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温泉骑行

通渭温泉骑行
通渭温泉骑行
通渭温泉骑行
通渭温泉骑行
景点:定西/dingxi
出发地:定西
目的地: 通渭温泉
入库时间:2016-07-26 19:31
游记浏览:40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通渭温泉","一路骑行"]
出发时间:2014-07-05
旅游简介:通渭温泉简介 通渭温泉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汤池河谷中,历史悠久,饮浴效果独特,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其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而居西北温泉之首,有“陇上神泉”之美誉。 通渭是敦煌莫高窟至天水麦积...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6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通渭温泉简介 通渭温泉

  通渭温泉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汤池河谷中,历史悠久,饮浴效果独特,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其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而居西北温泉之首,有“陇上神泉”之美誉。

  通渭是敦煌莫高窟至天水麦积山古丝绸之路旅游线上的中转站,这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最吸引人的是,这里还拥有距离省会兰州最近的天然温泉。“万壑琼瑶早雪天,灵泉汩汩泛青烟,路人莫讶色如涨,谁煮金鹅不记年。”描绘的就是这泓位于距县城西南8公里幽静的汤池河谷中,涌动了数千年,灵动秀美的陇上神泉---通渭天然温泉。

 

历史文化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渭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温谷水”即温泉,“平襄”即今通渭。明成化年间,温泉是“通渭八景”之一,工部郎中通渭籍诗人王攒就写过《温泉冬涨》:“万整琼瑶早雪天,灵泉汩汩泛青烟,路人莫讶色如涨,谁煮金鹅不记年”。清朝诗人顾竟成在诗中写道:“和气氤氲沸焰沦,不容霜雪近游人。涧边绿草迎风舞,别是人间二洞春”。清朝道光年间,通渭知县屠旭初在此主持修建二亭,以分男女之浴,并署名写成《温泉志》。他在碑文中说:“地无茂林绿荫交加,山非秀岭层峦红云缭绕。四季温暖,可以熟鸡蛋,多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成疴”。这就充分说明了通渭温泉历史悠久,饮浴效果独特。因泉水日夜涌冒,顺山谷自然流失,故温泉被当地人叫“汤地河”。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对温泉的体验和其功效的研究,给予通渭温泉“浴可医治百病,饮能提神美容”的由衷赞誉!


地质背景

温泉出露地汤池河沟,沟底狭窄,两侧谷坡残存有高十余米洪积和重力堆积台地,台面平坦,宽50—80米。沟谷沿东北向发育,纵坡降8—15%。该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为主。汤池河断裂发生在脆性地层中,断裂带及附近构造十分发育,这些构造裂隙既是热储,同时又是导水性能好的通道,容易使热流体沿着断裂破碎带由深部向浅部传导。深大断裂的存在是热水形成的重要条件,同时在热储之上的露有大面积厚层第三泥岩、砂质泥岩,具有良好的阻水隔热性能,对热储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贮存于华力西期花岗岩及震旦系混合质片麻岩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受深层断层所阻,穿越第三系泥岩,上升到地表的承压自流热矿泉水即温泉。


  水的特性

通渭温泉属硫酸纳型矿泉,地下200米处恒定水温113℃,自流地表水温53.9℃,日出水量6000吨,通渭温泉感官性状良好,无色、无味、无沉淀,富含32种元素和化合物,PH值为7.3一7.8,为中性和弱碱性,其中鲤、偏硅酸、锶、溶解性总固体等四项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指标,氟、偏硅酸、氡达到命名矿泉水浓度,偏硼酸达到医疗价值浓度,温度达到医疗热水水温要求,为全国少见的多微复合型矿泉水。通渭温泉水温之高,水质之优,水量之大居西北温泉之首。为全国优质矿泉之一,有“陇上神泉”和“西北第一泉”之称。


根据甘肃矿产应用开发所提供的《甘肃省通渭县汤池河医疗矿泉水评价报告》(1999年7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通渭温泉感官性状良好,无色、无味、无沉淀,富含40多种微量元素,水化学类型为SO42--Cl--Na+-Ca2+型,PH值为7.3~7.8,为中性和弱碱性。含有较丰富的锂、锶、硼等元素,其中锂、偏硅酸、锶、溶解性总固体等四项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线指标,氟、偏硅酸、氡达到命名矿泉水浓度,偏硼酸达到有医疗价值浓度,温度达到医疗热水水温要求,有以氟、偏硼酸、氡、温度四项达到医疗矿水命名要求,为全国少见的多微复合型优质矿泉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