、自由撰稿人、人文风光摄影师、摄影旅游项目领队、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中国国家地理专栏作者、«美丽中国行»摄影师、多家旅游媒体专栏作者、Gettylmages/CFP签约摄影师、全景视觉等多家专业网站签约摄影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