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背影》

发布时间:2024-05-27 00:52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读了之后写一篇短文,仿写亲人对你的关心的描写

问题解答:

你可以参考,然后修改,不错:

  键盘上敲打了很多文字,独独对母亲和亲人的文字写的很少,一是不知道从何下笔,二是不敢去思念母亲,怕打开那张思念的网,就会被泪水淹没。
  五月是个美丽的季节,朋友非常喜欢在这个季节去伊犁河边钓鱼,因为现在是鱼繁殖的季节,所以每到深夜成群结队的鱼,都会逆流而上,捕捉它们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朋友也因此丢弃了鱼竿,加入了深夜捕鱼的行列。
  很久没有见他了,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最近一直忙着写文工作,也已经无暇顾及他在做什么了。
  昨晚偶然见到了他,脸上都是疲惫,一看就知道昨晚又去熬夜抓鱼了,我笑着打趣:“你看看你的眼圈,都快变成大熊猫了,又去抓鱼了吧?真是服了你们了!”
  “呵呵,最后一次了,我以后再也不去抓鱼了。”朋友苦笑了一下说。
  “为什么啊?你不是对抓鱼有瘾吗?可以戒得掉吗?”
  “昨晚抓鱼的时候,我看见一个鱼妈妈带着一条小鱼在水里玩,小鱼就贴在鱼妈妈的肚子上,它们玩得很开心,没有看到我站在水里,那一刻我几乎下不了手,可在朋友的催促下,我还是抓了鱼妈妈,小鱼游走了,看着它孤单的身影,我的心突然痛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再也不能下水抓鱼了。”朋友说完沉默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生出这么许多感慨,早晨才听人说起,他的妈妈病了,住在医院生命垂危,原来他的感慨是由此而生。
  小鱼和鱼妈妈的情形也总是在我眼前出现,如果鱼妈妈知道有危险,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护孩子,不顾自己的安危吧?
  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妈妈站在我的床边不停地喊着我的名字,让我一夜都无法安睡。
  我抑制不住地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的父母亲,早晨起来连忙打电话回家,预感告诉我,她们一定发生了什么。
  电话没人接,我又打给了姐姐,才知道父亲住院一个多星期,母亲病在家里不能下床,而我这个粗心的女儿都不知道,我很少回家,甚至吝啬到电话都很少打给他们。
  我没哭,虽然心里很难受,终于在中午的时候找到了妈妈,她刚打完针回来,声音很弱,正忙着做饭给医院的父亲送去。
  “妈妈,你病了吗?”我假装不知地问。
  “没有,妈妈好着呢!你就这么希望我病呀?”
  “可我怎么听着你说话的声音好像不舒服呀?”
  “噢!这几天嗓子有点发炎了,说话很难受,妈妈没事你放心吧!倒是你早上记得吃早饭,多穿点衣服不要生病了。”妈妈又开始絮叨着那些关心的话。
  以前我很不喜欢她的唠叨,可今天却感觉是这么的亲切,这就是母亲,勤劳又善良的母亲,不管我走到哪里,她都是那样的爱着我,可我呢?
  我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在她面前哭,连忙挂了电话,抱着枕头大哭起来,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我突然发现我什么也为他们做不了。
  那种失望和无助是从来没有过的,那一刻我才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工作这么久从来没有给过他们一分钱,总以为他们不需要,然而我错了,他们需要的,只是不想告诉我。
  父母需要的不是儿女们的钱,他们只是希望儿女们都能平平安安地走好自己的路,可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哪怕一个电话,哪怕一句小小的问候。
  母爱是无私的,儿女很多时候却是自私的!

  http://www.sanwen8.cn/sanwen/qinqing/69667.html

  或者:

  明天就是2007年的清明节了!
  ??就此时,我谈谈对已故二十年祖母的记忆。我怀念着我的祖母,他故去时年近73岁。她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离我而去的亲人。当时我才十三岁,在我人生的记忆中,我对她有着特别记忆!她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性格比较倔强。住在两孔窑洞里,在
  ??我的记忆里,哪里不但冬天暖和,夏天也很凉。最重要的是,在当时我们家十分的贫穷,靠父母赚的那一点点“工分”,靠大队分给我们家的那一点点口粮,我们家是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于是,到我的祖母家,我们就能填抱我们的肚子。这是我当时我最喜欢去我祖母家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可也就从那时起,我与祖母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她的离去,成了我对她永远的怀念。
  ??在我对她的记忆里,当时我才八岁,刚刚有了记忆。我的父亲把我送在了我的祖母家。我家离我的祖母家大约有二十多里远,到我的祖母家要走三个村庄,要翻好几道岭,还要爬几座山。时常我们从早晨开始走,到了我的祖母家已经是晌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艰苦的。有时还怕遇到可怕的动物,我的父母从来不让我们独自去那里。就在我八岁那一年,我的父亲把我和我的哥哥送在了我的祖母家,我的祖母非常喜欢我们的到来,因为我们是她唯一的孙子,看到我们的到来,我的祖母总是拿出当时最重要的方式待我们。对于她这样的心情,我是后来才感觉到的。就在那一天,我的父亲在那里住了一天就匆匆而回,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八点,树上的小鸟在唱歌,蜜蜂也早早来我祖母家的杏树、桃树、梨树上的花瓣中做客。那是一个美丽的农村的早晨,我想要是画家也许能画出农村春天早晨的美景,我如今还思念那个美丽的地方,可那已经成了我唯一的记忆。当发现我的父亲回家后,我闹着要回家,我的祖母就拿出她最好的东西给我吃,现在想起来就是两块糖,但那是要去县城买要走整整一天的时间,况且那时我根本就没见过什么糖之类的东西。嘴里含着祖母给我们的几块糖,我就住在了我的祖母家。在那里,我整整住了一年,我的说话几乎都成了哪个地方的口音。也就在我与我的祖母、和我的大叔叔生活的比较安定生活的时候,我的父亲突然到来,要领我回家上学,自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在我的祖母家住过了,直到她的离去,当我跟着父亲走的时候,我看到我的祖母背着身掉眼泪。是的,我在那里住着虽然给我的祖母经济带去拮据,可我也给她的人生带去许多快乐!
  ??我的祖父里我的祖母去的早,听我的父亲讲大越是在他八岁的时候离去的。从此我的祖母就带着我的父亲、我的大叔叔与我的姑姑过日子。可我的大叔叔不争气,经常若我的祖母生气,可又无可奈何!她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父亲身上。也许是日子不好过,还是我的祖母为了我父亲的前途,就把我的父亲过继过了她的姐姐(我现在的祖母)做儿子。当时,我的父亲已经是十七岁了。也从那时起,我祖母的心分成了好几下,特别担心我的父亲,这是一个做母亲的担忧,因为有一次,她对我说,她怕我的父亲说的偏心眼,过继出去!因此对我的父亲她总有些歉疚感!当我在我的祖母家小住的时候,我的祖母总是袒护着我,也袒护着我的父亲。我想这是一个做母亲的用心良苦。我父亲来我的祖母家每次都要带一些粮食,可这根本解决不了我们家的生活问题,我的父亲经常是饿着肚子的。这一切在我懂事的时候,我总是特别感谢我的祖母。记得有一次,我的父亲到了我的祖母家,已经是晌午,父亲饿着肚子,嘴里还是说不饿,可我的祖母把仅有的一点给了我的父亲。看到父亲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祖母笑了,笑得是那么开心。然而,我知道,那一次我的祖母没有吃饭!我的祖母没有多少文化,可她时常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要爱我的父亲,她告诉我,我的父亲没有得到过父爱,可她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并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我对祖母的话是我上高中读书的时候,理解的就更加深刻了!
  ??祖母担心她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可更加担心我们,她的孙子。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家里的经济十分紧张,我们上学就连铅笔都买不起的,那时我根本不理解,回来家就因为买不上铅笔而哭着,看到我的泪水,父母是无可奈何的,我的祖母就把她仅有的一元钱分给了我与我的哥哥。可她知道,那是给我母亲买鸡蛋补身子的钱,因为我的母亲刚刚产下我的大妹妹。我的祖母特别关注我们的学习情况,也许她不知道读书的含义,可她从戏文里也知道了读书可以做官的一些道理。于是,对我们的学习就格外的关心。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考试得了全年级第一。我的祖母拿着我的卷子是那么激动、那么兴奋!仿佛看到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当时,就拿出一元钱给我与我的妹妹买了两个烧饼!我吃着那个甜甜的烧饼却在品尝着祖母的心以及祖母的那一个期盼……
  ??当我上了初中的时候,虽然我们家里生活比以前好了一点。但是,我们家的生活依然很艰辛,可年已七旬的祖母从没有打扰我们家的生活。当时,我到祖母家的时间也就是礼拜天了。曾记得我刚上初中一年年级的时候,我因为没考上我们县最好的重点中学而难过,更不敢去见我的祖母。但她还是让别人捎信要见我,我去了她家,也是我最后一次与我的祖母在一起生活的记忆了。看到我伤心的样子,我的祖母总是劝我要面对失败,相信自己。更让我想不到的时,我小学三年级考试的那份卷子她还保存着,她还要等我考上大学!是的,我的祖母都那么坚信,我还有什么悲伤!面对祖母的举措,我的心就燃烧起来!
  ??生活也许就是一场奋斗的历史!就看你的努力程度。我的祖母虽然没有读过书,可她艰苦的生活给了她许多生活的思考!她年轻的时候我的祖父就故去,为了孩子的成长,她有过泪水,有过寂寞,也有过放弃!这也许没有一个人可以为她分担,为她解忧,可她还是选择了希望。对子女的希望,对孙子的希望……
  ??就在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祖母离我们而去,那一年她已经七十三岁!怕在祖母的棺木前,眼泪就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哭着送走了我的祖母!如今已经过去多年,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我总是要梦到我的祖母,她的微笑、她的和蔼!
  ??今年,我在他乡孔不能回家为我的祖母扫坟,便写此文表达一个孙子对她的怀念之情。我也坚信,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我的祖母那么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充满期盼!
  http://www.eastedu.com/wqwx/student3.asp?id=10717

  谁懂得爱?
  http://www.hzzj.gov.cn:8080/viewarticle.jsp?arid=1941

  【望海·散文】姥姥,我想亲亲你!

  小姨那时隔了很久没去看望患老年痴呆症的姥姥,因为她发现自己咳嗽时痰里带血,因为她怀疑自己得了肺癌,因为她很难过,但她又怕姥姥看到自己那样会更加的难过。

  有一句话说的好:“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其实,人没钱照样可以笑得很开心,可是,如果病了,如果得知自己的亲人病了,亲爱的朋友们,但愿你们永远不用体验那种惶恐、那种折磨、那种无措。

  小姨是一个极重感情之人,记得父亲养病那会儿,每当见到她,每当提到父亲的病情她就泪流满面的模样,记得那时亲戚里,没有一个人不悲伤的,但是她哭得最伤心,最委屈。可她是个医生哪,在父亲面前,她必须笑着,听父亲说,有时当她颤抖着手却又强装镇定地为他扎针时,他几乎都要反过来安慰她了。

  所以,小姨,谁能知道当你需要忍着多大的心痛才能把针头镇定地对准自己亲爱的妈妈的呢?

  由于从小在家乡镇子上行医,由于经常进修,找小姨治病的人总是很多,每次,刚把液体连到姥姥身上,她便匆匆地走了。但每到液体将要用完的时候,一定会接到她的电话:她怕我们延误了针头拔出的时间,让姥姥受到疼痛。

  小姨的病引起了全家人的关注和恐慌,时间长一些,尽管刻意隐瞒,心细的姥姥还是从家人的语气和表情中猜测到了些什么,于是,在听到小姨的名字时,她开始显得那么紧张和不安。

  那天,小姨还是来了,她没有发觉自己身体有不适之前那样只带着对姥姥的关心来了。

  平静地站在姥姥身边,她象孩子一样调皮。
  “婶,(因为一些忌讳,妈妈姐妹们从小这样称呼姥姥)最近好些么?”

  姥姥终于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了,看到她象与往常一样,她显然很高兴,得病以来就不会讲话的姥姥一直笑着,很宽心的笑着。
  “婶,你告诉我,她的名字。”小姨指着我。

  知道姥姥心里很明白,但舌头在嘴巴里绕来绕去,讲出来的还是两个听起来十分陌生且十分含糊的字。
  我笑了,看到一辈子似乎只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的姥姥此时却离不开别人的照顾,眼里含着泪,笑了。

  四姨也笑了,心痛写在脸上,忧郁写在脸上。笑着笑着她突然抱住了姥姥,在她脸上忘情的亲了两口——看到她这样,我有些不好意思,从小到大,除了电影里,我从未见到有人亲自己的妈妈,而且这个人是我的亲人——可是几秒钟后,泪水从我眼里流了出来(原来,虽然我们不习惯亲自己已经很老很大的亲人,其实内心里我们并不排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她们深深的眷恋。)

  后来,经过证实,四姨的病只是一场虚惊,在攒足了全家人的关心和心疼之后,她已完全恢复了原先的生机勃勃。

  像别的亲人一样,我很高兴,但高兴之余,心里更多了一个心愿:什么时候,能象小姨一样,不会羞涩地我要亲亲我亲爱的姥姥。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背影》记写了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记写的情景,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背影》写作的契机,而且说明这篇散文是完全写实的,说不到意境上去。以白描的文字,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怕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
每一次读着这篇<背影>,心中总是怀有感伤.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文字,那一个个历历在目催人泪下的画面,总能激荡起我的心里的那一泓的涟漪.文人的才思我无法企及,但他所要表达的情感,确实是和我无半点隔阂的,我们同有一位慈父,我也一次次看见父亲他的脸庞日渐消瘦,他的眼角的皱纹日渐增多,他的背日渐佝偻,他的身体日见颓唐.父亲也曾费尽周折为我弄些我喜欢的吃食,父亲也曾为了节俭同人讨价还价,我也曾聪明透顶过;暗自取笑父亲的迂,暗自责怪过父亲的多事,暗自抱怨过父亲的"无能"现在想想,实在是那时年少无知,不更事.父亲是少言的,长大了,我才愈加清晰的看到,那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那是一种沉稳的美,那是人间的极致.我时刻在思考着,父亲的没有半点粉饰的伟大是从和学来的,是从我父亲的父亲那耳濡目染?还是真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这时间的积淀所自然的铸就而成?抑或是与生俱来?这种父性的伟大,无论我走到哪,它的光辉都能照耀到我,无论我身在何地都能感到它的气息,无论我走多远,哪怕天涯海角,都必将为它所包容,为它所感染.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神,他永远是那么高大,那么博爱,那么伟岸.每当我看到我亲爱的父亲越发苍老,总有种难以言传的酸楚萦绕着我,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没有半点的削减,而且愈演愈烈,每一次他为了我而深夜不能成眠,眼眉不得舒展,那种真切的负罪感,时时并且毫不留情的在我的心头堆砌,有时真的感觉喘息不畅,寝食难安.

我想了很多次,父亲为何能感动并感染我如此之深,而且不用一句言语就牵引着我去模仿,也许答案就是那句话吧,真的是"父爱如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主要作品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
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
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
那父亲送行的一幕,是发生在八年前。作者用白描的文字,极为传神地把当时的动人情景再现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写技巧。这种笔墨,乍看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

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不是父亲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这就造成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要追读下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叙。“不相见”三个字也颇具深意,读到后面就会明白。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
因为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一般而论,人若处在贫困潦倒和无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于外力的恩赐,希望化险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亲被生活所逼迫,故怀着“天无绝人之路”的侥幸心理,要到南京去找差事。实际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又加上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得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在饿殍盈野、难民云集的时势下要想找个差事,比登天还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这次分别时的家庭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旧债,又借新债办丧事,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出外谋事,儿子离家读书,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这些交代讲明了这次父子分别的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对深化主题起到了成功的铺垫作用。在文中这样的铺垫还很多。如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之前,先写父亲亲自送儿子到车站,照看行李、拣定座位、嘱托茶房,写这些细心照料为下文具体描绘“背影”作了铺垫。
南京“勾留”不是本文所要叙写的主要内容,况且作者本也无心“游逛”,因此只一笔带过。
到了浦口车站,父亲忙着为“我”照看行李,又为“我”雇请脚夫,还亲自送“我”上车,并拣定一张座位。已经照顾得如此细微周详,父亲还有点牵肠挂肚,于是又不厌其烦地向“我”嘱咐一大堆像叮嘱从来未出过远门的稚童那样的话语,以致“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细针密线地描绘父亲的行动、语言、性格,突出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怀,把一个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树立起来了 对父亲爱子的至情,“我”当时竟未能领悟到,以为都是平凡琐事,“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省悟到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这才自责“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自责,说明真正理解了父亲的爱。表现一种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的内疚之
父亲已经送我上车,什么都关照到了,我也劝父亲“你走吧”,父亲又有要事,但还要去买几个橘子,父亲就是这样疼爱儿子。
买橘子为什么感人?
因为父亲穿行铁道爬上爬下相当费劲。行文至此,在平实中又见曲折,把文章推向抒情的高潮。
“我”的第一“看”,从看中担心父亲的艰难,是预示着下一步的“看”。“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我”边看边想:走到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爬上,父亲是个胖子,自然费事。这样,既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又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以便烘托其困难辛苦。
父亲买桔子为什么费劲?作者先作了交代。句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一定要穿过铁道?因为卖东西的是在那边月台的栅栏外。为什么穿过铁道费事?一则“须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则父亲是一个胖子。

重点描写,细致刻画。写看见的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 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的第三“看”,是饱含着热泪,热泪欲滴和热泪下落的“看”。“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泪眼模糊中的背影,这是爱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
这里,对前面具体观察作了简要概括,是储积力量带有深厚感情的落笔点题。这里,用视觉中的背影和触动中的泪下,表现我的心理活动,以此烘托父亲买桔行为的特殊效果。
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
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表现在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
这个背影写得所以感人,还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情。作者当时是20岁的人了,上文又几次写到自己对父亲的行事不以为然的心理,而现在“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正是因为这背影太感人了。这种父子间的感情是十分动人的。用亲子的感情最能有力的烘托父亲的爱。这一笔特别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当时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是一概不写,只用眼泪烘托这感人的背影。
“怕”:怕父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呢?难为情吧。
在写父亲返回时,对于过铁道、爬月台的情景不再详述,代之以父亲“散放”、“抱起”橘子的动作,来表现上下月台的过程,父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点也不怕麻烦。这样写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重复。用“抱起”和“散放”,还表明所买橘子之多。
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用几番辛苦买来的橘子,连一个也不品尝,全部留给儿子受用,并因此感到很轻松。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子就是一切了!这里,慈父爱子的至情,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这“衣上的泥土”又补充了前面爬上爬下时的形象。
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出了为什么父亲不肯让我去偏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满足。同时,作者不是通过对话而是通过动作刻画人物心理、感情,表现父亲虽说心情沉重,但因为怕儿子难过,只得强抑离愁,“扑扑衣上的泥土”故意显出“心里很轻松似的”。
最后的告别主要用语言描写,写直到分手时,父亲又对儿子叮嘱:“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最后又几步一回头,嘱咐我:“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时还一直为儿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叮咛的话语,虽朴朴实实,但感情深沉。 “混入”,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时候,作者当然潸然泪下了。
末了再提背影,对父亲已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回的分别就感到特别的怜惜、怅惘、依恋,以“我的眼泪又来了”结束这一段,更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淡淡的哀愁,此处可见一斑。少年,即现在说的“青年”。

父亲外出谋生,东奔西走,结果家中光景还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却如此颓唐!”据作者在《笑的历史》一文中说:当时家里负债累累,“连利钱也不能够按期付了,大家便都不肯借了;而且都来讨利钱、讨本钱了”。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外反动派压榨下的小有产者虽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这几句照应开头,父子俩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心有灵犀一点通。特别是父亲,不仅惦记着儿子,而且还惦记着孙子。

读到这里,我们才了解父亲百般爱“我”的全部用意。近两年来父亲之爱“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会给他无情的压力和磨难,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父亲在贫穷拮据之中,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历程,原来尚能“独立支持”的小康之家,随着时间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至破产了,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瞻望前途。
希望在哪里?光明在哪里?饱尝人生痛苦与目睹世态炎凉的父亲,只得靠儿孙们出人头地,寄殷切希望于未来了。

儿子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之泪。

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进一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写得凄切动人。
收束全文,余音如缕,情长绵绵。
很平淡,甚至过于拙朴,但细细品味,却感到质朴中含着真情,其中蕴含着一股感人的力量。朱德熙先生说朱自清的散文,“于平淡中见神奇”,我们从《背影》的描写中可以得见。
白描的核心就是“真”;实际上,真也正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本质特点。现在分析散文,常常分析它的意境,这是不错的。但对《背影》却不能如此分析。在一九四七年,当《文艺知识》的编者向朱自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文艺知识》连丛,第一集之三)

作者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背影》写作的契机,而且说明这篇散文是完全写实的,说不到意境上去。以白描的文字,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怕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我们分析《背影》,用不着去探求它的意境之类,抓住内容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切,就能深入了解本文的好处。一个“真”字,是把握全篇的一把钥匙。

1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