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

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
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
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
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
景点:那曲/naqu
出发地:拉萨
目的地: 纳木错 扎西半岛 那根拉山 那根拉山口 念青唐古拉山
入库时间:2016-08-18 13:45
游记浏览:39
旅行天数:7
游览景点:["纳木错"]
出发时间:2013-06-03
旅游简介: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7月16号,住进平措的第三天,在天哥的提议下,我们一致决定前往纳木错。纳木错湖位于西藏中部、拉萨以北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距离拉...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7
旅行游记

1 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 纳木错

《纳木错——让高原反应来得更猛烈些吧》

7月16号,住进平措的第三天,在天哥的提议下,我们一致决定前往纳木错

纳木错湖位于西藏中部、拉萨以北当雄县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它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的生态,是众多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藏语称其为“纳木错湖”,而蒙语和满语都称之为“腾格里诺尔”。两种称谓皆为“天湖”的意思。

拉萨各个旅馆的院内,都会有专门承揽散客的旅行社。每个旅行社都会有长期合作的车辆负责运送游客。车通常都是金杯或七座商务车,谈好整租的价格,每个人再平均分配下来,通常不会很贵。所有车辆,几乎都是在每天早七点及下午两点,分两个时段从各个青旅门口集合发车。

为了欣赏圣湖的日落和日出美景,我们特意报了两日游的团。原定下午两点出发,可是由于司机洛桑师傅晚到,所以直到将近三点才从拉萨启程。天空不作美,车还没启动,突然就下起了小雨。所有人都在默默祈祷,希望天能尽快放晴,以免错过难得的美景。

拉萨到纳木措,一路都是宽敞的柏油路,路况很好。道路两旁,美景被小雨浣洗得更加透亮,空气也相当清新。

下午五点,经过羊八井,雨突然停了。车窗外是满眼的油菜花海,不远处便是连绵的山峦。大片的云朵缓缓地退向了山头,露出一碧如洗的天空。车旁有成群的马匹走过,一位藏族小伙子骑在马上向我们挥手微笑。

由于有时速限制,所以几乎所有的车辆都会在中途停下休息一会儿。前行不久,我们的车也停了下来。车旁的菜花田里,有一户藏族人家,司机大哥很熟络地走过去与主人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我们则趁此机会摆开各种架势留起了影。

西藏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的,往往是前一秒还在绝望,后一秒就突然美得让你想哭。正如刚刚我们还在担心天气的不好,突然之间居然放晴。雨后的花海、远山、蓝天、白云,美人有些让人不知所措。

傍晚六点,到达念青唐古拉山口。空气已经变得稀薄而且有寒意。索性披起在八廓街买的尼泊尔披毯,甚至还有人拿出了氧气筒开始吸氧。车外,远远地看到一个巨大的经幡堆,所有人都忍不住赶紧下车向那边跑去。司机师傅一个劲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剧烈运动。

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旁边立着几座小木屋,还有一堆堆的玛尼石和牛粪墙。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藏区人无论喜庆生辰、逢年过节,都要插挂经幡,又叫五彩风马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风马旗,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会扛一面醒目的风马旗,祈求免入迷途遭遇灾难;江畔湖边和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遍插风马旗,以示对树灵、水神和山神的虔诚、敬畏与供奉等等。总之,在他们看来,风马旗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

从念青唐古拉山到那根拉山,每个人都像一个海拔感应器,随着海拔不断地升高,心跳越来越不规律,呼吸也变得困难。晚上七点半,抵达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这里可以俯瞰几乎整个纳木错。据说平日里,只要站到这里,望着前方,便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

我们到达那根山的时候,天突然又阴了下来,云层低低地压在湖面上,湖水失去了本该有的明艳和亮丽,显得深沉而安静。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空气变得更加稀薄。强烈的高原反应令人头痛欲裂,甚至有想呕吐的感觉。

在那根拉山口只做了几分钟简短的停留,所有人便迫不及待地回到车上,静静地靠在椅背上开始吸氧。晚上八点二十,车前突然出现一座山,一片霞光将其笼罩其中,如一幅壮美的画卷。洛桑师傅告诉我们,那里就是我们今晚投宿的地方——扎西半岛。

扎西半岛是低缓的丘陵,地面是碎石、泥土和地衣。岛上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似松柏,有的如象鼻,有的似人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它不仅有着奇异的景观,也是转湖的必到之处。佛教徒们传说,纳木错湖中的五个岛屿是五方佛的化身,从不同方位凸入水中。五个半岛中,扎西半岛居冠。所以也成了转湖信徒们的必经之地。

刚一登岛,天又开始下起了小雨。洛桑师傅带着我们到他提前联系好的客栈去住宿。所谓的客栈,只不过是一些简易的工棚,每个工棚里有几张铁架的单人床。每个床位每晚收费二三十元。客栈内没有洗手间,得绕道走大约两三百米,有一座老旧的半开放式厕所,偶尔会有藏族的小孩子站在门口收费。刷牙洗脸,也只能自己到院子里放着的几个大汽油桶里去打水。

放好行李,简单地洗了把脸,头痛有所加重,浑身发冷并且不断地打着寒颤,同时伴有鼻塞和喷嚏,似乎有点感冒的迹象。由于在高海拔地区感冒会是件很危险的事情,随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肺水肿而带来生命危险,所以我赶紧去找客栈的老板娘,想要几粒感冒药。没想到老板娘比我的症状还厉害,一边揩拭着晶莹的鼻涕,一边拿出一块毯子给我披上,在告诉我自己也没准备药的同时,还安慰我其实不会太严重。旁边恰好有位广州来的大姐,从包内拿出几片药递给了我和老板娘。突然看到老板娘的脸上有了一些感动的神情。

吃过药,强忍着头痛,披着毯子带着张大大一行往纳木错湖边走。期待着上苍能眷顾我们,如来时路上一样,突然之间拨云见日,好让我们也领略一下海拔4900多米的日落美景。

一行人一路披着毯子、跌跌撞撞走向湖畔,远远望去犹如一帮中东的原住民。抵达湖边时,暮色已经变得很浓很重,云层压得厚且低,看不到期待中的日落,湖水和天空都灰暗地好似有灾难即将降临一般。那云雾似一层面纱,只将湖水留一半,另一半,在想象中勾勒也足够美好。趁着天还没完全黑下来,几个人举起相机一通狂拍,甚至于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高声唱起了一首《青藏高原》,没想到唱完一段,便集体缺氧了。由于兴奋加大喊大叫,头痛变得更加厉害,所以只好乖乖地收队回客栈安心休息了。

夜里,雪光和李佳都被高反折磨得睡不着觉,天哥看起来则睡得很踏实。到了凌晨时分,突然下起了很大的雨,一直持续到天亮。雨水犹如十几支踢踏舞的队伍一样,噼噼啪啪地砸着简易工棚。躺在床上,一直在担心工棚会不会被砸塌。

清晨,走出棚房,突然看到院子里有几只水鸟在一洼洼的水池边嬉戏。有一只小狗突然走近,鸟儿们便扑棱着翅膀欢叫几声盘旋而起,但又并不飞远,转身马上又落下来继续喝水、梳洗羽毛。狗儿也不真的去追撵,只是像个淘气的孩子一样,在旁边盯着她们走来走去地看。

简单地用湿巾擦把脸,嚼块口香糖,就算是梳洗过了。背着相机向湖边走去,路上亦可见雨水汇积的大大小小的水洼。两块巨大的迎宾石和湖畔金色的经筒,映在一汪汪清可见底的水面上,如一副写意的油画。

一场夜雨,令面前的纳木错湖变得更加圣洁了。一群红嘴鸥,成了清晨的圣湖迎来的第一批客人。赶着白牦牛的姑娘静静地坐在石头上,望着湖那边的念青唐古拉雪山。一位藏族小伙子的歌声飘过来,打破了那份宁静。有喇嘛在经幡下走过,身后跟着一只山羊。

顺着湖畔慢慢前行,不断地看到经幡、牛粪墙和玛尼堆。据说,每个不远万里来转湖朝圣的信徒,为寻求灵魂的超越,没经过一个玛尼堆,都会投下一颗石子。日复一日,玛尼堆也变得越来越大。

站在湖边,头顶是深邃而疏朗的蓝天,与纯净的湖水浑然一体;远处雄奇皑皑的雪峰犹如琼楼玉宇,忽隐忽现。湖边的草地似一张巨大的绿毯,无边无际。阳光下,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如一个威武的战士守护着圣洁的纳木措湖。

看着静静的圣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同时也想起了一句话: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归故乡。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