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阳朔自助游攻略

出发地:佛山
目的地: 桂林 阳朔 杨堤 兴平
入库时间:2016-08-04 10:06
游记浏览:31
旅行天数:3
游览景点:["桂林","阳朔","杨堤","兴平"]
出发时间:2012-09-21
旅游简介:桂林阳朔自助游攻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多少年来,阳朔,已经成为除了丽江之外另一个浪漫温柔之地!无数青年男女由全国各地聚集在那条小小的西街,就为了亲身体验一次阳朔式的柔软时光。 第1日阳朔(...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3
旅行游记

1 桂林阳朔自助游攻略 桂林 -阳朔 -杨堤 -兴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多少年来,阳朔,已经成为除了丽江之外另一个浪漫温柔之地!无数青年男女由全国各地聚集在那条小小的西街,就为了亲身体验一次阳朔式的柔软时光。
 第1日阳朔(遇龙河月亮山、大榕树

我们在阳朔订了遇龙河漂流陈师傅的竹筏18978646493,150元/筏,租了两辆自行车,10元/辆/天。有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在前边带路,我们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有点吃力。我们走的都是乡间小道,稻田里都插满了稻子,绿油油地一片,长势很不错。我们很快到了朝阳码头,自行车由拖拉机拉到下游码头,你只要在下船时问筏工在哪里取车就可以了。上了一个只有两人座的筏子,筏工很年轻,没有经验,因此,我们总是撞到别的筏子上。水流非常平缓,景色也很不错。(注:我个人认为,相比杨堤到兴坪的漓江景色要差很多,如果漂过那一段,这一段就可以省略了,毕竟水面没有漓江开阔,两边的山色也没有那么秀美了。)别的筏子已经开始了混战,我们没有买水枪,算是没有武器,因此,他们没有攻击我们。

有意思的是,每经过一个小坝时,会有半米的落差,挺好玩的。河面上有烤鱼的小摊,我上去问了一下,挺贵的,没有吃,不过看起来挺新鲜的。大概过了2个小时,我们漂到了工农桥,这里竹筏多极了。上岸后,我们直奔车子的方向,找到了我们的自行车,但是,一时找不到钥匙。看见旁边的老外往车座子底下掏了掏,我们也学着做,果然找到了车钥匙,不禁感慨这里的治安真好。

骑上自行车,我们便直奔月亮山方向,地图根本不需要,你只要跟着骑车的人群走,就可以了。正是中午很晒的时候,当我们还在犹豫的时候,突然看到许多人都拐到了路边的岔道上去了,我们也跟着过去了,才发现这里便到了月亮山观赏村,回头一看,月亮山已近在咫尺。我们决定在一个可以看到月亮山的饭店二层楼吃饭,就去了一家叫步月楼的地方。点了黄焖土鸡、辣椒酿、山野菜。(注:价格不菲,两人吃了120元左右,辣椒酿是当地特色,在青椒中装上肉馅,还有螺狮酿、香菇酿、豆腐酿、苦瓜酿等)

因为在饭店就可以看到月亮山,我们就没有买票到月亮山公园里去,天气真得很热,正午的太阳暴晒得很,我们就在饭店一层休息了一会儿,骑车往回返,路过大榕树时,有一个当地村民问我们要不要便宜买门票,15元/人,包括公园门票和竹筏票,我们就跟着她进去了,先看过了刘三姐故居,什么都没有,又到了码头找筏子,原来是让我们自己划,真是很不容易,为了掉头和靠岸,我们就费了好半天劲。上岸后,就看到了大榕树,树很大,但周围都用栏杆拦住了,总觉得这个景点没什么意思。

从大榕树出来,继续骑车返回阳朔,路遇很多老外和背包客,突然路上的人停了下来,在看对面山上的一个攀岩的,很高处,他好像被卡在那里了,极限运动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注:如爱美、怕晒伤的女士,强烈建议不要骑车,因为广西的太阳比北京的要厉害很多,SPF多高的防晒霜都没有用。其他容易晒伤的时候,是漓江漂流和龙脊梯田。除了防晒霜,伞和墨镜是必备的。)

经过30分钟的车程,回到了阳朔西街,体力消耗挺大的。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多流点汗似乎也不错。认为在阳朔没有什么可玩的了,就在四海饭店报了第二天到龙脊梯田的一日游(注:去后才后悔,应该在龙脊住一晚,非常值得,景色很美。)

第二日漓江(桂林、杨堤、兴坪、阳朔西街)

漓江竹筏精华游需要提前一天跟师傅联系。杨堤—兴坪竹筏漂流宾杨师傅:13457368181早上从桂林出发,在桂林火车南站上车,坐桂林——阳朔的中巴车,在杨堤路口下车。在换中巴士到杨堤码头,给事先预定好的筏工小宾师傅发信息告诉他我们已经在杨题的车上了,并且把车牌号发给宾师傅,把情况说给他听,二个人(一女一男)并告诉我们身穿的衣服颜色,让宾师傅在杨堤码头接我们,从桂林做车到杨堤路口要1个小时左右,换车20分钟到杨堤码头,宾杨师傅还没等我们反映过来他一眼就认出了我们,之后开始了我们的漓江梦幻之旅。

一开始先在杨堤码头拍照留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漓江,从小学就知道了漓江,并且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漓江真是太美了,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喜欢,处处都是美景,我们还跟宾师傅开玩笑的说,你们生活在这里真是太幸福了!!!宾杨师傅是一位服务周到、热情接待的小伙子。

然后我们跟随着宾杨师傅上了竹筏,真真意义上的漓江之旅,随着竹筏的慢慢筏动,小宾师傅就开始跟我们介绍漓江的来源,为什么叫漓江?漓江的得名。我现在只记得漓江的源头是猫儿山,被灵渠三七分水,两江相离,各加三点水,北去的叫湘江,南去叫漓江。漓江就是这样来的,真不好意思,记忆力太差,就只能说这一点,要是你们想知道全部的话,就去游漓江,找宾杨师傅跟你们讲解,每经过一个景点小宾师傅都跟我们细说,告诉我们许多的故事,及其名字的来源!在每一景点都会停留下来给我们拍照,还告诉拍照最佳的位置,如鲤鱼挂壁——那条大大的鲤鱼是从观世音菩萨那里偷跑出来的,因为那个鲤鱼嫌弃天宫的池塘太小,游玩的不自在,就趁观音不在时,跑出来到了漓江,而被漓江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从此就留下来了。

还有许多美景的景点:如下龙风光、八仙过海、九马画山、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及其黄部倒影等等美景尽收眼底!

一般漓江漂流为两个小时,但是宾杨师傅让我们漂了三个半小时,(不算吃饭的时间),而且还带我们去吃最好吃农家饭,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出门在外靠朋友,宾杨师傅值得信赖!!!

如大家去坐竹筏游漓江强力推荐宾杨师傅:(13457368181)

在兴坪码头上岸后,我们坐了5元/人的车,到了兴坪镇。镇上安静极了,街道很古老,两旁的店铺也没有很新很潮的装修。在一家不知名的米粉店坐下后,老板娘很和善,要了两碗卤菜粉,3元/碗,很好吃。店里的摆设像70年代的。

在兴坪镇的街上逛过后,我们走到了汽车站,坐到阳朔西街的中巴,10元/人,要一个多小时。车上全是从杨堤漂过来的,都很心满意足的样子。随处都有拦车的哈喽,上来以后没有位子,就席地而坐,直到严重超员,中巴才晃晃悠悠的上路了。

我们到阳朔西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8.00了,从汽车站步行到了西街的中心区,我们预定的四海饭店,房间较小,但是还算干净。左邻右舍住满了背包客和哈喽们。(注:四海饭店是西街非常有历史的一家饭店,房间不少,位于西街的中心地带,一定要住在B座,不然晚上会很吵的。这里提供一切旅游服务、租车服务等,价格还算公道。)

晚上出来的时候,总共不到1公里的西街上已经挤满了人,使我想起了国庆节时,北京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上的人流如织。所有的酒吧都已经打开门做生意了,每家门口都安排美女和帅哥,在那里搔首弄姿,招揽客人,酒吧里面,每个人似乎都很High,大家把生活中无处发泄的所有情绪都带到这里来了。

逛了一圈后,觉得有点失望,和丽江古城相比,这里的店铺少了许多创意,原创的东西少,有很多买衣服的店铺,我觉得款式好像都在秀水见过。所谓的民间工艺品就是苗绣,东西还不错,就是贵得要死。从老乡那里收来的老物件儿,一小块儿就要300多。只有一个小摊卖的用各种稀罕植物的果实做的饰品,有象牙果、长寿果等做的,挺有创意的。

到西街口的时候,有几个摊子是给画像的,发现其中一个摊子人特别多,在t恤上画你的卡通像,35元/件,十分传神。还有在白色球鞋上画吉米的漫画,50元/双。我们也要画,可是他当晚已经被预订了,我和画师的妈妈商量好后,订了一双鞋,并约在明晚来画像。(注:这是我在西街最大的收获,后来他帮我和LG画的卡通像非常传神,我们非常喜欢。)

肚子咕咕叫了,我们就按照很多网友推荐的,来到了西街口的没有饭店。价格不菲、老外巨多。我们点了著名的啤酒鱼、小刀鸭、豆腐拆骨肉和漓泉啤酒。个人认为,鱼和鸭都不错,只是啤酒鱼不去鳞,有点不习惯,花费130元。

tIPs:

1、杨堤到兴坪的竹筏漂流,是必去的,比其他方式要好很多。

2、阳朔的酒店价格都很便宜,一般100元左右,在西街吃饭也是丰检由人,两人可以吃100-200元,也可以吃6元,3元一碗的米粉。

3、经没有饭店的旅游部介绍,阳朔新推出了热气球漂流,空中俯瞰阳朔美景,500元/人/小时,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愿意挑战的同志,不妨一试。我们从龙脊回来的时候,在山间看到了,你可以想象一下,那该有多美、多刺激。

4、西街在晚上20.00到第二天凌晨04.00之间,都巨吵无比的,如果喜欢安静,不妨住在西街外。

第3日阳朔、桂林、北京

早上起床退房后,走到西街上,这里安静极了,所有的店铺都没有关门,2个小时前,这里还是一片吵杂,现在,这个古街像个年迈的老人,心里闪过一丝酸楚,西街因为热闹繁华、中西合璧而闻名海内外,但同时,她也永远地失去了宁静和祥和。

我们坐了20元一位的大巴,阳朔直达桂林,全天不断,15分钟一辆。很舒服、很方便。1.5小时后,到了桂林汽车站,我们把行李寄存后,坐公车到了象鼻山码头,20元/位的筏子,带你到仙桃山、骆驼山、象鼻山拍照观景,还是不错的。然后,我们乘坐公车到汽车站取行李后,打车到了民航大厦,准备坐大巴到机场,20元/位,不料一辆大巴刚走,一个出租车司机愿意拉我们,也是20元/位。40分钟后到达机场,我们然后乘坐13.25的飞机,经过2.5个小时的飞行后,抵达北京机场1号航站楼,结束了愉快的旅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