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湖北 > 旅游游记

穿行在武汉三镇

穿行在武汉三镇
穿行在武汉三镇
穿行在武汉三镇
穿行在武汉三镇
景点:湖北/hubei
出发地:昆明
目的地: 武汉
入库时间:2016-08-20 22:05
游记浏览:48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武汉三镇"]
出发时间:2012-07-12
旅游简介:穿行在武汉三镇因公要到武汉,我设法提前了二天来到了这个路过数次,但从未接近过的都市。下飞机后让携程给我定了一个在江汉路附近的一个快捷酒店---汉庭。从机场往城里走,雨越下越大,气温也比较合适:25度。...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8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穿行在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

因公要到武汉,我设法提前了二天来到了这个路过数次,但从未接近过的都市。

下飞机后让携程给我定了一个在江汉路附近的一个快捷酒店---汉庭。从机场往城里走,雨越下越大,气温也比较合适:25度。这是“火炉”之城给我最好的见面礼!

酒店安顿好,带着地图出发了。

我决定,这次城市旅游要选择乘座公交车来做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有时,刚到一个城市,只有去乘座公交车会很快地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中去。

因是下午到的,出门时已近3点多了。本来计划好去古琴台,没想因道路施工,公交改线加之公车司机一口超快的汉腔,眼看着车上了长江大桥,到了武昌---座过了。只有改变计划去黄鹤楼了。在守义广场下了车,向北穿过守义广场,先到了辛亥革命记念馆。人家已经闭馆了,只是听说我是从云南来的才让我进去照了几张相,守门的师傅真的挺好,见我一个人主动说帮我照相,“嚓嚓嚓"一下来了好大一堆。

辛亥革命记念馆旁有一个现代建筑,我看了半天,既不象体育馆,又不象礼堂,我问了旁边的人,告诉我说:是湖北会堂!我差一点没啊出来。

黄鹤楼就在守义广场北面,“黄鹤楼公园”这几个字是启功写的,一进公园大门,就是有王曦之著名的“鹅”字,就写在鹅池旁边。公园分为东区和西区 ,东区是落梅轩、岳飞雕塑等。一般游客都不会去东区,因为最著名的仿古建筑---黄鹤楼是在西区。我一是没有时间的限制,还为了不辜负50元一张的门票,东区、西区的所有地方我都转了个遍。

黄鹤楼共五层,设有二部电梯,要乘电梯上楼,再加2元的电梯费。你想和当年李白相比,现代人登楼已经没有任何豪情,所以再也写不出“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绝句了!

从 黄鹤楼公园西门出来,往北走3、4百米就到了司门口,就在长江大桥下面。小吃街户部巷就在司门口当中。

来时在网上查了一堆武汉的小吃,对于好吃的我来说,任何一个地方的特色饮食对我都有极强的诱惑力。热干面、糊鱼粉、臭豆腐、灌汤包,灌汤饺------一个字就是咸啊!但当说他们的东西咸时,武汉人的一句回答,让我从此不再说话了:“不咸就没有味道了!”真是让人叫绝的回答啊!

沿着户部巷走到了中华路码头,座渡轮到了武汉关,逛着最长的步行街回到了我的酒店。这时已经晚上10点了。

由于头一天“搭错车”,第二天不敢在乘公交车了。起来打了一辆出租车,就向位于汉阳的归元寺出发了。归元寺在汉阳区翠微路,最著名的是罗汉堂的500尊金身罗汉。归元寺寺名的匾额是竖着书写的,据说是要有皇帝钦印的才能竖着悬挂呢!归元寺里有许多居士,在发放各种学佛的书籍和小册子,好多经书还怕读不准,都加了汉语拼音的注音---成了注音读本,我也去请了一本地藏经,准备有空时也好好理解理解。                               

归元寺有个素食馆叫云集斋,据说这里的素菜做得很有名。除了做素斋,还制做福饼和佛茶。福饼有绿茶等好几个口味的,福饼的形状做成莲花形,一盒三个,“请”回家要二十四元人民币。为求个清吉平安,我也带了一盒回来,准备请全家老少一同来品尝,有福同享。并由衷地希望我所有的亲朋好友身体健康!

早上没吃早点,就去云集斋去一并解决了。一进一看菜谱,上面写着:翡翠银片、归元传灯、招财进宝、红霞云片、罗汉上寿、宝扇开屏、铁板鸡肉肠、蚝皇鲍脯、咖喱龙虾球。。。。。。一看我的头一下就大了,这是些什么啊!前半部份不知是何材料做成的什么类型的菜,估计等一个一个问清楚了,可能“黄花菜”真凉了。后半部份什么肉啊、鲍啊的,可能是用面啊、面筋啊做出的食品。我就在想了,既然吃素了,为什么还要把食物做成荤菜的样子?是为了给我们这些俗人品尝呢?还是要给那些修行的僧侣些许心理安慰呢?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当当一个素食也就让我们这些门外汉,不不,是门外“妇”不知所措了。

请服务员推荐一个适合我一个人的吃的“罗汉斋”,看看这一碗上来,里面有:红萝卜、蘑菇、黄瓜、木耳、豆腐皮、莲子、青花。。。。。。品种与罗汉的数量差不多了,怪不得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但最最没想到的是:当我吃完“素”后,觉得“腻”得不行了!

   

 

天一直下着小雨,丝毫不觉得身置“火炉”,还感到有一点冷。出了归元寺一路步行向北,穿过了好几条街道和古琴台广场,就来到了---古琴台。

这是个凄美的、流传千几年,曾经让我感动万份的故事。“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展开是一幅中国的山水画,是情、是义、是悲凉。合拢是知遇、是和谐、是梦想成真。且不说公园内那看不出是什么材质的塑像,把钟子期和俞伯牙搞得面目全非,非人非鬼,但古琴台还是给我们一个凭吊古人,抒怀于心的地方。

古琴台在月湖的南面,整个月湖现已被规划为一个艺术休闲公园,石板路和木栈道交错延伸。沿湖修得很漂亮,而且还保了了一部份自然的滩涂,这让湖里的生物有了休歇的地方,也让湖水有了一定的自净化能力。

琴台大剧院与古琴台隔着月湖遥相呼应,月湖从南到北完成了千年跨越!

琴台大剧院投资十五亿多,2007年9月15日正式对外演出。看看琴台大剧院2008年部份演出节目单吧:俄罗斯交响乐团2008新年音乐会,俄罗斯戈登科舞蹈艺术团舞蹈晚会《世界之舞》,英国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芭蕾舞蹈团芭蕾舞剧《天鹅湖》,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猫》,英国“舞之魂”艺术团歌舞秀《舞蹈皇后》,朝鲜血海歌剧团大型革命歌剧《卖花姑娘》等等。这时我突然觉得做一个武汉人真好啊,可以在那么好的音乐厅里欣赏世界顶级的演出。这就是城市之间的差距啊!云南是歌舞之乡,好在有了个名词叫“原生态”,才让我们那些少数民族的阿哥阿妹能时不时站到舞台上;好在有个杨丽萍,才有了《云南印象》,让世界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云南。《五朵金花》已凋谢了,《阿诗玛》也化成了万年的石头,《山间铃响马帮来》的铃声已走得太远太远了。。。。。。那么当我站在琴台大剧院旁难道不会觉出世界和我们的距离?边疆和内地的差距?除了“原生态”我们也想“芭蕾”,除了少数民族我们也想见识一下世界!可我有这个机会吗?站在武汉琴台大剧院旁的我,的的确确是个外来人!     

雨还在下,还在下。。。。。。

 

 

以前在武汉上大学,每个假期要从武汉回昆明是相当不容易的。武汉的地理位置于中国版图的正中,昆明在西南。从武汉到昆明明的火车都是过路车,过路车是很难买得到座号的。一到假期回家,云南老乡们就要结伴而行,过路车一到站,男生就要先把女生从窗户里举进行去,然后把行李递进窗口,之后男生们就要施展各式的功夫,只要能爬进窗子就是好汉!好不容易上了车,只能找到一个能容身的地方或站或蹲就感到很满足了。吃喝拉撒全不正常,要不是思乡心切,想念老妈老爸,还有家乡的小锅米线、过桥米线、豆花米线……这个罪不真是难以忍受啊!这是我一个在华中工学院(现已改为华中科技大学了)的好朋友告诉我的经历。

当然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再到武汉大学时正赶上新生报到。一个武大校园热闹非凡,从湖北各地,甚至湖北邻省的各种车辆载着那些脸上略显疲惫,但神情之间充满了好奇、自豪的孩子们,这让我看到了年轻,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如今的我们都毕业二十年了!

乘公交车到珞珈山下车,就可以看到一个不知何时建成的牌坊,从右到左上书: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后就是武汉大学的大门。武汉大学的门很多,我想这应该是“正门”了。国立武汉大学这几个字如果从左到右可读成:学大汉武立国。很有意思吧!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更深刻的含意。

进了大门,沿着路经过了医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部。。。。。。的岔路口,因我全靠脚走,都没能到跟前看一看,一路就向樱园进发了。现在的大学好多都比公园还漂亮,武大就是这样。春有樱花浪漫,夏有东湖送爽,秋有桂花飘香,冬有珞珈山遮挡寒风。。。。。。在无风无花的时节,有各学部教室和图书馆里飘散出的书香,还有那沉淀在泥土中千年不变的热情、肆意、固执,博大的楚文化。

 东走西看不知不觉来到了樱花大道,夏天的樱花大道透出的不是艳丽,热闹,是优雅、宁静。虽然时不时还是有车从路上开过,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到我的漫不经心。不知不觉走到了山顶,山项上是武大的老图书馆,我没有专门看过武大的历史沿革,不知道这个图书馆的建成年代,但从但斑驳的墙体和建筑物的样式来看还是有些年头了。正好有一对新人站在图书馆侧面的台阶上照婚纱相,这一新一旧的对比,让那对新人越发显得光鲜了,也许这正是新人们要的效果吧!

              

图书馆的下面是一幢有着四个天井的依山而建的学生宿舍,中间一把很长很高的楼梯把着四个区域连成了一个整体,从窗子外往里看,这里学生的住宿条件不是太好,可能是学校要把它做为活着的历史展示给我们吧!当从宿舍楼梯上的那个拱门,仍可看出不凡的气势。

穿过了一个足球场(武大的运动场好象很多),来到了武大有代表性的建筑:原武汉理工学院的教学楼,这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也就是武大校徽和宣传资料上的那幢建筑。现在这幢建筑物内部被装修得相当豪华,有保安守着,要进去得带着专门的通行证。我只能在门口探了一下头。

找停靠在路边一一辆警车问路,人家很热情地让我搭了一段顺风车,经过经济管理学院,把我载到了政法学院。我也不再去问路了,反正去东湖的大方向没错,就这样一直走到了凌波门。

“凌波门”多好听的名字啊!可这个门实在是很不起眼,但门外隔着一条窄窄的马路的东湖波光凌凌,给了“凌波门”一个最好的注释。

东湖很大,据说是杭州西湖的5-6个大(有人说是五倍,有人说是六倍),湖水走近了看还是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水绿绿的,能见度很低,当然比起太湖、滇池,这里已经是相当好了。起码当我租了一条农民的小渔船泛舟其上时,还可以常常看到湖中跃出的大大小小的湖鱼。东湖沿岸开发较成熟有二个景区:听涛和磨山。二景区隔湖相望,二地都想去,最终还是先去了听涛。于是乘着小舟就上了听涛景区。上了岸,没有一个人,沿湖种的柳树随风清拂,一个个根据成语来历建成的雕塑在树间草中时不时地凸现出来,很荒凉、萧条。时不时地还有一条狗远远地看着我,让我心慌。又走了一段才有一些建筑物,才有了一些管理人员,这才知道这是听涛景区的湖滨浴场。现在冷风习习,没有人才正常啊!走到浴场大门才知,我从水上登陆还省了8元的门票,听涛景区也就只有这一个地方收费。 

到武汉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就在东湖旁边,和听涛景区很近。当看看它的四大镇馆之宝吧: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都是重量级的。这次除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送到国外展览,郧县人头骨化石是个仿制品外,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都看到了真品。特别是曾侯乙编钟,当你站在它面前时,你有的只有感叹和震撼。不管到哪一个博物馆,我都觉得自己特别没有文化,因此我无法再去叙述……

在去磨山之前,决定去吃一次正宗的汉菜。于是到了东湖边的“醉香楼”点了几个特色菜,没有小份的,都一样的盘子,份量很足。卤武昌鱼、醉香豆皮……这些比起前几天的味道大有起色,让我吃到了真真的“汉味”!

站在磨山楚天台上,看着渺渺的东湖和远处海市般的高楼,我那穿行在武汉三镇匆匆的脚步终于变得缓慢下来了,对于武汉,感觉有的东西清晰了,如地理环境,有的东西迷惑了,如寻沉甸甸的楚文化,有的产生了好奇了,如被称为“九头鸟”的武汉人……脚步的穿行结束了,但一定还有没结束的,在继续、继续……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