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无轨电车转弯时线路分离器是什么原理?

发布时间:2024-06-02 02:25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请问无轨电车转弯时线路分离器是什么原理,望详细解答,谢谢

问题解答:

拿济南经七纬二的102 103分线器来说:分线器一般分出两个方向的线,一个是主方向(向西走),一个是支方向(向北走);如想走主方向,到分线器前只需要继续向前滑行即可,若想走支方向,到分线器前停车,然后缓踩电门后即自动分离到支方向,但这个停车要确定好位置,必须就是在那个位置上才能分走支方向,稍远一点就容易滑行成走主方向了,所以这绝对是个技术活……
至于原理还不太好清楚,但一般情况下无轨电车分线都是这么走的

无轨电车是一种使用电力发动,但是在道路行驶的公共交通。无轨电车的车身跟公共汽车相似,使用的电力一般是透过架空电缆,经车上的集电杆取得。无轨电车因为使用的轮胎是绝缘体,不像有轨电车可使用路轨完成电路;故此需要使用一对架空电缆及集电杆。
在欧美等地,无轨电车有时被称为是公共汽车的一种。
无轨电车最初在十九世纪初出现,作为用电但需要轨道的有轨电车,以及用汽油但无需轨道的公共汽车之间的一种产品。跟有轨电车相比,无轨电车因为可以绕过道路上的障碍物而弹性较高,而且它只需电线,而无需投资铺设轨道。故此在二次大战以前曾一度遍布欧美等各国的大城市。
Image:Eberswalde-O-Bus-1901.jpg
1901年德国的无轨电车二次大战之后,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公共汽车进入竞争,无轨电车跟有轨电车一起在西欧及北美洲逐渐消失。现在无轨电车只在东欧、中国及朝鲜较为常见。美洲只剩下几个城市仍然有无轨电车,西欧则以瑞士拥有无轨电车的城市最多。
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引入无轨电车,1914年上海的英商最先在租界内营运。1950年代之后,不少中国的城市都有建造无轨电车系统。1951年天津开始生产无轨电车。
无轨电车有绿色公交之称,最大的优点是环保。跟普通的公共汽车相比,无轨电车本身不会排放废气。无轨电车使用的电能来自发电厂,而发电厂可使用水力、核能、煤炭等不同种类的能源,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就算同样地使用石油能源,发电厂无论在效率、废气控制等方面都远胜汽车的内燃机,总合起来,无轨电车对环境的影响比公共汽车较少。
噪音较小亦是使用电动机及轮胎的无轨电车的优点之一。
实际使用上,以电动机推动的无轨电车拥有比柴油发动机推动的公共汽车更高的攀斜能力。在多山的城市,无轨电车经常用作行走陡峭的道路。美国西雅图及旧金山即为例子。而且无轨电车可以使用再生制动,刹车时把动能转化为电能,供其它电车使用,进一步节省能源。在水力发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因为电价较便宜,使用无轨电车的成本更低。
跟有轨电车或轻便铁路相比,无轨电车的另一优点是投资较少,而且无需对道路进行大量改造。
旧金山无轨电车无轨电车只能跟随着预定的路线行驶。有些地方的无轨电车需要同时带有内燃发动机或蓄电池,使它们能可以在部分没有电线的街道上行走。
此外,亦有人认为无轨电车的架空电缆有碍观瞻。倘若电线故障,亦会造成电车全线停驶。
从规划的层面来看,无轨电车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它属于一种”非驴非马”的公共交通。跟公共汽车相比,它的弹性较差,而且需要铺设电线,起初投资较多。跟轻便铁路相比,它的效率及载客量又远远不及。
相比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在北美及欧洲近年都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在中国,1980年代之后有部分城市开始逐渐以柴油发动的公共汽车取代无轨电车。但近年亦有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保留或更新发展现有的无轨电车系统。
上海于2004年起试验一种电容蓄能式的无辫无轨电车。电车在车站间行驶时使用储存于电容内的电力,无需连接到架空电缆。到了车站后,电车利用乘客上下车的时间接上电源,快速充电。
香港并没有无轨电车,但营运公共汽车的城巴在2000年左右曾进行无轨电车试验。经过研究,政府认为在繁忙市区内使用存在技术及运作上的问题,建议只在将来新发展的地区考虑使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