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第一个月就要结束的时候,开始了新的一年第一次旅行。自己也要完成从一个“合影帝”到“行者”的转变。这次,像往常一样,坚持着所谓的“就近原则” ,选择了自己身边的城市-北京。尽管北京就在自己旁边,但是对于这个城市,我还是略微感到陌生。毕竟总是以为去的机会很多,所以一次一次地将其放弃。这一次,我还是决定走起来,不能忽略自己身边的风景。
2016年1月28日,乘坐早上8点20的成际,前往北京南站。然后乘坐地铁4号线,前往北京大学东门。北京地铁,果真名不虚传,不过这仅仅限于某个路段与时间段。约莫15站,我们到了。
估计现在正处于寒假,全校没有什么人。北大,不愧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其间你可以找到这种风格的古风建筑。
下面这栋楼,我刚开始以为叫做“招学楼”,而细看却是“哲学楼”,因为“哲”字变形了。
毕竟上述是人文学科的学院,在北大你也可以看到这种现代化的大楼。
这些方显了北大的兼容并包。来到一所这样的学校,不得不去它的图书馆,毕竟那里是一个学校文化的结晶。只可惜我们不是这里的学生,只能止步于门口。即使这样,也能感到其深邃。
说到北大,不得不提博雅塔与未名湖。感谢前几天的寒潮,因为它可以让我安全地下冰。我都忘了上一次下冰是什么时候了。
从这些图中,不难看出北大学生的另一面。
游览完北大,我们便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
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现在还是由南向北单行线,还未完全改造成步行街,车辆可通行。
然而现在这里商业化过于严重,虽然保留了胡同的底子,但更多的是各种商铺。
来到南锣鼓巷,肯定要吃一些北京小吃。首先先来了一份北京茶汤。本来想要杏仁茶的,但受了前面那个人的影响,要了杯牛髓油茶,还是咸的。现在想想,从众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也是喝不惯。
中午来到一家叫“yuanyuan”的店,具体怎么写我也不记得了。在那里点了份炒肝与炸酱面。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花式棉花糖,与吹糖人。个人认为吹糖人太脏,因为糖得在手里玩弄一番。
南锣鼓巷旁边的胡同。
北京什刹海,说是海,其实是个湖。
下一站,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节,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现在烟袋斜街已经和鼓楼,南锣鼓巷等知名景区一样,都是每个在北京的人闲暇时寻找美食,看古玩,赏书画古建筑的好去处。
从烟袋斜街附近,买了一份豌豆黄,便坐地铁前往雍和宫站。其实并没有去雍和宫,而是去了地坛公园,以及其附近的胡同。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里面小景点需要门票,便没有仔细参观。可惜,来得太早了,没能碰到地坛庙会。这里可能也是老年人健身娱乐的场所。
最后一站,雍和宫附近的胡同。这里或许缺少了一些名气,人少了很多。不过还是有一些特色店。
一开始本想买盆花,但看到价格太贵,便直接提出合影的要求。没想到她爽快地答应了。只能说,薛明人真的很好。
我的朋友曾经说过,要是喜欢哪位球员,就要在合适的时候挂住机会,找他合影也好,签名也好,哪怕只是现场看一眼。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下一年会不会退役。如果说,喜欢薛明,还可以到她的花店找她。而大多数人,在退役之后,很难找到他们的动向。其实,在许多方面也是如此,例如学习,或者旅行。自己不想在年老学不进东西的时候,哀叹年轻时的不努力。或者自己只是在朋友圈,百度旅游中看到别人的游记或者画册,一位地点赞,写评论,羡慕别人,而自己却走不出去。所以,只要客观条件允许,想要做什么,就赶快做吧,趁着自己年轻的光阴。
自己现在写游记,发朋友圈什么的,只为做个记录。以到在客观条件不能满足我的时候,有一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