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上海A股600690青岛海尔的走势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06-11 00:4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我前几天买了2000股的青岛海尔,9.90元买的。
以前看这个股长得挺好的,最高的时候有11元多。
现在一直跌到9.3元了。
请问这个股票的走势会是什么样?
谢谢了啊!

问题解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盘暴跌,有几只股票能够幸免?

这时候关注一下大盘就好,大盘启稳,基本面不错的个股会有一个普涨反弹.从技术面来看,周五大盘最低下探2666.86,大阴线补上了1月5日大盘跳空缺口,这应该是企稳的迹象之一;再看权重股,比如工商银行股价已经探到了12月25日启动之初的开盘价格4.80元,权重股杀跌的动能也不足.

如果下周初能够启稳,本轮超跌股票会有一个报复性反弹.

摊小便宜吃大亏.既然是中期大头部,指望反弹来减少一点点亏损,只能使自己越套越深. 壮士断碗暂离股市一段时间吧.

从2004年开始,每年平板彩电的销售量增长幅度都在三位数以上, 中国平板
市场快速进入高速增长期,品牌、产品、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世界其他任何
一个区域市场
短短几年内,彩色电视机的全球竞争已经进入平板时代, 中国市场的表现尤
为突出.从2004年开始,每年平板彩电的销售量增长幅度都在三位数以上,中国平
板市场快速进入高速增长期,品牌、产品、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世界其他任
何一个区域市场.
在平板电视的两大阵营中,液晶和等离子的较量一直在此消彼长. 根据国家
信息中心信息市场信息处最新发布的《2006年度国内平板彩电市场白皮书》,20
06年,整体国内市场彩电销售量超过35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销售量为477万台,
而液晶电视387万台和等离子电视80万台相差相当悬殊.
液晶和等离子电视2007年发展态势是将继续原有市场比例还是有所变化?
等离子面板的缺失
从去年开始,国内平板电视厂家在等离子电视领域已经清晰地分化为两派阵
营.《第一财经日报》从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获悉, 去年等离子电视厂家在
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有率排名中,长虹、海信分别为6.54%、6.07%, 居于国内品牌
前两名;而创维、厦华、海尔、TCL、康佳等厂家分别为2.23%、1.27%、1.19%、
0.60%、0.48%,在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上与长虹、海信差之甚远.
记者还了解到,至于新科、夏新、万利达、清华同方、明基、优派等进入平
板电视行业不久的新军,目前都只生产液晶电视,根本没有涉足等离子电视领域.
等离子电视之所以表现不佳,和上游面板工厂有关.
目前大批量生产液晶电视面板的厂家位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有十
多个大型液晶面板厂家都开放对外供货,由于液晶面板供应量很大, 上游液晶面
板厂家为拼市场份额近两年来又不断降价,导致液晶电视的整机生产成本不断下
降,所以,目前所有的国内厂家都对液晶电视产业纷纷趋之若鹜.
然而,等离子面板产业却恰恰相反,由于上游等离子面板厂家数量较少,只有
三星、LG、松下、日立、先锋等几个厂家.日本品牌的等离子电视面板工厂又很
少对其他品牌开放供货,所以,在总体市场需求量增长的情况下,全球范围的等离
子面板供应量相当缺乏.
康佳多媒体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平板营运中心总经理刘丹介绍到,由于上
游等离子面板供应商很少,目前对康佳供货的只有三星和LG, 由于上游等离子面
板行业竞争不充分,导致了等离子面板的供货价较高, 等离子电视整机成本居高
不下.
以42英寸等离子电视标清产品为例,由于零售终端市场普遍才8000元左右一
台.目前国内厂家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可谓"销售越多亏损越多".
刘丹介绍到,由于上游液晶面板供货价不断下降, 目前康佳的液晶电视业务
净利润能达到3%~5%,去年康佳液晶电视销量为80万台, 而等离子电视销量仅1.5
万台.康佳目前早已从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撤出了等离子电视产品, 只是对于
有宣传展示意义的专业工程市场进行少量的供货.
创维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刘棠枝也承认,创维的等离子业务是亏损的,
而液晶电视是盈利的.
分辨率之争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部分国内厂家表示, 由于等离子电视整体上来看分辨率
不及液晶电视高,很多消费者挑选电视时又先以分辨率作为最重要的指标进行衡
量,所以,才不敢在等离子电视产业做太多投入.
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业务中心总经理韩青认为, 在等离子电视的技术进
步程度不够的大背景下,TCL今年仍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液晶电视业务上,目前TC
L等离子电视只是在个别零售终端才有销售.
不过,也有一些行业专家认为"分辨率"指标是不少媒体误导消费者的后果.
在近日中国电子商会举行的"平板电视现场展示推广活动"上,国家数字电视高清
标准工作组组长刘全恩向记者分析到,"高分辨率"并不等于"高清晰度", 液晶电
视只是静态清晰度较高,在观看运动图像时, 液晶电视的图像"拖尾"现象较为明
显,在动态清晰度上,液晶电视还不及等离子电视.
全高清等离子面板今年即将量产
目前,小尺寸的液晶电视,都可以轻易达到1920×1080的分辨率,而对于42英
寸等离子电视机来说,却还是一道门槛.不过,这一尴尬僵局有望在今年被彻底打
破.
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2007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中,松下、日立等日本厂家都
推出了1920×1080分辨率的42英寸全高清等离子电视.在记者对松下和日立的采
访中获悉,今年中, 42英寸、50英寸等松下、日立等品牌的全高清等离子面板将
会在日本工厂实现量产,而松下、日立品牌42英寸、50英寸等尺寸的全高清等离
子电视,也将会在今年大批量在中国市场销售.
松下在日本总部近日宣称将投资1800亿日元(约合15.7亿美元) 建造全球最
大的等离子面板生产厂,根据进度,新厂将于2009年3月达到产能最大化, 届时每
月产量相当于50万片42英寸等离子面板,折合年产量为600万片.届时松下的等离
子面板总产能将会比目前增长一倍至每年1000万片以上.日立、三星、LG等厂家
,也在近期纷纷对外表示要建设新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长虹、海信孤军奋战等离子
全高清等离子面板对于奋战等离子的长虹和海信应该算是好消息.
目前在国内本土彩电厂家中,真正在等离子电视的生产销售领域做大力投入
的,就只有长虹和海信.
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德轩告诉记者,目前长虹和松下等离
子面板工厂已经谈妥了全高清等离子面板采购意向,长虹在今年之内也会大规模
推出42英寸、50英寸、65英寸的全高清等离子电视.
海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海信在今年之内也会推出全高清等离子电视.而且,从
长远来看,等离子面板的全球供应量增长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等到等离子面板
供应量充足、供应价格逐渐降低之后,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国内厂家加大等离子电
视产业的投入.
郭德轩表示,与液晶电视相比,在50英寸及以上尺寸领域,等离子电视的性价
比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梁振鹏)
平板企业挺进产业链上游2007生死攸关
2007一开年,中国平板电视的上游产业就热闹开了. 长虹和彩虹合建的国内
第一个等离子(PDP)屏项目,春节后将大规模动工;彩虹进军液晶(LCD) 玻板;TCL
和夏普在深圳合资上马液晶项目的传闻沸沸扬扬;京东方壮士断臂, 转让冠捷科
技的股权, "丢卒保车"为了集中资源在液晶面板上做强;京东方、上广电、龙腾
计划上半年完成合并,酝酿上马新一代液晶生产线……
这一系列举措的理由很简单:2008年, 北京奥运会将是平板电视在中国普及
的绝佳机遇.而中国彩电业在平板时代,最缺的就是上游资源和核心技术.面板及
模组占了平板电视70%~80%的成本比例,中国企业若要摆脱"组装厂"的角色,进军
上游面板、获取核心技术成为必然选择.
如果赶不上2008年这趟"快车",再过几年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又将崛起.因此,
2007年成为中国平板产业"力争上游"的关键一年.
而在上述这些大企业、大项目的背后,我们还看到,平板电视产业是中国"十
一五"期间信息产业领域的扶持重点之一,为了争抢未来平板电视的蛋糕,企业之
间、部门之间的博弈正变得越来越微妙.
"虹欧"等离子西部崛起
2006上半年,长虹要上马等离子屏项目的消息时隐时现. 直至2007年元旦前
一周,长虹正式接过韩国等离子鼻祖欧丽安的控股权, 并与"世纪双虹"、美国MP
公司合资组建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下称"虹欧"),高调启动60亿元等离子
屏项目,在国内先拔头筹. 据长虹与彩虹的合资公司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
公司(下称"世纪双虹")的董事总经理田小红透露,该项目春节后破土动工, 2008
年6、7月份逐步量产.虹欧即将上马的是一条最先进的"八面取"(注:一块面板可
以黄金切割八片42英寸屏)的PDP屏生产线,主要生产42英寸和50英寸屏, 且是数
字的而非模拟的屏.该项目年产能将达到216万片(以42英寸计算)PDP屏, 投产后
可以跻身全球五大等离子屏供应商之列.
目前全球等离子屏主要由松下、日立、三星、LG等日韩企业垄断,它们通过
垂直整合,既生产屏又生产整机,来把控市场.中国企业要想拿到质优、价廉的PD
P屏并非易事.
因此,长虹董事长赵勇力排众议,力主上马自己的PDP屏生产线,以突破日韩"
封锁".该项目也得到了四川省、绵阳市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绵阳市政府已承
诺支持该项目6亿元,长虹希望未来几年获得国家10亿元的项目资金.
京沪联手"老三家"谋合
与长虹力挺等离子不同的是,国内更多的厂家看好LCD的前景,不过,LCD的全
球竞争更激烈.国内最早上马液晶面板的"老三家"——京东方、上广电和昆山龙
腾,在2006年12月底宣布它们将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合并, 一起向国家争取政策
支持,上马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共同对抗国外强劲的竞争对手.
据了解,上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需要投入20亿~30亿美元的巨资,国家在液晶
面板上只能重点支持一两个项目,"三国归一"也在情理之中.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
师陈林还认为:"他们不抱团,在市场上继续活下去也很艰难."
全球平板产业现在是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全球液晶面板行业整合后, 只
剩下LG-飞利浦、三星等几家巨头,而LG-飞利浦去年也巨额亏损.
值得玩味的是,由于京东方和上广电分别在北京和上海, 未来合并后新项目
究竟花落何家成为悬念.就在这个敏感时刻,2007年1月,京东方壮士断腕,放弃了
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商冠捷科技的控股权,通过减持回笼10.6亿港元, 以缓解
资金压力.而且,京东方还宣布将适时抛空手中剩下的冠捷科技约12%的股权. 显
然,无论是摆脱连续两年亏损的阴影、争取合并项目的主动权, 还是上马新的生
产线,京东方都急需巨额资金来"补血".
深圳聚龙或引入夏普
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三家的合并,让深圳的聚龙项目一下子陷于被动境地
.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是由TCL、长虹、康佳、创维中国彩电"四大金刚"于200
6年年初合资成立的,计划共同上马第六代液晶屏生产线,原来引入京东方作大股
东及技术投资方,但目前京东方忙于合并事宜,难以顾及深圳聚龙.
而2007年1月,TCL与夏普在深圳上马液晶项目的传闻,虽然被双方否认,其实
是与聚龙项目暗合的.据知情人士透露, 此前传闻夏普控股51%、TCL持股9%、深
圳方面持股40%的说法并不准确, 未来该项目可能是由上述中国彩电四大家与夏
普及深圳方面共同出资.
由于自主上马液晶屏项目,已被"老三家"的合并项目抢先, 因此广东的液晶
上游产业更倚重从外面引进技术.除了深圳聚龙, 同在珠三角的广州和佛山在引
进外资方面已捷足先登.
2006年签约广州的LG-飞利浦液晶模组项目, 2007年1月宣布将于2007年4月
投产.而佛山南海的奇美液晶模组项目也在2006年动工,并预计2007年底投产,20
08年第四季度月产量将达到200万片液晶模组.最近有传闻称,与这两个项目配套
的彩电巨头已初步敲定.作为全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的广东省,正急起直追,大力
发展平板上游产业,巩固其在彩电业中的"江湖地位".

[2007.02.02]把失去的找回来-铜价下跌的影响分析
联合证券 分析师
<汇集10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1500多位分析师的研究报告,登录www.vsatsh.
cn下载注册即可使用<<资讯通>>软件,客服热线:021-51098857>
铜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 使得变压器行业本来的好光景在06 年显得异
常平淡.
07 年新年伊始,受库存持续增多的影响,LME 三月期铜走势疲软, 出现了一
定幅度的下挫,价格由年初的6100 美元下跌至5500 美元左右.有关专家预计,07
年,国内电解铜的价格将较上年有所回落,幅度在10%左右.
变压器合同一般提前半年至一年的时间签订,大的工程项目需提前1- 2年的
时间签订,且大部分采用闭口合同.总体上, 06 年的变压器合同价格均建立在高
铜价的预期之上.如果07 年的铜价下跌,变压器企业将找回05、06 年的损失,迎
来丰收的一年.
<中国证券资讯第一品牌, 成熟投资者的私家证券资讯研究平台<<资讯通>>
软件,登录www.vsatsh.cn下载注册即可使用,客服热线:021-51098857>
在铜成本占变压器售价25%的情况下,如果铜价下跌10%,我们预计, 07 年变
压器行业的毛利率将上升2.5-3 个百分点.
我们预计天威保变(600550)06、07、08 年EPS 分别为0.54 元、0.95元、1
.56 元,动态PE 分别为45 倍、26 倍、16 倍,特变电工(600089)06、07、08 年
的EPS 分别为0.48 元、0.76 元、1.03 元, 动态PE 分别为43 倍、27 倍、20
倍.
鉴于历史上我国变电设备和发电设备容量比严重畸形,未来十年, 输变电设
备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设备的升级换代、大容量、超高压输电线路建设、
城市电网的改造将带来巨大商机.

热点新闻