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江苏 > 旅游游记

寻一处梦中的烟雨江南

寻一处梦中的烟雨江南
寻一处梦中的烟雨江南
寻一处梦中的烟雨江南
寻一处梦中的烟雨江南
出发地:苏州
目的地: 拙政园 苏州 沧浪亭 苏州文庙
入库时间:2016-08-20 16:00
游记浏览:22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拙政园"]
出发时间:2015-06-28
旅游简介:初夏荷塘碧连天“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江南,这是一个听了便让人心醉的名字。仿佛无数描绘她的画一样,你记起江南,感觉水墨一般的颜色在心里渐渐化开,柔软得仿佛跌...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6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初夏荷塘碧连天 拙政园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江南,这是一个听了便让人心醉的名字。仿佛无数描绘她的画一样,你记起江南,感觉水墨一般的颜色在心里渐渐化开,柔软得仿佛跌入梦里。梦了,便不再想要醒来。

苏州是个多雨多水的地方,尤其是这“江南梅熟日”——在那春夏交替的季节里,大半个月连日连夜的梅雨居然也有能让人心情持续跌到谷底的反面效果。于是人人手中少不了每日带一把伞,不然可得随时体会一把“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滋味。而我,也许是生来骨子里便接受这样整日淅淅沥沥的天气。只要得空,便总带着怀古寻梦的心思,一头扎进雨里。江南的烟雨情愫,便是在这样的情调中才能娓娓道来的。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州城有一座沧浪亭,在苏州大区合并之前,冠以它之名的沧浪区便是我的故乡。倘若说姑苏城北的拙政园是个大家闺秀的话,那城南的沧浪亭便是当之无愧的小家碧玉。

苏州园林以人工造景为贵,讲究一个“巧”字,如何能把山水亭廊一个不漏地搬进自家宅院,这些古时候的造园者可是想尽了各式各样的法子。漏窗一步一景,转角柳暗花明。虽说都是人工造的吧,但却又似浑然天成,没有半点矫揉造作。

沧浪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当年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这座废园,在进行了大量修筑与设计之后,重新建造了此园。后因感于屈原《渔夫》中的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从而将其题名沧浪亭。倒也难怪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时,会发出“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的感慨。只不过这句听上去酸溜溜的句子,在此后被梁章钜引来与苏舜钦所著的《过苏州》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遥山皆有情”的后半句做了一幅绝佳的集句联。而此联中暗藏的妙趣,大抵也只有亲自去体会的了。

去沧浪亭必须得用步行的,沧浪亭门前的有一条窄长的沧浪亭街,石板路才过一半,便能看到一座石板桥横跨小河,另一端便是藏在树丛之间的门牌,上书“沧浪亭”三字。盛夏避暑时节,我格外喜欢入园左侧那条傍水的长廊,一河之隔的距离,左侧是繁华的今朝,右侧却是深远的过往。曲径通幽的廊内廊外,从目光平行处的花窗一扇扇望去,偶尔能对上廊内哪个陌生人的目光,一晃而过,便是再寻不见。

一阵突然的风刮得枝头飞溅下乱撒的雨水,我从躲雨的廊下胡乱一钻,再次抬头时已到了中部的翠玲珑馆。前庭后院的芭蕉叶很好地把这里的光线过滤成翠绿欲滴的颜色,看得人心也静了,身也倦了,一心只想在这里小憩片刻才好。心静自然凉,大抵只有在园林里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意味。

而此地唯一遗憾的大概便是因为现代高楼耸立,登高望远不见,南部看山楼早已不见山。孤身登上五六米高的亭楼,面朝西处,闭上眼想象一下百年之前园主人在这里远眺西山的场景。四周翠竹掩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

或许此刻的我,也与百年前那个站在这里看山的人,有过一丝相同的情怀吧…






然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在蓦然间从方才沉浸在园林之中的记忆里苏醒过来,原来在车水马龙的今朝,那些文人墨客的故事早已离你那么远。苏州这座古城,有着太多记忆藏在小巷深处,它们借着一砖一瓦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不变的是江南的雨,一点点揉碎了视线,化成了无尽的梦。

而梦,则静静地在那里等着你去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