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zxlzx.com/xlcy/SCL90.html
每天早上刚醒来时是我心情最差,内心最脆弱的时刻,近期遇到的种种不顺都一起塞满大脑。。。"/>

请帮我分析一下我的SCL90自评症状结果

发布时间:2024-06-09 20:51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你的总分为232分,总均分为2.577777777777778分 其中JSB单项分27分,JSB因子均分2.7
躯体化分14分均分1.1666666666666667
强迫症状42分均分4.2
人际敏感19分均分2.111111111111111
抑郁症状51分均分3.923076923076923
焦虑症状27分均分2.7
敌对症状10分均分1.6666666666666667
恐怖症状9分均分1.2857142857142858
偏执症状13分均分2.1666666666666665
饮食睡眠21分均分3

谢谢!

附:SCL90自评症状量表
http://www.zzxlzx.com/xlcy/SCL90.html
每天早上刚醒来时是我心情最差,内心最脆弱的时刻,近期遇到的种种不顺都一起塞满大脑。。。

问题解答:

统计指标:SCL-90的统计指标主要有以下各项,最常用的是总分与因子分。
  1、单项分:90个项目的个别评分值
  2、总 分:90个单项分相加之和
  3、总均分:总分/90
  4、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病人在多少项目中呈现“有症状”
  5、阴性项目数:单项分=1的项目数,即90-阳性项目数。表示病人“无症状”的项目有多少。
  6、阳性症状均分:阳性项目总分/阳性项目数;另一计算方法为(总分-阴性项目数总分)/阳性项目数。表示病人在所谓阳性项目,即“有症状”项目中的平均得分,反映该病人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其严重程度究竟介于哪个范围。
  7、因分子:共包括9个因子,其因子名称及所包含项目为:
  (1)躯体化:包括1、4、12、27、40、42、48、49、52、53、56和58,共12项。该因子
  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
  (2)强迫症状:3、9、10、28、38、45、46、51、55和65,共10项,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
  (3)人际关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61、69和73,共9项。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
  (4)抑郁:包括5、14、15、20、22、26、29、30、31、32、54、71和79,共13项。反映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
  (5)焦虑:包括2、17、23、33、39、57、72、78、80和86,共10个项目。指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群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
  (6)敌对:包括11、24、63、67、74和81,共6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
  (7)恐怖:包括13、25、47、50、70、75和82,共7项。它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
  (8)偏执:包括8、18、43、68、76和83,共6项。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
  (9)精神病性:包括7、16、35、62、77、84、85、87、88和90,共10项。其中幻听、思维播散、被洞悉感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19、44、59、60、64、66及89共7个项目,未能归入上述因子,它们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我们在有些资料分析中,将之归为因子10“其他”。

  估计JSB是指精神病性。。。。。
  单项分数大于3分就值得注意的,从测试结果看来你早上醒来心情确实极度不好呀,抑郁分数处于异常水平,强迫症状也处于异常水平,饮食睡眠状态不好(你最近心情不好已经有点影响到平常生活作息了)。
  但心理测试还是要和心理咨询的临床诊断相结合,心理测试作出来的结果只能说有可能有问题,但不一定就是。因为就象你自己说的,你是在早上心情不好的时候做的,一天中其他时间就不一样了。心理问题一般都有持续性的。不能通过一个时间点就判断成心理问题,比如亲人去世时大家都很悲伤,那不可能说大家都成抑郁症了吧。
  估计可能是你最近遇到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导致心情不好呀。如果有空有钱的话还是去做下心理咨询,这样你心情就会变得好点。如果不想去的话,等一切都过去了或者都解决了,你的心情可能会自然恢复好的。

个人意见

SCL90的测试准确性有待考察 几次出于好奇 带着非常快乐满足的心情做出的结果是抑郁因子偏高=,=

如果心理真的感到不适 建议去和心理医生就具体情况相信谈一谈 这对解决问题的帮助会大的多 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误差 提高效率

好运~

你的总分为232分,说明你有很明显的心理问题
强迫症状42分均分4.2,抑郁症状51分 说明你有很明显强迫症和抑郁症
要注意了
焦虑症状27分 说明你生活有点焦虑
饮食睡眠21分均分3 说明你身体不怎么好,容易生病
其他的都没什么,但你的情况貌似不乐观

按中国常模结果,如果您的SCL90总分超过160分,单项均分超过2分就应作进一步检查,标准分为大于200分说明你有很明显的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心理咨询,大于250分则比较严重,需要作医学上的详细检查,很可能要做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这个版本的SCL-90似乎有些问题。最后一项因子应该是测量精神病性的。

从量表上看,楼主有明显的强迫症状和抑郁症状并伴有焦虑症状、饮食睡眠等问题。单从量表上看为强迫症。但量表仅是作为临床评估的手段之一,起到辅助作用。楼主应去医院进行确诊。

你的总分为112分,总均分为1.2444444444444444分 其中JSB单项分12分躯体化分13分均分1.0833333333333332
强迫症状15分均分1.5 人际敏感11分均分1.2222222222222223
抑郁症状19分均分1.4615384615384614
焦虑症状10分均分1 敌对症状7分均分1.1666666666666667
恐怖症状7分均分1 偏执症状11分均分1.8333333333333332
饮食睡眠7分均分1

分越低越正常?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其中迷信的部分我们不要信,那是肯定错误的。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神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可笑的是,世上的许多人恰恰喜欢这样做,还美其名说坚强,其实,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如果你觉得好,以后一定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