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武夷山: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武夷山: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武夷山: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武夷山: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出发地:武夷山
目的地: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
入库时间:2016-08-14 08:13
游记浏览:70
旅行天数:1
游览景点:["大红袍","岩谷花香慢游道","水帘洞"]
出发时间:2013-12-24
旅游简介:武夷山纯步行: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武夷山: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2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武夷山纯步行: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大红袍 -岩谷花香慢游道 -水帘洞

武夷山:大红袍--水帘洞(岩谷花香慢游道)

 


 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


 因个人琐事,好久没更新了。周末,天气阴,看样子雨也下不来,恰逢无事,没约到朋友,只好独自一人上路,纵情山水间去也~~~。这次的线路就是探访闻名遐迩的“大红袍”景区了!线路想好了,纯步行,规划如下:6路公交车在“兰汤”下车--沿景区公路步行至“永乐禅寺”山门--弥勒佛石雕--大红袍景区--“岩谷花香”慢游道--水帘洞景区--景区北路口。


早上8:30,乘6路公交车在“兰汤”下车,景区公路很干净,秋天的武夷山别有韵味,落叶铺在树根处,不甘寂寞,依然散发金色的光芒。公路两边的大树向远处延伸,引导我向前探访。




 “兰汤”村背依大王峰、幔亭峰,在“三姑石”山脚。这里很幽静,绿化非常好,一大块的草地,附近很多“客栈”,“咖啡吧”,“驴友俱乐部”。有慢慢向丽江那种风格靠近的赶脚~~,宝地啊!但是这里的村民实在太差劲了,从兰汤往马头岩那条路上,就几个老头老太太在那里收费,搞得武夷山是他们家的一样。本想从这里翻山路到大红袍,靠,算了吧,不受气,走景区公路也好,省点体力。






 

景区公路上也有风景,嘿嘿~~



 

步行约30分钟左右,本人爱乱拍,时间浪费不少,快走应该20分钟就够。瞧!看到永乐禅寺的山门没~~



 

每年这个季节武夷山都是淡季,游人好少啊,不过我喜欢,我享受一个人的旅程~~




 

过山门后不一会儿就来到“石雕弥勒佛”,一般弥勒佛都是放寺庙山门进来的第一个位置,“笑脸常迎天下客”嘛~~,佛像后面金色大“佛”字出自康熙皇帝御笔,高11米,宽9米,取“九九平安”之意。





 

沿途几处佛家摩崖石刻,很有禅意,道友请慢慢参悟~~





 

到了大峡谷了,过峡谷后可以选择继续上山往永乐禅寺礼佛,或者左转进入“大红袍”景区礼茶,或者也可以从这里去“马头岩”悟道~~




 

对于我这次的行程来说,还是走我该走的路吧,过票点,来到“岩谷花香”慢游道;





 

整条慢游道就是一个武夷岩茶的品种观赏园,如一个武夷岩茶的“人民代表大会”每个品种都有代表列席。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大红袍景区古代名字是“九龙窠”。九龙窠,是一条深长的谷地。踏上峡谷之中一条较为平坦的石径小路,小溪沿着峡谷淙淙流淌,两侧为九座嶙峋突兀的峰岩组成,犹如九条巨龙腾空欲飞,故被称为“九龙窠 ”。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出峡平旷之处的岩壁上凿满包括“晚甘侯”(武夷茶的拟人 化美谥)以及历代名人题咏武夷岩茶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熹的咏茶名诗以及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陆氏诗句云:“桑苎家传归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 水,含露溪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区次分。”峡谷的两边崖壁还刻有其他咏茶的摩崖石刻数方。





 

九龙窠山谷




 


此处茶叶品种更多,不一一细说,点几个有名的看看就行。


 


白鸡冠



 

金毛猴


 半天妖


 不写茶叶品种了,太耗流量了,节约宝贵空间,继续前行。



 


抬头看到“不见天”几个字,这是指岩石下的这几颗茶树,纯正的野生茶,和大红袍一样,从被发现起就一直长在那了,古茶树啊,一百多年了呢~~




 

不见天茶树过来就是“九龙涧”石刻,武夷山秋冬季节,属枯水期,拍不出九龙涧的感觉,请见谅




 

这个山峰好奇特啊,地图上也没标示,外形和鹰嘴相似,为和鹰嘴岩区分开,我姑且称它叫“鹰嘴石”吧~~



 


"鹰嘴石“下有着古老的石门,这里就是古代看守”大红袍“的门禁了。大红袍从开始进贡成为”贡茶"后,地方官员就派重兵看守,因为产量实在是太少了,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自古物以稀为贵。这么少的东西,自然也就身价百倍。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1998年,九龙窠大红袍为特大洪水赈灾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当年,中美关系和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把大红袍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尼克松4两大红袍。尼克松有些不高兴,觉得毛泽东是一个东方大国的领导人,礼节上却做得那么小气。在毛泽东身边陪着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察觉到尼克松的迷惑不解神情,马上迎上前解释道:总统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给您了!尼克松听了更加困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周恩来指着精美罐子中装着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对尼克松总统说:总统先生,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有八两,主席送您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尼克松总统一听,觉得周恩来说得幽默,风趣,与毛泽东周恩来会心地笑开了。


四两武夷大红袍茶叶,被毛泽东当作国礼来赠送,拉近中美两国首脑的距离,成就了一段大国外交佳话。既然是贡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据武夷山的一些人说,早在国民党时代,大红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军人看守过,最多时曾有一个排的兵看守。前不久,还有一篇文章,记述当年一位看守过大红袍的老兵,从北方来武夷山故地重游的动人故事。几棵小小的茶树,竟要政府派兵看守。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就连名气比大红袍大的多的西湖龙井御封十八棵母树,还没有这种殊遇呢。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长住在那里专门看管。平时有人不用说,采摘制作时,茶叶局的领导必定亲自到场监督;制好的茶叶,必须专人保管,使用时,每一片茶叶都必须县长批准。这样严密的管理几棵茶树,恐怕又可以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了,大红袍能不神秘吗?





据说是当时看守茶树时士兵的营房





终于来到“大红袍”母树跟前,膜拜~~,听我娓娓道来: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 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 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 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 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


《大红袍》---扬眉


焙火十足奶油香,焙火轻燎桃蜜芳;


乌头朱尾三节色,绿叶红镶着新装。


条索结实蛤蟆背,叶片扭曲宝色堂;


汤色清橙明又亮,气息馥郁幽兰香。


七冲八泡有余味,九煮十炖色尚黄;


甘爽滑顺龙颜悦,苦涩麻酸不上榜。


永乐禅寺修正果,洪武赐予大红裳;


半壁江山无人送,九龙窠岩君来尝。


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 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搣”(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搣(miè)是采摘的意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 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石壁上现存有茶树6棵,从“大红袍”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按顺序编号,上层4棵(历史上称正本),编号1,2,3, 4,中层1棵为5,底层1棵为6。据调查观察,这6棵茶树,虽同属一类型,但由于从武夷菜茶有性群体品种,经长期自然杂交 演变而来,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大体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3,4号成熟早,节间短,叶小而长,叶面光滑,叶齿浅,叶边 平,制成乌龙茶,岩韵明显(有棕叶香),香气较浓,味醇不淡,叶底黄亮稍暗。2,6号成熟居中,节间短,小叶型呈椭圆 ,叶质细嫩,叶齿细不明显,叶边平,制成乌龙茶香气较高,味醇稍薄,叶底黄亮,绿叶红镶边适度。1,5号成熟期最迟, 叶齿粗而深,叶边呈波浪式,制成干茶香气比3,4号强,但不及2,6号,滋味似2,6号,叶底黄亮。








大红袍茶亭,渴了、累了可以坐下品一壶,这里的“大红袍茶叶蛋”据说是武夷山第一,每次接待中央领导,都盛赞,2 元一个,味道真的不错~~




休息够了,就要准备出发了,沿大红袍后面的山道走大约2.7公里就能走到“水帘洞”景区。






沿上山的路一直到山顶,山顶有个凉亭可以休息,看下时间,我靠,都11:10了,一路墨迹,竟然花了2个多小时,感觉肚子也空了,吃两块巧克力补充下体力,赶快走!





从山顶向下面的山谷看去,还满陡峭的~~,路上的茶树很多都开花了,香气比较清新。







到下面山谷,要向右走,这里都有路标,可不要乱走,向左应该是到三仰峰的路;




向右走不久,又有一个路标,这里是向左走,反正一直按路标“水帘洞”方向走就对了。




不一会儿,就到了留香涧了。






留香涧异常幽静,涧里生长着幽兰,花开的时候,香味能随着涧水飘很远,这也是留香涧的由来。





涧里的兰草,不禁想起“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的美妙诗句。






留香涧处前行不远,就可以抬头看到“飞来峰”了,大自然真真是鬼斧神工。





又见幽草涧边生~~~





涧上有“马齿桥”,这一路比较多这样的小桥,过溪涧非常方便。




过马齿桥后就看到“玉柱峰”,果然是阳刚霸气,是否服用了“伟哥”呢~~




不一会儿,就来到“慧苑寺”,本想在这里吃午饭,无奈错过了饭点






转到寺庙后面







庙里有几幅对联据说是“朱熹”所书写,“静我神”的没找到,找到“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






既无饭可食,便速去,回首复观之,恋恋不舍。




从慧苑禅寺出来,路上一颗高大的迎客松吸引了我的视线,树龄有几百年了吧




树下又见马齿桥




复行数十步,这里就是武夷山山北的标志性山峰“鹰嘴岩”,如同山南的“玉女峰”一样,那是鼎鼎有名啊。





鹰嘴岩过来马上就能看到悬崖峭壁之上的木制建筑了,这里就是“天车架”了。相传太平天国时即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当地的“朱、万、潘、丘”四大家族为了躲避太平军,雇人在此悬崖岩洞建造了这种建筑物,从地理位置来看,无路可攀,做到了防守,保卫的作用。而取名为天车架,其只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建造此建筑时,所有的木材都是以洞口可见的那些杉木为支撑架吊上去的,故取名为天车架。


丹霞嶂“天车架”是山中十数处古崖居中的典型代表。“天车架”嵌于崖壁半腰的一条东高西低、长约百米的岩罅中,上下相距数十米,崖居者通过木制的“天车”(辘轳)上下升降以便载人和传送物资。崖居建筑为土木结构,巧如空中楼阁,东端为膳食区,完好地保存着民用的瓮、石臼、舂杵、土灶等遗留物;中部为起居区,深广各数十米,建有两层木楼房,梁、柱、檩等均保存良好;西端装有4副辘轳,绞盘和辘轳架等仍可使用。崖居东端、中端和西端有木梯、栈道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住宅群。 





又是马齿桥,我怎么这么喜欢马齿桥呢,搞不懂啊,反正就是喜欢啦





燕子峰,像比翼双飞的一对燕子,直冲霄汉





古拱桥,相当诗情画意,




不远就走到水帘洞景区了,过小房子后面的山路上去就是水帘洞了。只是这个季节枯水,上去也没什么可看,还是先去三姑祭祀五脏庙吧,实在是饥肠辘辘啦~~





沿路回到水帘票口





从水帘洞停车场可选择做观光车回三姑或者步行向北到北次路口,我没车票,只好耐住肚子的召唤,步行20分钟抵达北次,在马路边拦6路公交到三姑~~


阴天的三姑也很美,难道是肚子影响到大脑,它知道有饭吃了,呵呵~~





本次“大红袍--岩骨花香慢游道”行程完结。欠一篇“水帘洞”,等春季雨水比较多的时候再去拍一些好PP来,请多关注我。

《悠游武夷山》--http://www.yoyo513.com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