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北

景点:鹤岗/hegang
出发地:岳阳
目的地: 鹤岗市
入库时间:2016-07-22 19:29
游记浏览:31
旅行天数:20
游览景点:["哈尔滨"]
出发时间:2015-09-11
旅游简介:去东北火车上1965年冬天第一次和父亲去东北看望我的爷爷和伯伯和叔叔他们是和我爷爷解放前一起从山东闯关东去的东北闯关东大家可能都看过电视剧lt闯关东gt吧.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
旅行花费:1
游览月份:1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去东北-火车上 哈尔滨

1965年冬天第一次和父亲去东北看望我的爷爷和伯伯和叔叔,他们是和我爷爷解放前一起从山东闯关东去的东北,闯关东大家可能都看过电视剧<闯关东>吧.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国人口达四亿多。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 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 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因此,现在东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   闯关东,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满洲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曰“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边”(《辞海》)。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在火车上坐了不知道多少时间,火车到达了哈尔滨,那时候的火车速度比较慢,列车上的条件也比较差,因为是冬天,到达哈尔滨时天空下着鹅毛大雪,好一派北国风光,在哈尔滨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天上下着大雪,商场里面确有人在吃着雪糕,后来才知道,在东北这地方一年四季都有吃雪糕的.

佳木斯

到佳木斯纯粹是转车去鹤岗.

鹤岗

我爷爷他们一家去的地方是黑龙江的鹤岗,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东南部为三江平原西缘。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南临松花江佳木斯接壤,西屏小兴安岭与伊春为邻。鹤岗市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终于到达目的地-鹤岗,鹤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黑,到处都是黑黑的,因为那里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我爷爷和我的两个伯伯和叔叔,都在鹤岗安家了,他们住的地方在一个煤矿附近,他们有三个人在煤矿工作,一个务农,大家都第一个感觉就是暖和,那屋子里的温度比外面高很多,因为家家都有一大堆煤在院子里放着,随便用,炕烧的烫人.

爷爷因为身体不好我们才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看望他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爷爷,也是最后一次见到爷爷,也是我唯一一次去鹤岗,这一晃都50多年了,我们回来不久后爷爷就去世了.

在鹤岗的日子里,我和我的伯伯和叔叔的孩子们在大山里采蘑菇,木耳、猴头菇、松子、捉迷藏,在煤矿看采煤-因为是露天煤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