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旅杂记

景点:武威/wuwei
出发地:杭州
目的地: 天水 武威 张掖 嘉峪关 酒泉
入库时间:2016-08-29 03:25
游记浏览:50
旅行天数:10
游览景点:["凉州天马西夏碑 武威名城名诗醉","甘州丹霞群山艳 张掖马蹄祁连恋","肃州城里汉迹奇 嘉峪关外风光丽"]
出发时间:2014-07-02
旅游简介:秦州处处皆故事 天水沥沥润麦积河西之旅杂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千古流传的诗句,也是近代大师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年少咏读时,顿感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颇...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10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秦州处处皆故事 天水沥沥润麦积 凉州天马西夏碑 武威名城名诗醉 -甘州丹霞群山艳 张掖马蹄祁连恋 - 肃州城里汉迹奇 嘉峪关外风光丽

河西之旅杂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千古流传的诗句,也是近代大师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年少咏读时,顿感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颇有亲临其境亲眼目睹的冲动。年长后,随着知识的增量,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祁连山、金张掖、银武威、西凉州、西路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些令人神往的字眼、壮怀激荡的诗句便逐渐淀积,并多年来始终萦绕于耳边。是啊,金戈铁马、边塞风烟、祁连风雪,还有那麦积烟雨、马踏飞燕、甘州丹霞、肃州汉迹、嘉峪雄关,怎能不令人憧憬?尽管去过新疆、敦煌和兰州西宁等地,但真正的河西之缘始终未了却。直至今年十月下旬才有了机会。1028日上午九时三刻,从杭州出发。踏上西行的列车时在想:此行可否圆我之梦?

   秋意阑珊。一路谈笑风生,越过长江,尝过符里集烧鸡,转向陇海线西行,软卧一晚,次日过西安宝鸡,到达西行的首站天水市(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天水是人类始祖伏羲的出世地,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龙的故乡,故素有"羲皇故里"之称。

天水古称秦州,是秦国的发祥地。秦人先祖赢非子牧马有功,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今天水一带)。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壮大,于公元前762年东迁陕西关中。

秦州处处皆故事 天水沥沥润麦积

天水史上是陇右第一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三国蜀魏交战,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计杀张等重大战事都发生在天水。境内的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都是三国古战场遗址。秦王朝先祖赢非子、汉忠烈将军纪信、西汉名将赵充国、飞将军李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姜维、唐高祖李渊、“陇山铁汉”的清朝御史安维峻,北伐名将胡文斗,民国纵横西北几十年的的智囊人物、建国后甘肃省首任省长邓宝珊将军等历代名人,都是出自天水。

29上午九点二十分,步出天水车站。天空朦胧阴沉。从火车站到市中心竟有一段高速公路,似是中国最短的一条高速路,也是最烂的一条。穿过渭河,从麦积区来到天水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地秦州区,入住天水和平大酒店。天水街区不是那么华茂,商业也不那么繁闹,随处可见的小旅馆都不那么洁净。但这些感觉很快被接下来瞻仰的伏羲庙之厚重壮观所盖没。

伏羲庙据称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宏阔幽深,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相套,四进四院。

 进大门的牌匾上写着“继天立极”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而后入眼帘的是殿上“一画开天”等牌匾。伏羲庙前是当代书法家舒同题写的“羲皇故里”碑。越过古柏参天,浓荫盖地的院落,先天和太极两座大殿矗立面前,雕以龙、凤、仙鹤等吉祥动物图案的殿门窗檩,华丽精美,是我国明代木构架建筑的精品。先天殿前是仪门,悬有著名书法家楚图南的“伏羲庙”匾,殿内神龛中伏羲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

侧殿是历届

国家领导人如江朱胡温等人来过的题词。我摄下了2006年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生的题词,字和内容都撰写的相当不错。江泽民于928月题写了“羲皇故里”,还在易见亭立了块题字碑。

走出伏羲庙,雨便淅沥下来。因次日要去城外麦积山,下午就赶去市内玉泉观等地。玉泉观号称陇上名观,坐落在天水城北天靖山麓。远远望去,玉泉观还是秋色盎然。道教崇尚清静无为,修持成仙,故早期宫观多选在山林清静之地,并居高临下,方显道仙之气,修为佳境。

玉泉观创建于唐代,因“玉泉”而得名,元代初期重修后历元、明、清三代的扩建重修,形成一处拥有90余座建筑的大型道教宫观。   入宫抬头是额悬“人间天上”巨匾,引人升天之感。粗看道观蛮大,占地面积九万余平方米其主要建筑有老君殿、文殊殿、文昌宫、玉皇阁、神仙洞、碑亭等。殿宇巍峨,挑角飞檐,碑石林立,古树掩映,还是蔚为壮观。细细观看就略显破败杂乱。也许是当地财政不甚充裕,若是在杭州,如此名观古迹,早已作重大项目精心修缮。观内文化内涵倒十分丰富。元代大书法家赵孟草书唐李白、韦应物、宋王安石五言绝句四方碑石,笔法圆润、潇洒秀丽,气韵流贯,大气磅礴,赵孟书法珍品,为国内罕见碑石。此外,珍存的元代11石碣、梁志通诗碑、明代傅鼐“重修文昌祠记”等碑石和元代砖雕皆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相传元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爱其美景,遂筑庵修洞。现玉泉观还有梁志通于元世祖至元丙子年(公元1281)所遗寺碑。在众多碑石中,尤以此元代镌刻的四面道流碑最为珍贵,其字迹清楚,记述内容完整,被文物专家誉为“国宝”碑石。

看天色不早,匆匆离开道观打的南郭寺南郭寺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称“妙胜院”,清乾隆赐“护国禅林院”,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  

   这里有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的李白、杜甫在南郭寺留下的诗篇,有杜少陵祠堂及堪称“稀世之宝”的2500年树龄的“春秋古柏”等文物,所以南郭寺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刹。我们见牌坊上正反面分别是赵朴初和沙孟海题写的《南郭寺》大字匾额,便以为到了寺前。谁知道后来冒雨往上走了近半小时,直至邓宝珊将军展览馆后,才见到山门

  南郭寺西牌坊门前有两株千年古槐,围达七米多,虬枝揽云,茂叶蔽日。院内砖砌勾栏围护二株树龄达2300年至2500年的千年古柏,其中,南向一枝黛色霜皮,干枯如紫,直插云霄,但顶端仍是青春焕发,枝叶茂盛,北向一枝架于槐树枝杈上。

全寺三座山门组成东、中、西三院,构造奇特,佛像多尊,雕塑栩栩。

寺以诗名,传唱千古这座古刹之所以颇有名气除了是置身奇山秀景之中历经沧桑的佛门胜地外,我觉得更为惊叹的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均在此曾留诗篇。伫立于古柏之下,想像到公元759年的秋天,杜甫一身沧桑,满面风尘步入这座寂寂的寺院,在当时已是1700年树龄的柏树下,缓缓低吟“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山头南郭寺》),内心是何等萧瑟肃然!
  而自称“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李白,由于祖籍秦州,在杜甫之前也许曾来过秦州。据说,李白曾在南郭寺留有一诗
《南山寺》云:自此风尘起,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不过此诗似乎平平,有可能是后人托名伪作。

1030是我的生日。早早起来直奔慕名许久的麦积山风景区麦积山位于天水东南40多公里,由于远观其形,很象一座农家的麦垛,因此得名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开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洞窟被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是北周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亡父佛阁。隋文帝时期建造了“神尼舍利塔”,现在山顶上的舍利塔是清代重建的。

从火车站坐公交车约50分钟便到了景区。由于下小雨,天景显得朦胧。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密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极目远眺,郁郁葱葱,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尤其是烟雨笼罩,横云飞渡之际,犹如进入海市蜃楼的幻景,是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当时感觉下着雨,能见度也差罢,有些懊丧。岂不只有如此天气才呈烟雨朦胧,才有“麦积烟雨”之神感。听闻天水久旱无雨,恰在我们到达时幸逢甘霖,老友都觉得是应天河之水—天水之说,亦是祥瑞之兆。

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水成岩,山势陡然、独峰耸立。介绍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是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十分罕见。  石窟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石窟的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陡峭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靠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免恐高心慌。

    沿栈道回转,回见三尊佛像的真容,中间的高约十米,坦胸而立,体态宽大丰满,双耳落肩,垂目而视  。远眺尊尊佛像,安详淡然,在山下烟雨之中也感受到佛光普照的魅力。

     离开麦积山时雨还未停,看着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麦积山,感受天河注下的甘露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回想起今年曾去过的宣城敬亭山李白所遗诗句:“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现在却是相看两不厌,唯有麦积山了。真是艺术的天堂,烟雨的世界!

  下山顺路见到一小庙,称瑞应寺,不太起眼,但两柱匾竟然是罗家伦所题!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民国年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之职。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伟”,就是由罗家伦提出的。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此一游。回来后一查,原来罗家伦194512月游麦积山时撰联“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麦积山也称六朝山。

麦积归来方感肚饥,一下车,就在车站的清真马子禄牛肉面馆吃了晚牛肉面,6元,加料才12元,鲜美落胃。

 回酒店休息后,便来到市中心广场和步行街游逛。这里倒是行人摩肩擦踵,熙攘热闹。晚饭在步行街的天水名店沙锅老店,诸老友为我生日贺寿。 111早上八点半,依依不舍离开了秦州,奔向凉州。

 

凉州天马西夏碑   武威名城名诗醉

 

武威古称凉州,也就西凉地界一部。“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耿其昌原唱《武家坡》薛平贵唱段)不少人是自此知道西凉的。三国演义里被王允和吕布用貂禅美人计所杀董卓,征西将军马超皆为东汉凉州军阀。我也是自小看三国知道西凉的,那时以为西凉遥不可及。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朝为彰显其武功军威,武威由此得名。又因“金行其地,是故寒凉”,所以又名凉州。从汉到唐,武威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于此,以后为历代郡、州、府治。

没有软座,将就硬座七个小时,到达武威。下午四点左右入住武威商务大酒店。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逛街浏览古城市容。武威市区十字路口皆是小广场,在不远马踏飞燕石碑广场绕了一圈后点了几个小菜每人吃了半斤水饺回酒店休息。

武威能闻名久远的一个原因是其拥有家喻户晓名满天下的镇城之宝,这就是铜奔马(马踏飞燕)和西夏碑。前者是世人皆知的中国旅游标志,后者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的稀世珍宝。前者是汉武帝耀武扬威、弛逞疆场、显赫于世的象征,后者是大夏民族马背上打天下、创始文字的见证。所以我们到武威后第二天先去观赏铜奔马和西夏碑,一睹为快。雷台汉墓景区就在所住酒店边上,出门稍走右拐便到。

走进正门,迎面就是马踏飞燕碑塔,后面是汉墓。武威雷台汉墓是1969年在雷台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也就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

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展翅奋飞的龙雀,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极品,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当之无愧。不知不觉过了十一点,赶快去下一景点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也称圣庙、孔庙。位于武威市区中心,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历经扩建,规模不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是历代文人墨客祭祀孔子之地。

   文庙出来,对面就是西夏博物馆,博物馆为二层仿古式建筑,主要展示凉州出土的西夏珍贵文物。展品中最为珍贵的当属西夏碑。西夏碑,本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刻于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清嘉庆九年(1804年),被我国著名学者、金石学家张澍在武威大云寺发现,1898年法国学者德维利亚考定此碑正面为西夏文。近代我国著名文字学家、金石家学罗福成破译了碑文。 

名城有名诗佐证。其实,武威能闻名久远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诗人们精美绝伦的诗句。在令人目不暇接地面布满诗石的武威南门楼才真切知道,武威历史文化之丰厚。好多《凉州词》从此成为千古绝唱就是无言的明证。西汉杨雄的《凉州箴》,唐的李白、宋的三苏,王维、杜甫、高适、岑参、杜牧、孟浩然、白居易、王之涣、元稹、李商隐、陆游、王翰、张籍等,哪一位和武威没有瓜葛,哪一位没有留下具有浓郁边塞风味的脍炙人口的诗章?甚至还有汉武帝和三国曹丕曹植的名句!真是“不朽名作,浩如烟海,至精至美,至厚至丰。”

其实,读罢“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拓稠”(元稹),“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呤着“边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李益),“穷巷在乔木,深斋重古藤”(高适)等名句,凉州城的风采厚重就感受八九了。

一声叹息,离开了武威南门楼。已近下午2点,谭老友提出去白塔寺

白塔寺是临时从酒店旅游介绍图上看见的,后来才知道天水到武威的火车上看见的白塔群就是此地。因路途较远偏僻,包车150元来回。

白塔寺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白塔寺、金塔寺、莲花寺、海藏寺)之一,建于宋代之前。白塔寺的出名是该寺为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萨班)与蒙元代表、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也是后来萨班圆寂之地。“凉州会谈”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图,在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进程中具有深远而特殊的意义。白塔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个3A景区。不过,修复前仅存埋葬萨班大师灵骨塔的黄土基座和几块石碑,一块是明宣德五年立的《重修凉州白塔志》碑,一块是宣德六年立的《建塔记》石碑,还有一块是清康熙二十一年立的《重修白塔碑记》石碑。

   在白塔寺景区里的展馆的一张图,使我真切明白,为何称南宋为偏安一隅。一隅,小角落,南宋确实小。

考虑到次日要直接去丹霞,节约体力,打道回店。

112上午10点半许,出发去张掖。对张掖倒是相对陌生,只是知道有“金张掖”之说。

 

甘州丹霞群山艳  张掖马蹄祁连恋

 

张掖古称甘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河西四郡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骞、班超、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召开了“万国博览会”。马可·波罗曾醉心于此,停留长达一年之久。

下了火车已近一点,匆忙在车站吃了午饭,直接打车去临泽倪家营,就是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计划看来制定的十分合理,时间和顺序选择看来都不错,否则肯定会有遗憾。丹霞地质公园实际也不远,230分到了目的地。由于想拍好照,设想近黄昏时进去,所以不慌不忙先找好住处,略费周折,便落实了颇为不错的农家院天仁宾馆。先和老板谈好落实晚餐,劝杀自家养的大鸡清炖,其他手抓羊排,青蔬若干。四点左右,进入景区。

真是壮观,比想象的还要好多!导游车一下车,数以千计的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悬山崖峦迎面扑来,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该丹霞地貌群以其面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颜色有红、黄、白、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有山顶斜铺至山根如覆上彩条布状。夕阳斜射,群山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晴空万里,光线正好,一阵狂拍。四个拍摄点走完,天色就暗了。

一路走来,天气越来越好,万里无云,加上临近傍晚,阳光斜射,群山显得格外斑斓壮观,真是丹霞美名不虚传,我辈有幸饱眼福!晚餐菜肴鲜美,大家心情格外好,不免饮酒吟诗,分外热闹。我们与远在杭州的老章短信传诗你来我往,不亦乐乎。这里摘录若干献丑。

章兄杭州遥发:兄弟初发少年狂,壮游甘肃好风光,老牛遥追西行客,祝福衷情胜钱江!

我回:壮士四人河西行,秦州麦积逢甘霖。西凉天马龙雀腾,甘州丹霞美酒饮。肃州欲览汉园林,嘉峪雄关壮西行。

章和:壮士四人河西行,秦州麦积洒甘霖,丹霞美酒游人醉,嘉峪雄关壶浆迎!

我发:匆离秦州春秋柏,又见凉州铜奔马。高台红军暂作别,七彩丹霞美酒醉。明朝马蹄祁连归,再仰肃州霍去病。嘉峪雄关从头越,只怨老张未同行。

章和:欣览河西美景奇,还有神州千万里,阴晴圆缺古难全,同心同行花满蹊。

我回和:神州大地美景奇,吾当及时行乐游,章兄百忙若偷闲,扬鞭万里亦相随。

第二天早上吃好大碗鸡汤面片,坐上班车回张掖市区。早上零下五度,但也不觉得天气怎么冷。本来计划西去高台西路军纪念馆,怕再去马蹄寺景区时间有点紧也耗体力,毕竟还有两个城市呢。犹豫半天还是没能去高台西路军纪念馆(4A),只能留点遗憾吧。

张掖是西路军战斗最激烈也是最后基本覆没的地方。西路军最终经过血战高台、倪家营(我们就住倪家营南台村)等地,弹尽粮绝,全军覆亡。西路军战死者7000多人,被俘12000多人。被俘后惨遭杀害者6000多人,回到家乡者3000多人,经过营救回到延安4500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1000多人。仅余400多人的西路军指战员由李先念带至新疆

直接从南关车站打的到张掖饭店。放下行李,便去马蹄寺景区。

当佛教进入中原之时,便也在河西走廊留下了的印迹,由于五凉政权对佛教的尊崇,在河西地区出现了众多的石窟造像。在张掖,建造在绝壁上的马蹄寺就是其中之一。

马蹄寺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距张掖市区60多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马蹄寺石窟始建于北凉,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等组成。寺中有殿,殿中有洞窟,洞中又有佛龛,共有70余处洞窟。马蹄寺名出自传说中的天马饮水在此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由于是旅游淡季,门票便宜,包车也便宜,从张掖市区来回130公里加上景区内开车等候陪同,四人共160元。

在景区内祁连山脚吃了中饭羊肉片片后,先观祁连山。马蹄寺风景名胜区中我觉得最值得的是可以最近距离观赏祁连山风光。正如民国诗人,教育家罗家伦观瞻张掖后所咏的著名诗句所描绘的:“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他估计和我们的行程差不多,前文所述在天水麦积山留有他的笔墨)。由于众多武侠书历史书都提及的缘故,我对祁连山情有独钟,在山脚久久伫立遥望。可惜时值正午,阳光鼎盛,照片拍的不太如意。要是若在夏季,景色无疑会更好,可在山脚骑马,住裕固族帐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体验裕固族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 

1992年,江泽民来到马蹄寺,留下“祁连松柏挺拔俊秀,各族人民情深意长”的题词。 

从我们的旅途中考察看,1992年、2000,江泽民先后两次和我们同行一路,分别在天水题写“羲皇故里”,武威题写“银武威”在张掖题写"张掖""再铸金张掖辉煌”。顺便说起,胡锦涛温家宝皆与河西走廊有缘。胡锦涛在甘肃十四年,常深入河西从事水利工作。温家宝也在甘肃十四年,仅酒泉就呆了十一年。

马蹄石窟由于历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三大艺术宝窟。马蹄寺石窟群,从东晋以来,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民国到现在有1600多年的历史。

马蹄寺石窟区入口处的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宠大;金塔寺中的大型木雕飞天古朴典雅,为国内仅存;普光寺中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层二十一窟,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共开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造型奇特。马蹄殿殿一侧有三口巨大的铁锅,据说是寺里为人们施舍斋饭时做饭用的。其中一口锅制造于元代,足见其历史之久远。龛中的佛像已残缺损坏,依稀可辨似是包金的。后殿有一口井,是马蹄寺久负盛名的“八功德神水”,已被木板挡护并加锁。

最具特色的还是图中马蹄寺景区普光寺中“三十三天洞窟”,开凿于垂直的山崖内部,层层石窟,整齐排列于百米高的悬崖,如镶嵌在绝壁中的佛塔,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意思是最高的地方。攀登三十三天石窟,意味着走出困境。我独自一人攀登在开凿于绝壁里的通道,沿那些千百年来已经被朝圣者踏磨得凹陷下去的石阶,弯腰在陡峭、狭窄、蜿蜒的山体内部往前行进。在“鹞子翻身”处,勉强钻过去,边行边转身。

     每走一段,甬道就会引向另一个洞窟,洞窟开凿得比甬道更宽敞,里面有佛像雕塑或壁画,以及供奉用的香炉和烛台。一部分洞窟开凿时从山体内部凿到了山体外表,于是就给洞窟、甬道开了一个窗户。古代的工匠们在这种凿穿到山体外表面的洞窟上,十分巧妙地修建了木制阁楼,个个悬在绝壁之上,站在山下远远望去,那垂直的山崖便成为一道令人惊叹的景致。而站在这些木制阁楼上凭栏远眺,整个马蹄寺区山川尽收眼底。当然站在高高的木制阁楼上探头望下时,我还是有点惊恐战栗。   

  我坚持着走完了最后一段被称为“天梯”的上坡路,到达了最顶部,这里供奉着藏传佛教中的绿度母菩萨。

   一早从临泽出来一直在外奔波,回到酒店天色已晚。这顿晚饭在出行前就做好功课,选择在县府街吃名声远扬的孙记炒炮10元,素炮6元。其卤肉特别有味道,略肥不腻。饭后浏览张掖街景。西部城市都以钟鼓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大街呈散射的格局。在张掖行走,能够感受到这座西北古城繁华过后的安静,非想象的大西北之荒凉。

114中午时分,离开张掖赴酒泉,从甘州到肃州。

 

     肃州城里汉迹奇 嘉峪关外风光丽

 

软座车厢空荡荡的,只见和我们在张掖饭店同住的自行车独行者,出现在车厢另一头。他是从兰州独自一人骑行六天到张掖的。准备一直骑游到敦惶,不巧出酒店不久便被汽车擦伤,只得携车上车去酒泉休息两天。我们一路遇到不少独游者,在武威文庙遇到一位热情给我们拍照的成都独行者。独自一人出来四十多天。他每年出来一个多月走一个片,这次走遍甘肃陕西,包括去了我们这次遗漏的宝鸡,平凉崆峒山和天水蒋中正题碑的飞将军李广墓和高台西路军遗迹展馆等。

下午两点多入住酒泉肃州宾馆,钟鼓楼附近。酒泉城区车水马龙,比想象繁华多了,感觉比浙江的地级市都要高一档次。放下行李就奔西汉酒泉圣迹公园。

西汉酒泉圣迹公园是河西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汉代园林,1942年国民政府命名为泉湖公园,现更名为西汉酒泉胜迹。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5万平方米。是一座呈大汉雄风,源西汉史实、融江南灵秀的古典园林景区。

走进公园汉阙大门,便被汉武帝史记铭文地碑所吸引,阅读完地碑的内容,跨过神明桥,穿过汉代风格的大木檩长廊,见一个花岗岩雕成的大酒樽,镌刻着李白的《月下独酌》诗句:“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匆匆拍照,眼看已是夕阳西斜,赶快去看清代的“西汉酒泉胜迹”和“汉酒泉古郡”石碑,霍去病西征大型群雕,左宗棠手书“大地醍醐”匾额和他亲手所种的“左公柳”。最后停留在闻名遐迩的古酒泉前。 

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大获全胜,汉武帝御酒犒劳征西霍去病将军,霍去病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取而共饮,所以“酒泉”的美名便传承至今。古酒泉流淌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是汉武帝开疆西域的历史见证。

天色已暗,去富康园林街附近游览并晚餐后就休息了。越往西走,胃口倒是越发见好,半斤羊肉水饺加碗臊子面。5日一早,便和老友去附近酒泉老城门边玉器店买了2个祁连玉手镯,便宜。

想到离返程只有大半天时间了,起码还有一个大景点----嘉峪关未游览,便不敢怠慢,立即坐车奔赴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离酒泉市不到30公里,虽然都是地级市,但嘉峪关作为城市是在酒泉钢铁厂生活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城市,所以是新、大而疏稀。入住嘉峪关市天东宾馆。放下行李,马上去关城。由于是淡季,在关城搭上司机兼导游,两车260元(含2个景点门票),先包车去悬臂长城,天下第一墩再送回嘉峪关城。幸亏遇到两位的士司机兼导游,不然就误了好景点---天下第一墩景区。天下第一墩位于嘉峪关关城南7公里处,与祁连雪峰隔河相望,筑于嘉靖18年(1539年),是明代长城西端第一个台墩起点。据介绍,墩台传递嘉峪关以南至祁连山方面军情信号。若遇敌情,日烟夜火。

暖融融的阳光泼洒无边遥想当年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肃杀场景,凭吊冷沧桑的史迹,领略浩翰戈壁的风光,别有一番滋味。 

第一墩四周的风光似乎更吸引人。戈壁,峡谷,吊桥,“新龙门客栈”…。因下午五点前要赶回嘉峪关拍关城,只得上车先去悬臂长城。

  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位于嘉峪关关城北约8公里处的黑山。因城墙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故称“悬壁长城”。由于大半部分都是后来重建的,而走尽蜿蜒陡峭的城墙漫道估计要2个小时,所以没有深入游走。

到嘉峪关市,最大的愿望就是欣赏天下第一雄关的精华所在--嘉峪山上的关城。听说夕阳下的嘉峪关是一天最美的时辰,所以悬臂长城只呆了四十分钟就匆匆上车奔赴嘉峪雄关。

万里长城许多关隘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东端的山海关和西端的嘉峪关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1年的历史,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嘉峪关是长城的西端起点,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

由于慕名许久,又姗姗来迟,到跟前细看关城,没有先前想象的那样宏伟壮观,不免有点失望。更何况可观看关城全景的旷地上布满线杆,电线横空,遮挡视线,很是不爽。关城无非是沙漠中的大关卡,丝绸之路上的大驿站,咽道上的大碉堡。好在极目远眺,透过城垛遥望祁连山麓的戈壁,还是雄伟壮阔非凡,呈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非凡意境。去不了七一冰川和魏晋壁画砖墓了,留点遗憾吧。

想到已是西行最后一站了还没有什么物产消费,便去酒店对面的市场,见红枣(三五元一斤)百合(几十元一斤)葡萄干(十到十五一斤)皆便宜,就都买了些,一百多元的东西一大包,只得拿出备用旅行包承担了。

116号中午,从嘉峪关机场经停西安到上海虹桥,乘高铁回到杭州

西行归来,意犹未尽。好在河西走廊璀璨夺目的明珠中,我们毕竟摘撷了较大的那几颗,也算是圆梦之旅圆满之行吧。现在看到赞美河西走廊广告词: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往西,雄伟壮丽的长城,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条苍茫古道至今仍流光溢彩……,方知所言不谬也! 

似乎怕丢失什么宝贝,一回来就匆匆翻出写就。遗漏谬误处,望诸位指正。

                                                  2013.11.12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