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观棋自羞》《猱》《义犬救主》《齐人攫金》《孟母戒子》《诲学》《荆人袭宋》

发布时间:2024-06-16 08:4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要准确,明天告诉我答案

问题解答:

原文: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渲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为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译文: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虽不琢以为器, 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 因物则迁, 不学, 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可不念哉?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为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译文: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齐人攫金》
从前,齐国有个人非常想得到金子。有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集市上去。到了卖金子的地方,乘机抢了一把金子就走了。缉捕的官吏把他抓住,问他:“人家人都在那儿,你怎么拿人家的金子跑呢?”他对缉捕的人说:“我抓金子的时候,没有看到人,真的是只看见金子啊!”
观者,看也;琴棋书画,艺也;自羞,自觉羞愧,自比不如也。看到别人的技艺之高,自叹不如而羞愧也。
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隧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怪:对...感到不解,疑惑)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方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有个叫华隆的人喜欢带着狗四处游玩,于是呢就喂养了一只,取名叫“的尾”,每次出游都会带上它。有一次,这个叫华隆的人到了一江边,被一条大蛇围困。于是那条狗将蛇咬死了。而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的尾”在他周围转来转去不停的吠叫,家人发现这狗奇怪的举止,很是疑惑,便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发现华隆蜷缩着,急忙将他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在他还没有苏醒的这两天,那只狗一直都没有吃饭。他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从此对:“的尾”爱护有加,无微不至,像是对待他的亲戚朋友一般。
兽有猱(读音nao二声,类似猕猴),小而善缘(爬树),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读音dan四声,吃)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吾偶有所获腥(荤腥,即美味只意),不敢私之,以献左右(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他的左右,表示尊敬)。”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踪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读音liang二声,腾越蹦跳)大吼,乃死。

译:野兽之中有(一种)叫猱,小而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脑袋痒,就让猱挠个比停,(挠)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觉得(脑袋挠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脑浆吃,剩下残余的用来献给老虎说:“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来献给您。”来户说:“忠心的是猱啊!爱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完了,还没有察觉。久了老虎的脑袋空了,疼痛发作,寻找猱的踪迹。猱却已经跑到高树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