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上海高中会考的考纲(2007)物理化学的,

发布时间:2024-05-24 06:57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跪求上海高中会考的考纲(2007)物理化学的
谢谢!!!
最好有考点,谢谢!!

问题解答:

一、钻研《高中化学会考标准》
其实,化学会考的“领子”就是刚刚发下来的《高中化学会考标准》。尽管各省的化学要求不尽相同,但考核“四力”是相通的:即化学语言能力——对化学用语的认知和使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对化学知识进行概括、分类、比较、判断、推理等的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化学计算能力——运用化学知识和常用的数学方法解决化学计量问题的能力。这四个“力”分别体现在各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应用”和“综合”四个等级上,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当然,《高中化学会考标准》中的“例证性试题”和“例卷”必须很好地、独立地去演练一番,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
抓住了《高中化学会考标准》,就抓住了化学会考的“领子”!
二、梳理“五块”知识
“杂乱、无序和难记”似乎是高中化学的一大特色。其实不然!只要你深入研究便不难发现,原来化学可以分为如下五大块知识体系:
1. 基本概念和原理
高中化学中有80多个概念,会考时有34个采分点,它包括:①物质及其变化;②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③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④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等。
2. 元素化合物知识
可分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考查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考查金属的通性、铝及其化合物和铁)。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力学部分)2
第一章 力
第三节 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同时出现的,只要有力,这个力一定有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可以知道它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找到这个力的施力者,就可以知道反作用力的受力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同的是大小和性质,而不是作用效果.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的特点,极易混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将它们加以区别: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作用对象 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力的效果 分别对两个物体产生作用,对各物体的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求合力 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力的变化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可以独立地发生变化
4、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1)基本单位:被选定的几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叫基本单位.
(2)导出单位:利用物理公式所确定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推导出来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1)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取米、千克、秒作基本单位.另外,若使用厘米?克?秒制,则取厘米、克、秒作为基本单位.高中物理中,还有电流、温度、物质的量等的单位安、开尔文、摩尔也是基本单位.
(2)在力学中,如速度单位(米/秒)、加速度单位(米/秒2)、力的单位(牛)等均为导出单位.
(3)在物理计算时,将所有的已知量都用同一种单位制的单位来表示,通过正确应用物理公式,所求量的单位就一定是这个单位制中的相应单位.一切物理量的单位,都可以通过公式由基本单位组合而成,我们也可以通过单位与物理量是否相符,来检查所求结论是否有误。
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1、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规律,在处理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时完全适用,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就不适用了;经典力学的规律一般也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2、 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观点,物体的质量是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在低速运动中,质量的增大十分微小,而当速度接近于光速时,质量将明显增大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第一节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
(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各个力(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即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
(1)二力平衡:物体只受两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三力平衡: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时,三力中任意二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多力平衡:物体在几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三个以上共点力平衡:除如(2)、(3)所述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外,还可运用正交分解合成方法,即应用FX合=0,FY合=0的平衡条件进行处理.
3.平衡条件的推论
(1)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一个力与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构成封闭三角形,即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可以用正弦定理法
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有:
4.解题途径
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
第二节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1.力臂、力矩
(1)从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2)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矩.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决定于力矩的大小.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简称牛?米,符号是N?m.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一节 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切线的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无论速度的大小变或不变,运动的速度总是变化的,故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个合力总能产生一个改变速度方向的效果,物体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2)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合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受力条件及初始运动状态共同确定的.
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决定(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物体运动的轨迹(直线还是曲线)则由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方向成角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两个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决定于它们的合速度和合加速度方向是否共线(如图所示)。
常见的类型有:
⑴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⑵a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
① v、a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v、a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v、a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a之间,和速度v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⑶a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
物体运动形式与其受力条件及初始运动状态的关系
初状态
运动
形式
受力条件 力与初速度方向在一直线(或初速度为零) 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
恒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特例:竖直上抛运动 平抛运动 斜抛运动
变力 加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加速度改变的曲线运动
简谐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合力为零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合运动和分运动
当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较复杂时,我们可将其等效为同时参与几个简单的运动,前者——实际发生的运动称作合运动,后者则称作物体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这种双向的等效操作过程,是研究复杂运动的重要万法.
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
(1)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对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或求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如下原理:
①独立性原理:构成一个合运动的几个分运动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物体的任意一个分运动,都按其自身规律进行,不会因有其他分运动的存在而发生改变.
②等时性原理:合运动是同一物体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完成几个分运动的结果,对同一物体同时参与的几个运动进行合成才有意义.
③矢量性原理:描述运动状态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都是矢量,对运动进行合成与分解时应按矢量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上述物理量的运算.
(2)合运动的性质可由分运动的性质决定: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仍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变速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3).过河问题
如右图所示,若用v1表示水速,v2表示船速,则:
①过河时间仅由v2的垂直于岸的分量v⊥决定,即 ,与v1无关,所以当v2⊥岸时,过河所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 也与v1无关。
②过河路程由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为d ;当v1>v2时,最短路程程为 (如右图所示)。
(4).连带运动问题
指物拉绳(杆)或绳(杆)拉物问题。由于高中研究的绳都是不可伸长的,杆都是不可伸长和压缩的,即绳或杆的长度不会改变,所以解题原则是: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杆)和平行于绳(杆)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同求解。
第二节 平抛物体的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轨迹
(1)物体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发生的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是一种加速度为g、轨迹为曲线(半支抛物线)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通常将平抛运动视作沿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①只受重力作用;②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
(2)当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初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垂直时,所发生的运动与平抛物体的运动性质相同,都属于轨迹为抛物线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在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初速度v0、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的坐标系中描述平抛运动的规律如下:
4.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1)处理平抛运动问题,要把握手抛运动的特点,将其分解成两个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竖直方向则利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例如: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中t= .
②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ΔT内位移差:sⅡ-sI=sⅢ-sⅡ=Δs=a?ΔT2
③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2,…n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比
s1:s2:s3:………sn=l:4:…n2
第1,2,…N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比
sⅠ:sⅡ:……sN=1:3:…(2n-l).
(2)当平抛物体的落点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由自由落体分运动的下落高度h决定,与初速度v0大小无关;t= ;而物体的水平射程则由高度与初速度两者共同决定:x= ;
(3).一个有用的推论
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证明:设时间t内物体的水平位移为s,竖直位移为h,则末速度的水平分量vx=v0=s/t,而竖直分量vy=2h/t, , 所以有
第三节 匀速圆周运动
一、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性质
1.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基本的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如下特点:①轨迹是圆;②线速度、加速度均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故属于加速度改变的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恒定;③匀速圆周运动发生条件是质点受到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④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状态周而复始地出现,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
二、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1.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1)线速度v是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其大小为 ; 其方向沿轨迹切线,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m/s;
(2)角速度ω是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其大小为 ;
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rad/s;
(3)周期T是质点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s;
(4)频率f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圆运动的次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符号是 Hz;
(5)转速n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单位符号为r/s,以及r/min.
2、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各量从不同角度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它们之间有关系v=rω. , , 。
由上可知,在角速度一定时,线速度大小与半径成正比;在线速度一定时,角速度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凡是直接用皮带传动(包括链条传动、摩擦传动)的两个轮子,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凡是同一个轮轴上(各个轮都绕同一根轴同步转动)的各点角速度相等(轴上的点除外)。
三、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1.向心力
(1)向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总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因果关系是 ,两者方向恒一致:总是与速度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4)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应是: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向心加速度
(1)向心加速度由向心力产生,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是矢量.
(2)向心加速度方向与向心力方向恒一致,总沿半径指向圆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

(3)一般地说,当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不指向圆心时,可以将它沿半径方向和切线方向正交分解,其沿半径方向的分力为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其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为切向力,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不改变速度的方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切向加速度描述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3.向心力公式 的比较
(1)由公式a=ω2r与a=v2/r可知,在角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在线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故物体所受合外力应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合外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根据公式 ,倘若物体所受合外力 F大于在某圆轨道运动所需向心力 ,物体将速率不变地运动到半径减小的新圆轨道里(在那里,物体的角速度将增大),使物体所受合外力恰等于该轨道上所需向心力,可见物体在此时会做靠近圆心的运动;反之,倘若物体所受合外力小于在某圆轨道运动所需向心力,“向心力不足”,物体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增大,因而逐渐远离圆心.如果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将沿切线方向飞出,这就是离心运动.
4.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公式 求解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时应做到四确定:
(1)确定圆心与圆轨迹所在平面;
(2)确定向心力来源;
(3)以指向圆心方向为正,确定参与构成向心力的各分力的正、负;
(4)确定满足牛顿定律的动力学方程.
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同样遵从牛顿第二定律:Fn=man在列方程时,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在方程左边写出外界给物体提供的合外力,右边写出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可选用 等各种形式)。
四、圆周运动的实例
1.实际运动中向心力来源的分析
(1)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物体所受的某个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能产生只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的效果,就是向心力,向心力肯定是变力,它的方向总在改变.
(2)向心力来源于物体实际所受的外力,处理具体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物体受什么力,这些力有没有沿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所有沿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分力都具有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效果,都将参与构成向心力.
2.变速圆周运动中特殊点的有关问题
(1)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同样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求质点在变速圆周运动某瞬时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时,公式中的v(或ω)必须用该时刻的瞬时值.
(2)物体在重力和弹力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通常只研究两个特殊状态,即在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在这两个位置时,提供向心力的重力、弹力及向心加速度均在同一竖直线上,向心力是弹力与重力的代数和,在这两个位置时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均不同.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由于机械能守恒,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率最小,在最低点处的速率最大。物体在最低点处向心力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力必然向上且大于重力;而在最高点处,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下,所以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⑴弹力只可能向下,如绳拉球。这种情况下有 即 ,否则不能通过最高点。
⑵弹力只可能向上,如车过桥。在这种情况下有: ,否则车将离开桥面,做平抛运动。
⑶弹力既可能向上又可能向下,如管内转(或杆连球、环穿珠)。这种情况下,速度大小v可以取任意值。但可以进一步讨论:①当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下的;当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上的;当 时物体受到的弹力恰好为零。②当弹力大小F<mg时,向心力有两解:mg±F;当弹力大小F>mg时,向心力只有一解:F +mg;当弹力F=mg时,向心力等于零。
3、圆锥摆
圆锥摆是运动轨迹在水平面内的一种典型的匀速圆周运动。其特点是由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弹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向心力的方向水平。也可以说是其中弹力的水平分力提供向心力(弹力的竖直分力和重力互为平衡力)。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一节 万有引力定律
一、行星运动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及其它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运动,日心说是形成新的世界观的基础,是对宗教的挑战。
2.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指出: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个定律也叫做“轨道定律”,它正确描述了行星运动轨道的形状。
3.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指出: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这个定律也叫“周期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是开普勒根据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运动进行观察记录的数据,经过刻苦计算而得出的结论.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l)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物体质量越大,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越大;两物体间距离越远,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越小.通常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在天体系统中,万有引力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2)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是: .即两物体间万有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引力常量及其测定
(1)万有引力常量 G=6.67259×10-11 N?m2/kg2,通常取G=6.67×10-11 N?m2/kg2.
(2)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准确测定的.G的测定不仅用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同时也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用价值.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在研究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基础.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下列应用:
(1)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星球的质量和密度
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半径为R,环绕星球质量为m,线速度为v,公转周期为T,两星球相距r,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可得出 ,由r、v或r、T就可以求出中心星球的质量;如果环绕星球离中心星球表面很近,即满足r≈R,那么由 可以求出中心星球的平均密度ρ。
(2)发现未知天体: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能够解释已知的天体现象,而且可以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预言天体的轨道从而发现新的天体.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
一般的星球都在不停地自转,星球表面的物体随星球自转需要向心力,因此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重力,一个是向心力。如图所示,星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是重力,另一个分力是使该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即
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到的向心力f的大小不超过重力的0.35%,因此在计算中可以认为万有引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即mg=G 。所以重力加速度g= G ,可见,g随h的增大而减小。如果有些星球的自转角速度非常大,那么万有引力的向心力分力就会很大,重力就相应减小,就不能再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了。如果星球自转速度相当大,使得在它赤道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恰好等于该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那么这个星球就处于自行崩溃的临界状态了。
(4)双星
宇宙中往往会有相距较近,质量可以相比的两颗星球,它们离其它星球都较远,因此其它星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各自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同周期的匀速圆周运动。这种结构叫做双星。
⑴由于双星和该固定点总保持三点共线,所以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必相等,即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必相等,因此周期也必然相同。
⑵由于每颗星的向心力都是由双星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因此大小必然相等,由F=mrω2可得 ,可得 ,即固定点离质量大的星较近。
⑶列式时须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r表示双星间的距离,按题意应该是L,而向心力表达式中的r表示它们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在本题中为r1、r2,千万不可混淆。
当我们只研究地球和太阳系统或地球和月亮系统时(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万有引力相比而言都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也是一个双星系统,只是中心星球的质量远大于环绕星球的质量,因此固定点几乎就在中心星球的球心。可以认为它是固定不动的。

第二节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一、人造卫星
(1)使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时,这个物体就可以以地心为圆心(或一个焦点)沿圆周(或椭圆)运动,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卫星沿着到地心距离为r的圆形轨道运行时.由 可得卫星运动的加速度a;由 可得卫星运动的线速度;由 可得卫星运动的角速度。不同圆轨道上卫星的向心加速度、速度、周期及角速度随轨道半径变化的规律如下表所列:
人造地球卫星运动规律一览表
地球半径R0 轨道半径R 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加速度

线速度

周期

角速度

从表中可清楚地看到:卫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轨道半径平方成反比;而卫星在某一半径为R轨道上的绕行速度 及周期 这种形式的规律容易记忆.由表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卫星的加速度越小、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2)应用卫星
①卫星的轨道:应用卫星轨道有地球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其他轨道,如图所示.
②应用卫星种类:有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侦察卫星等.
⑵近地卫星。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又因为地面附近 ,所以有 。它们分别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⑶同步卫星。“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又叫静止轨道卫星),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既T=24h,根据⑴可知其轨道半径是唯一确定的,经过计算可求得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3.6×107m≈5.6R地(三万六千千米),而且该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卫星的运转方向必须是由西向东。
二、宇宙速度
1.第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